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58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从洗涤水中捕获洗涤水所含有的线头、衣服用纽扣、衣服用附属物等异物的过滤装置的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
背景技术
具备过滤装置的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如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853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55317号公报)所示。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器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过滤器壳体中的捕获异物的过滤器、以及循环泵。并且,将洗涤水从外槽的底部引入过滤装置并利用过滤器捕获异物,利用循环泵使过滤了异物的洗涤水返回外槽。由此,能够除去附着在洗涤物上的线头等异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8531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55317号公报利用过滤装置的异物捕获存在偏于一处的倾向。这是因为,被引入过滤装置中的洗涤水被循环泵的吸入所吸引,朝向循环泵的吸入口的水流集中。在过滤器中,由于异物捕获只在循环泵的吸入口附近集中,无法在过滤器整体上捕获异物,因此无法提高异物捕获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能够通过消除异物捕获的集中来提高异物捕获量的过滤装置的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容纳旋转自如的内槽且贮存洗涤水的外槽、和捕获从该外槽的底部流出的洗涤水所含有的异物的过滤装置,上述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器壳体、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过滤器壳体中并捕获上述异物的过滤器,上述过滤器壳体具有从上述底部流出的洗涤水流入的壳体流入通道、和排出由上述过滤器捕获了异物的上述洗涤水的壳体排水通道,上述过滤器具有捕获异物的捕获容纳部;上述洗涤水从上述壳体流入通道流入上述捕获容纳部的过滤器流入口 ;从上述洗涤水捕获上述异物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网眼;以及挡住上述洗涤水从上述过滤器流入口向上述壳体排水通道的水流的去路并使其分散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分散壁部,没有上述网眼的上述分散壁部设在上述壳体排水通道侧。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容纳旋转自如的内槽且贮存洗涤水的外槽、和捕获从该外槽流出的洗涤水所含有的异物的过滤装置,上述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器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过滤器壳体中并捕获上述异物的过滤器、以及循环泵,上述过滤器壳体具有从上述外槽流出的洗涤水流入的壳体流入通道、和与上述循环泵的吸入口连通的流出连通口,上述过滤器具有捕获异物的捕获容纳部;上述洗涤水从上述壳体流入通道流入上述捕获容纳部的过滤器流入口 ;从上述洗涤水捕获上述异物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网眼;以及挡住上述洗涤水从上述过滤器流入口向上述流出连通口的水流的去路并使其分散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分散壁部,没有上述网眼的上述分散壁部设在上述流出连通口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捕获容纳部上设置分散壁部,从过滤器流入口流入过滤器的洗涤水与分散壁部碰撞而分散,因此捕获异物的范围扩大,提高了异物捕获量。


图1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观图。图2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卸下机箱的侧板而表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3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卸下机箱的上面罩而表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4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图2中的外槽及洗涤兼脱水槽的A-A剖视图。图5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外槽及洗涤兼脱水槽的底部的图2的B-B纵剖视图。图6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图5中的外槽及洗涤兼脱水槽的B-B剖视图。