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这种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85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这种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这种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更为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诸如尿布、妇女卫生巾、内衬等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含有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同时使从使用者身体排出的大量液体被迅速收集并顺利地输送至吸收体。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传统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例。参看图1,传统的吸收性物品10包括 身体侧的透液性顶片2 ;外侧的不透液的底片4 ;布置在所述顶片2和底片4之间的吸收体 6 ;以及布置在所述顶片2和吸收体6之间的涌流层8。顶片2可接触使用者的皮肤。顶片2用于提供柔软性,从而在使用者穿用该物品时会感觉到舒适。吸收体6用于快速吸收从使用者身体排出的并透过顶片2的液体,以将液体保持于其中。吸收体6可以由纸浆纤维或混合有超吸收性颗粒的纸浆纤维制成。底片 4布置在吸收体6的下方。底片4可以由不透液的膜材料制成,从而使保持在吸收体6内的液体不会漏出。涌流层8用于快速地吸收液体并将所吸收的液体输送至吸收体,以防止使用者的皮肤变湿。为此,涌流层8可以由纤维密度低且膨松度高的非织造纤网构成。然而,制造这样的涌流层需要使用基重高的材料,这导致高的生产成本。为了在维持或提高其性能的同时降低其生产成本,涌流层8可以由穿孔的非织造纤网构成。根据现有技术,涌流层由穿孔的非织造纤网构成。这样的非织造纤网可以由通过切割设备(比如冲孔机)物理切除非织造织物片的一部分制成,或者使用加热的针在非织造织物片上穿孔制成。作为另一个实例,当非织造纤网在上面具有多个突起的辊和构造成与该辊相配合的另一辊之间穿过时,在所述非织造纤网上可形成多个穿孔。这样一来,由于在穿孔步骤中所施加的物理压力或热压力,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可能会发生变形。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穿孔周围非织造纤网以及纤维的密度增加(但膨松度却变小了)。另外, 还存在穿孔步骤中所施加的物理压力或热压力造成对纤维的破坏和增大涌流层硬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前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在不对非织造纤网施加物理压力或热压力的条件下对该非织造纤网进行穿孔,从而在增加涌流层的柔软度的同时防止非织造纤网的纤维密度增加并降低纤维的破坏。本发明还打算提供一种含有这种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可以按以下步骤制得混合纤维;松开经混合的纤维;梳理经松开的纤维;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地对经梳理的纤维进行穿孔;固结经穿孔的纤维;并对经固结的纤维进行精整。优选地,穿孔步骤可以包括以预定的压力朝经梳理的纤维间歇地喷射空气以形成穿孔并伸展穿孔周围的经梳理的纤维。优选地,穿孔步骤可以和梳理步骤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松开的纤维可以在上面设有多个突起的传送装置上进行梳理以形成穿孔的纤网。而且,固结步骤可以包括将预定的空气压力或由可变的接触形成的压力施加到纤网的顶侧和/或底侧。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可包括透液性顶片;不透液的底片;布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用于吸收透过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和布置在顶片与吸收体之间的用于将透过顶片的液体输送至吸收体的涌流层。该涌流层可以包括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包括透液性顶片;不透液的底片;布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用于吸收透过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和布置在顶片与吸收体之间的用于将透过顶片的液体输送至吸收体的涌流层。该顶片可以包括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其包括透液性顶片;不透液的底片; 布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用于吸收透过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和布置在顶片与吸收体之间的用于将透过顶片的液体输送至吸收体的涌流层。该涌流层包括层压品,所述层压品包括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和层压到其顶侧和/或底侧的无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穿孔的总面积优选为非织造纤网总面积的5%至80%。穿孔的直径优选为2毫米至30毫米。穿孔的直径更优选为5毫米至10毫米。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基重优选为20克每平方米至400克每平方米。根据本发明的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多个穿孔可以在不发生物理变形或热变形的条件下形成在非织造纤网中,以防止穿孔的周围的纤维密度增加,并降低由于该密度增加而产生的硬度。因此,当这样的非织造纤网被施用至使用者的皮肤时,使用者将感觉很柔软。