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洗衣机波轮及使用该波轮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波轮及使用该波轮的洗衣机,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洗衣机已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洗衣机从原来的单一功能向多元化发展,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洗衣机,其洗净率及防缠绕性能,一直都是衡量洗衣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目前常用的波轮洗衣机,主要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外筒,在外筒内设置有内筒,在内筒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波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波轮连接,并驱动波轮旋转。该种洗衣机就是利用波轮周期性的正反旋转产生相应的旋转水流,进而对衣物进行洗涤,通过洗涤、漂洗、脱水等连续的循环过程,从衣物中分离出脏物,达到洗净的目的。其中,波轮的结构直接关系到洗衣能力的强弱,及洗涤衣物的缠绕程度。传统的波轮结构是在波轮上设置有多条凸筋,凸筋的筋形一般是上窄下宽的结构,即靠近波轮中心位置较窄,靠近波轮边缘位置较宽,且筋形坡度较大,这种结构的波轮,在洗涤过程中衣物的滑移量较小,不利于衣物的翻转,且只依靠单个波轮旋转带动水流,在小负载容量下, 还能很好地洗涤衣物,但是在负载较大时,负载不易翻转,容易缠绕,洗涤效果较弱,洗净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在负载量较大时,洗净率高, 并可有效防止衣物缠绕的洗衣机波轮。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波轮的洗衣机,可提高洗衣机的洗净率,并可有效防止衣物缠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衣机波轮,包括设置于洗衣机内筒底部的大波轮,所述大波轮与洗衣机的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设置有一小波轮,所述小波轮通过联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大波轮作转动及上下垂直往复运动。进一步,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具有一空腔,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小波轮设置于所述空腔的顶部。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冲击棒和滑动底盘,所述冲击棒设置于所述小波轮的下方并与所述小波轮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底盘设置于所述冲击棒的下方,所述滑动底盘与所述大波轮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底盘的顶部具有一滑动曲面或滑动斜面,所述冲击棒的底部与所述滑动曲面或滑动斜面之间滑动接触,在所述冲击棒或所述滑动底盘转动时,所述冲击棒沿所述滑动曲面或滑动斜面滑动同时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进一步,所述冲击棒的底部具有一个或两个向下突出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底部与所述滑动斜面或滑动曲面之间滑动接触。
进一步,在所述大波轮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冲击棒脱出的定位卡爪,相应地在所述冲击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卡环。进一步,在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小波轮的侧壁插入至所述环形沟槽内并与所述沟槽的外侧侧壁贴合。进一步,所述大波轮包括大波轮底盘及在所述大波轮底盘上自中心凸起部至边缘呈放射状设置的多条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包括第一大筋和第一小筋,所述第一大筋前后宽度相等,所述第一小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大筋的上方形成垂直阶梯形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大筋和第一小筋呈流线型,中段呈向下凹的弧形。进一步,所述小波轮包括小波轮底盘及在所述小波轮底盘上自中心凸起部至边缘呈放射状设置的多条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包括第二大筋和第二小筋,所述第二大筋前后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小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大筋的上方形成垂直阶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大筋和第二小筋呈流线型,中段呈向上凸的弧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上述洗衣机波轮的洗衣机,包括一内筒、在所述内筒的底部设置有大波轮,用于旋转所述内筒和/或大波轮的驱动装置,在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设置有一小波轮, 所述小波轮通过联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大波轮作转动及上下垂直往复运动。综上内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洗衣机波轮及使用该波轮的洗衣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在内筒底部大波轮的中心顶部再增设一个小波轮,小波轮可以在负载布的作用下旋转,在洗涤负载较多时,小波轮能辅助发挥洗涤效果,提高洗净率。小波轮在旋转的同时还可以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将负载布打散,很好地解决了在负载量大时的缠绕问题, 提高了在负载量大时的洗净效果,同时明显提高了洗涤过程中负载的翻转效果。(2)无论是大波轮还是小波轮的筋形都采用等宽阶梯形结构,在波轮转动时,能够使负载布轻易的沿波轮筋形表面向上滑移,同时能够使负载布在滑移的过程中轻易翻转, 提高洗净率,且负载量越大,翻转效果越明显。