图7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蒸汽阀的纵剖视图。图8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循环泵、过滤装置以及配管系统的立体图。图9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从循环泵侧观察过滤装置的侧视图。图10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从斜上侧观察过滤装置的立体图。图11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图10的A-A剖视图。图12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图10的B-B剖视图。图13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从侧面观察过滤器单体的侧视图。图14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从侧面观察打开捕获容纳盖的状态下的过滤器单体的侧视图。图15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从斜上侧观察打开捕获容纳盖的状态下的过滤器单体的立体图。图16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图10的C-C剖视图。图17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循环泵的壳体内部形状的立体图。图18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循环泵的叶轮的立体图。图19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图2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20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图19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中的微型计算机实行的控制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21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图19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中的微型计算机实行的控制处理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图22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表示在流入口设置整流部件的场合的外槽及洗涤兼脱水槽的底部的纵剖视图。图23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图22的C-C剖视图。
图中1-机箱,2-外槽,3-洗涤兼脱水槽(内槽),23-过滤器壳体,23c-过滤器,23a-壳体流入通道,23b-壳体排水通道,23cl-捕获容纳部,23c2-过滤器流入口,23c3-网眼, 23c4-分散壁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从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概要开始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剖切上加强部件36的一部分来表示),图4是沿图2中的双点划线剖切并从箭头A-A观察的剖视图,图5是洗涤槽底部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双点划线剖切并从箭头B-B观察的剖视图。1是构成外部轮廓的机箱。机箱1安装在基座Ih之上,由左右侧板la、lb、前面罩 lc、背面罩Id、上面罩le、下部前面罩If构成。左右侧板la、lb利用二字形的上加强部件 36、前加强部件37、后加强部件(未图示)结合,包含基座Ih而形成箱状的机箱1,作为机箱具有足够的强度。9是设置在前面罩Ic的大致中央的、堵塞用于取放洗涤物的投入口的门,利用设置在前加强部件37上的铰链9c可开闭地被支撑。通过按压开门打开按钮9d来解除锁定机构(未图示)而打开,通过将门推压到前面罩Ic来锁定并关闭。前加强部件37具有与后述的外槽的开口部同心的、用于取放洗涤物的圆形的开口部。6是设置在机箱1的上部中央的操作面板,具备电源开关39、操作按钮12、13以及显示器14。操作面板6与设置在机箱1下部的控制装置38电连接。19是设置在机箱1内的上部左侧并在上部及前部具有开口的洗涤剂容器,从前部开口 19b安装抽屉式的洗涤剂托盘7。在放入洗涤剂类时,按照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将洗涤剂托盘7拉出。洗涤剂容器19固定在机箱1的上加强部件36上。此外,在洗涤剂容器 19的左侧面、稍微后方处具有出水口 19a。因此,洗涤剂容器19的底面形成为出水口 19a 的位置为最低的研钵状。在洗涤剂容器19的后侧设有供水电磁阀16及洗澡水供水泵17、水位传感器34等与供水相关的部件。在洗涤剂容器19的上部开口 19c,具备安装了供水电磁阀16的供水单元15。在上面罩Ie上设有来自自来水龙头的水的供水软管连接口 16a、及洗澡剩余开水的吸水软管连接口 17a。