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82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大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针织机上的大盘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降低大盘与 大盘齿轮间磨损的针织机大盘。
技术背景在针织机上,大盘齿轮通过带动针筒高速旋转完成编织过程,由于大盘齿轮位于 大盘的凹部处,二者间直接接触,并且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大盘齿轮与大盘间磨损严重,很 容易造成大盘磨损、毁坏,给后期维修带来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为降低 二者之间的磨损,人们对现有针织机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在二者的接触面上增加滚珠 和滚槽,以滚动摩擦代替滑道摩擦,大大降低了磨损对大盘的影响。但这种简单的结构调整 还没有真正解决摩擦产生的影响,其通过滚珠的传递又将摩损传递到了大盘或者滚槽轨道 上,不能彻底解决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大盘结 构,降低磨损,就成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磨损小、旋转灵活、润滑方 便、使用寿命长的针织机大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针织机大盘,包括相互旋转运动的大盘和大盘齿轮,大盘齿轮位于大盘的凹部处, 大盘与大盘齿轮间设有滚珠和滚槽,对应于大盘和大盘齿轮的接触面上还分别设有扁形的 环衬片,扁形环衬片间直接接触。所述大盘和大盘齿轮的滚槽上分别设有弧形环衬片,滚珠在弧形环衬片中滚动。所述大盘齿轮上还设有注油孔,注油孔通道与大盘及大盘齿轮间的接触面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针织机大盘,通过在大盘和大盘齿轮的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扁形 环衬片,利用直接接触的扁形环衬片承载大部分的大盘齿轮重量,降低了大盘齿轮重力对 大盘的压迫,限制了大盘齿轮在径向的偏移,保证了大盘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同时,位于滚 槽上的弧形环衬片还避免了滚珠对滚槽的直接磨损,提高了大盘使用的寿命,保证了使用 可靠性,而注油孔也进一步降低了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减少了磨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针织机大盘,包括相互旋转运动的大盘11和大盘齿轮12,大盘 齿轮12位于大盘11的凹部处,大盘11与大盘齿轮12间设有滚珠15和滚槽16。为降低大盘11与大盘齿轮12间的摩损,提高大盘11使用寿命,在对应于大盘11和大盘齿轮12的接触面上还分别设有扁形的环衬片10,扁形环衬片10之间直接接触,扁形环衬片10直接承 载大部分大盘齿轮12的重量,降低大盘齿轮12重力对大盘11的压迫。同时,为提高滚槽 16的使用寿命,降低滚珠15对滚槽16的影响,在滚槽16上也分别设置了弧形环衬片13, 滚珠15直接位于弧形环衬片13中,不与滚槽16直接接触,从而使摩损发生在弧形环衬片 13上,保证了滚槽16使用的安全性。为进一步降低磨损,在大盘齿轮12上还设有注油孔 14,注油孔14通道连通到大盘11与大盘齿轮12间的接触面上,利用大盘齿轮12的润滑油 可随时对大盘11及大盘齿轮12间的接触面进行润滑,减少摩擦对环衬片的影响。 工作过程中,大盘齿轮12在大盘11上高速旋转,扁形环衬片10承载大部分的大 盘齿轮12的重量,并保证大盘齿轮12不会径向偏移,滚珠15直接在滚槽16上的弧形环衬 片13上滚动,不会对滚槽16产生直接磨损,提高了大盘11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针织机大盘,包括相互旋转运动的大盘和大盘齿轮,大盘齿轮位于大盘的凹部处,大盘与大盘齿轮间设有滚珠和滚槽,其特征在于,对应于大盘和大盘齿轮的接触面上还分别设有扁形的环衬片,扁形环衬片间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盘和大盘齿轮的滚槽上分 别设有弧形环衬片,滚珠在弧形环衬片中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机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盘齿轮上还设有注油 孔,注油孔通道与大盘及大盘齿轮间的接触面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机大盘,包括相互旋转运动的大盘和大盘齿轮,大盘齿轮位于大盘的凹部处,大盘与大盘齿轮间设有滚珠和滚槽,对应于大盘和大盘齿轮的接触面上还分别设有扁形的环衬片,扁形环衬片间直接接触,承载了大部分的大盘齿轮重量,降低了大盘齿轮重力对大盘的压迫,限制了大盘齿轮在径向的偏移,保证了大盘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同时,位于滚槽上的弧形环衬片还避免了滚珠对滚槽的直接磨损,提高了大盘使用的寿命,保证了使用可靠性,而注油孔也进一步降低了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减少了磨损。
文档编号D04B15/94GK201598400SQ20092026666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日
发明者纪荣康 申请人:纪荣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