另外,由于非织造纤网可以被制成具有低密度和增加的空隙体积,因此该非织造纤网能将从使用者身体排出的液体快速输送到吸收体。而且,即使在使用少量纤维的情况下,非织造纤网也可制成具有和无穿孔非织造纤网相同的厚度。也就是说,尽管使用基重低的材料,非织造纤网也可被制成具有和无孔非织造纤网相同的厚度,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降低。当穿孔的尺寸足够大时,顶片可部分地凹入这些穿孔中,从而减小顶片和使用者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顶片和吸收体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穿孔而变小。这样一来,吸收体能通过毛细作用吸收存留在顶片内的湿气。因此,顶片和使用者皮肤之间接触面积的减小以及存留在顶片内的湿气的减少,使得能保持吸收性物品的顶片内没有湿气。如果穿孔与非织造纤网的比例很高,那么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强度将变弱,并在穿孔步骤中容易发生变形。为此,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可设有层压到该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顶侧或底侧的无穿孔的非织造纤网,从而在不降低非织造纤网的强度的同时,保持穿孔与非织造纤网的高比例。


图1为示出传统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例的剖视图。图2为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图3为沿图2中线III-III的剖视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吸收性物品的非织造纤网的透视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梳理步骤之后的穿孔步骤。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梳理松开的纤维的同时在其中形成多个穿孔。图8为沿图7中的线VIII-VIII所得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这种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 2中的线III-III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吸收性物品的非织造纤网的透视图。参看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吸收性物品100包括允许从使用者身体排出的液体或排泄物从其中通过的顶片110 ;将来自顶片110的液体保持在其中的吸收体130 ;设置在吸收体130的下面以防止保持在吸收体130内液体流出的底片120 ; 以及布置在顶片110和吸收体之间以将透过顶片110的液体快速地输送至吸收体130的涌流层115。如图2所示,当该吸收性物品100用作尿布时,该吸收性物品100还包括用于绕婴儿腿部包裹的弹性件150和用于与婴儿的腰部接合的腰带160。顶片110(在本领域中可被称作“内衬”)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顶片110允许从使用者身体排出的液体从其中通过并随后快速移至吸收体130。因此,顶片110具有润湿性、亲水性和多孔性是有利的。优选地,顶片110可以由非织造纤网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相对低的密度并且大的膨松度。非织造纤网材料可以包括一种诸如聚酯或聚乙烯的纤维、 其具有低熔点组分和高低熔点组分的双组分纤维或组合纤维。例如,这类纤维可以包括尼龙纤维、聚酯纤维、棉纤维、丙烯酸纤维等或它们的组合。双组份纤维可以包括聚酯芯和聚乙烯鞘。吸收体130布置在顶片110和底片140之间,以快速地吸收液体并将液体保持在其中。一般而言,该吸收体130必须为可压缩、柔顺并且对使用者的皮肤没有刺激性的。例如,吸收体130可以由纸浆纤维或由混合超吸收性颗粒的纸浆纤维制成。底片40被设置在吸收体130下面。底片140可由不透液的聚乙烯膜制成,从而使容纳在吸收体130中的液体不会漏出而弄脏或玷污使用者的内衣。涌流层115布置在顶片110和吸收体130之间。涌流层115用于快速吸收透过顶片110的液体并将所吸收的液体输送至吸收体130,以防止所吸收的液体渗透向使用者的皮肤。涌流层115可以为由天然和/或合成纤维制得的粘合梳理纤网或气流成网纤网。粘合梳理纤网可以为例如粉末粘合梳理纤网、红外粘合梳理纤网或热风粘合梳理纤网(TABCW)。
为了增加涌流层115的吸收率并增加其柔软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120可用作涌流层1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的情况下穿孔的非织造纤网120也用作顶片1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的条件下穿孔的的非织造纤网120可以层压品的形式用作涌流层115,其中无穿孔的非织造纤网被层压至非织造纤网120上。在这种情形下,无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可布置在顶片110和穿孔的非织造纤网120之间或者穿孔的非织造纤网120与吸收体130之间。该无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包括但不限于纺粘纤网、粘合梳理纤网、气流成网纤网、热风粘合梳理纤网等。优选地, 该无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基重可以为10克每平方米至30克每平方米。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传统技术将顶片110、非织造纤网120、吸收体130和底片140 组装成多种的众所周知形式的吸收性物品。比如,可以使用热结合或超声结合、热熔粘合剂及它们的组合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连接手段将上述部件相互连接起来。