3是可旋转地被支撑的圆筒状的洗涤兼脱水槽,在其外周壁及底壁上具有用于通水及通风的多个贯通孔北,并且,在前侧端面设有用于取放洗涤物的开口部3a。在开口部 3a的外侧具有与洗涤兼脱水槽3 —体的流体平衡器3c。还有,洗涤兼脱水槽3的旋转中心轴为水平或者以开口部侧变高的方式倾斜。2是圆筒状的外槽,同轴地内置有洗涤兼脱水槽3,前面设有开口,在后侧端面的外侧中央安装有电动机4。电动机4的旋转轴贯通外槽2,并与洗涤兼脱水槽3结合。在前面的开口部设有外槽罩2d,可以在外槽2内存水。外槽2利用将下侧固定在基座Ih上的缓冲器5防振支撑。此外,外槽2的上侧由安装在上部加强部件36上的辅助弹簧33支撑,防止外槽2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在外槽罩2d的前侧中央具有用于取放洗涤物的开口部2c。 该开口部2c与设置在前加强部件37上的开口部通过橡胶制的波纹管10连接,通过关闭门 9对外槽2进行水密封。在外槽2的左侧外侧面的后部,设有向外槽2内供给水及洗涤剂类的供水口 2a。 供水口加与洗涤剂容器19的出水口 19a通过橡胶制的皱纹管A20连接。供水口加内置有蒸汽阀11。图7是详细表示蒸汽阀11的剖视图。蒸汽阀11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外径部具有用于安装到外槽2的供水口加上的檐部。就内径部而言,下游侧内径Φ(12比上游侧内径 Φ(11大,两内径部通过环状的倾斜面Ila连接。倾斜面Ila形成为洗涤兼脱水槽3侧高且外槽2的外周侧低。在倾斜面Ila的最上部具有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1b,在突出部lib 设有多个销11c。在倾斜面Ila上安装有用于封闭倾斜面Ila的椭圆状的薄板lld,在薄板 Ild的长轴侧端部设有与销Ilc配置相同的孔,通过使销Ilc进入该孔并铆接来将薄板Ild 固定在倾斜面Ila上。因此,薄板Ild以悬臂支撑的方式固定在倾斜面Ila上。薄板Ild为柔性的橡胶或合成树脂制。若力从上侧作用于薄板Ild上(供水时), 则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产生变形,蒸汽阀11成为打开状态而使水流过。另一方面,若如干燥时外槽内的压力比洗涤剂容器19内的压力(大气压)高,则力从下侧作用于薄板Ild 上,薄板Ild被推向倾斜面11c,蒸汽阀11成为关闭状态。在外槽2的底面上,沿轴向设有凹状的凹陷部加。凹陷部加的底面成为从前侧向后侧下降的倾斜面,在凹陷部加的后侧最下部设有排水口 21。在排水口 21上连接有排水软管22。在凹陷部加的前侧设有底部循环水的流入口 18。此外,在凹陷部加的上部具有以覆盖凹陷部加宽度的大致一半的方式从外槽2的外周壁的内周面连续的隔壁2b。隔壁 2b设置在与洗涤兼脱水槽3脱水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排水口 21及流入口 18设置在从凹陷部加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向洗涤兼脱水槽3的旋转方向偏离的位置上。由此,在排水口 21与流入口 18的上部存在隔壁2b。凹陷部加接受利用脱水时由洗涤兼脱水槽3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从贯通孔北流出到外槽2内周面,并向与洗涤兼脱水槽3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的水,并导向排水口 21。隔壁2b具有拦截作用,以免进入凹陷部加的水再向外槽2内循环。在外槽2的后部端面的最下部设有空气阱36,通过管35与水位传感器34连接,检测外槽2内的水位。在外槽2与基座Ih的间隙中设有循环泵M、过滤器壳体23以及排水阀25。过滤器壳体23为前侧具有开口部的圆筒状,在内部安装有可装卸的过滤器23c,捕获洗涤水中的异物及线头。过滤器壳体23以前侧变高的方式倾斜,以便通过打开设置在下部前面罩If 上的门lg,并转动把手23d就可容易地装卸过滤器23c。对于以循环泵M为中心的洗涤水的循环系统将于后面详细叙述。8是设置在机箱1的上部右侧的抽屉式的干燥过滤器,清扫过滤器时取出网式的过滤器8a。在干燥过滤器8上连接有干燥通道四。干燥通道四设置在机箱1的背面内侧, 通过橡胶制的皱纹管B29a与设置在外槽2的后部端面下方的吸气口连接。在干燥通道四内内置有水冷除湿机构(未图示),通过供水软管32从供水电磁阀16d向水冷除湿机构供给冷却水。
28是设置在干燥过滤器8后侧的送风风扇,吸气口与干燥过滤器8连接,排出口与内置有加热器(未图示)的暖风通道31连接。暖风通道31经由橡胶制的皱纹管(未图示)与外槽2的前部开口部连接。若在干燥运转时运转送风风扇观,对加热器通电,则暖风吹入洗涤兼脱水槽3内, 加热洗涤物,水分蒸发。变得高温多湿的空气被吸入干燥通道四,由在水冷除湿机构流下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除湿,成为干燥的低温空气,经过过滤器8a并再次被加热器加热,吹入洗涤兼脱水槽3内,如此进行循环。使用图2以及图8 图18来说明过滤装置、以循环泵M为中心的洗涤水的循环系统。图8是表示循环泵及配管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循环泵、过滤器壳体的配管连接部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循环泵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循环泵的叶轮和电动机的立体图。在过滤器壳体23底部里侧设有入水口 23a、出水口 23b、循环泵M的吸入口 43。 外槽2的排水口 21与入水口 23a利用软管22连接,排水阀25与出水口 2 利用软管49 连接。