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挺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8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挺针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挺针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挺针片的加工工艺为一体针,用钢带冲制而成,对冲模要求极高,冲材利用率极低,热加工处理中易变行,产品平整度不高,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的挺针片在加工过程中对冲模要求极高,冲材利用率极低,热加工处理中易变行,产品平整度不高,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挺针片,该挺针片主体包括针体前端、针体尾端、中间连接部,所述挺针片配置在横机的针槽内滑动位移,所述中间连接部位于所述针体前端与针体尾端之间,所述针体前端、中间连接部与针体尾端一体冲压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两个针锺,分别是编织用针锺和移圈用针锺,在所述针体前端、移圈用针锺之上设有与横机的针槽内底部滑动接触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尾端部分与挺针片主体焊接连接,所述弹性部件的其余部分置于挺针片主体外。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与挺针片主体的是焊接连接的。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诉弹性部件是由钢丝制成。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与挺针片主体连接为激光焊接。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挺针片的弹性部件与挺针片主体是分开制成。挺针片在加工过程中,弹性部件和挺针片主体不是一体冲制加工而成,弹性部件与挺针片主体是焊接连接,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挺针片加工方式,使改进后的挺针片具有冲材率高,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解决了热处理过程中易变行得缺点,获得了良好的产品平整度,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其中1 一针体前端,2—针体后端,3—连接部,4一编织用针锺。5—移圈用针锺, 6—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挺针片,使原本以传统工艺一体冲压成的挺针片改进成为分体加工的挺针片,其目的在于解决了传统的挺针片在加工过程中对冲模要求极高,冲材利用率极低,热加工处理中易变行,产品平整度不高,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该挺针片主体包括针体前端1、针体尾端2、中间连接部3,作用在于,其配置与在横机的针槽内滑动位移,该挺针片设置在织针中配置于针槽的一侧的针主体和配置于针槽
3的另一侧的选针部件之间,在针主体侧具有前端1与针主体尾端2—体冲压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3连接两个针锺,分别是编织用针锺4和移圈用针锺5,在所述针体前端1和移圈用针锺5之间设有与横机的针槽内底部滑动接触的弹性部件6,特别是该顶挺针片主体与所述的弹性部件6之间不是一体冲压而成,该弹性部件与挺针片主体是焊接而成。所述挺针片弹性部件6是由钢丝制成。所述挺针片弹性部件6与挺针片主体连接为激光焊接。所述挺针片弹性部件6与挺针片主体是分开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挺针片,该挺针片主体包括针体前端(1)、针体尾端(2)、中间连接部 (3),其特征在于,所述挺针片配置在横机的针槽内滑动位移,所述中间连接部(3)位于所述针体前端(1)与针体尾端(2)之间,所述针体前端(1)、中间连接部(3)与针体尾端(2) — 体冲压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3)连接两个针锺,分别是编织用针锺(4)和移圈用针锺(5), 在所述针体前端(1)、移圈用针锺(5)之上设有与横机的针槽内底部滑动接触的弹性部件 (6),所述弹性部件(6)的尾端部分与挺针片主体焊接连接,所述弹性部件(6)的其余部分置于挺针片主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挺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6)是由钢丝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挺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6)与挺针片主体连接为激光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挺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挺针片的弹性部件(6) 与挺针片主体是分开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挺针片,在针主体侧具有前端与针主体尾端扣合,中间连接部连接两个针锺分别是编织用针锺和移圈用针锺,在针主体的前端和移圈用针锺之间设有与针槽底部滑动接触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尾端部分与挺针片主体焊接连接,弹性部件的其余部分置于挺针片主体外,弹性部件由钢丝制成,使原本以传统工艺一体冲压成的挺针片改进成为分体加工的挺针片,解决了传统的挺针片在加工过程中对冲模要求极高,冲材利用率极低,热加工处理中易变行,产品平整度不高,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
文档编号D04B15/70GK102560861SQ2011104295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田建明 申请人: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