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04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圆纬机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如图1所示,其编织机构包括有针筒Γ、织针2'、挺针片3'、提花片4'、复归三角5'及三角机构6',所述针筒1'的各个针槽内从上到下安插有上述织针2'、挺针片3'及提花片4',挺针片3'的上端与织针2'相连,挺针片3' 的下端与提花片4'相嵌;提花片4'与选针器有效接触,选针器执行由系统发出的指令指定提花片4'动作,复归三角5'与提花片4'配合定位,以实现提花片4'的定位及复归动作。所述三角机构6'如图2所示,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织针三角61'和挺针片三角 62',织针三角61'由织针弯纱三角和织针垫纱三角组成,挺针片三角62'由挺针弯纱三角和挺针垫纱三角组成,上述织针弯纱三角和挺针弯纱三角呈上下对应设置,即该织针弯纱三角和挺针弯纱三角上的弯纱最深位置呈上下对应,织针2'的针踵与织针弯纱三角的压针点相对应,且该织针2'的针踵与织针弯纱三角的压针间距相一致,通过提花片4'相对针筒1'的针槽的压入动作或拉出动作,使挺针片3'及织针2'借由三角机构6'实现套圈及成圈作用,编织得到线圈尺寸大小一致的织物,其编织动作简单,所得的织物也较整洁,然而,也正由于所述编织线圈尺寸的一致性,致使所得提花的立体感不佳,提花花型的多样性变换也受到限制,从而给提花织物的花色组织的丰富多样性发展提出一较大的难题。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其结构简单, 配合编织机构,可通过编织线圈尺寸的设定变换来达到织物提花组织的三维且多样性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其包括织针三角和挺针片三角,上述织针三角包括织针弯纱三角和织针垫纱三角,上述挺针片三角包括挺针弯纱三角和挺针垫纱三角,上述织针垫纱三角和挺针垫纱三角一体成型且呈上下对应设置,上述挺针弯纱三角并排地置于上述挺针垫纱三角的侧边处,上述织针弯纱三角的压针轨道的上下间距大于织针的针踵的高度,上述织针弯纱三角可上下移动地并排置于上述织针垫纱三角的侧边处,并此织针弯纱三角与上述挺针弯纱三角呈上下对应设置。上述挺针弯纱三角为可上下移动地置于上述挺针垫纱三角的对应侧边处。[000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其针织弯纱三角及挺针弯纱三角呈上下对应设置,特别地,织针弯纱三角相对挺针弯纱三角可上下移动,织针弯纱三角的压针轨道的上下间距大于织针的针踵的高度,其是为了适应上述织针弯纱三角作上下移动调节所需的避空位;成圈时,提花片作压入针槽动作,挺针片的片踵沿挺针弯纱三角的轨道槽向下,由此拉动织针的针踵沿织针弯纱三角的轨道槽向下移动直至其下压针点处,此时线圈达到预设深度,提花片作拉出针槽动作,挺针片的片踵没入针筒, 通过预先设定织针弯纱三角上下的位置调节作用,其带动织针作对应上下调整,由此实现了线圈尺寸大小的设定变化;编织中根据花型需要设定织针弯纱三角的上下调整量的变化顺序,即设定织针压针点交替变化顺序,即可实现织物的三维编织功能,形成具有三维花型的织物,由此带来了立体又丰富的视觉效果。本案挺针弯纱三角还可以呈上下移动方式置于上述挺针垫纱三角的对应侧边处, 则当把挺针弯纱三角往上移至一设定值并固定,其同传统三角机构相同,可实现传统电子提花圆纬机编织线圈尺寸一致的三功位编织,当把挺针弯纱三角往下移至一设定值,通过上下调节织针弯纱三角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织物的三维编织功能,由此本实用新型三角机构实现了传统提花和三维编织的并列交错编织,可应用于双面电子提花圆纬机编织浮雕织物上,并呈现出更为立体感的花纹效果。

图1是传统电子提花圆纬机编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三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提花圆纬机编织机构的一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提花圆纬机编织机构的另一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三角机构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针筒1'挺针片 3'复归三角 5'织针三角 61'针筒1针踵21针踵31复归三角 5织针垫纱三角上压针面挺针片垫纱三角压针点调节螺栓
4
织针2'提花片4'三角机构6'挺针片三角62织针2挺针片3提花片4三角机构6
61621
63
641
71
织针弯纱三角下压针点挺针片弯纱三角
三角座三角座底座
62
622
64
7