(3)本发明中的小波轮不需要单独的驱动装置来驱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也较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冲击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滑动底盘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冲击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滑动底盘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大波轮1,大波轮底盘2,第一凸筋3,第一大筋4,第一小筋5, 小波轮6,冲击棒7,滑动底盘8,安装结构9,滑动曲面10,凸轮11,空腔12,环形沟槽13,定位卡爪14,卡环15,小波轮底盘16,第二凸筋17,第二大筋18,第二小筋19,滑动斜面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目前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波轮洗衣机,包括一壳体(图中未示出),在壳体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及用于取放衣物的门,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盛水的外筒(图中未示出)和用于洗涤的内筒(图中未示出),其中,外筒是固定不转的,内筒设置在外筒的内侧,内筒由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转动,内筒的筒壁上开有若干个用于供洗涤水通过的开孔,在内筒的底部设置有波轮,波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在外筒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用于洗涤和漂洗过程的进水,在外筒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用于脱水后的排水。在洗涤过程中,待洗的衣物放置在内筒中。在洗衣机中设置有主控制器,用于控制洗衣机洗涤、漂洗、脱水等程序,用户通过操作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向主控制器发出指令,主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洗衣机各单元进行相应的操作,直至完成全部的洗衣程序。其中,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大波轮1,大波轮1设置于洗衣机内筒底部,大波轮1与洗衣机的驱动装置连接,由驱动装置驱动大波轮1正转或反转,从而搅动内筒内的衣物和洗涤水,达到洗涤衣物的目的。大波轮1包括大波轮底盘2及多条第一凸筋3,大波轮底盘2整体呈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向上凸起的弧形,第一凸筋3以大波轮底盘2中心凸起部为起点向边缘呈放射状设置, 为保证衣物的滑移及翻转要求,第一凸筋3的数量可以为3-6条,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筋3的数量为3条。每条第一凸筋3又包括第一大筋4和第一小筋5,第一大筋4前后宽度相等,第一小筋5设置于第一大筋4的上方,第一大筋4和第一小筋5形成垂直阶梯形结构,第一大筋 4和第一小筋5的径向断面呈流线型,且其中段呈向下凹的弧形。在大波轮1转动时,这种结构能够使负载衣物轻易的沿第一凸筋3的表面向上滑移,同时还能够使负载衣物在向上滑移的过程中轻易翻转,提高洗净率。如图1所示,在大波轮1的中心凸起的位置设置有一小波轮6,小波轮6通过联动机构相对于大波轮1作相对转动及上下垂直往复运动。联动机构包括冲击棒7和滑动底盘8,冲击棒7设置于小波轮6的下方并与小波轮6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冲击棒7大致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冲击棒7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安装结构9,冲击棒7通过安装结构9与小波轮6之间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冲击棒7与小波轮6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滑动底盘8设置于冲击棒7的下方,滑动底盘8与大波轮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滑动底盘8也大致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滑动底盘8的顶部具有一滑动曲面10。如图2所示,在冲击棒7的底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向下突出的凸轮11,两个凸轮 11的底部与滑动曲面10之间滑动接触,在冲击棒7或滑动底盘8转动时,冲击棒7底部的凸轮11沿滑动曲面10滑动,同时冲击棒7在滑动曲面10的作用下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 进而带动小波轮6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大波轮1的中心凸起的位置具有一圆柱型的空腔12,联动机构中的冲击棒7和滑动底盘8设置于该空腔12中,小波轮6则位于该空腔12的顶部。在大波轮1的中心凸起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沟槽13,小波轮6的侧壁插入至环形沟槽13内并与环形沟槽13的外侧侧壁贴合,可以防止内筒内的异物进入影响小波轮6的转动和升降,同时也起着限位的作用,防止小波轮6在转动时产生晃动。在大波轮1的空腔12内壁上向内伸出设置有几个定位卡爪14,相应地在冲击棒7 的外壁上设置有两条卡环15,卡环15的外径与空腔12的内径相配合,定位卡爪14和卡环 15的配合可以防止冲击棒7从空腔12中脱出。同时,卡环15的设置还可以对冲击棒7起到旋转平衡的作用。如图1所示,小波轮6包括小波轮底盘16及多条第二凸筋17,小波轮底盘16整体呈一平面,第二凸筋17以小波轮底盘16中心凸起部为起点向边缘呈放射状设置,为保证衣物翻转要求,第二凸筋17的数量可以为3-5条,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7的数量为3条。每条第二凸筋17又包括第二大筋18和第二小筋19,第二大筋18前后宽度相等, 第二小筋19设置于第二大筋18的上方,第二大筋18和第二小筋19形成垂直阶梯形结构, 第二大筋18和第二小筋19的径向断面呈流线型,且其中段呈向上凸的弧形,这种结构更有利于在负载衣物较多时带动小波轮6转动,提高小波轮6的辅助洗涤效果。洗衣机在启动后,驱动装置驱动大波轮1正向和反向交替转动,负载衣物在大波轮1的带动下被搅动,衣物沿大波轮1上第一凸筋3的表面向上滑移。