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框更换装置、其驱动方法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70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制框更换装置、其驱动方法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制框更换装置、其驱动方法及包含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更详细而言,自动更换用于固定缝纫物的缝制框,来连续执行多个缝纫物的缝纫作业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驱动方法及包含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图I表示以往的缝纫机的一个例子,包含头部的臂部40位于工作台10的上侧,包含钩(Hook)的底板部(未图示)位于上述工作台10的下侧,并且由连接上述臂部40与底板部的结合部60构成,通过上述头部与底板部的钩的协作,对固定于缝纫物固定部件50的缝纫对象物进行缝纫。这样的缝纫机由于采用臂、底板结构,因而可沿X轴或Y轴方向移动缝纫物固定部件50,从而可在限定的区域对缝纫对象物进行加工。 另一方面,在缝纫物的大小增大时,因受到缝纫区域的限制而要求缝纫机的大型化,为了实现大型缝纫机的设置空间的最小化,还需要开发一种全新概念的缝纫机。这种大型缝纫机一边通过X-Y驱动来移送缝纫物一边进行动作,因而与以往的小型缝纫机或一般产业用缝纫机不同,而一边通过电子控制移送缝纫物一边进行动作。然而,以往的缝纫机由于在对一个作业物执行缝纫作业之后进行新的作业时,需要由作业人员直接更换缝制框,因而存在更换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且缝制物越大,所需的缝制框越大,导致作业人员所要承受的负担加重及作业性差的问题。此外,以往的缝纫机由于在缝纫机的工作台内一边通过X-Y驱动来移送缝纫物一边进行缝纫,因而缝纫物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受到工作台大小的限制,这导致无法对具有大面积的缝纫物进行缝纫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实现缝制框的更换,从而即便进行多个缝纫作业,也能切实缩短更换缝制框所需的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驱动方法及包含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缝纫机的Y轴驱动部与缝纫机的底框分离而构成,从而不受缝纫机尺寸的限制而加长Y轴驱动部,从而可对大型缝纫物进行作业的缝纫机。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是具有在上表面放置缝制物的工作台以及用于执行缝纫作业的头部和底板部的缝纫机的缝制框更换装置,上述缝制框更换装置包括缝制框,其用于固定上述缝纫物,在上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上述缝制框;以及Y轴移送单元,其向Y轴移送上述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同时向后方移送完成作业的缝制框,向上述头部侧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中的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从而实现缝制框的更换。上述Y轴移送单元可包括Y轴移送马达,其提供驱动力;动力传递单元,其与上述Y轴移送马达的驱动轴连接;移送部,其与上述动力传递单元连接,同时能够针对上述缝制框装拆,以安装于上述缝制框的状态向Y轴方向移送缝制框,当移送作业结束时从上述缝制框脱离而执行下一作业;以及导轨,其与上述移送部的引导连接口结合。在本发明中,上述缝制框可具有用于与上述移送部相结合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可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述移送部可包括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而能够向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送部和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部而能够向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移送部;上述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分别具有用于顺着上述导轨向Y轴方向移送的引导连接口,上述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的引导连接口形成为通过上述导轨向Y轴方向移送时互不干涉的形状。此外,可在上述第一固定部形成第一固定孔;上述第一移送部包括动作体,该动作体具有第一卡合突起,该第一卡合突起进行前进后退动作以能够针对上述第一固定孔装拆。此外,可在上述第二固定部形成第二固定孔;上述第二移送部包括动作体,该动·作体具有第二卡合突起,该第二卡合突起进行前进后退动作以能够针对上述第二固定孔装拆,上述第二移送部具有上下方向动作体,该上下方向动作体向上下方向被驱动以使向上述第二卡合突起上下方向移动。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二移送部还可包括对具有上述第二卡合突起的动作体进行支承的托架和设置于上述托架的两侧的垂直支承台;上述动作体及上下方向动作体为气缸装置。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第一移送部与第一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结合,而一边顺着导轨向Y轴方向移动而一边执行缝纫作业的步骤;当上述第一缝制框的缝纫作业完成时,上述第一移送部从第一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脱离,并且第二移送部与上述第一缝制框的第二固定部结合的步骤;上述第二移送部的上下方向动作体被驱动而使上述第一缝制框上升的步骤;上述第二移送部顺着导轨向Y轴移送而向后方移送第一缝制框,并且第二缝制框被移送到缝纫机的头部的步骤;上述第二移送部的上下方向动作体被驱动而使上述第一缝制框下降的步骤;以及上述第一移送部与第二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结合,而一边向Y轴方向移动一边执行缝纫作业的步骤。