另外,在排水阀25上连接有排水软管26,向机外排出洗涤水。循环泵M包括壳体42、叶轮46及循环泵电动机47。壳体42与过滤器壳体23 — 体地形成,在壳体42的侧壁42a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 43。排出口 AMa与排出口隔 着隔壁46a、46b在壳体内周面进行开口,并且分别连接有排出口 A44和排出口 B45。隔壁 46a、46b是向壳体42的内侧突出的山形形状,里侧与壳体侧壁4 接触,轴向的长度与后述的叶片的高度大致相同。另外,隔壁46a、46b的排出口侧壁面大致垂直。在该实施例中,隔壁46a与隔壁46b为两个山形形状,但也可以是不具有中央的谷部的梯形的山形形状。在循环泵电动机47的轴上安装有叶轮46。在叶轮46上形成十字形的叶片46a、 46b。叶片46a其中心部与叶片轮毂46c大致相同的高度且外周部低,叶片46b高度比叶片 46a低。这样一来,即使线头以跨过叶片46a和叶片46b的方式流入,由于叶片46a的高度越向外周越低,因此线头通过离心力会容易地飞散,从而能够防止线头缠在叶片上。从叶轮正面观察,若叶轮46向右旋转(以后称为正转),则从吸入口 43流入的水利用由叶轮46的离心力产生的泵作用而向壳体42的内周壁推出,在壳体42内向右旋转的同时流动,与壳体和叶片的径向间隙变窄的隔壁46a碰撞而改变水流方向,并从排出口 A44a流出。若叶轮46向左旋转(以后称为反转),则水与隔壁46b碰撞,从排出口流 出。这样,通过改变泵的旋转方向,不使用特别的流道转换机构而能够改变泵的排出方向。在壳体42的外周部具有多个突起部42b,通过将突起部42b插入循环泵基座48 的环状的间隙48b中,使壳体42旋转,利用设在循环泵基座48上的锁定部48a抑制突起部 42b,从而固定壳体。排出口 A44通过皱纹管C41与安装在外槽罩2d的前侧外周壁上的循环软管27连接。循环软管27与设在外槽罩2d上侧的喷嘴27a连接。喷嘴27a为使水沿水平方向扩展为薄膜状的形状(例如狭缝状),使洗涤水向洗涤兼脱水槽3内喷洒。排出口 B45通过皱纹管D40与设在外槽2底部的凹陷部加上的流入口 18连接。若在关闭排水阀25的状态下使循环泵M正转,则外槽2内的洗涤水从排水口 21 通过软管22,并利用过滤器23c除去异物,进入循环泵M,从排出口 A44排出,通过循环软管27从喷嘴27a向洗涤兼脱水槽3内喷洒。
若使循环泵M反转,则外槽2内的洗涤水从排出口 21通过软管22,并利用过滤器 23c除去异物,进入循环泵对,从排出口 B45排出,从流入口 18返回外槽2内,如此进行循环(以图5中的粗箭头所示的水流)。若打开排水阀25,则外槽2内的洗涤水通过过滤器23c从软管45经过排水阀25, 从排水软管22向机外排出。图19是洗涤干燥机的控制装置38的方框图。50是微型计算机,与连接在各开关 13、13a上的操作按钮输入电路51及水位传感器34、温度传感器52、振动传感器53连接, 接受用户的按钮操作及在洗涤工序、干燥工序中的各种信息信号。从微型计算机50的输出与驱动电路讨连接,并与供水电磁阀16、排水阀25、循环泵电动机47、电动机4、送风风扇观、加热器阳等连接,控制这些部件的开闭或旋转、通电。另外,与用于通知用户洗衣机的工作状态的七段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4或发光二极管56、蜂鸣器57连接。上述微型计算机50若按下电源开关39而接通电源则起动,实行图20及图21所示的洗涤及干燥的基本的控制处理程序。步骤SlOl进行洗涤干燥机的状态确认及初期设定。步骤S102使操作面板6的显示器14亮灯显示,根据来自操作按钮开关13的指示输入而设定洗涤程序。在没有指示输入的状态下,自动地设定标准的洗涤程序或上次实施的洗涤程序。步骤S103监视来自操作面板6的开始开关12的指示输入来进行分支处理。步骤S104实行洗涤剂量检测处理。该洗涤剂量检测如下进行,在供给洗涤水前的干布状态下,在使洗涤兼脱水槽3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以根据从规定的转速1增速到规定的转速2期间的电动机4的驱动电流累计值检测洗涤物的布量的方式控制电动机4,并且根据检测出的布量求出洗涤剂的适当的量(洗涤剂量)。洗涤剂量通过参照预先设定的布量和洗涤剂量的对照表来求出。另外,根据该检测结果(布量)求出洗涤时间并设定。在未进行布量检测时,设定标准的洗涤时间。步骤S105将求出的洗涤剂量显示在操作面板8的显示器25上。步骤S106用户拉出洗涤剂托盘7,将显示的量的粉末洗涤剂放入洗涤剂托盘7。微型计算机 50在待机了用户将洗涤剂放入洗涤剂托盘7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一分钟)后,打开供水电磁阀16b,向洗涤剂托盘7洒水,实行供水以使粉末洗涤剂流入洗涤剂容器19内。粉末洗涤剂与供给的水一起从洗涤剂容器19的出水口 19a通过皱纹管A20,从外槽2的供水口加向外槽2的底部的凹陷部加流下。在供水口加,利用蒸汽阀11的薄板Ild以使水流的方向朝向外槽2的内周面的方式对水进行整流(以图4及图7的箭头所示的方式流动),由于沿外槽2的内周面流动,因此水及洗涤剂不会流入洗涤兼脱水槽3内。这样,利用薄板Ild的整流作用,能够防止产生由未溶解的粉末洗涤剂直接与洗涤物接触而导致的掉色和色斑。另外,在洗涤剂是液体洗涤剂的场合,为了防止高浓度的液体洗涤剂在供水电磁阀16b打开之前向外槽2内流下,一般在洗涤剂托盘7上设置液体洗涤用的区间,暂时储存在这里,并且在利用来自供水电磁阀16b的供水进行稀释的同时向外槽2供给。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薄板Ild的整流作用,洗涤剂不会直接向洗涤兼脱水槽3内流入,因此不需要在洗涤剂托盘上设置液体洗涤剂用的区间,能够使洗涤剂托盘7的结构简单化,能够实现低成本化。步骤S107若供水到洗涤剂溶解水位则停止供水。