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3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根据洗涤液的脏污程度对洗涤、漂洗运转等动作进行相应控制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洗衣机中,有的利用光传感器检测洗涤液的透光度,并根据其变化率检测出污垢的去除程度而进行运转控制。为了避免检测透光度的结构部分的透光状况变差, 提出了利用进水装置进水并流入装有光传感器的排水阀部,以清洗光线透过部的方法(其中一例可参考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3-133496号)。图7是上述专利文献所揭示的以往的洗衣机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该排水阀的光线透过部的横向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排水阀10上安装有发出与接收红外线,并根据其透光程度、变化率检测洗涤液的浑浊程度,检测衣物的脏污程度的浑浊度检测装置14。如图8所示,红外线从发光部16发出,穿透形成于排水阀10的薄壁部15、15',被受光部17所接收。此外,排水阀10上形成硬管部18,该硬管部18的孔19形成于排水阀10的排水路 20的内径部21的大致切线方向。上述硬管部18上连接清洗软管22,并与装在图7的上面罩壳23内部的进水装置沈相连。来自清洗软管22的水通过硬管部18,沿着内径部21流动,用少量的水清洗薄壁部 15,15',也就是光线的透过部,以便能正确把握透光部的浑浊度检测。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存在以下这些问题。虽然利用清洗液涡旋状地流过并清洗作为光线透过部的薄壁部15、15'的内周面,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来自硬管部18的孔19的清洗液在冲击靠近发光部16的薄壁部15时流速强劲,因而清洗效果好, 而冲击在靠近相对180度位置的受光部17的薄壁部15'的清洗液由于流速已经下降,不能获得充分的清洗效果。也就是说,即使对光线透过部进行清洗,也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容易沾附污垢。因此,从发光部16发出、被受光部17所接收的上述红外线在薄壁部15和薄壁部15'的透光程度就有可能产生变化。特别是由于来自进水装置的水的流速(流量)的不同,会造成发光部与受光部的透光程度的变化状况出现很大的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包括有弹性地吊装在箱体内的外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外桶内的内桶;驱动内桶转动的驱动部;设置在箱体上部的进水阀;把水从外桶排出的排水管;设置在排水管上的光线透过部;根据光线的透过程度检测洗涤液的浑浊程度的浑浊度检测部;连结进水阀与排水管的清洗软管;与该清洗软管相连并形成于排水管的清洗硬管;控制驱动部、进水阀等部件的动作,并按照次序对洗涤、漂洗、脱水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清洗硬管具有圆筒状的扩散硬管部,上面开设一对指向浑浊度检测部的清洗孔。控制部控制进水阀启动进水,通过清洗软管以及清洗硬管,从一对清洗孔喷出,清洗靠近浑浊度检测部的光线透过部或者/以及其附近部位。采用上述结构之后,能够用自来水直接冲击清洗用于检测洗涤液浑浊度的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光线透过部或者其附近部位,因此,可以尽量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洗涤剂残沫和污垢沾附后造成的透光度的变化,抑制检测功能的下降。

图1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纵向剖视图,图2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电路方框图,图3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排水管部的剖视图,图4表示的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排水管部的光线透过部的剖视图,图5表示的是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排水管部的进水扩散部件的外观图,图6表示的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洗涤 脱水的程序的示意图,图7表示的是现有洗衣机的纵向剖视图,图8表示的是现有洗衣机的排水阀的光线透过部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对于结构与以往事例相同的部位,将编上相同的符号,不再进行文字说明。