在上述第二缝制框被移送到缝纫机的头部的步骤中,上述第一移送部可以与第二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结合而移送上述第二缝制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的缝纫机,具有在上表面放置缝纫物的工作台;设置于上述工作台的两侧的支承柱;以及对上述支承柱进行连接的上侧框架及下侧框架,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其以能够向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上侧框架,具有头部转动单元,以使缝纫头在所设定的范围内转动;底板部,其以能够向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下侧框架,具有底板部转动单元,以使在所设定的范围内转动缝纫底板;头部X轴移送单元,其在上侧框架上使上述头部向X轴方向移动;底板部X轴移送单元,其在下侧框架上使上述底板部向X轴方向移动;缝制框,在上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上述缝制框;以及Y轴移送单元,其向Y轴移送上述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同时向后方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向上述头部侧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中的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从而实现缝制框的更换。
上述头部X轴移送单元包括X轴移送马达,其提供驱动力的头部;移送螺杆,其利用动力传递单元与上述头部X轴移送马达的驱动轴连接;头部移送托架,其在前面部上连接固定上述头部,并且随着上这移送螺杆转动而向X轴方向往复移送;以及导轨,其与头部移送托架的引导连接口结合,以使上述头部移送托架能够在上侧框架上进行X轴移送。上述底板部X轴移送单元包括X轴移送马达,其提供驱动力的底板部;移送螺杆,其利用动力传递单元与上述底板部X轴移送马达的驱动轴连接;底板部移送托架,其在前面部上连接固定上述底板部,并且随着上述移送螺杆转动而向X轴方向往复移送;以及导轨,其与底板部移送托架的引导连接口结合,以使上述底板部移送托架能够在下侧框架上进行X轴移动。此外,上述头部转动单元包括头部转动马达,其作为动力源;传动部件,其与上述转动马达的驱动轴连接而用于传递转动马达的驱动力;从动轴,其借助通过传动部件传递的转动马达的驱动力而转动;以及缝纫头,其设置于上述从动轴而能够以上述从动轴为中心转动。上述底板部转动单元包括底板部转动马达,其作为动力源;传动部件,其与上述转动马达的驱动轴连接而用于传递转动马达的驱动力;从动轴,其借助通过上述传动部件传递的转动马达的驱动力而转动;以及缝纫头,其设置于上述从动轴。上述底板部转动单元的转动马达的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头部转动单元的转动马达的运动量为同步而一起移动。在本发明中,上述Y轴移送单元包括Y轴移送马达,其提供驱动力;动力传递单元,其与上述Y轴移送马达的驱动轴连接;移送部,其与上述动力传递单元连接,并且能够针对上述缝制框装拆,在以安装于上述缝制框的状态向Y轴方向移送缝制框,当移送作业结束时从上述缝制框脱离而执行下一作业;导轨,其与上述移送部的引导连接口结合。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通过自动实现缝制框的更换,即便执行多个缝纫作业,也能切实缩短更换缝制框所需的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此外,通过将缝纫机的Y轴驱动部与缝纫机的底框分离而构成,从而不受缝纫机尺寸的影响而在缝纫时向Y轴方向(前后长度方向)扩大作业区域,因而具有能够对大型缝纫物进行作业的效果。


图I为表示以往的缝纫机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图3a为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中的底框和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立体图。图3b为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中的底框和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俯视图。图3c为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中的底框和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侧视图。图4a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立体图。图4b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Y轴移送单元的立体图。图5a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主视图。图5b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侧视图。图6a至图IOb为依次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头部的立体图。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底板部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
900 :缝制框更换装置910 :缝制框
914:第一固定部912:第二固定部
920 :第一移送部922 :第一卡合突起
924:引导连接口930:第二移送部
932:第二卡合突起934:引导连接口
