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碳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16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竹碳纱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用纱线,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保健、吸附异味功能的白
竹碳纱线。
背景技术
白竹炭嫘萦纤维,由于白竹炭表面有多孔洞的结构,能产生很强吸附异味分子,而 白竹炭会产生负离子,能产生分解异味的功效,故白竹炭嫘萦纤维具有极高除湿、吸附异味 功能,而其内的竹炭亦有远红外线能产生远红外线效果,它能增加细胞分子振荡速度,进而 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如能将白竹炭嫘萦纤维与身体大范围的密切接触就可给使用者带来健 康。而现有白竹炭嫘萦纤维不能与大范围的人体皮肤密切接触,实现白竹炭嫘萦纤维对人 体的保健作用,给人们带来困扰,也给业界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保健作用的白竹碳纱线,其具极高 除湿、吸附异味功能,而其内的竹炭亦有远红外线能产生远红外线效果,它能增加细胞分子 振荡速度,进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 —种白竹碳纱线,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线材,该线材外表面设有白竹碳层。 所述的白竹碳层由纳米级竹碳颗粒组成。 所述的线材为尼龙材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的白竹碳纱线,其主要包括尼龙材质的线材l,该线材外表面设有白竹碳层 2。白竹碳层2由纳米级竹碳颗粒3组成。 下面再详细描述白竹碳纱线的生产过程,首先制作白竹炭,截取竹龄约三年的孟 宗竹,经85(TC高温将孟宗竹碳化以制造成竹炭,并经过机械粉碎、气流研磨的方式,将块状 的竹炭粉碎成奈米级的竹炭粉末。取材孟宗竹,将竹材放入电窑内烧至炭化,再磨成粉末, 最后经自组装方式,将竹炭外层包覆silica结构,此为白竹炭之由来。白竹炭再经过研磨, 加入嫘萦粘液中,取出15%白竹炭粉,与85%的尼龙粒混合,直接经单螺杆过抽,抽丝及切 棉,分别制成白竹炭嫘萦丝与嫘萦棉,并纺纱成纺线,并用以织布做衣。此种多孔、高吸附与 分解力的白竹炭粉,由于有多孔洞的结构,它能产生很强吸附异味分子,而其内的竹炭本身 能产生负离子,具有分解异味的功效,故竹炭有极高除湿、吸附异味功能,而竹炭本身的远 红外线能增加细胞分子振荡速度,进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0011] 本实施例子中还可经以下工序制造,首先将二年至三年的孟宗竹截取60公分长 后,经高温IOO(TC将孟宗竹碳化以制造成竹炭,完成后,需清除炭化过程中,积蓄在孔隙结 构中的焦油物质及裂解产物及与炭原子氧化的杂质,同时扩大炭化料裂孔隙及创造微孔以 提高孔洞体积或比表面积,产生高吸附量的活性炭,故再将炭化后竹炭置于蒸汽的高温下, 时间2小时,此步骤称为活化。活化后的竹炭,需再经机械研磨成粒径50-100微米的颗粒, 由于粒径愈大,比表面积愈小,故我们还需经气流研磨,才能达到5微米以下的粒径。另 取15奈米的二氧化硅粒子,浸于酒精溶液中,内含10mM的界面剂。此界面剂的官能基部 份"trimethoxysilane"可与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接合,将后将先前活化处理后的竹炭粉,浸 泡于MPTMS接合好的二氧化硅粒子,此时mercapto的部份会与竹炭表面进行结合,使二氧 化硅粒子能接合于竹炭表面,经水洗、去除杂质后可得到浅灰色的白竹炭浆液。将白竹炭浆 液加热至180度去水,再经二次气流碎,可得300-400nm的白竹炭粉。取出15%白竹炭粉, 与85%的尼龙粒混合,可抽丝及切棉,并用以织布做衣。
权利要求一种白竹碳纱线,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线材,该线材外表面设有白竹碳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竹碳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竹碳层由纳米级竹碳颗 粒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竹碳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材为尼龙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竹碳纱线,主要包括线材,该线材外表面设有白竹碳层。此种白竹炭嫘萦纤维,由于白竹炭表面有多孔洞的结构,能产生很强吸附异味分子,而白竹炭会产生负离子,能产生分解异味的功效,故白竹炭嫘萦纤维具有极高除湿、吸附异味功能,而其内的竹炭亦有远红外线能产生远红外线效果,它能增加细胞分子振荡速度,进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
文档编号D02G3/02GK201485571SQ20092016735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8日
发明者陈郁翔 申请人:凯翔科技有限公司;昱冠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