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44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袜机编织部件,尤其与一种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有关。
背景技术
袜子编织组织具有平板和毛圈之分,因此袜机也有平板袜机和毛圈袜机两种型 式。平板和毛圈编织的转换主要通过成圈控制机构的沉降片进出位置改变来实现,沉降片 进出位置的改变由沉降机构的驱动轨迹槽驱动,驱动轨迹槽的轨迹面由多段曲面连接组 成。现有的袜机成圈控制机构的沉降机构普遍采用固定式驱动轨迹槽的沉降罩,如要进行 平板和毛圈编织的转换,就需要更换沉降罩,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袜机成圈控制机构无法实现平板和毛圈组织 编织的转换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平板和毛圈组织编织的快速转换的袜机编织成圈控制 机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包括沉降片和沉降机构,沉降机构包括沉降罩,沉降罩上 设置有驱动轨迹槽,驱动轨迹槽包括内轨迹曲面和外轨迹曲面,沉降片后端设置有针脚,前 端设置用于挂纱的鼻峰,针脚卡于驱动轨迹槽内,其特征是所述的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 还包括成圈切换机构,成圈切换机构包括成圈刀、气缸和弹簧,所述的驱动轨迹槽外轨迹曲 面设置有一缺口,该缺口段为袜子编织区,所述的成圈刀头部通过销轴安装于沉降罩,成圈 刀内侧面位于驱动轨迹槽外轨迹曲面缺口处,与沉降罩上的内轨迹曲面配对,填补沉降罩 上的外轨迹曲面缺口 ;所述的气缸通过支架安装于沉降罩,气缸活塞正对着所述的成圈刀 尾部的外侧面,所述的弹簧一端与成圈刀尾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将成圈刀牵拉抵靠 于气缸活塞。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沉降片沿针筒径向安装于针筒顶端,沉降片针脚卡于驱动轨 迹槽内,内轨迹曲面推动沉降片径向外移,外轨迹曲面推动沉降片径向内移,针筒旋转,沉 降片在离心力和内轨迹曲面推力作用下其针脚抵靠于外轨迹曲面;在编织毛圈组织时,气 缸活塞伸出缸体,推动成圈刀以销轴为中心向针筒中心转动,成圈刀位于内侧位置,在针筒 旋转过程中,沉降片依次进入编织区,针脚依次抵靠到作为外轨迹曲面的成圈刀内侧面,由 于成圈刀处于内侧位置,使沉降片被推动径向内移,处于靠前位置,纱线挂到沉降片鼻峰 上,形成毛圈组织;在编织平板组织时,气缸活塞缩回缸体,成圈刀在弹簧拉力作用下位于 外侧位置,在针筒旋转过程中,沉降片依次进入编织区,针脚依次抵靠到作为外轨迹曲面的 成圈刀内侧面,使沉降片处于靠后位置,纱线不会挂于沉降片鼻峰上,也就不会形成毛圈组
幺口
/Ν ο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 征所述的成圈切换机构包括两把成圈刀和两个气缸,两把成圈刀上下叠置,成圈刀
3和气缸一一对应,两把成圈刀可以分别独立控制高脚和低脚沉降片。所述的成圈切换机构有两组。所述的两组成圈切换机构的成圈刀头部相邻。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由气缸驱动转动的成圈刀,使 驱动轨迹槽的外轨迹曲面成为活动式,实现了平板和毛圈组织编织在同一成圈控制机构就 可以快速转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沉降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沉降片11、沉降机构和两组成圈切换机构, 沉降机构包括沉降罩1,沉降罩1上设置有驱动轨迹槽2,驱动轨迹槽2包括内轨迹曲面8 和外轨迹曲面7,内轨迹曲面8推动沉降片径向外移,外轨迹曲面7推动沉降片径向内移, 