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该洗衣机的电路方框图。在图1中,箱体41的内部设有一个利用多个悬吊部件42有弹性地吊装着的外桶 43,悬吊部件42用来吸收脱水时的振动。外桶43的内部设有一个能够绕着中空双重结构的洗涤/脱水轴转动的、用于容纳衣物以及烘干对象物的内桶44,在内桶44的内面底部旋转自如地设置一个用于搅拌衣物和烘干对象物的波轮46。并且,在内桶44的内部圆周壁上开设多个脱水时起排水孔作用且兼作烘干时通气用的通气孔44a,同时在上方设置流体平衡环47。马达(驱动部)48安装在外桶43的外底面上,通过在洗涤或脱水时把旋转力的传递切换到洗涤/脱水轴45上的离合器49和洗涤/脱水轴45,与内桶44或者波轮46相连。波轮46大致呈外周部具有倾斜面50的锅状, 上面形成搅拌用突出部51,既可以在洗涤过程中搅拌衣物,还可以在烘干过程中利用波轮 46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使烘干对象物易于沿着倾斜面向上飞扬。也就是说,衣物在搅拌作用下,不但可以左右(转动方向)换位,还能够产生上下翻动的动作。换热管52用于对循环的潮湿热风(循环风)进行除湿,其一端通过连接管53与设置在外桶43下部的排水通路口 M相连,另一端与热风循环通路57的入口侧的位于烘干用风扇阳下部的循环风容纳室59的一端相连。[0024]烘干用风扇55的上部设置发热元件56,热风循环通路57的出口侧与具有热风喷出孔60的上部波纹软管58相连。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从循环风容纳室59连通到内桶44 的循环的热风循环通路57,且由包括上述热风循环通路57的上述各个零部件构成了热风送风部61。在热风循环通路57的入口侧设置温度检测部62,而在其出口侧设置温度检测部 63,用于检测烘干过程中的循环风温度。在循环风容纳室59内设置过滤器64,循环风穿越该过滤器64进行循环,利用过滤器64收集衣物所产生的线屑等。外桶43设置气密覆盖着外桶43上面的外桶罩壳65,在该外桶罩壳65上开设从伸缩自如的上部波纹软管58引出的热风喷出孔60。并且,外桶罩壳65上设置一开闭自如的中盖66,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在箱体41的上部,安装一个在其大致中央位置开有衣物投入口 67的上部框架68, 并且设置一个开闭自如地覆盖衣物投入口 67的外盖69。此外,在上部框架68后部内面,设置一个安装有热风送风部61和进水阀70等部件的支承部件71。进水阀70是一个能够开闭2个以上水路的多阀结构,其中一个水路是流量较小, 通过清洗软管72与形成于排水管75的清洗硬管77相连。另一个水路是流量较大,可通过进水软管73及设置在支承部件71上的注水部件(图中未示出)等向内桶44提供洗涤水。在外桶43的底部设置用于排出外桶43内的水的排水管75以及排水阀74,排水阀 74还通过排水管75与换热管52和连接管53相连。从连接管53和换热管52排出来的水被引导到排水管75和排水阀74中,由排水软管76排到洗衣机外面。并且,上述的排水管 75上还设有一个清洗硬管77,清洗硬管77与用作进水阀70配管的清洗软管72的一端相连。此外,在排水管75中位于排水阀74的上游的位置上,装有一个浑浊度检测部92, 浑浊度检测部92发出和接收红外线(红外光线)或可视光线,并根据其透光程度、变化率检测洗涤水的浑浊程度,检测衣物的脏污程度。在外桶43的下部内壁面上,设置一对用于检测洗涤水的导电率、检测是否有水以及洗涤剂的种类的电极(导电率检测部)78。由于电极78位于外桶43的下部,处于比波轮 46外周部上表面低的位置上,因而不容易受到波轮46转动所产生的水流的影响,能够稳定地检测出导电率。冷却风扇79安装在箱体41的侧面,具有能够向箱体41内部送风,使外桶43、换热管52等部件冷却的结构。控制装置80为集成式一体成型,并且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箱体41的背面部(后盖板)81,同时在控制装置80的下侧设置冷却风扇79。此外,控制装置80由罩壳82覆盖和保护。在上部框架68的前面部设置一个由输入设定部83和随后将描述的图2的显示部 84所构成的操作显示部85。在图2的电路方框图中,控制装置80具有一控制部87,控制部87通过负荷驱动部 86来控制马达(驱动部)48、离合器49、构成热风送风部61的烘干用风扇55及发热元件56、排水阀74、冷却风扇(冷却部)79、进水阀70等部件的动作,对洗涤、漂洗、脱水、烘干的各个过程以及除菌/除臭过程进行控制。