940 :导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图3a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中的底框和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立体图,图3b为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中的底框和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俯视图,图3c为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中的底框和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侧视图。在本发明中,适用了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具有在上部收纳缝纫物的工作台510、在上述工作台510的两侧的支承柱502、对上述支承柱502进行连接且处于上端及下端的上侧框及下侧框,包括在上述工作台510的上表面沿着Y轴方向排列多个的缝制框910、用于更换上述缝制框910的缝制框更换装置900。所附的图4a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立体图,图4b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Y轴移送单元的立体图,图5a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主视图,图5b为表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侧视图。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900 —边依次更换沿Y轴方向排列多个的缝制框910一边执行缝纫作业的装置,在上述缝制框910具有与移送部920、930相结合的固定部912、914,以从作业位置向等待位置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910或者向作业位置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位置的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此时,上述固定部912、914包括为了从作业位置向作业等待位置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910而与第二移送部930相结合的第二固定部912和与为了在向作业位置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位置的缝制框910之后根据缝制设计信息执行缝纫作业而向Y轴方向前后移送缝制框910的第一移送部920相结合的第一固定部914。上述第一固定部914设置于缝制框910的两侧部后端边角,第二固定部912设置于缝制框910的两侧部中央部位。然而,这只是最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缝制框的两侧形成上述第一固定部914和第二固定部912,这是为了在移送缝制框910时提供最稳定的状态。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900包括Y轴移送单元,该Y轴移送单元向Y轴移送上述缝制框910来执行缝纫作业,并且向后方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910,向缝纫机的头部侧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中的缝制框910来执行缝纫作业,从而实现缝制框的更换。如图4b所示,上述Y轴移送单元包括提供驱动力的Y轴移送马达960 ;与上述Y轴移送马达960的驱动轴连接的动力传递单元970 ;与上述动力传递单元970连接,并且能够针对上述缝制框910装拆,以安装于上述缝制框910的状态向Y轴方向移送缝制框910,当移送作业结束时从上述缝制框910脱离而执行下一作业的移送部920、930 ;以及利用导块980、990与上述移送部920、930的引导连接口 924、923结合的导轨940。如图4b所示,上述导块980、990形成为可利用Y轴移送马达960的驱动力而在导轨940上沿Y轴方向直线移动,此时,上述第一移送部924的引导连接口 924利用规定的结合单元结合在第一导块980的下侧部上,上述第二移送部930的引导连接口 934利用规定的结合单元结合在第一导块980的上侧部之上。上述第一导块980形成为包覆导轨940的下半部的形状,上述第二导块990形成为包覆导轨940的上半部的形状,上述第一导块980和第二导块990以在向Y轴方向移动时不产生相互碰撞干涉的方式连接在导轨940上。 在本发明中,上述移送部920、930包括向作业位置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位置的缝制框910之后当缝制作业开始时根据缝制设计(图案)信息向Y轴方向移送缝制框910的第一移送部920 ;为了缝制布的更换作业而向作业等待位置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910的第二移送部930。上述第一移送部920与形成于缝制框910的后端部的第一固定部914相结合,上述第一移送部920和第二移送部930分别具有用于顺着上述导轨940向Y轴方向移送的引导连接口 924、934,上述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的引导连接口 924、934形成为通过上述导轨940向Y轴方向移送时互不干涉的形状。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一固定部914形成使第一移送部920的第一卡合突起922插入贯通的第一固定孔,在上述第二固定部912形成使第二移送部930的第二卡合突起932插入贯通而与之结合的第二固定孔。此外,在上述第一移送部920包括动作体923,该动作体923用于对形成为可插入于上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一卡合突起922进行驱动。上述动作体923可以是公知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动作体由向前后方向往复驱动的气缸装置构成。另外,在上述第二移送部920包括动作体933,该动作体933提供用于对形成为可插入于上述第二固定孔的第二卡合突起932进行前进或者后退驱动的驱动力,并且还具有上下方向动作体935,该上下方向动作体935向上下方向进行驱动以使上述第二卡合突起932向上下方向移动。此外,上述第二移送部930包括提供用于驱动上述第二卡合突起932的驱动力的动作体933、支承上述动作体933的托架936、以及设置于上述托架936的两侧的垂直支承台937,上述动作体933和上下方向动作体935可以为使用空气压的气缸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以使用空气压的气缸装置对上述动作体933、935以及上下方向动作体935进行了说明,但这只是最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使用利用油压的气缸装置或者促动器等多种动力源作为驱动源。参照图6a至图IOb对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第一移送部920的第一卡合突起922被驱动,而插入结合于在处于作业位置的第一缝制框的后端部形成的第一固定部914的第一固定孔,与上述第一移送部920的第一卡合突起922连接的第一缝制框在缝制作业开始时根据缝制设计(图案)信息一边向Y轴方向移送,一边在缝制布上执行缝纫作业。