驱动轨迹槽2的外轨迹曲面7设置有一缺口,该缺口段为袜子编织区,沉降片11后端设置 有针脚13,前端设置用于挂纱的鼻峰12,针脚13卡于驱动轨迹槽2内,成圈切换机构包括 两把成圈刀3、两个气缸5和弹簧9,成圈刀3头部通过销轴6安装于沉降罩1,两把成圈刀 3上下叠置并可以独立活动,两组成圈切换机构的成圈刀3头部相邻,成圈刀3内侧面位于 驱动轨迹槽外轨迹曲面缺口处,与沉降罩上的内轨迹曲面配对,填补沉降罩上的外轨迹曲 面缺口 ;气缸5通过支架4安装于沉降罩1,气缸活塞正对着成圈刀3尾部的外侧面,弹簧9 一端与成圈刀3尾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4固定,将成圈刀牵拉抵靠于气缸活塞。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沉降片沿针筒径向安装于针筒顶端,针筒旋转,沉降片在离心 力和内轨迹曲面推力作用下其针脚抵靠于外轨迹曲面;在编织毛圈组织时,气缸活塞伸出 缸体,推动成圈刀以销轴为中心向针筒中心转动,成圈刀位于内侧位置,在针筒旋转过程 中,沉降片依次进入编织区,针脚依次抵靠到作为外轨迹曲面的成圈刀内侧面,由于成圈刀 处于内侧位置,使沉降片被推动径向内移,处于靠前位置,纱线挂到沉降片鼻峰上,形成毛 圈组织;在编织平板组织时,气缸活塞缩回缸体,成圈刀在弹簧拉力作用下位于外侧位置, 在针筒旋转过程中,沉降片依次进入编织区,针脚依次抵靠到作为外轨迹曲面的成圈刀内 侧面,使沉降片处于靠后位置,纱线不会挂于沉降片鼻峰上,也就不会形成毛圈组织。
权利要求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包括沉降片(11)和沉降机构,沉降机构包括沉降罩(1),沉降罩(1)上设置有驱动轨迹槽(2),驱动轨迹槽(2)包括内轨迹曲面(8)和外轨迹曲面(7),沉降片(11)后端设置有针脚(13),前端设置鼻峰(12),针脚(13)卡于驱动轨迹槽(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还包括成圈切换机构,成圈切换机构包括成圈刀(3)、气缸(5)和弹簧(9),所述的驱动轨迹槽外轨迹曲面(7)设置有一缺口,所述的成圈刀(3)头部通过销轴(6)安装于沉降罩,成圈刀(3)内侧面位于驱动轨迹槽外轨迹曲面缺口处,与沉降罩上的内轨迹曲面配对;所述的气缸(5)通过支架(4)安装于沉降罩(1),气缸(3)的活塞正对着所述的成圈刀(3)尾部的外侧面,所述的弹簧(9)一端与成圈刀(3)尾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圈切换机构 包括两把成圈刀(3)和两个气缸(5),两把成圈刀(3)上下叠置,成圈刀(3)和气缸(5) —一 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圈切换机构有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成圈切换 机构的成圈刀(3)头部相邻。
专利摘要袜机编织成圈控制机构,属于袜机编织部件。现有袜机成圈控制机构存在无法实现平板和毛圈组织编织转换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沉降片、沉降机构和成圈切换机构,沉降机构包括沉降罩,沉降罩上设置有驱动轨迹槽,沉降片后端设置针脚,前端设置鼻峰,针脚卡于驱动轨迹槽内,成圈切换机构包括成圈刀、气缸和弹簧,驱动轨迹槽外轨迹曲面设置一缺口,成圈刀头部通过销轴安装于沉降罩,成圈刀内侧面位于所述的外轨迹曲面缺口处,与内轨迹曲面配对;气缸通过支架安装于沉降罩,气缸活塞正对着成圈刀尾部的外侧面,弹簧一端与成圈刀尾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成圈刀位置,实现了平板和毛圈组织编织在同一成圈控制机构就可以快速转换。
文档编号D04B15/32GK201686813SQ2010202219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田杜伟 申请人:新昌县振兴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