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煮漂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54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煮漂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类纤维在脱胶过程中,对苎麻、亚麻等麻类纤维进行煮漂的装置。
背景技术
苎麻、亚麻等麻类纤维在脱胶过程中必须在煮漂锅内进行煮漂,使麻类纤维中的非纤维素物质在煮练过程中进行溶解、裂构、皂化、乳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应而除去,从而脱除纤维素伴生物中的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胶杂质。目前,普遍采用煮漂锅对麻类纤维进行煮漂,煮漂锅包括锅体、锅盖、挂麻架和循环泵等,如图2所示,锅体3底部设置有带通液孔的支撑板12,支撑板将锅体内腔分隔成上腔4和底腔11,上腔与底腔通过支撑板上的通液孔相连通。挂麻架由底板6、空心立柱15 和挂麻杆2组成,空心立柱垂直固定在底板中心,挂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空心立柱上,与底板平行,挂麻架位于锅体的上腔内,通过底板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循环泵位于锅体外,其一端口通过管道在锅体上部与锅体内腔连通,其另一端口通过另一管道与锅体底腔连通。煮漂时,将挂有麻类纤维的挂麻架放置于锅体内,并向锅内注入煮练液和水将麻类纤维淹没,盖上锅盖后,通入蒸气,并启动循环泵,使煮漂液和水从锅体的上腔通过支撑板上的通液孔进入锅体的底腔,再从底腔通过管道和循环泵回到锅体的上腔内。现有结构的煮漂锅存在以下缺陷一、由于锅体上的循环出水口位于锅体上部,比煮漂液面高,故煮漂液的循环只能为单向循环,这样将降低煮漂效果。如果要采用双向循环,必然要增加煮漂液,导致蒸汽的耗量增加,从而增大了生产成本。二、空心立柱只起支承作用,其内的空间并不流通煮漂液,煮漂液在锅体内循环时,因麻架上的麻的阻力作用,煮漂液会从麻架边缘(即麻架与煮锅体内壁之间的空隙)流入循环泵中,导致麻架四周的麻因煮漂液循环好,其煮漂效果好,而麻架中部的麻因循环差而产生夹生等煮漂不均的情况,从而影响麻的煮漂效果。三、在麻架放入煮锅时,由于无导向定位装置,容易使麻架不在锅正而歪斜紧靠锅体一边,产生煮漂不均而影响麻的煮漂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煮漂锅,以提高麻类纤维的煮漂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煮漂锅包括锅体、锅盖、挂麻架和循环泵,锅体底部设置有带通液孔的支撑板,支撑板将锅体内腔分隔成上腔和底腔,挂麻架位于上腔内由底板、空心立柱和挂麻杆组成,在锅体底部中心,沿锅体轴向设置有通液管,通液管上端从支撑板穿出位于上腔内,通液管上端端口处设置有导向锥头;所述空心立柱壁上开设有通孔将空心立柱内腔与锅体上腔连通,挂麻架通过空心立柱下端支撑在通液管上,使空心立柱下端端口与通液管上端端口相衔接,将通液管与空心立柱连通;通液管下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循环泵的一端口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口通过第二管道与锅体底腔连通。煮漂液在循环泵作用下从通液管进入空心立柱内,经空心立柱壁上的通孔至锅体的上腔内,穿透麻类纤维后沿锅体内壁流下至支撑板与挂麻架底板之间,由支撑板上的通液孔流至锅体底腔内,再流回循环泵。当循环泵反向旋转时,煮漂液的流动路径与前述相反。导向锥头能够使挂麻架的空心立柱下端顺利地与通液管上端进行衔接,从而保证挂麻架能够位于锅体内的中心位置处。空心立柱下端端口具有内锥面,通液管上端端口具有外锥面,所述内锥面与外锥面相贴合。这样能够保证通液管与空心立柱衔接处得密封效果,同时使空心立柱能够在通液管上端得以可靠定位。所述导向锥头由至少三根金属棍条弯曲成型后焊接组成。该种导向锥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使通液管具有较大的煮漂液流通面积。在所述挂麻杆的顶部沿挂麻杆纵向垂直焊接有挂麻板。当吸湿变软后的麻类纤维挂在挂麻杆上后,由于挂麻板的支撑作用,麻类纤维将不会与挂麻杆顶部完全贴合而留有空隙。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煮漂液可进行双向循环,因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在锅体底部,采用双向循环时锅体内煮漂液的高度与正常无异。并且采用双向循环,可以增加煮漂液的循环作用和对杂物的清洗作用,同时,可选用大扬程的循环泵,在煮锅内产生的压力大。