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的情况下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透视图。如图4所示,非织造纤网120的层121上形成或限定出有多个穿孔。在一个实施例中,非织造纤网120可由以下步骤制得混合纤维;松开经混合的纤维;梳理经松开的纤维;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地对经梳理的纤维进行穿孔;固结经穿孔的纤维; 对经固结的纤维进行精整。诸如混合、松开、梳理、固结和精整等步骤可根据本领域已知的传统技术进行。优选地,这些穿孔的总面积可为非织造纤网全部面积的5%至80%。优选地,穿孔的直径可为2毫米至30毫米。更优选地,尤其取决于吸收时间,穿孔的直径可以为5毫米至10毫米。优选地,经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基重可以为20克每平方米至400克每平方米。图5示意地示出了在梳理步骤后的穿孔步骤。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参看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梳理步骤之后可通过在预定的压力下对经梳理的纤维吹气或喷气而对非织造纤网120实施穿孔。吹气或喷气可以在预定的时间段内间歇地或持续地进行。在一个对经梳理的纤维121a进行穿孔的实施例中,风管170被放置或布置成与经梳理的纤维121a的层121所在平面垂直。当空气从风管喷向或吹向经梳理的纤维的层121时,其中受到喷射气流冲击的部分被冲出或吹出而形成或构成穿孔或开孔 12加。这样一来,在固结步骤之前,在经梳理的纤维121a的层121上形成或限定出多个穿孔或开孔12加。随后,如果实施固结步骤,则在如图4所示的非织造纤网上形成多个穿孔 12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穿孔步骤和梳理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从而形成具有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如图7和8所示。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对松开的纤维进行梳理的同时形成从其中穿过的穿孔或开孔。图8是沿图7中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 带穿孔的非织造纤网可以如此制成,即松开的纤维在上面具有多个突起或针181的梳理传送装置180上进行梳理。这些突起或针可具有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或者为锥形。从图8 可清楚地看到,当松开的纤维在梳理传送装置180上进行梳理时,多个穿孔如图6所示的穿孔12 通过多个突起181穿透经梳理的纤维的层121b形成。在这样的梳理步骤完成后, 固结步骤可以如此进行,即将预定的空气压力或可变的接触压力施加到经梳理的纤维的层121b的顶侧和/或底侧。通过这样的固结步骤,与梳理传送装置180上的突起181的形状和尺寸一致的多个穿孔122可形成在非织造纤网120上,如图4所示。穿孔工艺的多个上述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且不打算将本发明局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工艺。非织造纤网可采用不会产生物理或热压引起的变形的多种其它方法。根据上述的穿孔步骤,在非织造纤网120的生产步骤中没有纤维损失,也没有因为物理压力或热压力而导致的变形。以下表1示出了无穿孔非织造纤网和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喷气形成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厚度值和密度值。表 1
编号C :TABCW材料的非织造纤网(80克每平方米,无穿孔)编号G :TABCW材料的非织造纤网(70克每平方米,无穿孔)编号F :TABCW材料的非织造纤网(70克每平方米,用喷气形成穿孔)如表1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如果非织造纤网的基重减小(比如,编号C和编号G 材料之间进行对比),则其密度减小且厚度变薄。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编号F)尽管使用的材料的基重比编号C的小,但其的厚度却基本等于编号C的厚度,并且其密度仍然比编号C的密度小。而且,尽管根据本发明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编号F)尽管使用的材料具有与编号G相同的基重,其厚度仍比编号G的厚度大,并且其密度仍然比编号G的密度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编号F)尽管使用的材料的基重比编号C和编号G的基重小,却厚度增加且密度降低,从而减小了原材料的用量。以下图2示出了与包括由非织造纤网形成的涌流层的吸收性物品的液体吸收速度以及湿气蒸发量(克/秒/平方米)的实验结果,其中只有涌流层不同,除涌流层外的任何其它部件均相同。表2
C号F号第一吸收时间(秒)19.0817.08第二吸收时间(秒)24.9220.60第三吸收时间(秒)26.7223.42湿气蒸发量(克/秒/平方米)21.8718.59
8
编号C 包括TABCW材料涌流层(80克每平方米,无穿孔)的吸收体编号F 包括TABCW材料涌流层(70克每平方米,使用喷气形成穿孔)如表2所示,包括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编号F)的吸收时间与编号C的吸收性物品相比下降了大约10%-17%。而且,包括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编号 F)的湿气蒸发量与编号C的吸收性物品相比增加了大约15%。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将从使用者身体排出的液体快速地吸收至其中,还具有相当大的每秒湿气蒸发量,从而长时间不会有湿气。尽管已经参照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可以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对其做出多种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纤维;松开经混合的纤维; 梳理经松开的纤维;无物理或热变形地对经梳理的纤维进行穿孔; 固结经穿孔的纤维; 对经固结的纤维进行精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步骤包括以预定的压力朝经梳理的纤维间歇地喷射空气以形成穿孔并在该穿孔的周围伸展所述经梳理的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步骤和梳理步骤如此同时进行, 即在上面设有多个突起的传送装置上对所述经松开的纤维进行梳理以形成穿孔的纤网;并且该固结步骤包括将预定的空气压力或可变的压力施加到该纤网的顶侧和/或底侧。
