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6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织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圆织机均采用大凸轮式单轨道门圈结构,比如专利号为200620148486 名称为棕杆式无油塑料圆织机,其主要特点是使大凸轮工作时由滑动摩擦改变为滚动摩 擦,从而使得整个机构不用润滑油润滑,减轻动力损耗、减少机件磨损和解决油污问题。然 而其在门圈内设有一道T型轨道,梭子靠前梭臂上的导丝轮紧顶在尺码环上,一旦梭轮磨 损或松动,就造成梭子脱离轨道存在危险,并且因梭轮减压轨道,造成梭轮及门圈轨道磨损 过快,带来经济损失。同时其梭子采用四梭轮分别分布在另一侧,四梭轮容易磨损,脱离轨 道,梭轮磨损快。此外又如专利号为200820166333. 1名称为摆臂式无油小凸轮圆织机,其特征是 凸轮外周围平面设有单或双矩形曲线凸台,因凸台与滚轮成矩形接触造成线速度的差异, 使滚轮和凸轮易磨损并且能耗提高。长时间运转使滚轮磨损而造成开交缩小无法正常工 作。滚轮暴露于凸轮凸台外,长时间与塑料粉末接触造成轴承污染而损坏,在更换滚轮及摆 架轴承时因轴承是紧固在摆架上,要更换轴承必须要先拆摆架支座才能更换,故此该种塑 料圆织机存在着能耗高、零部件易损、维修不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单轨道门圈因梭轮磨损或松动,就造成梭子 脱离轨道存在危险,并且因梭轮减压轨道,造成梭轮及门圈轨道磨损过快,带来经济损失的 不足,提供了一种双轨道维护方便的合理结构、降低了梭子因磨损或松动而发生脱轨的危 险隐患的八滚轮双轨定位的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滚轮和凸轮易磨损且更换不容易,滚轮 长期裸露在粉尘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凸轮不易磨损且更换容易的节 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 圆织机,包括机架、电机、驱摆装置和梭子装置,电机设于机架下部的电机座上,梭子装置和 驱摆装置分别设于机架上部和中部,梭子装置包括梭体、梭子驱动机构和梭子定位机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梭子定位机构包括上门圈和下门圈,在上门圈和下门圈内侧设置锥形主轨 道,在上门圈和下门圈外侧设置锥形副轨道,主轨道和副轨道分别与梭体的主滚轮和副滚 轮滚动接触配合;所述的驱摆装置一端通过小凹轮与电机的传动主轴紧固连接,另一端通 过摆杆与棕带相铰接。门圈轨道采用双轨道,门圈内设锥形主轨道,门圈外设锥形副轨道,主轨道和副轨 道分别与梭体的主滚轮和副滚轮滚动接触配合,并在副轨道上设置活动装梭口,方便装卸。 梭体采用八滚轮双轨定位,一侧四角分别分布四只主滚轮,运动时有该四轮沿着门圈主轨道运动,停机或出故障时,后四只副滚轮沿门圈副轨道停机,使梭体正确保持门圈轨道中, 不会脱离,装卸梭子时,只要打开门圈副轨道侧即可。作为优选,所述梭体一侧四角上设置有4只主滚轮,另一侧四角上设置有4只副滚 轮。梭体采用八滚轮双轨定位,正面侧四角分别分布四只主滚轮,运转时由于离心力 的作用,由该四轮沿着门圈主轨道运动,后四只副滚轮与副轨道分离不转动,停机或出故 障时,由于离心力的消失,使后四只副滚轮与门圈副轨道相接触,使梭体正确保持门圈轨道 中,不会脱离,装卸梭子时,只要打开门圈副轨道侧装梭口即可。作为优选,棕带上下走向的设置在机架上的一对导轮架上。作为优选,所述小凹轮外表面周向设有一圈呈正弦升降曲线轨布置的锥形凹槽, 锥形凹槽的上槽边边宽宽于下槽边边宽,上槽边内侧设有台阶,下槽边和上槽边内侧分别 与摆杆端部上一左一右同轴设置的锥形双滚轮滚动接触配合,锥形双滚轮设于小凹轮凹槽 内,避开粉尘直接接触。主轴传动小凹轮旋转,小凹轮凹槽上侧推动右滚轮,下侧推动左滚轮,小凹轮凹槽 内的双滚轮随着小凹轮的旋转各自向不同的方向滚动,随着小凹轮上升、下降正弦曲线变 化使摆杆安装双滚轮端也随之上升或下降,由于摆杆中部与支架活动绞接,故此摆杆作翘 板运动,其另一端按支撑点位置的倍率上下移动,而该端与棕带活动绞接,所以带动棕带上 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塑料圆织机的编织要求。由于两滚轮外形与小凹轮采用了锥形匹配接 触,使每转线速度相等,不产生轴向摩擦,提高了滚轮和小凹轮的耐磨性降低了噪音,滚动 平稳阻力小大大降低了设备耗能,节约电能35%以上。锥形双滚轮解决了现有圆织机滚轮 稍微有磨损必须更换的带来浪费。给使用企业提高可观经济效益。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所述小凹轮外表面周向设有一圈呈正弦升降曲线轨布 置的方形凹槽,方形凹槽的上槽边边宽宽于下槽边边宽,上槽边内侧设有台阶,下槽边和上 槽边内侧分别与摆杆端部上一左一右同轴设置的锥形双滚轮滚动接触配合,锥形双滚轮设 于小凹轮凹槽内,避开粉尘直接接触。