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92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织设备,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 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高级布料已经成为纺织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级双 面提花组织布不但要求图案复杂,且还要求在组织物中加入氨纶,以增加布面的收缩性及 手感。但目前纺织机械乃至国内的纺织机械大多仅能实现简单的双面电脑提花,该类传统 双面电脑提花机的三角及织针设计均为按照上下盘争食的原理设计的,如果单纯的把氨纶 垫入织针里,容易被上下织针分别勾入布里,既无法满足客户只加上盘的要求,且氨纶容易 牵拉过度而断裂。如果从下针的背后垫入氨纶又容易被上织针针舌的剪刀口给剪断,造成 无法顺利开机。目前国内尚未开发出可加氨纶的双面提花纺织机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科学,产 品性能稳定的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机。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电脑装置控制系 统、编织系统、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信号检测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的电脑装置控制系统 包括有逻辑电路部分及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以使控制部分所给的信号 驱动电磁部分、选针器部分以及电机部分。编织系统和电脑装置控制系统及提花针与织针 协调装置相连,所述的编织系统为73路,每路系统设有一套选针器,选针器装在选针器座 上;所述的信号检测装置设于电机部分的转轴上。所述的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指在针床上的同一列内,依次设置织针、中间针和 提花针;织针工作装置、选针装置和提花针、中间针装置对应于针床上织针和提花针的位置 依次设置,提花针起针装置的起针板设在提花针的后方并伸入提花针尾部的下方。工作原理首先,下盘的针筒由上段针筒和下段针筒组成。上段针筒和下段针筒由一个小间 隙配合,然后校圆后用定位销配死,组合成了一个整体的针筒。提花针装在下段针筒里面, 中间针和织针均装在上段针筒里面,且中间针尾部有插入下段针筒里与提花针对接。提花针下部嵌入下段针筒底部定位槽,起到一个绞链的作用,让提花以底部绞链 为支点旋转运动。当电脑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让选针器动作时,把其与提花片上相对应的脚 压入针筒内。由于提花针与中间针之间有互相嵌入的配合,使的提花片被压入的同时,也把 中间针压入了针筒内。从起到控制中间针脚嵌入三角槽里或者不嵌入槽。最终实现了随意 控制出针,集圈,浮线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科学,易于控制,产品性能稳定且能全自动可加氨纶。 通过高科技的人机界面液晶触摸屏可以方便的变化和修改内部程序,从而编织出各种复杂的图案的针织面料,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具有人性化的记忆功能及良好的人 机交流界面。

图1本实用新型工作关系结构方框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 电脑装置控制系统、编织系统、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信号检测装置组成。所述的电脑装置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有逻辑电路部分及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采用三 极管放大电路以使控制部分所给的信号驱动电磁部分、选针器部分以及电机部分。编织系 统和电脑装置控制系统及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相连,所述的编织系统为73路,每路系统 设有一套选针器1,选针器1装在选针器座2上;所述的信号检测装置设于电机部分的转轴 上。所述的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指在针床上的同一列内,依次设置织针4、中间针5 和提花针3 ;织针工作装置、选针装置和提花针、中间针装置对应于针床上织针和提花针的 位置依次设置,提花针起针装置的起针板设在提花针的后方并伸入提花针尾部的下方。以下一一详述各部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脑装置控制系统主要设置有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采用工控制板,其中逻辑电路部分采用先进 的PLD来实现,使电路既简单又稳定,驱动部分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以使控制部分所给的 信号足以驱动电磁部分、选针器部分以及电机部分;下位机使用工业用小液晶,主要用于花 型号的设计,贮存及下位机的通信。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套针对双面提花电脑系统的集成模块,把原来必需分开安装 的两套系统集合在一起。原来的电脑控制系统需要有一个专门控制机器起动停止、照明、润 滑、提速降速等其它功能的电脑系统,并且需要另外一个用来编辑和控制电脑提花花型的 电脑控制系统。一台机做两个控制面板,操作不方便,不符合人机工程学。本实用新型模块集合了两套系统于一个控制板,真正做到了一台机一个控制面 板,且操作方便,有良好的人机交流界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系统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73路编织系统,每路系统拥有一套选针器,选针器为16段三位 功能选针器,选针、选针器1装在选针器座2上,可对全针筒上的针进行选针,针筒分为上下 两节,上节针为编织针筒,下节针为选针。