控制部87由微电脑等部件构成,使用交流电源88,通过接通电源开关89提供电力以开始动作。控制部87接收来自水位检测部90、温度检测部62、63的输出,按照使用者在输入设定部83输入设定的内容,在显示部84上显示设定内容。并且,控制部87通过由双向晶闸管、继电器等元件构成的负荷驱动部86来控制马达48、离合器49、烘干用风扇55、发热元件56、排水阀74、冷却风扇79、进水阀70、吸水泵91等的动作,对洗涤、漂洗、脱水、烘干的各个过程进行控制。而且,由输入设定部83和显示部84构成了操作显示部85。同时,控制部87根据从导电率检测部78获取的洗涤液导电率、从浑浊度检测部92 获取的红外线透光程度、以及它们的变化率,对洗涤剂的种类和衣物的脏污程度等进行检测,并对各个过程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87的结构确保了在烘干过程中,当通过温度检测部63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一规定温度(如110°C )时,就会切断发热元件56,而当温度检测部62测得的温度下降了第二规定温度(如2V )时,就会让发热元件56再次动作,以调节循环风的温度。图3是排水管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排水管部的光线透过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设置在排水管部的进水扩散部件的外观图。在图3、4、5中,在通过上述进水阀70和清洗软管72连结而成的排水管75上形成的清洗硬管77中的排水管75的内部,装有进水扩散部件93。在进水扩散部件93上形成一个有底圆筒状的扩散硬管部94,该扩散硬管部94的圆筒部95与清洗硬管77的硬管孔96相连通,来自进水阀70的水由硬管孔96提供给圆筒部95。同时,在扩散硬管部94上,布设形成一对朝着水平面下方的呈大致八字状布置的清洗孔97。另外,清洗硬管77与进水扩散部件93既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由分离的部件连接而成。如上所述,在排水管75中、排水阀74的上游,装有发出和接收红外线或可视光线等光线,并根据其透光程度、变化率检测洗涤水的浑浊度,检测衣物的脏污程度的浑浊度检测部92。光线从发光部99发出,穿透形成于排水管75中的作为光线透过部的薄壁部98a、 98b,到达受光部100。并且,进水扩散部件93的扩散硬管部94上设有一对呈大致八字状布置的清洗孔97,清洗孔97布设成指向上述薄壁部98a、98b上光线穿透的2个部位——也就是浑浊度检测部92。也就是说,从进水阀70起,经过清洗软管72、清洗硬管77的硬管孔96、扩散硬管部94的圆筒部95进来的水,由于有底圆筒状的扩散硬管部94内部的压力升高,从该对清洗孔97强劲地喷向作为光线透过部的薄壁部98a、98b的内表面,把沾附在那里的洗涤剂残沫和污垢冲洗掉。并且,将上述清洗孔97制作成2个孔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扩散硬管部94 的圆筒部95的横截面积。接下去,我们对上述结构中从洗涤、漂洗、脱水到烘干过程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洗涤、漂洗、脱水过程的程序的示意图。在洗涤过程中,首先打开外盖69,再打开中盖66,往内桶44中投入衣物与洗涤剂。运转开始后,洗衣机就会通过进水a行程向内桶44内加水,直至达到规定的水位,然后驱动马达48。此时,传递机构部中的离合器49将马达48的动力经由洗涤轴传递到波轮46,使波轮46旋转。波轮46转动时,衣物勾挂住波轮46上的搅拌用突出部51,被带往中心部。 而原本位于内桶44的中心下层位置的衣物被带进来的衣物推举到内桶44的上层位置。内桶44内的衣物就这样进行搅拌,利用衣物之间、或者与内桶44的内壁和波轮46的接触而产生的机械力和水流力进行洗涤。在漂洗(1)过程中,先打开排水阀74,把内桶44里的水从排水软管76排出去之后,把传递机构部的离合49切换到脱水侧,将马达48的动力经由脱水轴传递到内桶44使其转动起来,通过向衣物施加离心力,将水分从衣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进行脱水。然后,当马达48、离合器49都断开之后,通过进水a进水到规定的水位,再次驱动马达48并开始搅拌,以便把洗涤液从衣物中漂洗出来。在漂洗( 过程中,也就是最终漂洗过程中,与漂洗(1)同样,洗衣机先进行排水和脱水;当这些动作结束之后,通过进水b,先是小流量的进水阀70动作,开始向清洗软管 72侧进水。进来的水经过清洗硬管77的硬管孔96、扩散硬管部94的圆筒部95之后,强劲地从一对清洗孔97喷向作为光线透过部的薄壁部98a、98b,把沾附在那里的洗涤剂残沫和污垢冲洗掉。此时,排水阀74处于开放状态。然后,在进行短时间的进水b之后,排水阀74 被关闭,接着就是大流量的进水阀70动作,开始向进水软管73进水,通过注水部件(未予图示)等向内桶44内进水直到规定的水位,再开始漂洗。