主轴传动小凹轮旋转,小凹轮凹槽上侧推动右滚轮,下侧推动左滚轮,小凹轮凹槽 内的双滚轮随着小凹轮的旋转各自向不同的方向滚动,随着小凹轮上升、下降正弦曲线变 化使摆杆安装双滚轮端也随之上升或下降,由于摆杆中部与支架活动绞接,故此摆杆作翘 板运动,其另一端按支撑点位置的倍率上下移动,而该端与棕带活动绞接,所以带动棕带上 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塑料圆织机的编织要求。作为优选,所述摆杆一端上设置有锥形双滚轮,另一端上铰接设有棕带连接板,中 部铰接在机架的支架上,摆杆通过棕带连接板与棕带相铰接。作为优选,所述棕带连接板上下设有拉沟结构,拉沟结构的拉沟槽设为内圆外矩 形状。棕带连接板为上下拉沟结构,拉沟槽采用内圆外矩形,使棕带固定销,固定在圆槽 内,在拉紧棕带状态下,不易脱出,更换棕带只需松开棕带上下调节螺丝,并可取下棕带,使 维修带来方便。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创新是对梭子定位机构的改进,门圈轨道采用 双轨道,门圈内设锥形主轨道,门圈外设锥形副轨道,主轨道和副轨道分别与梭体的主滚轮和副滚轮滚动接触配合,并在副轨道上设置活动装梭口,方便装卸。梭体采用八滚轮双轨定 位,正面侧四角分别分布四只主滚轮,运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由该四轮沿着门圈主轨道 运动,后四只副滚轮与副轨道分离不转动,停机或出故障时,由于离心力的消失,使后四只 副滚轮与门圈副轨道相接触,使梭体正确保持门圈轨道中,不会脱离,装卸梭子时,只要打 开门圈副轨道侧装梭口即可。(2)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创新是对驱摆装置的改进,主轴传动小凹轮旋转,小凹轮 凹槽上侧推动右滚轮,下侧推动左滚轮,小凹轮凹槽内的双滚轮随着小凹轮的旋转各自向 不同的方向滚动,随着凹轮上升、下降正弦曲线变化使摆杆安装双滚轮端也随之上升或下 降,由于摆杆中部与支架活动绞接,故此摆杆作翘板运动,其另一端按支撑点位置的倍率上 下移动,而该端与棕带活动绞接,所以带动棕带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塑料圆织机的编织要 求。由于两滚轮外形与小凹轮采用了锥形匹配接触,使每转线速度相等,不产生轴向摩擦, 提高了滚轮和凹轮的耐磨性降低了噪音,滚动平稳阻力小大大降低了设备耗能,节约电能 35%以上。(3)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创新是对棕带连接板的改进,棕带连接板为上下拉沟结构, 拉沟槽采用内圆外矩形,使棕带固定销,固定在圆槽内,在拉紧棕带状态下,不易脱出,更换 棕带只需松开棕带上下调节螺丝,并可取下棕带,使维修带来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梭子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棕带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小凹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小凹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电机,3-电机座,4-主轴,5-凹轮,6-双滚轮,7-摆杆,8-支架, 9-棕带连接板,10-棕带,11-导轮架,12-锥形凹槽,13-梭子定位机构,14-主轨道,15-副 轨道,16-上门圈,17-下门圈,18-主滚轮,19-副滚轮,20-拉沟结构,21-梭子驱动机构, 22-梭体,23-上槽边,24-下槽边,25-方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1. 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包括机架1、电机2、 驱摆装置和梭子装置,电机2设于机架1下部的电机座3上,梭子装置和驱摆装置分别设于 机架1上部和中部,梭子装置包括梭体22、梭子驱动机构和梭子定位机构13,梭子定位机构 13包括上门圈16和下门圈17,在上门圈16和下门圈17内侧设置锥形主轨道14,在上门圈 16和下门圈17外侧设置锥形副轨道15,主轨道14和副轨道15分别与梭体22的主滚轮18 和副滚轮19滚动接触配合。梭体22 —侧四角上设置有4只主滚轮18,另一侧四角上设置 有4只副滚轮19。如图4所示,驱摆装置一端通过小凹轮5与电机2的主轴4紧固连接,另一端通过 摆杆7与棕带10相铰接,摆杆7 —端上设置有锥形双滚轮6,另一端上铰接设有棕带连接板9,中部铰接在机架1的支架8上。棕带10上下走向的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对导轮架11上。小凹轮5外表面周向设有一圈呈正弦升降曲线轨布置的锥形凹槽12,锥形凹槽12 的上槽边23边宽宽于下槽边24边宽,上槽边23内侧设有台阶,即一个台阶的宽度,下槽边 24和上槽边23内侧分别与摆杆7端部上一左一右同轴设置的锥形双滚轮6滚动接触配合。如图3所示,摆杆7通过棕带连接板9与棕带10相铰接,棕带连接板9上下设有 拉沟结构20,拉沟结构20的拉沟槽设为内圆外矩形状。