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39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件缝纫机的缝制方向控制结构,尤其是一种方便而稳定的控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皮件缝纫机,由于缝制的需要通常要进行前进缝制或倒退缝制的车制加工作业,即业界俗称的正缝与倒缝的作业,而这种缝纫机多半是以单一的动力源配合控制结构动力转向的结构,以达到正缝与倒缝的需求。一般的控制结构多半是以电子零件配合电路的控制方式进行缝纫机送布结构正向或逆向动作换向的作业,这种方式常常造成动力源的动力轴必须正向或逆向转动,在方向转换的过程中常会有迟滞或电子零件在瞬间逆电流下造成的损害。因此有业者,为使动力源保持在同一方向上转动,而控制换向的方式则是以动力源的动力轴上的伞形传动轮,在不同转向需求时靠向不同的从动轮,该从动轮再将不同方向的动力传至送布轮处,使送布轮产生前进正缝以及后退倒缝的送布作业,如此结构常会造成动力源上的传动轮与从动轮相互靠近啮合时的碰撞损害。由于传动轮固定于动力源的轴上,损害时要更换必须将动力源拆下,十分不便,并且当动力源移动时,由于动力源的体积大,移动易产生晃动的问题。或者,也有已知的结构将动力源保持不动,两从动轮在不同的时间靠向不移动的传动轮,这样两从动轮直接靠向或离开动力源上的传动轮的情况也具有损害传动轮的可能性,会造成更换维修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改变控制切换送布方向的结构,不但可达到切换稳定以及快速方便的目的,而且同时可以提高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 缝纫机设有一顶部具有一送布轮的针座,所述送布轮由针座内的一传动轴通过传动轴底部的一动力传输装置带动,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设于针座底部伸出的一凸部以及由该凸部另延伸连结一直立圆盘状的定位座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空间下方另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容置于一固定于凸部上的支架内,并以轴驱动一伞齿轮形态的传动轮连动所述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具有一主动轴,所述主动轴枢设于凸部与定位座间,该主动轴穿过凸部的轴端与所述传动轴连动;所述主动轴在凸部与定位座间依序设有一第一滑件、一第一动力件、一第二动力件以及一第二滑件,主动轴的两端在前述的凸部与定位座中心孔内定位且保持枢转;所述主动轴外周缘在对应两滑座的位置处设有一带动部以及长度与第一动力件与第二动力件的总长度相等的套部;所述第一滑件与第二滑件结构形态相同,两滑件中心设成与所述带动部配合卡制一体转动并使两滑件保持在带动部上沿轴向移动的形态,两滑件相对于两动力件的端面上设有可单向带动的啮部;所述第一动力件与第二动力件的结构形态相同,两动力件中心孔枢设于主动轴的套部处,所述两动力件相对于两滑件啮部的端面上设有配合单向带动的啮部以相互单向带动,两动力件外径处另设有与传动轮啮合的传动部;所述两滑件保持任一滑件与相对的动力件啮合带动,另一滑件则与另一动力件分离的单向带动形态。本实用新型的皮件缝纫机的正逢与倒缝控制结构,固定式的动力源传动轮上始终保持啮合的两动力件,所述两动力件枢套于同一主动轴上并保持不同向转动的形态,所述主动轴上另套设有相对于两动力件的两滑件,所述两滑件与相对的动力件的端面设有相互单向带动的齿形,所述两滑件被带动的方向与相对的动力件转动方向相同,且两滑件沿轴向滑套于主动轴上,并连同主动轴转动的形态,使动力件上的动力经由不同时相互啮合的两滑件之一传动至主动轴以及连动的送布轮,呈现相互逆转方向转动送布。本实用新型的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两滑件同时由一移动装置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具有一滑块,其上伸设有双叉形态的掣耳,同时卡制于两滑件,所述两滑件其中一个与相对的一动力件啮合带动,另一个滑件则与另一动力件分离不带动,使两滑件在主动轴上保持等距滑动,使两滑件不同时啮合于相对的动力件,以传输相同于动力件转动方向的动力,达到控制动力传输方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移动装置由一切换装置带动, 所述切换装置具有一摆臂,摆臂一端带动移动装置的滑块,摆臂中段枢设于缝纫机相对的机架上,摆臂的另一端则被一弹性组件拉引,并在拉引力量同一方向上还被一电磁阀形态的控制件所顶持,通过所述控制件顶持摆臂的程度,使摆臂带动的滑块移动至不同的位置上,以使滑块带动的两滑件不同时地啮合于相对的动力件,传输不同方向的动力至送布轮产生正缝与倒缝的作业。