循环时,循环路径使煮漂液在锅体的上腔内沿径向流动,煮漂液被循环泵从挂麻架中部强力压出,再经过麻架中的麻层流出,进入锅体内壁四周,再流入循环泵中;或者煮漂液从锅体内壁四周穿过麻层, 被循环泵强力吸入空心立柱内,因此,不管是单向循环,还是双向循环,挂麻架上的麻层都会均勻地接触到煮漂液,并且温度也均勻,故煮漂效果好。二、挂麻架能够方便地安放在锅体内中心位置处,使挂麻架四周能够与锅体内壁保持均勻的空隙,从而不会产生挂麻架四周的麻与锅体内壁贴合而产生煮漂不均的现象。三、通液管与空心立柱衔接处通过锥面接触,增强了密封效果,有利于煮漂液按照设计的路径进行流动循环。四、吸湿变软后的麻类纤维挂在挂麻杆上后,与挂麻杆顶部始终留有间隙,使煮漂液能够循环透,克服了与挂麻杆接触部分的麻类纤维产生煮漂不均的现象。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煮漂锅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煮漂锅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煮漂锅包括锅体3、锅盖1、挂麻架和循环泵9,锅体3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2将锅体3内腔分隔成上腔4和底腔11,支撑板12上均勻开设有通液孔13将锅体3 的上腔4与底腔11连通。挂麻架位于锅体3的上腔4内,由底板6、空心立柱15和挂麻杆2组成,底板6上未开设通孔,空心立柱15垂直固定在底板6中心,其壁上开设有通孔14将空心立柱15内腔与锅体上腔4连通,空心立柱15下端端口具有内锥面;挂麻杆2 —端垂直固定在空心立柱15上,与底板6平行,在挂麻杆2顶部沿挂麻杆2纵向垂直焊接有挂麻板 16。 在锅体3底部中心,沿锅体3轴向设置有通液管7,通液管7上端从支撑板12穿出位于锅体上腔4内,并且通液管7该端与支撑板12焊接。通液管7上端端口具有外锥面,并且在上端端口处设置有导向锥头5,导向锥头5由四根金属棍条弯曲成型后焊接组成。挂麻架通过空心立柱15下端支撑在通液管7上,通液管7上端端口的外锥面与空心立柱15下端端口的内锥面贴合,使空心立柱15下端端口与通液管7上端端口相衔接,将通液管7与空心立柱15连通。通液管7下端通过第一管道10与循环泵9的一端口连接,循环泵9的另一端口通过第二管道8与锅体底腔11连通。
权利要求1.一种煮漂锅,包括锅体(3)、锅盖(1)、挂麻架和循环泵(9),锅体底部设置有带通液孔(13)的支撑板(12),支撑板将锅体内腔分隔成上腔(4)和底腔(11),挂麻架位于上腔内由底板(6)、空心立柱(15)和挂麻杆(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锅体底部中心,沿锅体轴向设置有通液管(7),通液管上端从支撑板穿出位于上腔内,通液管上端端口处设置有导向锥头 (5);所述空心立柱壁上开设有通孔(14)将空心立柱内腔与锅体上腔连通,挂麻架通过空心立柱下端支撑在通液管上,使空心立柱下端端口与通液管上端端口相衔接,将通液管与空心立柱连通;通液管下端通过第一管道(10)与循环泵的一端口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口通过第二管道(8)与锅体底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煮漂锅,其特征在于空心立柱(15)下端端口具有内锥面,通液管(7 )上端端口具有外锥面,所述内锥面与外锥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煮漂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锥头(5)由至少三根金属棍条弯曲成型后焊接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煮漂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挂麻杆(2)的顶部沿挂麻杆纵向垂直焊接有挂麻板(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麻类纤维煮漂用的煮漂锅,包括锅体、锅盖、挂麻架和循环泵,锅体底部设置有带通液孔的支撑板,在锅体底部设置有通液管,通液管上端端口处设置有导向锥头,挂麻架通过空心立柱下端支撑在通液管上,将通液管与空心立柱连通,通液管下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循环泵的一端口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口通过第二管道与锅体底腔连通。该煮漂锅对麻类纤维具有较好的煮漂效果。
文档编号D01C1/02GK202139334SQ2011202202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徐道生 申请人:重庆市涪陵区金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