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

文档序号:1717027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刺绣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
背景技术
刺绣是一种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苏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 在传统苏绣中刺绣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平针绣、乱针绣等等。不同的刺绣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产生不同的刺绣效果,而针对不同的刺绣对象,采用适合的刺绣方法是刺绣中比较较困难的问题。目前在苏绣作品中,当人物服饰是毛衣时往往采用平针的刺绣方法(平针绣)来绣制,见图1所示毛衣纹理和图案的示意图。由于平针的特点是细腻,而毛衣的特点是纹理清晰,而且立体感强,所以采用平针绣体现不出毛衣的纹理效果和立体感,绣出的作品没有毛衣的质感,缺少逼真和饱满的效果,缺乏表现力。为此本发明人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研究总结出一种适合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其目的是要解决以往绣画面中采用平针的刺绣方法来表现毛衣时缺少纹理效果和立体感的问题,从而提高刺绣对毛衣纹理和质感的表现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上进行绣制,以绣布正面的绣迹形成毛衣的纹理和图案,其创新在于
所述绣线采用捻丝线,该捻丝线由至少两股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丝线组成,其中,每股丝线至少由一根丝构成,各股丝线一端固定,另一端各自先按正向捻转,然后将正向捻转过的各股丝线合股后再按反向捻转制得捻丝线;
所述捻丝线按线径粗细至少分为三种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捻丝线从粗到细依次为第一捻丝线、第二捻丝线、第三捻丝线,以此类推;
所述绣制的方法是按捻丝线的线径从粗到细的规律,每种线径粗细规格的捻丝线绣制一个层次,以此逐遍进行刺绣,具体是
第一步,绣制第一层次,该第一层次采用第一捻丝线按照毛衣的纹理刺绣出平行排列的鱼骨形骨架;
第二步,绣制第二层次,该第二层次采用第二捻丝线在第一层次形成的鱼骨形骨架空隙处进行第一次补针,其中,每个空隙中至少补绣一针;
第三步,绣制第三层次,该第三层次采用第三捻丝线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叠加后留下的间隙中进行第二次补针,其中,每个间隙中至少补绣一针; 以此类推,直至填满鱼骨形骨架空隙为止。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在刺绣领域中,通常一根丝线由十六根丝组成,在刺绣中丝线可以根据粗细的不同要求劈分使用,一根丝线最多可以劈分成十六根丝。在本发明中用于制作捻丝线的每股丝线至少由一根丝构成,也可以是两根丝或三根丝,甚至更多根丝构成,这要根据刺绣时对线径粗细要求而定。2.上述方案中,“鱼骨形骨架”是指类似鱼骨形状的骨架结构,参见图3所示。3.上述方案中,所述每次补针的针脚与相邻的针脚平行或呈角度。在刺绣领域中, “补针”是指在上一步没有刺绣到的每个空隙或间隙中再补绣至少一针的概念。“针脚”是指两个针眼之间绣出的绣线线条。4.上述方案适用于手工刺绣,也适用于机器刺绣。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在传统苏绣中,尽管可以采用平针的刺绣方法(平针绣)来表现毛衣的纹理和图案,但体现不出毛衣的纹理效果和立体感,且绣出的图案没有毛衣的质感,缺少逼真和饱满的效果,缺乏表现力。本发明打破了传统仅用平针的刺绣方法来表现毛衣纹理和图案的局限,而是采用经过正向捻转和反向合股绞制的捻丝线,捻丝线按线径粗细分成不同规格,刺绣时先采用线径最粗的捻丝线按毛衣的纹理刺绣出平行排列的鱼骨形骨架,再逐级分别采用更细的捻丝线在鱼骨形骨架空隙处进行一遍遍补针,直至填满鱼骨形骨架空隙为止。由于捻丝线与普通绣线相比仿真性强,再加上从鱼骨形骨架到一遍遍补针层次以及线径变化,使得本发明绣制的毛衣图案纹理清晰、立体感强,具有饱满和逼真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毛衣的质感,表现力和渲染力显著提高,使刺绣作品变得更加精致和具有灵气。


附图1为采用传统平针的刺绣方法来绣制毛衣纹理和图案的示意图; 附图加 图2b分别为本发明制作捻丝线的原理附图3为本发明鱼骨形骨架的示意附图4广图如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毛衣图案绣制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5为应用本发明方法绣制的毛衣衣领实际效果图。以上附图中1.丝线;2.捻丝线;3.鱼骨形骨架;4.第一捻丝线;5.第二捻丝线; 6.第三捻丝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
该方法与现有传统刺绣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上进行绣制,以绣布正面的绣迹形成毛衣的纹理和图案。其不同之处在于 1.绣线
(1)所述绣线采用捻丝线2,而不是普通绣线。该捻丝线2由至少两股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丝线1组成,其中,每股丝线1至少由一根丝构成。制作时将各股丝线1 一端固定, 另一端各自先按正向捻转,然后将正向捻转过的各股丝线1合股后再按反向捻转制得捻丝线2。