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小凹轮5外表面周向设有一圈呈正弦升降曲线轨布置的方 形凹槽25,方形凹槽25的上槽边23边宽宽于下槽边24边宽,上槽边23内侧设有台阶,下 槽边24和上槽边23内侧分别与摆杆7端部上一左一右同轴设置的锥形双滚轮6滚动接触 配合。其余同实施例1。棕带随着驱摆装置上下往复运动,棕带带动两排线(每线间隔布置)的经纱上下交 叉运动,纬纱随着梭体、梭子驱动机构和梭子定位机构左右横向往复运动。经纱两排线一张 一合为一个周期,纬纱分别两次送进位置处让经纱两排线夹住,织机正常运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是对梭子定位机构、驱摆装置、棕带连接板的改进优点1 梭体采用八滚轮双轨定位,正面侧四角分别分布四只主滚轮,运转时由于 离心力的作用,由该四轮沿着门圈主轨道运动,后四只副滚轮与副轨道分离不转动,停机或 出故障时,由于离心力的消失,使后四只副滚轮与门圈副轨道相接触,使梭体正确保持门圈 轨道中,不会脱离,装卸梭子时,只要打开门圈副轨道侧装梭口即可。优点2 采用小凹轮,凹轮外周围设有一道凹槽,凹槽形状为封闭升降曲线,工作 时,凹轮运转,使曲线上下平滑移动,带动摆杆,后端滚轮因摆杆中部设有摆杆支座,与摆杆 铰接,故此,摆杆前端受后端上下推动,而同步工作,从而带动棕带连接板。优点3 棕带连接板为上下拉沟结构,拉沟槽采用内圆外矩形,使棕带固定销,固 定在圆槽内,在拉紧棕带状态下,不易脱出,更换棕带只需松开棕带上下调节螺丝,并可取 下棕带,使维修带来方便。
权利要求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包括机架、电机、驱摆装置和梭子装置,电机设于机架下部的电机座上,梭子装置和驱摆装置分别设于机架上部和中部,梭子装置包括梭体、梭子驱动机构和梭子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子定位机构(13)包括上门圈(16)和下门圈(17),在上门圈(16)和下门圈(17)内侧设置主轨道(14),在上门圈(16)和下门圈(17)外侧设置副轨道(15),主轨道(14)和副轨道(15)分别与梭体(22)的主滚轮(18)和副滚轮(19)滚动接触配合;所述的驱摆装置一端通过小凹轮(5)与电机(2)的主轴(4)紧固连接,另一端通过摆杆(7)与棕带(10)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梭体(22)—侧四 角上设置有4只主滚轮(18),另一侧四角上设置有4只副滚轮(1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棕带(10)上下走 向的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对导轮架(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凹轮(5)外表面 周向设有一圈呈正弦升降曲线轨布置的锥形凹槽(12),锥形凹槽(12)的上槽边(23)边宽 宽于下槽边(24)边宽,上槽边(23)内侧设有台阶,下槽边(24)和上槽边(23)内侧分别与 摆杆(7)端部上一左一右同轴设置的锥形双滚轮(6)滚动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凹轮(5)外表面 周向设有一圈呈正弦升降曲线轨布置的方形凹槽(25),方形凹槽(25)的上槽边(23)边宽 宽于下槽边(24)边宽,上槽边(23)内侧设有台阶,下槽边(24)和上槽边(23)内侧分别与 摆杆(7)端部上一左一右同轴设置的锥形双滚轮(6)滚动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7)—端 上设置有锥形双滚轮(6),另一端上铰接设有棕带连接板(9),中部铰接在机架(1)的支架 (8 )上,摆杆(7 )通过棕带连接板(9 )与棕带(10 )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棕带连接板(9)上 下设有拉沟结构(20),拉沟结构(20)的拉沟槽设为内圆外矩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包括机架、电机、驱摆装置和梭子装置,梭子装置包括梭体、梭子驱动机构和梭子定位机构,梭子定位机构包括上门圈和下门圈,在上门圈和下门圈内侧设置锥形主轨道,在上门圈和下门圈外侧设置锥形副轨道,主轨道和副轨道分别与梭体的主滚轮和副滚轮滚动接触配合;驱摆装置一端通过小凹轮与电机的主轴紧固连接,另一端通过摆杆与棕带相铰接。门圈轨道采用双轨道,梭体采用八滚轮双轨定位,正面侧四角分别分布四只主滚轮,运动时有该四轮沿着门圈主轨道运动,停机或出故障时,后四只副滚轮沿门圈副轨道运动,使梭体正确保持在门圈轨道中,不会脱离。
文档编号D03D37/00GK201678803SQ201020185658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
发明者吴光苗, 陈上利 申请人:陈上利;吴光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