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降式救生防盗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21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滑降式救生防盗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窗,尤其是可变换为从建筑物或类似物上降人用的多功能窗 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防盗窗有以下几种老式固定防盗窗全封闭的形式,这样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旦遇险、失火 或者出现其他紧急情况,防护窗不能及时开启,阻断了从窗口逃生的通道,住宅成“笼”;平面折叠防盗窗采用双滑道设计,窗扇双行排列。开启时防盗窗主体基本上可完 全隐蔽于框内。此类防盗窗虽然可开启,但若在高层仍然毫无救生的作用。已申请专利的救生防盗窗,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不是体积过大,就是效果欠佳, 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救生功能,但危险系数很大。
发明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滑降式救生防盗 窗,使之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一种滑降式救生防盗窗,其特征在于,由可固定到建筑物上的固定外框200和叠 合在外框200内侧的内框100以及手动卷扬机构300组成;内窗100具有活动套合的立杆 体系和与之固定连接的横杆;所述立杆体系包含有由第一立杆121、第二立杆122、第三立 杆123组成的外立杆系统和由嵌接在外立杆系统内的由第一内立杆141和第二内立杆142 构成的第一内立杆系统和由套合在第一立杆121和第二立杆122内的第二内立杆系统组 成;第一立杆121销接在外框200的下端,第三立杆123的另一端头嵌接在第一内立杆141 的滑槽1411内,第二立杆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杆121和第三立杆123销接;第一内立 杆141的一端头嵌接在外框200上的滑槽201内,其另一端头与第二内立杆142销接,嵌接 在第一立杆121的第二内立杆142的另一端与第一内立杆141销接;所述第二内立杆系统 由分别套合在第一立杆121和第二立杆122内的短杆131和132构成;固定连接在框200 下端的横杆202上设置有由一蜗杆蜗轮副301和线轴302及摇把303构成的手动卷扬机构 300,手动卷扬机构300为一双线同步升降构造,其牵引线304的一端固定在线轴302上, 另一端依次通过外框下滑轮203、外框上滑轮204、第一内立杆141、第三立杆123、第二立杆 122和第一立杆121并固定在第一立杆121的端头上;外框200、第三立杆123以及第一内 立杆141上设置有用于通过锁销205的同轴销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救生和衣架双重功能的防盗窗设备。平时可作为防盗窗和衣 架/防护栏使用,这样,既不会阻碍视线,又可以晾晒衣物,同时可以保护家人尤其是老人 或小孩在窗边的安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变形成为救生筐,被困人员坐于其中摇动手 柄,使其下降1. !!(安全距离),以等待救援。本作品可作为民用房舍等各种建筑中兼顾救生功能的防盗窗。

[0010]图1 本实用新型滑降式救生防盗窗外观图[0011]图2:本实用新型的衣架/防护栏功能外观图[0012]图3:本实用新型衣架/防护栏一救生筐过程示意图[0013]图4 ;本实用新型救生功能示意图[0014]图5:本实用新型救生功能示意图[0015]图6 ;图2的B-B截面示意图[0016]图7:手动卷扬机构外观图[0017]图8 ;本实用新型滑降式救生防盗窗的内部钢丝布线图[0018]图9 ;图1的A-A剖视图[0019]图10图2的C-C截面示意图[0020]图11图2的D-D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9、图10和图11可看到滑降式救生防盗 窗,由可固定到建筑物上的固定外框200和叠合在外框200内侧的内框100构成以及手动 卷扬机构300组成。内框100具有活动套合的立杆体系和与之固定连接的横杆。所述立杆 体系包含有由第一立杆121、第二立杆122、第三立杆123组成的外立杆系统和由嵌接在外 立杆系统内的由第一内立杆141和第二内立杆142构成的第一内立杆系统和由套合在第三 立杆123内的第二内立杆系统组成。第一立杆121销接在外框200的下端,第三立杆123的 另一端头嵌接在第一内立杆141的滑槽1411内,第二立杆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杆121 和第三立杆123销接。第一内立杆141的一端头嵌接在外框200上的滑槽201内,其另一 端头与第二内立杆142销接,嵌接在第一立杆121的第二内立杆142的另一端与第一内立 杆141销接。如图7固定连接在框200下端的横杆202上设置有由一蜗杆蜗轮副301和线轴 302及摇把303构成的手动卷扬机构手动卷扬机构300。如图8,由细钢丝绳构成的牵引线304的一端固定在线轴302上,另一端依次通过 外框下滑轮203、外框上滑轮204、第一内立杆141、第三立杆123、第二立杆122和第一立杆 121并固定在第一立杆121的端头上。