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洗涤剂量(布量)控制供水量。具体而言,洗涤剂量为17克至44克,水量为大约3升至大约7升。供水量的控制利用水位传感器34进行。该水量设定为在之后的洗涤剂溶解工序(步骤S108)中产生的洗涤水的洗涤剂浓度最大为10倍。在此,洗涤剂浓度将洗涤剂制造商的指定标准浓度(在一般的粉末合成洗涤剂中,将20克洗涤剂溶解到30升水中时的浓度)定义为一倍。使洗涤剂浓度最大为10倍的理由如下。在普通的粉末合成洗涤剂中,除了界面活性剂外,作为辅助剂还含有酶和碱性剂, 水软化剂、荧光增白剂等。若洗涤剂浓度过高,则存在由于荧光增白剂产生衣物的色斑(在照射紫外线时格外明显)之类的问题。为了使这种色斑不明显,需要将洗涤剂浓度抑制在 10倍以下。步骤S108对循环泵电动机47通电,使循环泵M反转而实行洗涤剂溶解。贮存在外槽2的底部及凹陷部加的水和洗涤剂从排水口 21通过软管22、过滤器23c从吸入口 43进入壳体 42内。并且,从排出口 B45排出,通过皱纹管D40从流入口 18返回凹陷部加,如下进行循环。洗涤剂由叶轮46的叶片46a、46b搅拌而溶解,产生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洗涤剂溶解的时间是一分钟到两分钟。从流入口 18向凹陷部加流出时的水流方向是向上,但与隔壁2b碰撞,将水流方向向排水口 21侧改变(图5中的粗箭头)。因此,即使在洗涤剂溶解初期阶段含有较多的未溶解的洗涤剂的水进行循环时,也能够防止未溶解的洗涤剂直接流入洗涤槽3内。但是, 与隔壁2b碰撞的一部分水有时流向外槽罩2d侧。若在外槽罩2d侧具有水流的滞留部分, 则未溶解洗涤剂有可能堆积在该部分。因此,也可以设置使返回凹陷部加的水可靠地流向排水口 21侧的整流部件。图 22是在流入口 18设置整流部件18a的外槽2底部的剖视图。图23是利用图22的双点划线C-C线剖切并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凹陷部2a。整流部件18a是圆筒型且设置为向凹陷部加内突出。上部由盖18b封闭,在圆筒面上具有朝向排水口侧的开口部18c。开口部18c通过切割圆筒面的大约一半而形成。另外,开口部18c的开口方向朝向凹陷部加的长边方向或稍靠凹陷部加的侧壁2al侧。从流入口 18流出的水如以粗箭头所示,从整流部件18a的开口部18c向排水口 21流动。由于在外槽罩2d侧具有整流部件18a的圆筒面,因此水不会流向外槽罩2d侧,未溶解洗涤剂不会堆积。另外,过滤器23c是格子状的过滤器,通过的未溶解的粉末洗涤剂不会在此堆积。
在洗涤剂溶解的过程中(循环泵反转时),由于隔壁46b的作用,排出口 AMa部的压力比排出口的压力大幅地降低,因此水和未溶解的洗涤剂不会从喷嘴27a向洗涤兼脱水槽3内流出。但是,未溶解的洗涤剂有时会进入皱纹管C41或循环软管27的中途。因此,在洗涤剂溶解的过程中暂时使循环泵M停止。若循环泵M停止,则进入皱纹管C41及循环软管27内的未溶解洗涤剂返回壳体42内。并且,通过使循环泵M再次运转,能够消除未溶解洗涤剂。循环泵M的暂时停止在洗涤剂溶解过程中实施三到四次。另外,循环泵 24的停止时间只要是1秒就足够了。洗涤剂溶解中的水量如上所述为3升至7升。在该实施例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中, 若供给该水量,则水位进入洗涤兼脱水槽3内。因此,在洗涤剂溶解过程中,洗涤剂浓度高的洗涤水渗入洗涤物。此时,通过对电动机4通电来使洗涤兼脱水槽3低速旋转(每分钟 30到40转),可以使洗涤水均勻地浸透洗涤物。若洗涤剂浓度超过大约一倍,则洗涤剂所含有的界面活性剂形成被称为胶束的集合体。胶束是界面活性剂的疏水基朝向中心且亲水基朝向外侧的球状体,其直径是IOnm左右。被疏水基包围的胶束的中心部其可溶化作用大,溶解油性物质及类脂物的能力非常高。 另外,就胶束的数量而言,洗涤剂浓度越高则越多。步骤S109实行预洗涤。该预洗涤通过在使洗涤兼脱水槽3正反旋转(每分钟35转到45转) 的同时,使循环泵电动机47将循环泵M正转,从而使外槽2的底部的洗涤水从喷嘴27a落到洗涤物上。洗涤物利用设在洗涤兼脱水槽3的内周壁面上的提升器反复进行升起、落下的运动。间歇地进行洗涤兼脱水槽3的旋转和循环泵M的运转,在洗涤兼脱水槽3和循环泵M停止期间参照水位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并打开供水电磁阀16b进行供水以免水位越过设定水位。通过反复多次进行该运转,使洗涤水均勻地渗入洗涤物。在第一次的洗涤兼脱水槽3的正反旋转时,洗涤剂浓度为大约十倍的洗涤水洒落到洗涤物上并浸透到该洗涤物内。由于高浓度的洗涤水从喷嘴27a以薄膜状扩展的同时散布,因此通过洗涤剂的浸透作用而均勻地浸透洗涤物。在洗涤物多的场合,来自喷嘴27a的洗涤水难以遍布靠近洗涤兼脱水槽3的外周的部分的洗涤物,但在步骤S108的洗涤剂溶解过程中,通过使洗涤兼脱水槽3旋转,洗涤水从洗涤兼脱水槽3的外周侧浸透洗涤物,因此洗涤水浸透洗涤物整体。由于在浸透洗涤物的高浓度的洗涤水中含有较多的上述胶束,因此溶解油污,使油污从洗涤物浮起的效果非常大,能够得到大的洗净力。喷嘴27a位于外槽罩2d的前侧上部。因此,通过增减循环泵M的转速而使流量变化,使喷水的到达距离变化,能够更均勻地散布到洗涤物上。即,若降低转速而减少流量, 则能够将喷水散布到位于洗涤兼脱水槽3的跟前侧的洗涤物上,若提高转速而增加流量, 则能够将喷水散布到位于洗涤兼脱水槽3的里侧的洗涤物上。通过反复供水,落到洗涤物上的洗涤水的洗涤剂浓度下降,在预洗涤结束阶段,成为标准浓度的两倍左右。步骤SllO实行正式洗涤。在使洗涤兼脱水槽3正反旋转(每分钟35转到45转)的同时, 使循环泵M正转,使贮存在外槽2的底部的洗涤水从喷嘴27a落到洗涤物上。