220啮合部栓221栓[0026]23第一滑件230啮动部231啮部[0027]232卡制部[0028]M第一动力件240轴套241啮部[0029]242传动部[0030]25第二动力件250轴套251啮部[0031]252传动部[0032]26第二滑件260啮动部261啮部[0033]262卡制部[0034]27带动件270中孔271卡块[0035]272带动部273轴部[0036]28轴承[0037]30移动装置[0038]31滑块311掣耳312掣部[0039]313穿孔314导部315枢动柱[0040]32定轴33止轴34止件[0041]40切换装置41摆臂410枢卡部[0042]411套柱412推部[0043]42控制件420轴[0044]43弹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10的结构与已知的相同,请配合图1至图3所示,在缝纫机 10的机台上均设有一针座11,该针座11顶部具有一送布轮12。该送布轮12由一针座11 内的传动轴13通过该传动轴13底端的伞形齿轮从动件130为一动力传输装置20所带动, 而动力传输装置20设于该针座11底部伸出的凸部14以及由凸部14两侧水平伸出两肋15 连结的一直立圆盘状的定位座16所形成的空间内。在该空间下方另设有一动力源17,该动力源17容置于一支架18内,该支架18以螺栓固定于凸部14上,且该动力源17通过轴驱动水平设置伞齿轮形态的传动轮170,将动力传入该动力传输装置20内。配合动力传输装置20还设有一移动装置30以及一控制该移动装置30的切换装置40,以便该切换装置40 可通过电控的方式快速而稳定地控制移动装置30推动该动力传输装置20内相对的构件, 即可将保持不水平移动的该动力源17的动力,以不同的转动方向经由该传动轴13送到送布轮12产生正缝与倒缝的功能。另请配合图4所示,动力传输装置20具有一两端部枢设于凸部14与定位座16间的主动轴21,该主动轴21穿过凸部14的轴端设有平面状的固定部210,一次主动轮22套设于该固定部210并以一栓221螺穿抵顶于该固定部210上,使次主动轮22与主动轴21 一体转动,该次主动轮22另在周缘形成伞齿状的啮合部220与传动轴13的从动件130啮合带动;主动轴21在凸部14与定位座16间另依序设有第一滑件23、第一动力件24、第二动力件25以及第二滑件沈,其中,第二滑件沈与主动轴21间另套设有一带动件27,而在前述零件一一套于主动轴21上后,两端分别配合一中空环状的轴承观套置于前述的凸部 14与定位座16中心孔内定位且保持枢转。其中,主动轴21由设置固定部210的端部向另一端依序设有套合部211、长条环齿状的带动部212、长度与第一动力件M与第二动力件25的总长度相等的套部213、套部 213周缘还设有两凹陷的卡部214以及最末端的直径略小于套部213的轴端215。带动件 27为一中空长筒状结构,其带动件27的中空处为中孔270套设于主动轴21的轴端215处, 带动件27相对于卡部214的端部另设有凸出的卡块271,以供相互卡制一体转动。带动件 27在近卡块271的外径处另设有长条环齿状的带动部272,该带动部272的另一端则设有细径的轴部273与套合部211同时供轴承28套置定位于定位座16与凸部14上。第一滑件23与第二滑件沈结构形态相同,两滑件23、26中心设成齿状穿孔形态的啮动部230 J60,分别与前述的带动部212、272配合卡制一体转动带动并使两滑件23、26 保持在该带动部212、272上沿轴向移动。两滑件23、沈相对于两动力件M、25的环形端面上设有可单向带动的啮部231J61,并在该两滑件23 J6外径上另设有一凹环状的卡制部 232,262,以被移动装置30所带动。第一动力件M与第二动力件25的结构形态相同,两动力件M、25中心孔处设有一耐磨材质制成的中空轴套240、250并枢设于主动轴21的套部213处,且总长度相当。两动力件24、25相对于两滑件23、26啮部231J61的端面上设有配合单向带动的齿状啮部 241,251以相互单向带动。两动力件M、25外径处另设有与传动轮170啮合的传动部M2、 252,使两动力件M、25保持与该传动轮170啮合且相互逆向转动的动力传输形态。