图1是本实用新型作为普通防盗时的使用状态。此时,锁销205通过外框200、第 三立杆123以及第一内立杆141上的同轴销孔将整个内框100与外框200形成固连。滑降式救生防盗窗可拉下作为防护和衣架/防护栏使用,打开窗户,锁销205,位 于节点I的锁钩自动释放,此时摇动摇把303,随着重力的作用,节点I沿外框轨道下降,此 时节点II不发生变化,节点III处的第一立杆121、第二立杆122以节点III为轴发生转动,同 时铰接于节点IV的第一立杆121由于墙的作用向外转动。随着摇把303不断旋转,第二立 杆122和第三立杆123仍依附于第一内立杆141,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依旧保持直线状态,并与此时发生转动的第一立杆121形成夹角,该夹角不断减小,直到节点I下降到最低点, 控制手柄停止转动。此时第一立杆与外框轨道相垂直。节点III处第一立杆121与第二立杆 122形成的夹角约为60°,如图2所示,此为衣架/防护栏形状。若要继续形成救生筐的形状,此时,推动与节点II相靠近的横杆,使第二立杆122、 第三立杆123与其相附的第一内立杆141相互脱离。接着继续控制手柄,原节点I沿着第 一内立杆141下滑,停在外框200上的滑槽201的最低点。此时,第三立杆123的上节点I 沿着第一内立杆141的轨道继续下滑与节点II铰接的第二立杆122、第三立杆123形成的 夹角逐渐减小。当节点I滑动到第一内立杆141上轨道的最低点时,第一内立杆141和第 二内立杆142与节点I形成的夹角约为60°第二内立杆142垂直于墙面,第一立杆121与 轨道平面成180°夹角。此时的第二立杆122、第三立杆123形成垂直关系。该时刻救生筐 下降的最低高度为80厘米,此刻即为救生状态。室内逃生人员此时通过窗户,沿着固结于 第一立杆121上的栏杆作为梯子向下攀爬到救生筐的底部。然后,继续摇动手柄,与第三立 杆123嵌套的短杆133和与第一立杆121嵌套的短杆131由于重力作用,与其相嵌套的外 杆向下滑动。继续慢慢摇动手柄使钢丝绳不断下放,从而使第一立杆中杆与短杆能够完全 脱开,形成铰链杆,最终达到救生筐的最低高度,1.3米。此时人可以躲在逃生筐内,等待救 援。在实际实施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结合常规技术还可得到旨在更为良 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进一步的方案,比如,在一些必要的地方设置滚动或滑动轴承、 锁销也可设置为密码锁控制等。
权利要求1.一种滑降式救生防盗窗,其特征在于,由可固定到建筑物上的固定外框(200)和叠 合在外框O00)内侧的内框(100)以及手动卷扬机构(300)组成;内窗(100)具有活动套 合的立杆体系和与之固定连接的横杆;所述立杆体系包含有由第一立杆(121)、第二立杆 (122)、第三立杆(12 组成的外立杆系统和由嵌接在外立杆系统内的由第一内立杆(141) 和第二内立杆(14 构成的第一内立杆系统和由套合在套合在第一立杆(121)和第二立杆 (122)内的第二内立杆系统组成的第二内立杆系统组成;第一立杆(121)销接在外框(200) 的下端,第三立杆(12 的另一端头嵌接在第一内立杆(141)的滑槽内,第二立杆(122)的 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杆(121)和第三立杆(12 销接;第一内立杆(141)的一端头嵌接在外 框(200)上的滑槽O01)内,其另一端头与第二内立杆(14 销接,嵌接在第一立杆(121) 的第二内立杆(142)的另一端与第一内立杆(141)销接;所述第二内立杆系统由分别套合 在第一立杆(121)和第二立杆(122)内的短杆(131)和(13 构成;固定连接在框(200) 下端的横杆(20 上设置有由一蜗杆蜗轮副(301)和线轴(30 及摇把(30 构成的手动 卷扬机构(300),手动卷扬机构(300)为一双线同步升降构造,其牵引线(304)的一端固定 在线轴(30 上,另一端依次通过外框下滑轮003)、外框上滑轮004)、第一内立杆(141)、 第三立杆(123)、第二立杆(12 和第一立杆(121)并固定在第一立杆(121)的端头上;外 框000)、第三立杆(123)以及第一内立杆(141)上设置有用于通过锁销O05)的同轴销 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滑降式救生防盗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为细钢丝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降式救生防盗窗,由可固定到建筑物上的固定外框200和叠合在外框200内侧的内框100构成以及手动卷扬机构300组成。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民用房舍等各种建筑中兼顾救生功能的防盗窗,平时可作为防盗窗和衣架/防护栏使用,既不会阻碍视线,又可以晾晒衣物,同时可以保护家人尤其是老人或小孩在窗边的安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变形成为救生筐,被困人员坐于其中摇动手柄,使其下降至安全距离,以等待救援。
文档编号D06F57/12GK201902146SQ20102060370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
发明者刘泽超, 张乐, 张涛, 王胜男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