最后,停止洗涤水循环泵M的运转而终止洗涤水的循环,在使洗涤兼脱水槽3以短周期正反旋转的同时,实行揉开洗涤物的运转并要结束正式洗涤时间。步骤Slll实行第一次贮水漂洗。在该贮水漂洗中,首先,打开排水阀25排出外槽2内的水, 在利用水位传感器34检测到排水结束之后,使洗涤兼脱水槽3向一个方向(在该实施例中,从洗衣机的正面观察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对洗涤物所含有的洗涤水进行离心脱水。之后,打开供水电磁阀16b,对洗涤剂容器19供给自来水,从供水口加向外槽2底部供水直到成为设定水位。接着,与正式洗涤相同,在使洗涤兼脱水槽3反转旋转(每分钟 35转到45转)的同时,使循环泵M正转,将贮存在外槽2的底部的漂洗水从喷嘴27a洒到洗涤物上,如此进行循环,实行漂洗。接着,在停止洗涤兼脱水槽3的旋转和循环泵M的运转的状态下,在利用水位传感器34检测贮存在外槽2的底部的漂洗水的水位的同时进行供水,以免水位超过设定水位。接着,在使洗涤兼脱水槽3反转旋转(每分钟35转到45转)的同时,使循环泵 24正转,使贮存在外槽2的底部的漂洗水从喷嘴27a洒到洗涤物上,如此进行循环,实行漂洗。从喷嘴27a喷出的漂洗水成为薄膜状散布在洗涤物上,因此均勻地落到洗涤物上,能够有效地稀释洗涤物所含有的洗涤剂成分,能够提高漂洗性能。之后,在停止电动循环泵M而停止漂洗水的循环的状态下,使洗涤兼脱水槽3以短周期正反旋转,进行揉开运转。步骤Sl 12实现第二次贮水漂洗。该第二次贮水漂洗通过打开柔顺剂供水电磁阀16c而向洗涤剂托盘7的柔顺剂投入室供水,进行将柔顺剂投入室内的柔顺剂导入外槽2的底部的控制。除此以外的动作与第一次贮水漂洗相同地进行。步骤Sl 13实行最终脱水处理。最终脱水在打开排水阀25的状态下以使洗涤兼脱水槽3向一个方向(在该实施例中,从洗衣机的正面观察是逆时针方向)高速旋转的方式使电动机4 运转,对洗涤兼脱水槽3内的洗涤物进行离心脱水。该最终脱水的运转时间设定为能够得到期望的脱水率的时间。步骤Sl 14确认是否设定了洗涤干燥程序,并进行分支处理。步骤Sl 15在设定了洗涤干燥程序的场合,实行干燥。该干燥如下进行,在打开排水阀25的状态下,与洗涤工序相同,通过在使洗涤兼脱水槽3正反旋转的同时,使设在干燥通道四的中途的送风风扇观运转,将外槽2内的空气向干燥通道四内吸出,在空气通过该干燥通道四内时,使其与从设置在该干燥通道四内的除湿机构流下的冷却水(打开冷却水供水电磁阀进行供给)接触并冷却除湿后,通过棉绒过滤器8捕获线头,在由加热器加热后,从暖风吹出口吹入洗涤兼脱水槽3内。干燥在利用温度传感器监视暖风的温度的同时实行,在温度变化的比例成为预定值时结束。
这样构成的洗涤干燥机具有以下优点。以使与由洗涤剂量(布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洗涤物的量(洗涤剂的量)相应的水量的水与洗涤剂一起贮存在外槽的底部的方式进行供水,使循环泵反转,从而使水以从外槽底部经过循环泵返回外槽底部的方式进行循环并溶解洗涤剂而产生洗涤剂浓度高的洗涤水。此时的洗涤剂浓度与洗涤物的量无关,能够设定为大致一定。并且,通过使循环泵正反转,将洗涤剂浓度高的洗涤水导向外槽上部,利用喷嘴扩展为薄膜状并使其落到洗涤物上,均勻地浸透洗涤物。这样,通过改变循环泵的旋转方向,能够利用一台循环泵实现溶解洗涤剂产生洗涤剂浓度高的洗涤水、和所产生的洗涤水的循环洒水这两个动作,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及洗涤水的循环路径的简化。另外,通过在洗涤剂溶解过程中使洗涤兼脱水槽低速旋转,使产生的洗涤水从洗涤兼脱水槽的外周侧浸透洗涤物,接着,利用循环泵从洗涤兼脱水槽的前侧洒水,从而能够更均勻地使洗涤水遍布洗涤物。利用高浓度洗涤剂液的浸透作用及由界面活性剂的胶束产生的油污的可溶化作用等化学洗净力,使污渍从洗涤物上浮起。之后,供给水,在使洗涤水以落到洗涤物上的方式循环的同时,使洗涤兼脱水槽正反旋转而对洗涤物进行拍打洗涤, 从洗涤物浮起的污渍脱离洗涤物,能够得到高的洗净效率。另外,在洗涤剂溶解过程中,通过暂时停止循环泵的旋转,并反复进行再次运转, 能够消除进入配管中的未溶解洗涤剂。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过滤装置、循环泵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9 图18对过滤装置、循环泵、洗涤水的循环系统进行叙述。在此,又使用图9 图18,主要对于提高包括过滤装置捕获的线头、衣物固定件(纽扣)等异物的捕获量的观点进行说明。过滤装置如图9 图18所示,具有过滤器壳体23、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过滤器壳体23的内部的过滤器23c、以及设在过滤器壳体23的外侧的循环泵M。循环泵M也可以离开过滤器壳体23而个别地设置。在过滤器壳体23的底部里侧设有入水口(壳体流入通道)23a、出水口(壳体排水通道)2北、和连通循环泵M的吸入口 43 (图9、图17)与过滤器壳体内的流出连通口。由于流出连通口与吸入口 43邻接且一体地连接而形成,因此也称为吸入口 43的一部分。利用过滤器23c除去了异物的过滤器壳体23内的洗涤水经过流出连通口、吸入口 43被吸入循环泵M中。过滤器23c具有捕获异物的捕获容纳部23cl ;洗涤水从壳体流入通道23a流入捕获容纳部23cl的过滤器流入口 23c2 ;从洗涤水捕获异物的设在捕获容纳部23cl上的网眼23c3 ;以及挡住洗涤水从过滤器流入口 23c2向壳体排水通道(出水口)2 的水流的去路并使其分散的设在捕获容纳部23cl上的分散壁部23c4(图12 图15)。如图9所示,该分散壁部23c4在过滤器23c容纳在过滤器壳体23内的状态下,能够从吸入口 43及流出连通口看见。即,分散壁部23c4位于与吸入口 43及流出连通口相对的位置。