移动装置30具有一长方形块状的滑块31并在该滑块31的底部两端处平行伸设有掣耳311,并在掣耳311底部设有一半凹形的掣部312,以分别卡制入两滑件23、26的卡制部232 J62内,并使该两滑件23 J6其中一个与相对的动力件24、25卡制带动,另一个滑件与另一动力件25J4分离不带动。滑块31在平行主动轴21处另设有一穿孔313以供一圆杆状的定轴32滑套穿过,该定轴32端部固定于凸部14处,另在该凸部14处的定轴32 上方另设有一杆状的止轴33,以配合一由该滑块31顶面端部凸伸短墙中央处的半凹形导部314卡制导引,使该滑块31在不转动的形态下平移。滑块31顶面中央处另设有一凸柱状的枢动柱315,由切换装置40带动切换;而定轴32上另在两端部处设有螺帽形态的止件 34以供该滑块31左右端行程的限制。切换装置40具有一板状结构弯折而成的摆臂41,该摆臂41 一端设有凹弧形的枢卡部410,以卡制枢动柱314以带动移动装置30的滑块31与两滑件23、26同时沿主动轴 21轴向方向移动。摆臂41由枢卡部410端水平延伸并形成一凹口向下的套柱411,该套柱 411枢套于一支架18顶部突出的柱状套柱181上,支架18固定于凸部14上,使该摆臂41 以此为枢转中心摆动。摆臂41下斜弯折后,再予以垂直延伸以避开该支架18,并在弯折处侧边设有一直立的推部412,以供一电磁阀形态的控制件42电动控制突伸的轴420所顶持, 该控制件42水平横向固定于支架18上。另在该摆臂41同一端的控制件42下方水平设有一弹簧形态的弹性组件43,该弹性组件43的两端分别勾设于该摆臂41末端以及该支架18 上,以使该摆臂41末端保持弹性并使该推部412确实顶制于该轴420端部。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当控制件42未动作时,摆臂41受弹性组件43拉引以支架18的套柱181为中心摆动,使枢卡部410向左偏移至该滑块31靠于左侧的止件34 停止,此时第一滑件23啮合第一动力件M,动力即可由动力源17带动的传动轮170经该第一动力件M至第一滑件23啮合转动主动轴21至送布轮12,为第一方向的转动。也可如图 5、6所示,当该控制件42动作推出轴420顶移推部412,使该摆臂41以支架18的套柱181 为中心摆动至枢卡部410向右偏移至该滑块31靠于右侧的止件34停止,此时第二滑件26 啮合第二动力件25,动力即可由动力源17带动的传动轮170经该第二动力件25至第二滑件沈啮合转动主动轴21至送布轮12,反向转动,即可产生正缝与倒缝方向转换的需求。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存在有以下功效1、动力传输精确换向的控制过程中,动力源17并无任何不确定的移动或转换传动方向的动作,使传动轮170与两动力件M、25间的啮合,保持常态啮合的形态,故动力的传输十分精确而稳固;2、正逆向传动配合稳定度高通过两滑件23 J6配合两动力件M、25单向配合的设计,单向的啮合带动准确,而不致有误动作造成不必要地反向动作,产生内部零件的损害,而且啮合的稳定度高,传动准确;3、操作方便通过对控制件42通电与否即可控制,且经过摆臂41套柱411至推部412的长臂端操作套柱411至枢卡部410的短臂端,可达到操作力矩大于抗力力矩的形态,不但增加操作的可行性而且可以提高到达定位后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缝纫机设有一顶部具有一送布轮的针座, 所述送布轮由针座内的一传动轴通过传动轴底部的一动力传输装置带动,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设于针座底部伸出的一凸部以及由该凸部另延伸连结一直立圆盘状的定位座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空间下方另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容置于一固定于凸部上的支架内,并以轴驱动一伞齿轮形态的传动轮连动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具有一主动轴,所述主动轴枢设于凸部与定位座间,该主动轴穿过凸部的轴端与所述传动轴连动;所述主动轴在凸部与定位座间依序设有一第一滑件、一第一动力件、一第二动力件以及一第二滑件,主动轴的两端在前述的凸部与定位座中心孔内定位且保持枢转;所述主动轴外周缘在对应两滑座的位置处设有一带动部以及长度与第一动力件与第二动力件的总长度相等的套部;所述第一滑件与第二滑件结构形态相同,两滑件中心设成与所述带动部配合卡制一体转动并使两滑件保持在带动部上沿轴向移动的形态,两滑件相对于两动力件的端面上设有可单向带动的啮部;所述第一动力件与第二动力件的结构形态相同,两动力件中心孔枢设于主动轴的套部处,所述两动力件相对于两滑件啮部的端面上设有配合单向带动的啮部以相互单向带动, 