同时,因为大波轮1 的转动,带动滑动底盘8转动,冲击棒7底部的凸轮11沿滑动曲面10滑动,冲击棒7在滑动曲面10的作用下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小波轮6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小波轮6 作向上的垂直运动时能够将衣物打散,进而有效防止衣物缠绕。而且小波轮6作上下运动时,进一步带动衣物向上滑移,同时能够使负载衣物在向上滑移的过程中被轻易翻转,进而可以提高洗净率,相对于同容量的洗衣机而言,负载衣物越多,翻转效果则越好。在洗涤过程中,由于衣物的不断搅动,负载衣物施加压力给小波轮6,小波轮6在负载衣物的作用下, 会不断转动,其转动的速度与大波轮1不同,小波轮6的转动同样会带动冲击棒7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小波轮6的转动也起到一定的洗涤功能,辅助发挥洗涤效果,特别是在负载衣物较多时,其辅助洗涤效果就更加明显。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滑动底盘8的顶部具有一滑动斜面20。如图4所示,在冲击棒7的底部具有一个向下突出的凸轮11,两个凸轮11的底部与滑动斜面 20之间滑动接触,在冲击棒7或滑动底盘8转动时,冲击棒7底部的凸轮11沿滑动斜面20 滑动,同时冲击棒7在滑动斜面20的作用下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小波轮6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另作详细描述。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波轮,包括设置于洗衣机内筒底部的大波轮,所述大波轮与洗衣机的驱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设置有一小波轮,所述小波轮通过联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大波轮作转动及上下垂直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具有一空腔, 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小波轮设置于所述空腔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冲击棒和滑动底盘,所述冲击棒设置于所述小波轮的下方并与所述小波轮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底盘设置于所述冲击棒的下方,所述滑动底盘与所述大波轮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底盘的顶部具有一滑动曲面或滑动斜面,所述冲击棒的底部与所述滑动曲面或滑动斜面之间滑动接触, 在所述冲击棒或所述滑动底盘转动时,所述冲击棒沿所述滑动曲面或滑动斜面滑动同时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棒的底部具有一个或两个向下突出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底部与所述滑动斜面或滑动曲面之间滑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波轮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冲击棒脱出的定位卡爪,相应地在所述冲击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卡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小波轮的侧壁插入至所述环形沟槽内并与所述沟槽的外侧侧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波轮包括大波轮底盘及在所述大波轮底盘上自中心凸起部至边缘呈放射状设置的多条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包括第一大筋和第一小筋,所述第一大筋前后宽度相等,所述第一小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大筋的上方形成垂直阶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筋和第一小筋呈流线型,中段呈向下凹的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波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波轮包括小波轮底盘及在所述小波轮底盘上自中心凸起部至边缘呈放射状设置的多条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包括第二大筋和第二小筋,所述第二大筋前后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小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大筋的上方形成垂直阶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大筋和第二小筋呈流线型,中段呈向上凸的弧形。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洗衣机波轮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筒、在所述内筒的底部设置有大波轮,用于旋转所述内筒和/或大波轮的驱动装置,在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设置有一小波轮,所述小波轮通过联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大波轮作转动及上下垂直往复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波轮及使用该波轮的洗衣机,包括设置于洗衣机内筒底部的大波轮,所述大波轮与洗衣机的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大波轮的中心处设置有一小波轮,所述小波轮通过联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大波轮作转动及上下垂直往复运动。在洗涤负载较多时,小波轮能辅助发挥洗涤效果,提高洗净率。小波轮在旋转的同时还可以作上下垂直往复运动,将负载布打散,很好地解决了在负载量大时的缠绕问题,提高了在负载量大时的洗净效果,同时明显提高了洗涤过程中负载的翻转效果。
文档编号D06F17/08GK102505411SQ20111032087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周春霞, 张刚金, 张涛, 李峰, 田云, 龚孟虎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