此时,如图6a所示,第二移送部930在能够与第一缝制框的第二固定部912结合的位置等待。当上述第一缝制框的缝纫作业完成时,上述第一移送部920的第一卡合突起922从第一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914脱离,并且第二移送部930的第二卡合突起932插入结合于在放置有已完成缝纫作业的缝制布的第一缝制框的两侧部中央部位形成的第一固定部912的第二固定孔(图7a)。这是指,上述第二移送部930的第二卡合突起932被动作体932驱动而插入结合于第二固定部912的第二固定孔。之后,上述第二移送部930的上下方向动作体935向上 方向被驱动,而使放置有已完成缝纫作业的缝制布的上述第一缝制框上升(图Sb)。此时,上述第一移送部920沿着导轨940向Y轴方向移动至能够与处于作业等待位置的第二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914的第一固定孔结合的位置为止,第一卡合突起922被动作体923驱动而插入结合于第二缝制框的第一固定孔。上述第二移送部930沿着导轨940向作业等待位置移送已完成缝纫作业的第一缝制框,同时处于作业等待位置中的第二缝制框为了缝纫作业而顺着导轨940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第二缝制框被移送到头部所处的作业位置(图9a)。另一方面,被移送到作业等待位置的上述第二移送部930的上下方向动作体935向下方向驱动而使上述第一缝制框下降。由此,第一缝制框在完成缝纫作业之后位于缝纫机工作台的后方。此外,当缝纫作业开始时,第一固定孔与上述第一移送部920的第一卡合突起922相连接的第二缝制框根据缝制设计(图案)信息向Y轴方向被移送,并在缝制布上执行缝纫作业,通过以这种方式反复进行,能够更换缝制框。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二缝制框被移送到缝纫机的头部的步骤中,上述第一移送部920的第一卡合突起922与第二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914结合而移送上述第二缝制框。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头部的立体图,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头部的立体图,具有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的一实施例构成为,在上下侧框架520、521上利用头部X轴移送单元530和底板部X轴移送单元630分别使头部100和底板部300向X轴方向移动。用于使上述头部100在上侧框架520上向X轴方向移动的头部X轴移送单元530形成为包括提供驱动力的头部X轴移送马达532 ;利用联轴器之类的动力传递单元与上述头部X轴移送马达532的驱动轴连接的移送螺杆534 ;在前面部上连接固定上述头部100,并且使上述移送螺杆534贯通,从而随着移送螺杆534转动而向X轴方向往复移送的头部移送托架536 ;以及与在头部移送托架536的上下侧端部形成的引导连接口相结合,以使上述头部移送托架536能够在上侧框架520上进行X轴移动的导轨538。另一方面,用于使上述底板部300在下侧框架521上向X轴方向移动的底板部X轴移送单元630形成为包括提供驱动力的底板部X轴移送马达632 ;利用联轴器之类的动力传递单元与上述底板部X轴移送马达632的驱动轴连接的移送螺杆634 ;在前面部上连接固定上述底板部300,并且使上述移送螺杆634贯通,从而随着移送螺杆634转动而向X轴方向往复移送的底板部移送托架636 ;以及与在底板部移送托架636的上下侧端部形成的引导连接口相结合以使上述底板部移送托架636能够在下侧框架521之上进行X轴移动的导轨638。上述底板部移送托架636,在前面部上连接固定有底板部300,后表面中央部形成有使移送螺杆634贯通的移送箱,在上下侧端部形成有与导轨638结合的引导连接口。上述底板部X轴移送马达632的驱动轴与移送螺杆634的连接结构同样利用联轴器和公知的动力传递单元连接,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省略对其的说明。本发明的头部100和底板部300分别设置于缝纫机的上部和下部,上述头部100包括具有被上下往复驱动的缝纫针的缝纫头109 ;用于驱动上述缝纫针的上轴驱动马达 (未图示);以及用于使上述缝纫头109以垂直轴为中心转动的头部转动单元103。如图12所示,上述头部转动单元103具有转动马达101来作为动力源,并且具有与上述转动马达101的驱动轴连接而用于将转动马达101的驱动力传递到转动缝纫头109的从动轴的头部传动部件。此外,上述头部转动单元103包括借助通过上述头部传动部件传递的转动马达101的驱动力而转动的从动轴(未图示);设置于上述从动轴而能够以上述从动轴为中心转动的缝纫头109。如图13所示,上述底板部转动单元303具有转动马达301来作为动力源,并且具有与上述转动马达301的驱动轴连接而将转动马达301的驱动力传递到转动缝纫底板309的从动轴的底板部传动部件。此外,上述底板部转动单元303包括借助通过上述底板部传动部件传递的转动马达301的驱动力而转动的从动轴(未图示);设置于上述从动轴而能够以上述从动轴为中心转动的缝纫底板3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作为上述底板部传动部件,揭示了转动驱动齿轮302,上述转动驱动齿轮302适用了锥齿轮,以在对转动马达301的转速进行减速之后使上述缝纫底板309以减速后的转速转动。上述底板部传动部件由将上述驱动轴和从动轴设置成以直角交叉的角度的锥齿轮构成,具有与上述的头部转动单元的头部传动部件相同的结构及特征,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另外,作为上述底板部传动部件,不仅可以使用上述的转动驱动齿轮,还可使用同步带之类的其他种类的动力传递部件。附图中的未说明的标记110、310为用于对各自的上述转动马达供电的滑环。