两动力件外径处另设有与传动轮啮合的传动部;所述两滑件保持任一滑件与相对的动力件啮合带动,另一滑件则与另一动力件分离的单向带动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传动轴底端设置一伞形齿轮从动件,该从动件由动力传输装置带动,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设于针座底部的凸部以及由该凸部两侧水平伸出的两肋连结定位座形成的空间内,配合动力传输装置还设有一移动装置以及一控制该移动装置的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的主动轴穿过凸部的轴端设有一次主动轮,该次主动轮在周缘形成伞齿状的啮合部与所述传动轴的从动件啮合带动;所述主动轴的带动部为长条环齿状,所述两滑件中心设成齿状穿孔形态的啮动部,所述啮动部分别与带动部配合卡制一体转动并使两滑件在带动部上沿轴向移动; 所述两动力件中心孔处设有一中空轴套并枢设于主动轴的套部处; 所述移动装置具有一滑块并在滑块的底部两端处伸设有掣耳,所述掣耳分别卡制两滑件,所述两滑件其中一个与相对的一动力件啮合带动,另一个滑件则与另一动力件分离不带动,所述滑块在平行主动轴处另设有一穿孔供一圆杆状的定轴滑套穿过,所述定轴端部固定于凸部处;所述滑块顶面中央处还设有一枢动柱以被切换装置带动切换;所述切换装置具有一摆臂,该摆臂一端设有凹弧形的枢卡部,所述枢卡部卡制枢动柱带动滑块与两滑件同时沿主动轴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摆臂由枢卡部端水平延伸并形成一凹口向下的套柱,所述套柱枢套于前述支架顶部突出的一套柱上,所述摆臂以此为枢转中心摆动,摆臂在弯折处侧边设有一直立的推部,一电磁阀形态的控制件突伸的轴顶持所述推部,所述控制件固定于支架上,另在摆臂同一端设有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勾设于摆臂末端以及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穿过凸部的轴端设有平面状的固定部,所述次主动轮套设于该固定部并以一栓螺穿抵顶于固定部;所述第二滑件与主动轴间还套设有一带动件;所述主动轴由设置固定部的端部向另一端依序设有一套合部、带动部、套部、套部周缘设有的两凹陷的卡部,以及最末端的直径略小于套部的轴端;所述带动件为一中空长筒状结构,该带动件的中空处为中孔套设于主动轴的轴端处, 所述带动件相对于卡部的端部另设有凸出的卡块相互卡制一体转动,带动件在近卡块的外径处另设有长条环齿状的带动部,所述带动部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细径的轴部与套合部同时供轴承套置定位在定位座与凸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滑件的外径上还设有一凹环状的卡制部;所述移动装置的滑块为长方形块状,并在滑块的两掣耳底部设有一半凹形的掣部,所述掣部分别卡制入两滑件的卡制部内,所述滑块的穿孔平行主动轴设置,另在凸部处的定轴上方设有一杆状的止轴,滑块顶面端部凸伸短墙中央处还设有一半凹形的导部相互卡制导引,使滑块在不转动的形态下平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对应摆臂设置的控制件水平横向固定于支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件缝纫机的正缝与倒缝控制结构,通过固定不动的动力源经水平设置的传动轮带动两侧直立的齿轮形态动力件,所述两动力件中心同轴穿置于一主动轴上,配合一个由切换装置掣动的移动装置,移动于主动轴上沿轴向滑动的两滑件可不同时啮合于两动力件之一,使动力在两滑件任一与相对的动力件啮合,即可将动力源单一转动方向的动力,经与动力件啮合的滑件带动主动轴正向或逆向转动送布轮,而达到正缝或倒缝的需求,且所述动力源保持不动,仅通过切换装置经移动装置推动不同的两滑件与相对的动力件啮合,即可达到正逆向动力的传输,成为一个稳定而快速动作的控制结构。
文档编号D05B27/10GK202193957SQ20112016537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韩斯华诺·那瓦兹 申请人:百福工业机械(太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