8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3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 6,其包括织针三角和挺针片三角,该织针三角包括织针垫纱三角61和织针弯纱三角62,挺针片三角包括挺针垫纱三角63和挺针弯纱三角64。所述织针垫纱三角61和挺针垫纱三角63 —体成型且呈上下对应设置,则由下述织针2及挺针片3的配合动作可实现相应的浮线及集圈作用;挺针弯纱三角64并排地对应置于挺针垫纱三角63的侧边处,织针弯纱三角62的压针轨道的上下间距L大于下述织针 2的针踵21的高度,织针弯纱三角62与挺针弯纱三角64呈上下对应设置,则织针弯纱三角62上的下压针点622与挺针弯纱三角64上的压针点641处于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织针弯纱三角62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并排置于织针垫纱三角61的侧边处。所述三角机构6应用于提花圆纬机的编织机构上,该编织机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有针筒1、织针2、挺针片3、提花片4及复归三角5,针筒1的各个针槽内从上到下安插有织针2、挺针片3及提花片4,挺针片3的上端与织针2相连,挺针片3的下端与提花片4相嵌, 织针2的针踵21、挺针片3的针踵31分别与三角机构6的织针三角、挺针三角相对应;提花片4与选针器(图中未示出)有效接触,选针器执行由系统发出的指令指定提花片4动作,复归三角5与提花片4配合定位,以实现提花片4的定位及复归动作。所述针织弯纱三角62及挺针弯纱三角64呈上下对应设置,特别地,织针弯纱三角 62相对挺针弯纱三角64可上下移动,织针弯纱三角62的压针轨道的上下间距L大于织针 2的针踵21的高度,所述间距L的加大,是为了适应上述织针弯纱三角62作上下移动调节所需的避空位;编织成圈时,提花片4作压入针槽动作,如图4所示,挺针片3的片踵31沿挺针弯纱三角64的轨道槽向下,由此拉动织针2的针踵21沿织针弯纱三角62的轨道槽向下移动直至下压针点622处(参见图4),此时线圈达到预设深度;提花片4作拉出针槽动作,如图5所示,挺针片3的片踵31没入针筒,织针2的针踵21对应沿织针弯纱三角62的压针轨道向上作用于其上压针面621上,通过三角座7上的调节螺栓71来实现织针弯纱三角62按预先设定作上下位置调节,其带动织针2作对应上下调整,实现了线圈尺寸大小的设定变化。由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三角机构6在编织中,根据花型需要设定织针弯纱三角62的上下调整量的变化顺序,即设定织针2的压针点的上下位置交替变化顺序,即可实现织物的三维编织功能,形成具有三维花型的织物,由此带来了立体又丰富的视觉效果;上述三角座7上的调节螺栓71对织针弯纱三角62的上下调节为微调节,倘若需要较大幅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三角座7下置有一三角座底座8,通过在三角座底座8与其下面的基座间置入调节片体来实现三角座7本身进一步较大幅度的上下调节作用。进一步,所述挺针弯纱三角64还以上下移动方式置于挺针垫纱三角63的对应侧边处,则当把挺针弯纱三角64往上移至一设定值并固定,如图6所示,其同传统三角机构相同,可实现传统电子提花圆纬机编织线圈尺寸一致的三功位编织,当把挺针弯纱三角64往下移至一设定值,通过上下调节织针弯纱三角62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织物的三维编织功能,由此本实用新型三角机构实现了传统提花和三维编织的并列交错编织,可应用于双
5面电子提花圆纬机编织浮雕织物上,并呈现出更为立体感的花纹效果。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其包括织针三角和挺针片三角,上述织针三角包括织针弯纱三角和织针垫纱三角,上述挺针片三角包括挺针弯纱三角和挺针垫纱三角,上述织针垫纱三角和挺针垫纱三角一体成型且呈上下对应设置,上述挺针弯纱三角并排地置于上述挺针垫纱三角的侧边处,其特征在于上述织针弯纱三角的压针轨道的上下间距大于织针的针踵的高度,上述织针弯纱三角可上下移动地并排置于上述织针垫纱三角的侧边处,并此织针弯纱三角与上述挺针弯纱三角呈上下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挺针弯纱三角为可上下移动地置于上述挺针垫纱三角的对应侧边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提花针织圆纬机的三角机构,其包括织针三角和挺针片三角,织针三角包括织针弯纱三角和织针垫纱三角,挺针片三角包括挺针弯纱三角和挺针垫纱三角,织针垫纱三角和挺针垫纱三角一体成型且呈上下对应设置,挺针弯纱三角并排地置于挺针垫纱三角的侧边处,织针弯纱三角的压针轨道的上下间距大于织针的针踵的高度,上述织针弯纱三角可上下移动地并排置于上述织针垫纱三角的侧边处,并此织针弯纱三角与上述挺针弯纱三角呈上下对应设置;在编织中根据花型需要,设定本实用新型织针弯纱三角的上下调整量的变化顺序,即设定织针压针点交替变化顺序,即可实现织物的三维编织功能,形成具有三维花型的织物,由此带来了立体又丰富的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D04B15/32GK202187152SQ2011202528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林清助 申请人:石狮市宝翔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