另外,过滤器23c具有基部23c5、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基部23c5上的把手23d、以及捕获容纳盖23c6。捕获容纳部23cl具有上面侧开口的槽形状,并且大部分由网眼23c3 形成。分散壁部23c4没有网眼23c3,阻止洗涤水通过。把手23d在外周具有外螺纹(图 13 图1 。从设在过滤器壳体23的一端(上端侧)上的插入口插入过滤器23c,转动把手23d,使把手23d的外螺纹与设在过滤器壳体23上的内螺纹螺纹结合(图11、图12)。由此,将过滤器23c固定在过滤器壳体23中。捕获容纳盖23c6大部分由网眼23c3形成。在捕获容纳盖23c6上也具有过滤器流入口 23c2。过滤器流入口 23c2横跨捕获容纳部23cl和捕获容纳盖23c6而形成。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流入口 23c2大部分占据捕获容纳盖23c6,只有一小部分占据捕获容纳部 23cl,但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相反或各一半,或只占据一方。捕获容纳盖23c6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捕获容纳部23cl的前端侧(下端侧),如图 13 (关闭状态)、图14、图15 (打开状态)所示能够开闭。捕获容纳盖23c6在两侧具有卡定爪23c7,若关闭捕获容纳盖23c6,则卡定爪23c7卡在设于捕获容纳部23cl的两侧的配合部23c8上,保持关闭状态(图16)。捕获容纳盖23c6做成在转动自如地支撑的铰链的部位与捕获容纳部23cl分离的分体结构。相反,也可以形成为在铰链的部位连接的一体结构。另外,铰链的部位位于捕获容纳部23cl的前端侧(下端侧),但也可将铰链设在捕获容纳部23cl的侧面的部位,或将捕获容纳盖23c6滑动自如地设在捕获容纳部23cl上。如图11所示,过滤装置倾斜地配置成过滤器壳体23的前端侧(循环泵M所在的一侧)朝下、插入过滤器23c的插入口侧朝上。这种倾斜配置也能够从图5、图8的图示中理解。这种倾斜地配置的过滤装置如图11所示,过滤器23c的捕获容纳部23cl的上端位于与贮存在外槽2中的洗涤水的水位WL相同的水平或靠上侧。另外,捕获容纳盖23c6的上端也位于与洗涤水的水位WL相同的水平或靠上侧。被过滤装置捕获的异物由捕获容纳部23cl捕获。由于设置了捕获容纳盖23c6,因此能够抑制进入捕获容纳部23cl的异物的流出,可良好地进行捕获。另外,由于捕获容纳部23cl、捕获容纳盖23c6的上端都位于与洗涤水的水位WL相同的水平或靠上侧,因此能够抑制异物流出。被捕获容纳部23cl捕获的异物通过从过滤器壳体23中拔出过滤器23c,并打开捕获容纳盖23c6,能够容易地除去。如图16所示,过滤器23c具有左侧面和下表面平坦的扁平部23c9、23cl0。该扁平部23c9、23cl0沿过滤器23c的长度方向延伸。过滤器23c除了左侧面和下表面之外为圆弧的形状。容纳在筒形的过滤器壳体23中的过滤器23c其圆弧形状的部位与过滤器壳体23的内周抵接。在扁平部23c9、23cl0和过滤器壳体23的内周之间形成壳体内部流道 23e、23f。利用壳体内部流道23e,引用图9所述的分散壁部23c4与流出连通口(与吸入口 43连通的部位)留出洗涤水流过的间隔而与流出连通口相对地配置。另外,利用循环泵M的运转,外槽2内的洗涤水经过第一流道22 (图2、图22)、入水口(壳体流入通道)23a、过滤器流入口 23c2,流入过滤装置所具备的过滤器23c的捕获容纳部23cl。洗涤水的异物由捕获容纳部23cl的网眼23c3捕获。过滤了异物的洗涤水通过过滤器23c流过壳体内部流道23e、23f,并且通过流出连通口及吸入口 43被吸入循环泵 M。并且,从循环泵M的排出口 44或45排出的洗涤水返回外槽2内。该洗涤水的循环在洗涤运转中反复进行,除去异物。在该洗涤水的循环中,由于分散壁部23c4与流出连通口(吸入口 43的一部分)相对地配置,因此阻挡从过滤器23c朝向循环泵M的流出连通口(吸入口 43的一部分)的水流的去路并使其分散而流向流出连通口。S卩,由分散壁部23c4阻挡去路的洗涤水的水流避开分散壁部23c4而纵横地分散,因此异物的捕获在捕获容纳部23cl的宽范围内进行。由于没有偏向一方而在过滤器23c 的宽范围内进行捕获,因此提高了异物捕获量。另外,由分散壁部23c4分散的洗涤水通过捕获容纳部23cl的网眼23c3并流过壳体内部流道23e、23f,并被吸入循环泵对的流出连通口(吸入口 43的一部分)。由于壳体内部流道2;3e、23f沿过滤器23c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维持捕获容纳部23cl在宽范围进行捕获。另外,如图16所示,进行异物的捕获的部位是由捕获容纳部23cl和捕获容纳盖 23c6包围的空间。从过滤器流入口 23c2流入,并与分散壁部23c4碰撞而分散的洗涤水也成为在该空间内回旋的水流,因此异物的捕获扩大到宽范围,提高了异物捕获量。另外,过滤器23c的清扫通过将过滤器23c从过滤器壳体23中拔出而进行。由于捕获容纳部23cl的开口侧由捕获容纳盖23c6包围而封闭,因此在拔出过滤器23c时,捕获的异物不会掉落,清扫容易。在排出洗涤水时,从出水口(壳体排水通道)2 (图10)排水。在进行该排水时, 洗涤水被吸入循环泵M的流出连通口(吸入口 43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分散壁部23c4 位于洗涤水从过滤器流入口 23c2向出水口(壳体排水通道)2 (图10)的方向,因此与循环泵M的运转时相同,异物的捕获在捕获容纳部23cl的宽范围内进行,提高了异物捕获量。另外,捕获容纳部23cl的网眼23c3在离开分散壁部23c4的部位为大的网眼。与接近分散壁部23c4的部位相比,离开的部位的洗涤水的流速慢,因此增大网眼。