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47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纺织产品技术领域,涉及针织产品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椰炭 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针织织物。
背景技术
现有编织而成的针织品,由于采用的纤维品种单一且纤维缺少保健功能性。尽管 也有针织品采用保健功能的纤维,但是,其织物结构简单,采用的原料与织物结构没有合理 的搭配。因此,现有针织品存在保健功能效果不突出、舒适性较差等缺点。椰炭纤维是将取出果肉后废弃的椰子外壳制成活性椰炭,再将椰炭微粉加入纺丝 溶液中共混制成的高科技功能环保型纤维。椰炭具有吸湿除味、能产生负离子、发射远红外 线、防紫外线等功能,而且由于椰炭中的微孔面积比竹炭还要大四倍,比竹炭透气性更好、 吸附能力更强。如何利用椰炭纤维与其它纤维合理搭配,采用新颖合理的织物组织,使椰炭 纤维功能突出,发挥多种纤维的优势互补,保健功能性和舒适性远比现有针织品优越,这是 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椰炭纤 维混纺交织舒适性针织织物,通过原料的选择和组织结构的设计,使保暖、导湿和舒适性与 保健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 纺交织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针织织物是选用变化罗纹与变化平针,结合纱线搭配穿引技 术复合而成的异型异面织物组织;变化罗纹组织采用椰炭长丝和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 棉混纺纱交替编织,变化平针组织采用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与莱卡丝在针盘编织, 使织物的正面显现椰炭纤维,织物反面为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棉组织点较多。正反两面 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性能。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椰炭长丝为70-80D椰炭涤纶长丝,所述的细旦腈 /莫代尔为18-22tex纱线,所述的莱卡丝为30-50D莱卡丝。使织物具有高弹性能。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细旦腈/莫代尔纱线为细旦腈/莫代尔 60/40 的 19. 7tex 纱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针织物优选椰炭纤维与具有吸湿透气性、保暖性良好的细旦腈纶、莫 代尔或天丝、棉等纤维混纺纱交织,同时加入莱卡增加织物弹性,加工出的产品,发挥了多 种纤维的优势互补,功能性和舒适性远比普通针织品优越,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功能舒适性 保暖针织面料。为更好地达到薄而暖、吸湿透气效果,选用变化罗纹与变化平针,结合一定纱线搭 配穿引技术复合而成的异型异面织物组织。变化罗纹组织采用椰炭长丝和细旦腈/莫代尔 或天丝、棉)混纺纱交替编织,变化平针组织采用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与莱卡在 针盘编织,同时在针筒上采用花盘式提花轮进行双选针编织出新颖独特的花型,使织物的正反两面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性能,正面集中突出椰炭纤维的优良性能,且织物尺寸稳定性 好,反面因为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棉)组织点较多,能更好的发挥毛细效应,且柔软舒 适吸湿导湿透暖效果好,织物反面的纵向线圈数比正面的纵向线圈数多,使得织物正面纹 路清晰挺括,反面紧密,经柔软透气等特殊生态物化处理后,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棉) 线圈凸出织物反面,从而产生更好的保暖效果。经测试,本实用新型针织物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可达到82%以上,比普通保暖针 织产品提高12%以上,符合《FZ/T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标准的技术要求。负氧离子 浓度可达到4500个/cm2以上,远高于普通针织产品,且达到了《GB/T21655. 1-2008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中针织类吸湿产品的技术要求。填补同类产品空白。可用于制作针织 内衣、T恤、家纺产品等用途,市场潜力大。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织织物的编织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织织物横向纱线组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织织物的编织意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舒适性针织织物 的实施例,选用变化罗纹与变化平针,结合一定纱线搭配穿引技术复合而成的异型异面织 物组织。变化罗纹组织采用椰炭长丝1和细旦腈/莫代尔2或天丝、棉混纺纱交替编织,变 化平针组织采用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莱卡丝3在针盘编织。使织物的正面显 现椰炭丝1,织物反面为细旦腈/莫代尔2或天丝、棉组织点较多。正反两面具有不同的风格 和性能。上述的椰炭长丝1为70-80D椰炭涤纶长丝,所述的细旦腈/莫代尔2为18-22tex 纱线,所述的莱卡丝3为30-50D莱卡丝。上述实施例中原料优选的规格为所述的椰炭长丝为75D椰炭涤纶长丝,所述的 细旦腈/莫代尔为19. 7tex纱线,所述的莱卡丝40D莱卡丝。上述椰炭纤维混纺交织舒适性针织织物采用齿轮式双面花盘提花针织机织造,其 织物“图案”是由1. 4. 7……70路“正”花盘钢米选针筒针C与上针盘高踵针A交织已穿入 的75D椰炭涤纶长丝,2. 5. 8……71路“反”花盘钢米选针筒针C与上针盘低踵针B交织已 穿入的细旦腈/莫代尔60/40的19. 7tex纱线,3. 6. 9……72路通过上针盘高低踵针编织 细旦腈/莫代尔60/40的19. 7tex纱线,且加入40D莱卡丝,使织物具有高弹性能。多组分针织物与椰炭纤维多组分针织物主要性能数据对比 注椰炭多纤维针织物比不含椰炭的多纤维针织物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 10% 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 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针织织物是选用变化罗纹与变化平针,结合纱线搭配穿引技术复合而成的异型异面织物组织;变化罗纹组织采用椰炭长丝和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交替编织,变化平针组织采用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与莱卡丝在针盘编织,使织物的正面显现椰炭纤维,织物反面为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较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椰炭长丝为70-80D椰炭涤纶长丝,所述的细旦腈/莫代尔为18-22tex纱线,所述的莱卡 丝为30-50D莱卡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细旦腈/莫代尔纱线为细旦腈/莫代尔60/40的19. 7tex纱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舒适性针织织物,其特点是针织织物是选用变化罗纹与变化平针,结合纱线搭配穿引技术复合而成的异型异面织物组织;变化罗纹组织采用椰炭长丝和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交替编织,变化平针组织采用腈/莫代尔或天丝、棉混纺纱与莱卡丝在针盘编织,使织物的正面显现椰炭纤维,织物反面为细旦腈/莫代尔或天丝、棉组织点较多。正反两面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性能。通过原料的选择和组织结构的设计,使保暖、导湿和舒适性与保健性能比普通多组分纤维针织品均有明显提高。
文档编号D04B1/14GK201627044SQ20092023931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关燕, 刘作集, 刘方全, 孙广照, 张世安, 王显旗, 臧勇, 金晓东 申请人: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