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级电阻加热器以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73144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层级电阻加热器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进的电阻加热器设计方法,并特别涉及具有两个层级以改善加热器性能的电阻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将电阻加热器用来加热空气或其它流体是众所周知的。对干衣机来说,使用螺旋线圈的电阻丝来提供加热空气以用于烘干目的是常见的。图12和图13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干衣机100,干衣机100具有加热器管道101,加热器管道101通常相对于干衣机滚筒轴线竖直地布置;以及加热器103,加热器103 —般与干衣机滚筒轴线水平地布置。加热器管道101具有开口 105,开口 105与干衣机滚筒中的开口接合以供应加热器空气。加热器管道的另一端具有另一个开口 107,开口 107容纳加热器103的端部。尽管未示出,但还存在有支承加热器103的结构、挡热罩以及将部件连接到一起的必要的紧固件等。 这些类型的加热器一般为图8的包括上线圈和下线圈的螺旋线圈类型。在本领域中,这种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并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使用条带代替电阻丝来进行加热的电阻加热器同样是已知的。尽管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用于干衣机的加热器构型,但仍然存在加热器短路以及加热器温度过高方面的问题,导致构造材料的问题以及降低成本的需要。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一种电阻条带加热器来满足这些要求所述电阻条带加热器在较低温度下运行,成本较低,提供改进的方法来使加热器条带转向,并且提供相比于用于干衣机的当前加热器构型更好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阻加热器组件以及使用该电阻加热器组件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阻加热器组件包括加热器外壳,该加热器外壳形成具有纵向轴线的通道,该通道用于使诸如空气之类的流体通过。提供了加热器支承板,该加热器支承板在加热器外壳中形成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第一云母板组件在第一层级处安装到加热器支承板上并且第二云母板组件在第二层级处安装到加热器支承板上。每个云母板组件支承加热器条带,加热器条带沿着与所述通道的纵向轴线大致垂直的排以环状构型延伸。相邻的排终止于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构造成使条带转向180度以使所述条带从一个排行进到相邻的排。第一层级定位成邻近加热器外壳的入口而第二层级定位成邻近加热器外壳的出口。第一层级和加热器外壳的一侧形成通路,所述通路用于使空气进入加热器外壳并被引导至第二层级的加热器条带而不必穿过第一层级的加热器条带。也就是说,第二层级条带相对于流体流动方向处于第一层级条带的下游,这意味着第二层级条带不是如现有技术的设计方式中通常见到的那样处于第一层级条带的下方。在每个云母板组件中出现的所述多个开口包括一对第一开口以及包括第二开口。 每个第一开口具有大致垂直于云母板组件中的排的轴线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轴线大致成 45度布置的第二面。第二开口具有相对的面,相对的面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排的轴线大致成 45度布置。加热器支承板可以具有第一板部分和一对凸缘支腿,第一板部分形成第二层级, 所述一对凸缘支腿从加热器支承板延伸以形成第一层级以及所述通路的一部分。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可以各自具有它们自己的加热器条带,加热器条带以并联方式连接。电阻加热器特别适于在干衣机中使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干衣机可以包括干衣机滚筒,干衣机滚筒具有大致水平的轴线以及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允许经加热的空气进入所述干衣机滚筒,用于干燥目的。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安装成在竖直方向上邻近干衣机滚筒并且具有通道以接收空气进行加热。