此外,上述漂洗(1)过程可以视衣物的脏污程度和衣物量的多少而相应省略。在脱水过程中,漂洗结束之后,洗衣机先打开排水阀74把内桶44内的水通过排水软管76排出去后,将传递机构部的离合器49切换到脱水侧,把马达48的动力经由脱水轴传递到内桶44使其转动起来,通过向衣物施加离心力,将水分从衣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进行脱水。在脱水结束的大约1分钟之前,一边进行脱水动作,一边与漂洗( 过程中的进水 b动作同样,使小流量的进水阀70动作,开始向清洗软管72侧进水,水经过清洗硬管77的硬管孔96、扩散硬管部94的圆筒部95之后,强劲地从一对清洗孔97喷向作为光线透过部的薄壁部98a、98b,把沾附在那里的洗涤剂残沫和污垢冲洗掉。然后,在短时间的进水b结束之后,仍旧继续剩余时间的脱水过程,这样就完成了从洗涤到脱水的运转。在图6的程序表中省略了烘干过程。在烘干过程中,洗衣机先把离合器49切换到洗涤侧,驱动马达将动力传递到波轮46,波轮46进行急速的正转与反转,以便把脱水后紧贴在内桶44内壁上的衣物剥落下来。然后,波轮46进行正转与反转,一边利用搅拌用突出部51勾挂住衣物并搅拌,一边利用烘干用风扇55和发热元件56等构成的热风送风部61 把热风吹送到热风喷出孔60。从热风喷出孔60吹送到内桶44里面来的热风,把衣物中的水分蒸发之后,从内桶44排到外桶43的内侧,然后从排水通路口 M经过连接管53,到达换热管52。从衣物中夺走水分后的包含潮气的热风在通过外桶43的内壁和换热管52内部时,由于设置在箱体41侧面的冷却风扇79吹送而流入的外部空气,使外桶43和换热管52 的外壁得到冷却。于是,在外桶43和换热管52的内部就会产生水分结露现象,潮湿的热风被除湿后进入循环风容纳室59,在穿越过滤器64之后又回到烘干用风扇55处。利用这种循环管路对热风进行循环,就能够烘干内桶44里的衣物。[005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部使小流量的进水阀进行动作,经由与进水阀相连的清洗软管,向形成于排水管内进水扩散部件上的有底圆筒状的扩散硬管部进水,使得进水的压力升高,水从形成于扩散硬管部的一对清洗孔强劲地喷向用于洗涤液浑浊度检测的光线透过部(发光部、受光部),就能够直接清洗作为光线透过部的薄壁部内面。通过这样的方法,就不会出现因洗涤剂残沫和污垢沾附,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红外线的透光程度产生变化的现象,能够防止检测功能的下降,实现对衣物的清洗进行持续而准确的控制。特别是由于将清洗孔朝着下方呈大致八字状布置,并且将其制作成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扩散硬管部的圆筒部的横截面积,使得压力进一步升高,从清洗孔供给的进水流速变快,碰撞到设置在排水管上的光线透过部的冲击加大,更加提高了清洗效果,所以,可以提高检测功能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把对于上述进水扩散部件的扩散硬管部的进水放在最终漂洗过程的时间段内、或者脱水过程临近结束前进行,实现了即使洗衣机运转结束后使用者长时间放置不管,也不会出现洗涤剂残沫和污垢变干后沾附积留在光线透过部的现象,所以,红外线的透光程度就不会产生变化,从而能够防止检测功能的下降,实现对衣物的清洗进行持续而准确的控制。再者,只要把对于上述进水扩散部件的扩散硬管部的进水放在最终漂洗过程的时间段内和脱水过程临近结束前的两个时间点进行,或者只放在脱水过程临近结束前进行, 都是在几乎没有洗涤剂成分残留的情况下进行清洗,因此,不会出现洗涤剂残沫和污垢变干后沾附积留在光线透过部的现象,红外线的透光程度就不会产生变化,从而能够防止检测功能的下降,实现对衣物的清洗进行持续而准确的控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包括包括有弹性地吊装在箱体内的外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外桶内的内桶;驱动内桶转动的驱动部;设置在箱体上部的进水阀;把水从外桶排出的排水管;设置在排水管上的光线透过部;根据光线的透过程度检测洗涤液的浑浊程度的浑浊度检测部;连结进水阀与排水管的清洗软管;与该清洗软管相连并形成于排水管的清洗硬管;控制驱动部、进水阀等的动作,并按照次序对洗涤、漂洗、脱水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清洗硬管具有圆筒状的扩散硬管部,上面开设一对指向浑浊度检测部的清洗孔。