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35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能循环利用装置,尤其是一种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属于烘箱热风利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为针刺无纺汽车地毯面料产品的后整理拉幅定型工序中,现有的烘箱热风循环结构。烘箱箱体14内的自由冷空气11在风机4的负压抽力下经换热器2加热后形成的热空气3经翻板阀5、上风道6和下风道7分别送到上导流板9和下导流板10 ;上风道6内的热空气通过上风嘴8吹向上导流板9 ;上导流板9形成的气流自上而下吹向无纺布12,下导流板10形成的气流自下而上分别吹向无纺布12,且上导流板9与下导流板10 形成气流的方向相反,压力互相抵消,热风穿透力低,形成的余热空气漫布整个烘箱箱体14 内,换热器2吸入为箱体内分散的冷气体,温度较低;能量利用率低。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提高了热量利用率,节能环保,安全可靠。[000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烘箱箱体;所述烘箱箱体内设有送风道,所述送风道的底部设有风机;送风道的上部设有吹风腔体,所述吹风腔体与送风道相连通;吹风腔体包括送风道导流板,所述送风道导流板的下部设有回风腔体,所述回风腔体通过回风道与送风道相连,回风道与送风道的结合部设有换热器。[0005]所述回风腔体包括回风道导流板。[0006]所述吹风腔体与回风腔体间设有针板,所述针板与吹风腔体及回风腔体相平行分布。[0007]所述针板上设有无纺布。所述换热器内包括若干均勻分布的高温介质,所述高温介质为加热蒸汽或导热油。[0008]所述吹风腔体与送风道的结合部形成送风风嘴。[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烘箱箱体内设有送风道及回风道,送风道与回风道的结合部设置换热器,送风道内的热空气经过送风道导流板的导流分流后吹向位于针板上的无纺布,穿过无纺布下方的热空气由回风腔体、回风道后由换热器换热后再次返回到送风道内; 经过上述循环后,同等风机功率下产生的送风压力大;由于回风腔体及回风道的回风为封闭式,接近无纺布下面的空气负压增加,无纺布布面进行上吹下吸过程,再加送风压力的加大,单位时间内穿透无纺布的通风量增加,胶水和较厚无纺布深层纤维充分均勻吸收热量而得到较好的定型,改善了无纺布后整理工序的产品风格;封闭式回风使透过无纺布的余热空气集中返回换热器内再利用,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排放,节约了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约能耗;增加热风透过无纺布的通风量,改善定型效果,提高产品质量、工艺速度及生产效率。


[0010]图1为现有烘箱内热风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高温介质1、换热器2、热空气3、风机4、无纺布12、 针板13、烘箱箱体14、送风道15、送风道导流板16、回风道导流板17、回风道18、回风19、送风风嘴20、吹风腔体21及回风腔体22。[0014]如图2所示所述烘箱箱体14内设有送风道15,所述送风道15内的底部设有风机4,送风道15的上部设有吹风腔体21,送风道15与吹风腔体21的结合部形成送风风嘴 20 ;送风道15是由相应的板状围成,吹风腔体21内的送风道导流板16与烘箱箱体14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吹风腔体21与送风道15相连通,但是吹风腔体21的体积小于送风道15, 便于在吹风腔体21内具有一定压力。吹风腔体21的下部设有回风腔体22,所述回风腔体 22与吹风腔体21相平行分布,回风腔体22通过回风道18与送风道15相连通;回风道18 与送风道15的结合部设置换热器2,换热器2能够将回风道18内的回风19加热后向送风道15内吹出热空气3。回风腔体22内包括回风道导流板17,所述回风道导流板17与送风道导流板16间具有夹角,能够保证进入回风腔体22内的回风最大程度的经过回风道18返回到送风道15内。换热器2内具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高温介质1,所述高温介质1为加热介质蒸汽或导热油,换热器2能够将温度较低的回风19加热后在送风道15内吹出热空气3。[0015]吹风腔体21与回风腔体22间设有针板13,所述针板13上设有无纺布12,所述针板13与吹风腔体21内的送风道导流板16相平行分布,吹风腔体21内的热空气3通过送风道导流板16吹向无纺布12,穿过无纺布12后的空气再风机4产生负压作用下由风吹腔体22、回风道18及换热器2后返回到送风道15内。[0016]使用时,回风19在风机4的吸力作用下经换热器2,将换热器2内高温介质1的热量转换到回风19上,形成热空气3。热空气3经过风机4、送风道15、送风风嘴20后进入吹风腔体21内,进入吹风腔体21内的热空气3经送风道导流板16分流作用后热风压力均勻地吹响无纺布12,对胶水和无纺布12的纤维加热定型,透过无纺布12的热风在风机4的吸力下经封闭的回风腔体22及回风道18后又回到换热器2内再利用,从而形成热风封闭式循环利用系统。回风腔体22内的回风道导流板17能够将大部分热风经过回风道18后进入换热器2内。[0017]本实用新型经过上述循环后,同等风机4功率下产生的送风压力大;由于回风腔体22及回风道18的回风为封闭式,接近无纺布12下面的空气负压增加,无纺布12布面进行上吹下吸过程,再加送风压力的加大,单位时间内穿透无纺布12的通风量增加,胶水和较厚无纺布深层纤维充分均勻吸收热量而得到较好的定型,改善了无纺布后整理工序的产品风格。封闭式回风使透过无纺布12的余热空气集中返回换热器2内再利用,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排放,节约了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约能耗。增加热风透过无纺布的通风量,改善定型效果,提高产品质量、工艺速度及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烘箱箱体(14);其特征是所述烘箱箱体(14)内设有送风道(15),所述送风道(15)的底部设有风机(4);送风道(15)的上部设有吹风腔体 (21),所述吹风腔体(21)与送风道(15)相连通;吹风腔体(21)包括送风道导流板(16),所述送风道导流板(16)的下部设有回风腔体(22),所述回风腔体(22)通过回风道(18)与送风道(15)相连,回风道(18)与送风道(15)的结合部设有换热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回风腔体(22)包括回风道导流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吹风腔体(21)与回风腔体(22)间设有针板(13),所述针板(13)与吹风腔体(21)及回风腔体(22)相平行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针板(13)上设有无纺布(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2)内包括若干均勻分布的高温介质(1 ),所述高温介质(1)为加热蒸汽或导热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吹风腔体(21)与送风道(15)的结合部形成送风风嘴(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箱热风循环利用装置,其包括烘箱箱体;烘箱箱体内设有送风道,送风道的底部设有风机;送风道的上部设有吹风腔体,吹风腔体与送风道相连通;吹风腔体包括送风道导流板,送风道导流板的下部设有回风腔体,回风腔体通过回风道与送风道相连,回风道与送风道的结合部设有换热器。本实用新型同等风机功率下产生的送风压力大;单位时间内穿透无纺布的通风量增加,胶水和较厚无纺布深层纤维充分均匀吸收热量而得到较好的定型,改善了无纺布后整理工序的产品风格,减少排放,节约了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约能耗,改善定型效果,提高产品质量、工艺速度及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D06C3/10GK202247365SQ2011203211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刘志伟, 韩志清 申请人:怡星(无锡)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