加热管道可以在大致竖直的方向上布置在加热器组件的出口与通风口之间以将经加热的空气从加热器组件引导至干衣机滚筒。电阻加热器可以用于加热任何流体,但用于干衣机的空气是用来加热的优选流体。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在电阻条带加热器组件中使用的云母板的独特的构型。通常,云母板设置有开口以支承并布置用于加热流体的加热器条带,其中,条带沿云母板上的第一路径行进并且必须转向180度以沿着大致平行于第一路径的第二路径行进。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云母板中的独特的转向构型用于在第一路径的一排开口的端部处的180度转向。该构型包括一对第一开口以及包括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具有大致垂直于排的轴线的第一面以及布置成与所述轴线大致成45度布置的第二面。第二开口具有相对的面,相对的面中的每一个布置成与所述排的所述轴线大致成45度布置。一旦条带到达给定排的路径的端部并且需要转向以沿着云母板组件中的相邻排行进,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结合便允许条带转向180度。











图3c示出图3a中的外壳顶部的后视图。图3d示出图3a中的外壳顶部的侧视图。图4a示出本发明的加热器的第一云母板。图4b示出本发明的加热器的第二云母板。图4c示出本发明的加热器的第三云母板。图4d示出本发明的加热器的第四云母板。
图4e不出开口的放大视图。图5a示出图Ia中所示的加热器子组件的俯视图。图5b示出图5a中的加热器子组件的正视图。图5c示出图5a中的加热器子组件的侧视图。图6a示出本发明的加热器的支承板的俯视图。图6b示出图6a中的加热器支承板在其某些部件被弯折之前的俯视图。图6c示出图6a中的加热器支承板的侧视图。图6d示出图6a中的加热器支承板的正视图。图7a示出外壳顶部和外壳底部连接到一起的本发明的加热器的俯视图。图7b示出图7a中的加热器的正视图。图7c示出图7a中的加热器的后视图。图7d示出图7a中的加热器的侧视图。图8示出图Ia中的加热器子组件的立体图。图9示出处于本发明的加热器的外壳底部中的图Ia的加热器子组件的立体图。图10示出本发明的已组装的加热器的立体图。图11示出图10中的加热器的端视图。图12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干衣机的端视图。图13示出图12中的干衣机的现有技术的加热器以及加热器管道的立体图。图14示出在干衣机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加热器以及加热器管道。图15示出图14中的本发明的加热器以及加热器管道的另一视图。图16a和图16b对用于与本发明的加热器使用的加热器管道和现有技术中的加热
器管道进行比较。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a-c示出加热器组件10,其中加热器外壳I的顶部被移除以示出外壳I中的加热器子组件30。首先参照图2a_3d,组件10的加热器外壳I包括外壳底部3和外壳顶部5,其中顶部和底部构造成附接在一起以形成通道4,通道4具有相对的敞开端部以允许空气流动经过该通道。图10示出加热器组件10的立体图,其示出顶部外壳3和底部外壳5、接线端8a、 8b,8c以及绝缘体12a、12b、12c。同样,空气的入口通道以附图标记4表示。往回参照图2a_3d,底部3的一侧7包括用于接线端8a、8b、8c以及绝缘体12a、 12b、12c的安装的开口 9(参见图Ic和图9),以便为用于安装在加热器10的外壳I中的加热器子组件30的加热器元件提供能量。外壳I可以具有任何构型。优选的构型在图Ia至图2d中不出,其中,夕卜壳I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倾斜以便于在干衣机中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入口是端部6,端部 6的截面面积小于加热器出口。但是,如果需要的话,加热器出口可以小于入口。事实上,加热器外壳的构型实际上能够具有任何形状以将所需要的加热器流体流供应到特定位置。具有不同入口和出口尺寸的加热器的一个示例为美国专利No. 6,621,056,该专利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外壳顶部5和底部3分别具有凸缘11和13,凸缘构造成当顶部5和底部3附接时