用于对内设于上述缝纫底板309的下侧的下轴进行驱动的下轴驱动马达305与头部100的上轴驱动马达(未图示)同步而同时驱动,上述底板部300的转动马达301设置成相对于上述头部100的转动马达101的运动量为同步而一起被驱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缝制框更换装置,其是具有在上表面放置缝制物的工作台以及用于执行缝纫作业的头部和底板部的缝纫机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制框更换装置包括 缝制框,其用于固定上述缝纫物,在上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上述缝制框;以及 Y轴移送单元,其向Y轴移送上述缝制框来执 行缝纫作业,同时向后方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向上述头部侧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中的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从而实现缝制框的更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Y轴移送单元包括 Y轴移送马达,其提供驱动力; 动力传递单元,其与上述Y轴移送马达的驱动轴连接; 移送部,其与上述动力传递单元连接,同时能够针对上述缝制框装拆,以安装于上述缝制框的状态向Y轴方向移送缝制框,当移送作业结束时从上述缝制框脱离而执行下一作业;以及 导轨,其与上述移送部的引导连接口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缝制框具有用于与上述移送部相结合的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上述移送部包括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而能够向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送部和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部而能够向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移送部; 上述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分别具有用于顺着上述导轨向Y轴方向移送的引导连接口,上述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的引导连接口形成为通过上述导轨向Y轴方向移送时互不干涉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固定部形成第一固定孔; 上述第一移送部包括动作体,该动作体具有第一卡合突起,该第一卡合突起进行前进后退动作以能够针对上述第一固定孔装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固定部形成第二固定孔; 上述第二移送部包括动作体,该动作体具有第二卡合突起,该第二卡合突起进行前进后退动作以能够针对上述第二固定孔装拆,上述第二移送部具有上下方向动作体,该上下方 向动作体向上下方向被驱动,以使上述第二卡合突起向上下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移送部还包括对具有上述第二卡合突起的动作体进行支承的托架和设置于上述托架的两侧的垂直支承台; 上述动作体及上下方向动作体为气缸装置。
8.一种缝制框更换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送部与第一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结合而一边顺着导轨向Y轴方向移动一边执行缝纫作业的步骤; 当上述第一缝制框的缝纫作业完成时,上述第一移送部从第一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脱离,并且第二移送部与上述第一缝制框的第二固定部结合的步骤; 上述第二移送部的上下方向动作体被驱动而使上述第一缝制框上升的步骤; 上述第二移送部顺着导轨向Y轴移送而向后方移送第一缝制框,并且第二缝制框被移送到缝纫机的头部的步骤; 上述第二移送部的上下方向动作体被驱动而使上述第一缝制框下降的步骤;以及上述第一移送部与第二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结合而一边向Y轴方向移动一边执行缝纫作业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制框更换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缝制框被移送到缝纫机的头部的步骤中,上述第一移送部与第二缝制框的第一固定部结合而移送上述第二缝制框。
10.一种缝纫机, 具有: 在上表面放置缝纫物的工作台; 设置于上述工作台的两侧的支承柱;以及 对上述支承柱进行连接的上侧框架及下侧框架,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头部,其以能够向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上侧框架,具有头部转动单元以使缝纫头在所设定的范围内转动; 底板部,其以能够向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下侧框架,具有底板部转动单元以使缝纫底板在所设定的范围内转动; 头部X轴移送单元,其在上侧框架上使上述头部向X轴方向移动; 底板部X轴移送单元,其在下侧框架上使上述底板部向X轴方向移动; 缝制框,在上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上述缝制框;以及Y轴移送单元,其向Y轴移送上述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同时向后方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向上述头部侧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中的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从而实现缝制框的更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缝制框更换装置、其驱动方法以及包含缝制框更换装置的缝纫机。本发明的缝制框更换装置包括缝制框,其用于固定上述缝纫物,在上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上述缝制框;以及Y轴移送单元,其向Y轴移送上述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同时向后方移送已完成作业的缝制框,向上述头部侧移送处于作业等待中的缝制框来执行缝纫作业,从而实现缝制框的更换。通过自动实现缝制框的更换,即便执行多个缝纫作业,也能切实缩短缝制框更换所需的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并且通过将缝纫机的Y轴驱动部与底框分离构成,能够不受缝纫机尺寸的限制而缝纫时向Y轴方向(前后长度方向)扩大作业区域,因而具有可对大型缝纫物进行作业的效果。
文档编号D05B27/00GK102797118SQ20121015994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李东奎 申请人:日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