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

文档序号:1752070阅读:57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一种固色方法,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靛蓝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一蜡染所采用的一种最广泛的天然植物染料,是一种无毒、无害、无污染,具有特殊香味及保健功能的染料,其染色制品色泽鲜艳、色调高雅且手感丰满厚实,具有化学合成染料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古代,植物靛蓝是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染料,可以染制丝、毛、棉、麻等纤维制品。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及海南等地的瑶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沿用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这些少数民族的蜡染制品极具特色,现在除作为他们的服用功能外,也是深受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传统的靛蓝蜡染工艺,一般包括如下步骤染液配制-在花纹图案上涂蜡一染色-脱蜡--过胶-汽蒸(或晾干)等五个步骤。具体过程是1、先在靛蓝染液中加入石灰或草木灰、酒糟或泔水等配料,使染液发生发酵还原作用。2、在纤维制品(布料)的花纹图案上涂蜡,3、染色时,将布放入染液中,浸半小时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染液中再染,每天如此反复染三次,连续染数天即可成蓝布。4、将染到所需的颜色的布料进行过胶处理,以增加织物强力和提高染色牢度,所采用的胶一般是明胶、骨胶等动物胶。5、将过胶后的染色布放入锅中汽蒸约20分钟后,取出晒(晾)干。按以上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工艺所得到的蜡染制品存在摩擦牢度差(易脱色)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植物靛蓝蜡染产品的质量。为提高植物靛蓝在制品上的摩擦牢度(即提高固色效果),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植物靛蓝固色新方法,该方法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在过胶时先用氧化的方法将染色布上的浮色脱去,再用动物胶和阳离子季铵盐复配物作为固色剂对靛蓝进行固色处理。与传统工艺得到的染色制品相比,以本发明提供的固色方法所得到的染色制品固色效果更好,同时能保持染色制品色泽鲜艳、色调高雅,手感丰满厚实、香味宜人及保健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关于提高天然植物靛蓝染料蜡染制品的摩擦牢度的方法,是通过氧化脱去浮色和采用复合固色剂固色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氧化脱浮色步骤的特征是将已用天然植物靛蓝染色并晾干的纤维制品在双氧水和洗涤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的碱性溶液中,在95 100°C下浸煮10 30分钟后,水洗晾干。双氧水浓度(质量分数)为O. 05 O. I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质量分数)为O. I 0.3%,PHlO 12,浴比I : 20。植物靛蓝固色步骤的特征是将用氧化脱浮色处理后的纤维制品在由动物胶与聚季铵盐组成的复配固色剂的溶液中,在60-70°C温度下浸煮10 30分钟后,洗净晾干。浴液中动物胶浓度(质量分数)为I 2%,聚季铵盐浓度(质量分数)为I 3%。
通过以下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I将3毫升30%双氧水、I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Ig氢氧化钠溶解于IL水中后,将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95 100°C)后,按浴比I : 20的比例将用植物靛蓝染色并已脱蜡的植物纤维制品放入溶液中浸煮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涤使浮色脱离纤维表面,晾干。将IOg明胶和20g聚季铵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溶解于IL水中,放入氧化脱浮色后的植物纤 维制品,加热至60°C浸煮30分钟后,取出洗涤并晾干。所得植物纤维制品保持植物靛蓝香味,色泽鲜艳,摩擦不易掉色。实施例2将2毫升30%双氧水、2g十二烷基硫酸钠、2g氢氧化钠溶解于IL水中后,将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95 100°C)后,按浴比I : 20的比例将用植物靛蓝染色并已脱蜡的植物纤维制品放入溶液中浸煮2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涤使浮色脱离纤维表面,晾干。将IOg明胶和20g聚季铵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溶解于IL水中,放入氧化脱浮色后的植物纤维制品,加热至60°C浸煮30分钟后,取出洗涤并晾干。所得植物纤维制品保持植物靛蓝香味,色泽鲜艳,摩擦不易掉色。实施例3将2毫升30%双氧水、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g氢氧化钠溶解于IL水中后,将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95 100°C )后,按浴比I : 20的比例将用植物靛蓝染色并已脱蜡的植物纤维制品放入溶液中,浸煮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涤使浮色脱离纤维表面,晾干。