相互配合。外壳底部3还包括一对狭缝15,参见图2a,狭缝15与加热器子组件板配合以用于板的安装,如下所述。图Ia-Ic中所示的加热器子组件30由加热器支承板、云母板、以及一个或多个电阻加热条带组成。云母板在图4a-d中示出。示出了四个云母板17、19、21和23。板17和 19具有开口 51以允许加热条带沿板17中的排53行进。板21设计成装配在板17下方以提供对板17下侧的条带部分(未示出)的隔绝。类似地,板23保护并隔绝暴露在板19的下侧的条带部分。板17与21和板19与23 —样使用紧固件或类似物附接到一起。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板具有开口 25,开口 25允许使用铆钉或其它紧固方式的紧固。板构造成与如图I和图2中所示的外壳I的倾斜构型相匹配。图5a_6d示出具有加热器条带27和支承板29的加热器组件30。参见图6a_6d, 支承板29具有两个层级的构型。参见图6b,第一层级31由凸缘33形成,凸缘33中的每一个具有从板29的底部37向上延伸的一个支腿35 ;以及大致平行于底部37的第二支腿 39。第二支腿39为云母板17和21提供支承。云母板通过支腿39上的多个接片41保持在位,其中接片被弯折以将板17和21卡紧到支腿39上。参见图6b,加热器子组件的第二且较低的层级43由底部37的部分45形成。云母板19和23搁置在部分45上并使用接片47紧固在位。底部37也具有一对接片49,接片49设计成与外壳底部3中的狭槽15接合(参见图Ia),以将板29紧固在位。底部37还具有开口 52,使得与包括接片49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可以使用紧固件或类似物紧固到外壳的底部3。为此,底部3具有相应的开口 54,参见图
Ia0再次参照图5a_5d并特别参照图5b,条带27示出以并联方式连接,其中一个条带 27a形成用于第一层级31的上部加热级,而第二条带27b形成层级43处的下部加热级。条带27a终止于接线端8a和8b而条带27b终止于接线端8b和8c。往回参照图4a_4e,云母板17和19具有多个开口 51,开口 51允许条带27环穿开口并从板17和19向上延伸,用于加热目的。开口 51在形状上大致为正方形并在排53中沿轴线A布设,轴线A大致垂直于经过加热器的空气流动方向,该方向在图5b中用“空气” 箭头示出。特别参照图4a、4c和4e,板17和19还具有以特定方式构造的开口,以允许条带在一个排53终止时转向180度,并接着沿相邻排在相板方向上行进。设计成允许条带27转向的开口用附图标记55表示并包括一对第一开口 57以及包括第二开口 59。如图4e中的开口的放大视图所示,开口 57构造成使得第一面61垂直于轴线A而第二面相对于轴线A 以大约45度的角设置。第二开口 59也具有一对面67和69。面67和69中的每一个大致平行于开口 57 的相邻面63。面61、63、65和67定向成当在排53之间进行180度转向时使施加在条带上的应力减至最小。从图4e中的开口 57之一开始,条带27靠近或邻近面61向上伸出并以环构型向上延伸。随着条带在云母板17下方行进并穿过开口 59,条带环以45度角扭转并靠近或邻近面63,以形成第二环。由开口 59形成的条带环通过两个面65和67的构型扭转 90度。然后条带27从面67开始在云母板17下方行进并进入开口 57,以根据面63和61 扭转另一个45度。然后条带27与面61对准以沿相邻排以及轴线A行进。尽管图4e中示出的开口 57和59的某些侧使用平直面或边缘,但开口构型可以改变,条件是当环穿开口时与条带接合的面的方位被保持,使得条带能够以所需要的180度的形式转向,以沿相邻排行进。例如,如果需要的话,不与条带的面接触的开口的侧边可以弯曲。加热器条带可以是连续条带,所述连续条带沿云母板17和19延伸并终止于其端部。在图5a_5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层级具有它自已的加热器条带以形成并联的两级加热器。因此,第一层级31具有加热器条带27a且第二层级43具有第二条带27b,条带 27a和条带27b中的每一个如前面图5a_5c中所描绘地使用接线端8a_8c终止。在这个两级的实施方式中,能够控制一级或两级运行,由此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设计成传输2700 瓦特的每级作为示例,加热器组件可以作为2700或5400瓦特的加热器。由于这种控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范围内,因此认为没有必要对控制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来理解本发明。往回参照图5a_5d,通常在负压下被抽吸通过加热器的空气在50处进入加热器并在54处排出。一些空气直接穿过层级31中的条带,而其它空气在层级31的下方穿过通道 55中的条带。这些实质上未经加热的空气接着穿过第二且较低的层级43中的条带。在两个不同高度处具有条带——其中首先遇到未经加热空气的条带的高度高于随后的条带布置——的一个优点为,层级31中的条带不会遇到来自下方的热。在现有技术中的线圈加热器中,会存在两个加热线圈,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在下方的线圈不仅加热穿过其中的空气, 而且还有助于加热位于上方的空气和线圈。这导致了对上方线圈的较高加热以及加热器操作中的问题。通过具有如下两个高度的条带,能够避免现有技术加热器中出现的过度加热这两个层级的条带沿着通过加热器的空气流动方向彼此间隔开来,其中,第一层级的条带不像现有技术加热器中的情况那样——例如,一组定位在另一组的上方——在其附近具有整组的加热器条带。