双层面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63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面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行业中双层面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衣服的面料一般由一种材质制成,特点比较单一,造成面料柔软和透气度等特点不可兼得,经过多次使用及洗涤之后容易变型。也有为了保持衣服的衣型而降低面料的柔软度,这将大大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同时面料的丝线的结构比较简单,会造成纺织得到的面料出现针眼偏斜的情况出现,影响面料的视觉效果,甚至导致面料的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及柔软度和透气度为一体,针孔平齐且能保持衣型的双层面料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双层面料结构,由纺线构成,纺线是由桑蚕丝作为底线形成面料内层,锦纶丝作为面线形成面料外层纺织组成的。所述的面料外层由锦纶丝和涤纶丝交织配合纺织组成,可以对面料外观所得到的视觉颜色起到调色的作用。 为了使得服装的面料表面光滑,针孔平齐,所述的锦纶丝是由双数股的锦纶丝经过对称加捻后形成网络状结构的。 为了降低生产原料的成本,同时又得到的最佳的材质效果,其所述的每一百根丝中桑蚕丝占10根至30根。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双层面料结构使用了桑蚕丝和锦纶丝为原料制成的双层面料结构,其中桑蚕丝为纯天然绿色保健物品,是一种蛋白质纤维属多孔性物质使得面料以及由该面料制成的成衣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佳的优点;锦纶丝质地轻盈,纤细华润,富有弹性,色泽光润,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面料以及成衣具有吸湿性好,耐磨性强等特点。这种双层面料结构将两种材料的特点有机结合,使得织物及成衣光泽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软,具有不易变型褪色等特点。而且,在锦纶丝制作成面料之前,对其进行了特殊的加弹网络化处理,使其形成网络状结构使得其在编制时不会出现针眼不齐歪斜等缺点,保证了织物表面的平整美观。同时这种双层面料结构具有抗菌、防皮肤病,维护肌肤清洁;除臭、缓和取出汗味;不变形,抗皱;甚至能通过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相互作用强化人体的免疫机能,特别适合与T恤等服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双层面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09]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锦纶丝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锦纶丝的网络丝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12] 实施例1 : 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双层面料结构是纺线纺织构成的,其中以桑蚕丝l作为底线形成面料内层,锦纶丝2作为面线形成面料外层纺织而成的,其中锦纶丝2中添加适量的涤纶丝8作为调色用。每一百根丝中桑蚕丝占10根至30根。如图2、图3所示且所述的锦纶丝2是由两股的锦纶丝2分别通过加捻装置3进行左旋和右旋加捻,再经过网络嘴6加工形成网络丝结构9并条制作而成的。其中网络嘴6是一种通过的外力,将左旋和右旋的两股锦纶丝2触碰在一起形成网络状的结构的装置。这种网络嘴6包含有一个走丝通道4,在走丝通道4侧壁上设置一个空气喷嘴5,通过空压泵7提供空气外力,对锦纶丝2产生作用,且这种空气外力可以是间隔性发生的,从而使得锦纶丝2产生均匀的网格。
权利要求一种双层面料结构,由纺线构成,其特征是纺线是由桑蚕丝作为底线形成面料内层,锦纶丝作为面线形成面料外层纺织组成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面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料外层由锦纶丝和涤纶丝交织配合纺织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面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锦纶丝是由数股的锦纶丝经过对称加捻后形成网络状结构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面料结构,其特征是每一百根丝中桑蚕丝占10根至30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面料结构,其特征是每一百根丝中桑蚕丝占10根至30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双层面料结构,由纺线构成,纺线是由桑蚕丝作为底线形成面料内层,锦纶丝作为面线形成面料外层纺织组成的。所述的面料外层由锦纶丝和涤纶丝交织配合纺织组成,可以对面料外观所得到的视觉颜色起到调色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双层面料结构使用了桑蚕丝和锦纶丝为原料制成的双层面料结构,同时这种双层面料结构具有抗菌、防皮肤病,维护肌肤清洁;除臭、缓和取出汗味;不变形,抗皱;甚至能通过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相互作用强化人体的免疫机能,特别适合与T恤等服装。
文档编号D02J1/08GK201459348SQ20092012452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沈培兴 申请人:桐乡市亨奴服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