4.一种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其特征在于,该纤网通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非织造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众穿孔的总面积为该非织造纤网总面积的5%至8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2毫米至3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织造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5毫米至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基重为 20克每平方米至400克每平方米。
9.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 透液性顶片;不透液的底片;布置在该顶片和该底片之间的用于吸收透过所述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 布置在该顶片与该吸收体之间的用于将透过所述顶片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吸收体的涌流层,所述涌流层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地穿孔的非织造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众穿孔的总面积为该非织造纤网总面积的5%至8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2毫米至30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5毫米至10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基重为 20克每平方米至400克每平方米。
14.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 透液性顶片;不透液的底片;布置在该顶片和该底片之间的用于吸收透过所述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 布置在该顶片与该吸收体之间的用于将透过所述顶片的液体输送至该吸收体的涌流层,所述涌流层包括层压品,所述层压品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和层压到该穿孔非织造纤网上的无穿孔非织造纤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众穿孔的总面积为非织造纤网总面积的5%至80%。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2毫米至30 毫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5毫米至10毫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基重为20克每平方米至400克每平方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穿孔的非织造纤网的基重为10克每平方米至30克每平方米。
20.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 透液性顶片;不透液的底片;布置在该顶片和该底片之间的用于吸收透过所述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 布置在该顶片与该吸收体之间的用于将透过所述顶片的液体输送至吸收体的涌流层, 其中,所述顶片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众穿孔的总面积为非织造纤网全部面积的5%至8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2毫米至30 毫米。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5毫米至10毫米。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基重为 20克每平方米至400克每平方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物理变形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的制造方法以及含有所述非织造纤网的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性顶片;不透液的底片;布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用于吸收透过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和布置在顶片与吸收体之间的用于将透过顶片的液体输送至吸收体的涌流层。该涌流层包括无物理或热变形的穿孔非织造纤网。
文档编号D04H13/00GK102159757SQ200980136637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9日
发明者李元永, 金圣燮, 陈在承, 黄鱼渊 申请人:柳韩-金伯利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