两个层级的条带的布置还产生了薄的但具有充足的瓦特载荷的加热管道布置。例如,条带的两个层级中的每一个可以设计成传输2700瓦特以形成5400瓦特的加热器。两个层级意味着每个层级的条带高度都可以减小,这意味着条带布置可以更坚固。这就是说, 条带高度越大,条带环中的条带长度越难以承受热量。对于具有3/4英寸的名义高度的条带来说,可以实现I. 25英寸的加热器高度而不需要使用高度为I. 25英寸的条带,因而避免了与大高度条带相关的问题。换句话说,加热器采用更坚固的环而仍能尽可能地覆盖管道的横截面区域以便高效传热。图8示出加热器子组件30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安装在支承板上的云母板17/21和19/23,而图9示出安装在外壳底部3中的加热器子组件30。图11示出加热器的正视图,其中示出了加热器条带的第一层级31以及支承第一层级的云母板17和21的支腿35和凸缘39。图14示出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与干衣机使用的一个实施方式。干衣机部分100 与本发明的加热器10以及改型的管道IOla —起被描绘。图15示出图14中描绘的加热器组件的另一侧。改型的管道IOla示出为具有开口 105a以允许经加热的空气流入干衣机中以对衣物烘干。图16a和图16b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管道与本发明的加热器所需的加热器管道的比较。图16b示出图12和图13中示出的相同的管道101。图16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管道是如何被改型以与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一起工作。由于加热器10的低轮廓,加热器10能够用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管道101的一部分,并且图13中的较大和更笨重的布置被去除。因此,用于本发明的加热器的管道IOla明显更小,有利于干衣机重量和成本降低。依靠加热器组件紧凑的设计方式,加热器组件可以取代现有技术的加热器的加热管道的竖直布置的部分,由此为干衣机的制造提供更为紧凑的设计。对现有技术的加热管道的一部分(即,通常远距离地提供经加热的空气的通道的竖直薄管道)以及干衣机滚筒的水平倾斜的加热器的替代,在干衣机制造和运行中提供了显著饿优点。通过结合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作为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管道的一部分,在图13 中所示的水平加热器、其金属防护罩、支承部件和相关硬件的可以被去除。一些用于加热器组件的控制线的长度也可以减少。由于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设计成使得它形成在现有技术的干衣机中使用的竖直加热管道的一部分,所以干衣机制造商可以减少干衣机的整体重量,因而节省费用。本发明的加热器还使制造商能够使用不太昂贵的资源,例如,非镍电阻材料。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加热器比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在更低温度下运行,因此干衣机通过减少辐射热损耗而在本质上更安全且更高效。在使用中,加热器组件能够用于诸如空气之类的流体需要被加热的任何应用中。 优选的应用为如上所述的干衣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特定的应用。图4a_4e中所示的开口的转向布置是一种能够在任何使用条带和云母板用于加热目的的加热器中使用的转向布置。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是仅提供以半圆形路径布置的多个正方形开口以将条带从一排转向到它的相邻排。图4a_4e中所示出的设计在进行转向时对条带提供小得多的应力,因此有利于加热器运行寿命。结合上述任一优点,可以认为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具有多种优点,包括下列各项I.新鲜的未经加热的空气在两个层级处被输送到加热器管道中。这使条带元件的每个部分能够接收它自己的未加热空气。顶部部分或层级31接收它自己的未受到被底部层级或底部部分预热的空气影响的未经加热的空气。因此,基本上所有通过管道的空气都与加热元件金属接触。通过使用两个层级,通过管道的空气的全部容积被加热器覆盖。两个层级允许使用两个结构上坚固的小高度回旋以覆盖整个管道区域而不是使用一个大的回旋,大的回旋在运行期间在加热元件受到的正常高温下会易于移动。此外,产生的热量统一地在整个空间内散布,允许更统一的运行温度。而且,两个加热器部分出于随后列举的理由可以并联地运行,或串联地运行。