将IOg明胶和20g聚季铵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溶解于IL水中,放入氧化脱浮色后的植物纤维制品,加热至60°C浸煮20分钟后,取出洗涤并晾干。所得植物纤维制品保持植物靛蓝香味,色泽鲜艳,摩擦不易掉色。。实施例4将2毫升30%双氧水、3g十二烷基硫酸钠、4g氢氧化钠溶解于IL水中后,将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95 100°C)后,按浴比I : 20的比例将已用植物靛蓝染色并已脱蜡的植物纤维制品放入溶液中浸煮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涤使浮色脱离纤维表面,晾干。将20g明胶和IOg聚季铵盐(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单体均聚物)溶解于IL水中,放入氧化脱浮色后的植物纤维制品,加热至60°C浸煮10分钟后,取出洗涤并晾干。所得植物纤维制品保持植物靛蓝香味,色泽鲜艳,摩擦不易掉色。实施例5将3毫升30%双氧水、2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 4g氢氧化钠溶解于IL水中后,将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95 100°C)后,按浴比I : 20的比例将已用植物靛蓝染色并已脱蜡的植物纤维制品放入溶液中浸煮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涤使浮色脱离纤维表面,晾干。将IOg牛胶和20g聚季铵盐(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单体均聚物)溶解于IL水中,放入氧化脱浮色后的植物纤维制品,加热至70°C浸煮30分钟后,取出洗涤并晾干。所得植物纤维制品保持植物靛蓝香味,色泽鲜艳,摩擦不易掉色。实施例6将3毫升30%双氧水、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 04g氢氧化钠溶解于IL水中后,将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95 100°C )后,按浴比I : 20的比例将已用植物靛蓝染色并已脱蜡的植物纤维制品放入溶液中浸煮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涤使浮色脱离纤维表面,晾干。将IOg牛胶和30g聚季铵盐(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单体均聚物)溶解于IL水中,放入氧化脱浮色后的植物纤维制品,加热至70°C浸煮30分钟后,取出洗涤并晾干。所得植物纤维制品保持植物靛蓝香味,色泽鲜艳,摩擦不易掉色。
权利要求
1.一种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通过氧化浸煮脱去浮色,再采用复合固色剂固色的方法来实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其特征在干氧化浸煮脱浮色的步骤和エ艺是将已用天然植物靛蓝染色并晾干的纤维制品在双氧水和洗涤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的碱性溶液中,在95 100°C下浸煮10 30分钟后,水洗晾干。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靛蓝固色步骤的特征是将用氧化脱浮色处理后的纤维制品在由动物胶与聚季铵盐组成的复配固色剂的溶液中,在60-70°C温度下浸煮10 30分钟后,洗净晾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氧水浓度(质量分数)为O. 05 O. I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质量分数)为O. I 0.3%,pHIO 12,浴比I : 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浴液中动物胶浓度(质量分数)为I 2%,聚季铵盐浓度为(质量分数)I 3%,浴比I : 20。
6.根据权利要求3和要求5所述的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物胶为牛胶或明胶。
7.根据权利要求3和要求5所述的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季铵盐为聚季铵盐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如ニ烯丙基ニ甲基氯化铵単体均聚物或ニ甲基ニ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蜡染用天然植物靛蓝染料的固色方法,它是通过氧化脱去浮色和采用复合固色剂固色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先将已用天然植物靛蓝染色并晾干的纤维制品在双氧水和洗涤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的碱性溶液中,在95~100℃下浸煮10~30分钟后,水洗晾干,所用双氧水浓度(质量分数)为0.05~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质量分数)为0.1~0.3%,pH10~12,浴比1∶20。然后再将用氧化脱浮色处理后的纤维制品在由动物胶与聚季铵盐组成的复配固色剂的溶液中,在60-70℃温度下浸煮10~30分钟后,洗净晾干,浴液中动物胶浓度(质量分数)为1~2%,聚季铵盐浓度(质量分数)为1~3%。该固色工艺所得植物纤维制品保持植物靛蓝香味,色泽鲜艳,摩擦不易掉色,无甲醛,绿色环保。
文档编号D06P5/08GK102704289SQ2012100577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
发明者梁燕燕, 龚福忠 申请人:广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