其特征在于具有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的硬件控制系 统以及CAD/CAM花型设计软件处理系统。所述花型设计软件系统是将数字设备的信号作为 意匠图设计的花型全部或部分来源。所述硬件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对软件系统生成的文件的 处理及选针器1的实时控制。所述选针器1采用压电陶瓷片,并采用“三功位”选针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花型设计部分和硬件控制系统部分可分别和整体取代或顶替国外同类产 品,并改造现有机械式圆纬机稳定性、变化性差的现状。[00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双面电脑大提花机为保证提花针和织针的同步配合,在针床上的同一列内,依次 设置织针4、中间针5和提花针3。织针工作装置、选针装置(选针器)和提花针、中间针装 置对应于针床上织针和提花针的位置依次设置,提花针起针装置的起针板设在提花针的后 方并伸入提花针尾部的下方。当选针器1在成圈、集圈和浮线的位置选择压入提花针的针 脚时,可以通过杠杆原理,把转矩经由中间针传递到织针。此时,针脚就会被压出针筒口,嵌 入三角轨道内,实现编织。通过提花系统来控制成圈、集圈、浮线的交替变换。只要编辑好 图案,机器的系统就会把图案转化成为选针器1的动作,从而控制织针出来的位置及工作 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信号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编织过程是按照严格的工艺流程来执行的,这就需要机械和电 气的配合来完成。电脑控制系统需要在机台运转期间实时、准确、可靠的检测并跟踪针筒的 相对位置,这样才能够发出正确的控制信号。这里采用了先进的编码器,可以精确的检测到 针筒的绝对位置,即便是突然断电后,下次开机系统仍可以得到其位置信息,这就免去了以 往每次开机后进行手工调节针筒零点的过程。编码器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 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光栅盘是在 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 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 冲信号,编码器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这在双面提花复杂的工作原理中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精密的编码器可准确的计算出花织针的位置和机器零位,并可自 动的校正开机和停机的惯性产生的误差。同时,增加了探测反馈系统,可自动的校零,以保 证系统的稳定性。在精密设计和制造的针筒中插入提花片,中间针5和织针4,通过选针器 1的工作头选择提花片并且压入针筒里,根据杠杆原理在中间针5的传递下,把织针压入针 筒。根据此动作可以按照所编辑的图案控制织针是否工作,从而实现成圈、集圈和浮线的任 意转换。只要在计算机的指定软件中,根据原理画出所需要的花型图,就可以生产图案,通 过USB存储器直接传输入机器的提花系统中,直接读取。通过高科技的人机界面液晶触摸 屏可以方便的变化和修改内部程序,从而编织出各种复杂的图案的针织面料,大大提升了 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具有人性化的记忆功能及良好的人机交流界面。在机械部件的制造中,采用进口的钢材及高精度的CNC数控设备;所有的零配件 均被稳定的控制在公差范围内。高速加工后的零件,光洁度远远高于其它厂家的产品,使得 机器运转更加轻盈及可靠、节能。针筒的加工中,采用上下组合校正后整体式加工,完全保 证了上下针筒铣槽的位置精度,从而实现提花针3、中间针5及织针4的三件精准联动。
权利要求一种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电脑装置控制系统、编织系统、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信号检测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的电脑装置控制系统包括有逻辑电路部分及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以使控制部分所给的信号驱动电磁部分、选针器部分以及电机部分;编织系统和电脑装置控制系统及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相连,所述的编织系统为73路,每路系统设有一套选针器,选针器装在选针器座上;所述的信号检测装置设于电机部分的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指在针床上的同一列内,依次设置织针、中间针和提花针;织针工作 装置、选针装置和提花针、中间针装置对应于针床上织针和提花针的位置依次设置,提花针 起针装置的起针板设在提花针的后方并伸入提花针尾部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机,主要由电脑装置控制系统、编织系统、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信号检测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的电脑装置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有逻辑电路部分及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以使控制部分所给的信号驱动电磁部分、选针器部分以及电机部分。编织系统和电脑装置控制系统及提花针与织针协调装置相连,所述的编织系统为73路,每路系统设有一套选针器,选针器装在选针器座上;所述的信号检测装置设于电机部分的转轴上。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科学,易于控制,产品性能稳定且能全自动可加氨纶。
文档编号D03C3/20GK201704482SQ2010202192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8日
发明者黄一翔 申请人:泉州佰源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