2.具有适当布置的孔的云母板可以用来支承加热器元件。元件可以来自任一侧, 并且附接有云母板的金属支承板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形成以根据需要制造便于左手使用的或便于右手使用的加热器。(附图和图片中所示的加热器的镜像加热器)3.加热器条带在多个路径中设置并且一个路径的方向通过独特的整体布置或图案在另一个路径的端部反向。加热元件的方向通过特殊孔进行反向,该特殊孔利用一个轴线在条带行进的方向上的正方形孔和成大约45度的相交的正方形切口形成。在三孔转向图案中的第二孔为梯形孔,梯形孔的主轴与条带的路径成90度。在三孔转向图案中的第三孔为第一孔的镜像,因为第三孔由两个以45度设置的相交正方形组成。这三个独特的孔允许条带元件图案以较小应力或没有应力地进行180度的方向改变。4.加热元件的端部可以机械地弯折到或焊接到端子接片或端子引脚上,以实现与电源的电连接。5.通过完成如前面I中的加热器的两个并联回路,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串联式或单线圈加热器的附加优点为,每个条带比单级加热器具有更高的电阻。因此,每个条带元件中在质量上较小,这意味着比单条带加热器设计的情况下更低的运行瓦特载荷。整体效果为较低的元件运行温度,这导致了加热元件的整个区域比占据相同空间的单级加热器的情况更低温。这对用于保持加热元件材料的支承材料诸如云母板以及支承金属提出了较少要求,并减少了在运行期间产生问题的可能,诸如与过高的运行元件温度相关的向地面的电流泄漏。6.而且,由于以上优点,用于加热元件的加热元件材料的重量比使用传统单级加热器的情况下要小,并且这可以转化成显著的成本节省。7.而且,本发明的设计允许非镍支承合金,例如,铬、铁、铝电阻加热材料用于加热元件,如对这种加热应用所常见的。这是有意义的,因为镍是稀有的而且是贵重的用品。通常,使用铁、铬、铝电阻加热材料需要过多的支承,因为这种材料在运行温度下比镍材料软得多。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较低成本的电阻加热材料获得的成本节省会由于必须提供额外的支承而丧失。通过本发明的加热器及其紧凑的条带布置以及对层级31的条带的过度加热的避免,可以使用非镍支承电阻材料,诸如已知的铁、铬、铝材料而不需要必须提供过多的支承。加热器的较低运行温度还有利于条带上的应力减少,从而允许较软电阻加热材料的使用。8.紧凑的新型加热器设计允许通常仅用于引导被运距离的水平加热器加热的空气进入干衣机空腔部分的后部的竖直薄管道现在去容置新的加热器(参见图14-16b)。能够看到,新发明允许将前述水平加热器、水平加热器的加热器管道、安装水平管道的开口端的金属支承件、金属挡热罩、竖直管道的整个下端(其具有所需要的用于接纳水平管道的端部的孔)、当然还有用于所需的组装的相关紧固件和劳力完全地去除。布线到加热器中的控制线路的一些长度也能够减少。从重量的角度来看,这可以导致显著的节省。当然,所节省的重量的量将根据加热器的应用而变化。例如,在干衣机中,重量节省是显著的,但较轻负载的应用可能不会反映如此多的重量节省。在任何情况下,加热器的紧凑设计在任何应用中相比于其它较大的设计都是一种优点。除了重量上的节省外,也可以产生与由于涉及较少的重量而在制造中劳力较少相关的成本节省。
9.此外,新加热器发明设计成使得它的金属外壳实际上形成了竖直管道的下部。 新发明的整体效果允许干衣机制造商减少数镑的金属,利用相比于传统设计使用不太昂贵的资源的加热器,利用在比传统设计更安全且具有较少辐射损耗的较低温度下运行的加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阻加热器组件,包括a)加热器外壳,所述加热器外壳形成具有纵向轴线的通道,所述通道用于使诸如空气之类的流体通过;b)加热器支承板,所述加热器支承板在所述加热器外壳中形成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以及c)第一云母板组件和第二云母板组件,所述第一云母板组件在所述第一层级处安装到所述加热器支承板上,所述第二云母板组件在所述第二层级处安装到所述加热器支承板上,每个云母板组件支承加热器条带,所述加热器条带沿着与所述通道的所述纵向轴线大致垂直的排以环状构型延伸,相邻的排终止于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构造成使所述条带转向180度以使所述条带从一个排行进到相邻的排;d)其中,所述第一层级定位成邻近所述加热器外壳的入口而所述第二层级定位在所述第一层级的下游,所述第一层级和所述加热器外壳的一侧形成通路,所述通路用于使空气进入所述加热器外壳并被引导至所述第二层级的加热器条带而不必穿过所述第一层级的加热器条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开口包括一对第一开口以及包括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具有大致垂直于所述云母板组件中的排的轴线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