控制部控制进水阀启动进水,通过清洗软管以及清洗硬管,从一对清洗孔喷出,清洗靠近浑浊度检测部的光线透过部或者/以及其附近部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直接利用来自进水阀的水冲击清洗用于洗涤液混浊度检测的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光线透过部的两个表面,所以,就不会出现因洗涤剂残沫和污垢沾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红外线的透光程度产生变化的现象,也就能够防止检测功能的下降。此外,本实用新型将上述的一对清洗孔朝着大致下方呈大致八字状开设布置。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直接利用来自进水阀的水冲击清洗用于洗涤液混浊度检测的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光线透过部的两个表面,所以,就不会出现因洗涤剂残沫和污垢沾附,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红外线的透光程度产生变化的现象,也就能够防止检测功能的下降。另外,本实用新型将上述的一对清洗孔制作成其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扩散硬管部的圆筒部的横截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冲击到设置在排水管上的光线透过部的进水的流速就会加快,提高了清洗效果,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透光程度的变化。[0065] 再者,本实用新型在最终漂洗过程、或者脱水过程临近结束前向清洗软管进水,就能够在洗涤剂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的最终的漂洗过程的时间段内对光线透过部进行直接清洗。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洗衣机运转结束后使用者长时间放置不管,也不会出现污垢变干后沾附积留在光线透过部的现象,就能够有效地洗净光线透过部(发光部、受光部)。 而且,由于能够在脱水过程临近结束前对光线透过部进行直接清洗,所以,即使洗衣机运转结束后使用者长时间放置不管,也不会出现污垢变干后沾附积留在光线透过部的现象,就能够有效地洗净光线透过部(发光部、受光部)。
权利要求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弹性地吊装在箱体内的外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外桶内的内桶; 驱动上述内桶转动的驱动部; 设置在上述箱体上部的进水阀; 把水从上述外桶排出的排水管; 设置在上述排水管上的光线透过部;根据光线的透过程度检测洗涤液的浑浊程度的浑浊度检测部; 连结上述进水阀与上述排水管的清洗软管; 与该清洗软管相连并形成于上述排水管的清洗硬管;和控制上述驱动部、上述进水阀的动作,并按照次序对洗涤、漂洗、脱水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上述清洗硬管具有圆筒状的扩散硬管部,上面开设一对指向上述浑浊度检测部的清洗孔,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进水阀启动进水,并通过上述清洗软管以及上述清洗硬管,从一对清洗孔喷出,清洗靠近上述浑浊度检测部的上述光线透过部或者/以及其附近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一对清洗孔朝着大致下方设置形成大致八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一对清洗孔制作成其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扩散硬管部的圆筒部的横截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中包括进水阀;连接在设置于外桶底部的连接管上的排水管及排水阀;设置于上述排水管上的光线透过部及浑浊度检测部;连结进水阀与排水管的清洗软管及排水管;安装于排水管内部的进水扩散部件;具有一对指向浑浊度检测部且开设布置于进水扩散部件上的清洗孔的圆筒状的扩散硬管部;和对洗涤、脱水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控制进水阀动作,向进水扩散部件供水,从扩散硬管部的清洗孔喷出并清洗靠近浑浊度检测部的光线透过部,以减少透光程度的变化,防止检测功能的下降。
文档编号D06F39/00GK202099578SQ20112006991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犬塚正, 矢泽龙太, 神谷纯司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