图加和图2b分别为本发明制作捻丝线的原理图,其中,图加表示由两股丝线1 各自正向捻转的原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股丝线1左端固定(图中用“ X ”来表示),右端按箭头方向正向捻转。图2b表示捻转过的两股丝线1合股后反向捻转的原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正向捻转的两股丝线1合股后按箭头方向反向捻转,最终制成捻丝线2。图示尽管只给出了用两股丝线1来制作捻丝线2,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启示下,容易得到采用三股丝线、四股丝线、五股丝线,甚至更多股丝线来制作捻丝线。致于每股丝线采用多少根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理论上一根丝线由十六根丝组成,在刺绣中丝线可以根据粗细的不同要求劈分使用,通常一根丝线最多可以劈分成十六根丝。(2)为了区分层次感,充分体再毛线的绒质,将捻丝线2按线径粗细至少分为三种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捻丝线2从粗到细依次为第一捻丝线4、第二捻丝线5、第三捻丝线6, 以此类推。本实施例将捻丝线2按线径粗细分为三种不同规格,第一捻丝线4由两股丝线1 绞制而成,每股丝线1由四根丝构成。第二捻丝线5由两股丝线1绞制而成,每股丝线1由两根丝构成。第三捻丝线6由两股丝线1绞制而成,每股丝线1由一根丝构成。2.所述绣制的方法是按捻丝线2的线径从粗到细的规律,每种线径粗细规格的捻丝线2绣制一个层次,以此逐遍进行刺绣,具体是
第一步,绣制第一层次,该第一层次采用第一捻丝线4按照毛衣的纹理刺绣出平行排列的鱼骨形骨架3;
第二步,绣制第二层次,该第二层次采用第二捻丝线5在第一层次形成的鱼骨形骨架3 空隙处进行第一次补针,其中,每个空隙中至少补绣一针;
第三步,绣制第三层次,该第三层次采用第三捻丝线6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叠加后留下的间隙中进行第二次补针,其中,每个间隙中至少补绣一针;
以此类推,直至填满鱼骨形骨架空隙为止。所述每次补针的针脚与相邻的针脚平行或呈角度。图3为本发明鱼骨形骨架3的示意图。所述鱼骨形骨架是一种类似鱼骨形状的骨架结构,它表示了毛衣图案中的一条纹理。刺绣时将鱼骨形骨架3平行排列便形成了毛衣的纹理骨架。图3中表示的毛衣纹理是直条,但在实际应用中毛衣的纹理也可以是曲线、弧线、折线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这要根据绣制图案底稿中体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图如 图如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毛衣图案绣制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图如表示第一层次绣制的结果。图4b表示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叠加第二层次后的结果。图如表示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再叠加第三层次后的结果。在此启发下,本领域技术人中可以想象出再叠加第四层次,甚至第五层次后的结果。图5为应用本发明方法绣制的毛衣衣领实际效果图。图中人物穿着的毛衣衣领就是采用本发明方法所绣制。另外,本发明刺绣方法既适合于手工绣也适合于机绣。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上进行绣制,以绣布正面的绣迹形成毛衣的纹理和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绣线采用捻丝线(2),该捻丝线(2)由至少两股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丝线(1)组成,其中,每股丝线(1)至少由一根丝构成,各股丝线(1) 一端固定,另一端各自先按正向捻转,然后将正向捻转过的各股丝线(1)合股后再按反向捻转制得捻丝线(2);所述捻丝线(2)按线径粗细至少分为三种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捻丝线(2)从粗到细依次为第一捻丝线(4)、第二捻丝线(5)、第三捻丝线(6),以此类推;所述绣制的方法是按捻丝线(2)的线径从粗到细的规律,每种线径粗细规格的捻丝线(2)绣制一个层次,以此逐遍进行刺绣,具体是第一步,绣制第一层次,该第一层次采用第一捻丝线(4)按照毛衣的纹理刺绣出平行排列的鱼骨形骨架(3);第二步,绣制第二层次,该第二层次采用第二捻丝线(5)在第一层次形成的鱼骨形骨架 (3)空隙处进行第一次补针,其中,每个空隙中至少补绣一针;第三步,绣制第三层次,该第三层次采用第三捻丝线(6)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叠加后留下的间隙中进行第二次补针,其中,每个间隙中至少补绣一针; 以此类推,直至填满鱼骨形骨架(3)空隙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次补针的针脚与相邻的针脚平行或呈角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表现毛衣纹理和质感的刺绣方法,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上进行绣制,其特征在于绣线由至少两股丝线经过正向捻转和反向合股捻转的捻丝线构成,捻丝线按线径粗细分成不同规格,刺绣时先采用最粗的捻丝线按毛衣纹理刺绣出平行排列的鱼骨形骨架,再逐级分别采用更细的捻丝线在鱼骨形骨架空隙处进行一遍遍补针,直至填满鱼骨形骨架空隙为止。本发明打破了传统平针绣的局限,使毛衣的绣迹纹理清晰、立体感强,具有饱满和逼真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毛衣的质感,显著提高了表现力和渲染力。
文档编号D02G3/28GK102242472SQ20111019841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吕小怡, 郁丽勤 申请人:吕小怡, 郁丽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