轴线大致成45度布置的第二面,并且所述第二开口具有相对的面,相对的面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排的轴线大致成45度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器支承板具有第一板部分和一对凸缘支腿,所述第一板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层级,所述一对凸缘支腿从所述加热器支承板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层级以及所述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器支承板具有第一板部分和一对凸缘支腿,所述第一板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层级,所述一对凸缘支腿从所述加热器支承板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层级以及所述通路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层级和所述第二层级各自具有加热器条带,所述加热器条带以并联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层级和所述第二层级各自具有加热器条带,所述加热器条带以并联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层级和所述第二层级各自具有加热器条带,所述加热器条带以并联方式连接。
8.在使用电阻加热器的干衣机中,改进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器。
9.一种干衣机,包括干衣机滚筒,所述干衣机滚筒具有大致水平的轴线以及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允许经加热的空气进入所述干衣机滚筒,用于干燥目的;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器组件,所述加热器组件安装成在竖直方向上邻近所述干衣机滚筒并且具有通道以接收空气进行加热;以及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在大致竖直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加热器组件的出口与所述通风口之间以将经加热的空气从所述加热器组件引导至所述干衣机滚筒。
10.在使用电阻加热器加热流体的方法中,改进包括使用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体为空气。
12.在电阻条带加热器组件中,使用具有开口的云母板以支承和布置用于加热流体的加热器条带,其中,所述条带沿着所述云母板上的第一路径行进并且必须转向180度以遵循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的第二路径,改进包括在所述云母板中设置转向构型用于在限定所述第一路径的一排开口的端部处的180度转向,所述一排开口包括一对第一开口以及包括第二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具有与所述排的轴线大致垂直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轴线大致成45度布置的第二面,并且所述第二开口具有相对的面,相对的面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排的轴线大致成45度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器条带由非镍支承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电阻加热器组件,包括加热器外壳,该加热器外壳形成具有纵向轴线的通道,该通道用于使诸如空气之类的流体通过;以及加热器支承板,该加热器支承板在加热器外壳中形成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支承条带加热器的第一云母板组件在第一层级处安装到加热器支承板,且支承条带加热器的第二云母板组件在第二层级处安装到加热器支承板。第一层级定位成邻近加热器外壳的入口而第二层级定位成邻近加热器外壳的出口。第一层级和加热器外壳的一侧形成通路,所述通路用于使空气进入加热器外壳并被引导至第二层级的条带,从而允许空气绕过第一层级的加热器条带。
文档编号D06F58/26GK102605597SQ20121001485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詹姆斯·李·谢里尔 申请人:图特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