另外,设在过滤器23c上的过滤器流入口 23c2横跨捕获容纳部23cl和捕获容纳盖23c6而设置。若打开捕获容纳盖23c6,则过滤器流入口 23c2被分为捕获容纳部23c 1和捕获容纳盖23c6的两部分,如图15所示那样展开,因此容易除去附着在过滤器流入口 23c2 周围的线头(异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容纳旋转自如的内槽且贮存洗涤水的外槽、和捕获从该外槽的底部流出的洗涤水所含有的异物的过滤装置,上述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器壳体、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过滤器壳体中并捕获上述异物的过滤器,上述过滤器壳体具有从上述底部流出的洗涤水流入的壳体流入通道、和排出由上述过滤器捕获了异物的上述洗涤水的壳体排水通道,上述过滤器具有捕获异物的捕获容纳部;上述洗涤水从上述壳体流入通道流入上述捕获容纳部的过滤器流入口 ;从上述洗涤水捕获异物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网眼;以及挡住上述洗涤水从上述过滤器流入口向上述壳体排水通道的水流的去路并使其分散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分散壁部,没有上述网眼的上述分散壁部设在上述壳体排水通道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散壁部位于上述洗涤水的水流从上述过滤器流入口向上述壳体排水通道的方向上。
3.一种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容纳旋转自如的内槽且贮存洗涤水的外槽、和捕获从该外槽流出的洗涤水所含有的异物的过滤装置,上述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器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过滤器壳体中并捕获上述异物的过滤器、以及循环泵,上述过滤器壳体具有从上述外槽流出的洗涤水流入的壳体流入通道、和与上述循环泵的吸入口连通的流出连通口,上述过滤器具有捕获异物的捕获容纳部;上述洗涤水从上述壳体流入通道流入上述捕获容纳部的过滤器流入口 ;从上述洗涤水捕获异物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网眼;以及挡住上述洗涤水从上述过滤器流入口向上述流出连通口的水流的去路并使其分散的设在上述捕获容纳部上的分散壁部,没有上述网眼的上述分散壁部设在上述流出连通口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散壁部与上述流出连通口留出供洗涤水流过的间隔而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筒状的上述过滤器壳体在一端具有取放上述过滤器的插入口,在另一端侧具有上述壳体流入通道及上述循环泵,上述过滤装置配置成上述过滤器壳体以上述循环泵侧朝下、上述插入口朝上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筒状的上述过滤器壳体在一端具有取放上述过滤器的插入口,在另一端侧具有上述壳体流入通道、上述流出连通口及上述循环泵,上述过滤器以上述分散壁部侧位于上述循环泵侧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过滤器壳体中, 在上述分散壁部所在的一侧的上述过滤器的外侧面和上述过滤器壳体的内侧之间,具有通过了上述网眼的洗涤水流向上述流出连通口的壳体内部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获容纳部具有上面侧开口的槽形状,上述过滤器具有对上述捕获容纳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转动自如的捕获容纳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获容纳盖转动自如地支撑于上述过滤器的下端侧,上述过滤器流入口横跨上述捕获容纳部和上述捕获容纳盖而形成,上述捕获容纳部的上端位于比贮存在上述外槽中的洗涤水的水位靠上侧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提高异物捕获量的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本发明具备容纳旋转自如的内槽且贮存洗涤水的外槽、和捕获从该外槽的底部流出的洗涤水所含有的异物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器壳体、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过滤器壳体中并捕获异物的过滤器,过滤器壳体具有从底部流出的洗涤水流入的壳体流入通道、和排出由过滤器捕获了异物的洗涤水的壳体排水通道,过滤器具有捕获异物的捕获容纳部;洗涤水从壳体流入通道流入捕获容纳部的过滤器流入口;从洗涤水捕获异物的设在捕获容纳部上的网眼;以及挡住洗涤水从过滤器流入口向壳体排水通道的水流的去路并使其分散的设在捕获容纳部上的分散壁部,没有网眼的分散壁部设在壳体排水通道侧。
文档编号D06F58/28GK102535116SQ2011103060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7日
发明者小谷直己, 村中一树, 根本昭夫, 渡边光, 金子哲宪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