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66141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该织物包括大身、以及设置于大身排针方向上的流苏,流苏与所述大身一体编织形成。由于流苏位于大身的排针方向上,在大身编织的同时,流苏可与大身一同进行编织并连接固定,实现流苏与织物的一体织成,无需手工对流苏进行编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编织的过程中将大身与流苏有效连接固定,避免流苏后期的脱落,保证织物的品质。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的织物主要采用STOLL(德国斯托尔电脑横机)机器进行编织,而传统的织物主要为单层织物,主要为大身,为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原有的单层织物上增设流苏以保证织物的美观。
[0003]传统的增设流苏的方法为,先将流苏进行手工编织,编织完成后,采用钩针将流苏连接于织物上,手工编织流苏,工艺流程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劳动量较大,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0004]而且,在将流苏与织物连接后并没有有效的固定,易导致流苏的脱落,影响织物的品质,导致织物外观效果较差。
[0005]因此,一种能够将流苏与织物一体织成,同时有效固定,无需手工进行编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劳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品质较好的织物及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0006]为解决传统的带有流苏的织物先将流苏进行手工编织,编织完成后,采用钩针将流苏连接与织物上,手工编织流苏,工艺流程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劳动量较大,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以达到流苏与织物的一体织成,同时有效固定,无需手工进行编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织物品质的目的。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包括大身、以及设置于所述大身排针方向上的流苏,所述流苏与所述大身一体编织形成。
[0008]一种针织机,用于编织带有流苏的织物,该针织机包括机壳、针床、位于所述针床上方的纱嘴、位于所述针床下方的起针梳与罗拉、以及用于选纱的机头,所述机头能够带动所述纱嘴在所述针床上左右移动,所述针床包括前针床与后针床,所述针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总控模块:控制所述针织机的运行;
选纱模块:控制所述机头选择不同的纱嘴;
编织模块:控制所述针床进行编织;
牵引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起针梳与所述罗拉运行将编织成型部分下拉;
所述选纱模块、编织模块及牵引模块均与所述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编织模块包括控制所述大身与所述流苏编织的大身编织模块与流苏编织模块,以及将所述流苏编织完成后与所述针床脱离的脱圈模块。
[0009]优选的,所述纱嘴包括所述大身编织用第一纱嘴与所述流苏编织用的第二纱嘴。
[0010]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控制大身编织形成不同花色的翻针模块与挑洞模块。
[0011]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通过将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
[0012]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
[0013]一种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带有流苏的织物,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一)排针:根据大身的编织样式进行选针;
(二)大身的编织:在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大身编织线圈的位置由具体编织样式设
定;
(三)流苏的编织:在大身编织的同时,在大身编织线圈的一端或两端的织针上进行流苏的编织,流苏编织样式采用平纹编织,同时流苏的编织纱线与大身编织线圈所在的最外侧织针集圈;
(四)大身的编织:在针床上原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的编织,大身的编织线圈与大身最外侧织针上的流苏编织线圈集圈,将流苏的一端与大身相连接;
(五)重复上述三、四步骤;
(六)流苏脱圈:将流苏的编织线圈进行脱圈处理,完成流苏的编织;
(七)手工脱圈:将流苏边针内侧的各织目手工脱掉,在边针内侧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多条纱线;
(A)边针剪切:将织物进行整烫处理后,将流苏的边针剪掉,形成与大身相连接的多条纱线。
[0014]优选的,所述编织方法还包括将步骤八形成的多条纱线进行打结形成不同样式的打结步骤。
[0015]优选的,根据编织的花色不同,所述第三、四步骤间还设置有大身的部分或全部编织线圈的翻针步骤、移位翻针步骤、挑洞步骤、吊目步骤与拐花步骤。
[0016]本发明公开的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该织物包括大身、以及设置于大身排针方向上的流苏,流苏与所述大身一体编织形成。由于流苏位于大身的排针方向上,在大身编织的同时,流苏可与大身一同进行编织并连接固定,实现流苏与织物的一体织成,无需手工对流苏进行编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编织的过程中将大身与流苏有效连接固定,避免流苏后期的脱落,保证织物的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编织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最终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带有流苏的织物的针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带有流苏的织物的针织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步骤二中大身的编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步骤三中流苏的编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步骤四中大身的编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步骤六中流苏脱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机壳2、针床3、前针床4、后针床5、纱嘴6、起针梳7、罗拉8、机头9、大身10、流苏11、针目12、边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以达到流苏与织物的一体织成,同时有效固定,无需手工进行编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织物品质的目的。
[0022]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包括大身9、以及设置于大身9排针方向上的流苏10,流苏10与大身9 一体编织形成。在编织大身与流苏一体编织完成后,流苏上设置有多排针目11,具体数量根据流苏的长度而定,通过在编织时成型多排针目,以保证流苏在编织时不会出现纱线松弛的问题,保证流苏的编织效率。
[0023]针目在流苏编织完成后进行手工拆除,形成多条流苏。
[0024]设置边针的目的是为了针目拆除后期织物整烫处理,便于对多条流苏进行整烫,之后将边针剪掉,根据具体需要对多条流苏进行打结。量好流苏要求的长度,多余部分可以剪掉,实现了流苏长度的统一控制,节约了物料资源。
[0025]由于流苏位于大身的排针方向上,在大身编织的同时,流苏可与大身一同进行编织并连接固定,实现流苏与织物的一体织成,无需手工对流苏进行编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编织的过程中将大身与流苏有效连接固定,避免流苏后期的脱落,保证织物的品质。
[0026]如图3、4所示,一种针织机,用于编织带有流苏的织物,该针织机包括机壳1、针床
2、位于针床2上方的纱嘴5、位于针床2下方的起针梳6与罗拉7、以及用于选纱的机头8,机头8能够带动纱嘴5在针床2上左右移动,针床包括前针床3与后针床4,针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总控模块:控制针织机的运行;
选纱模块:控制机头8选择不同的纱嘴;
编织模块:控制针床2进行编织;
牵引模块:用于控制起针梳6与罗拉7运行将编织成型部分下拉; 选纱模块、编织模块及牵引模块均与总控模块电连接;
编织模块包括控制大身9与流苏10编织的大身编织模块与流苏编织模块,以及将流苏编织完成后与针床2脱离的脱圈模块。
[0027]纱嘴5包括大身编织用第一纱嘴与流苏编织用的第二纱嘴。通过采用不同的纱嘴对大身与流苏进行编织,可实现大身与流苏编织的同时进行。
[0028]编织模块还包括控制大身编织形成不同花色的翻针模块与挑洞模块。通过将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
[0029]如图5-8所示,一种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带有流苏的织物,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一)排针:根据大身的编织样式进行选针;
(二)大身的编织:在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大身的编织线圈可在前针床或后针床或前后针床同时设置,大身编织线圈的位置由具体编织样式设定;
(三)流苏的编织:在大身编织的同时,在大身编织线圈的一端或两端的织针上进行流苏的编织,流苏编织样式采用平纹编织,同时流苏的编织纱线与大身编织线圈所在的最外侧织针集圈,通过将流苏的纱线与大身最外侧织针集圈,便于在大身编织线圈的过程中与大身连接固定,且流苏采用拉浮线编织即每隔I英寸做一下集圈,是为了手工脱圈后流苏的长度得到保证,拉浮线的集圈位置不得超过一英寸,否则影响针织机的编织;
(四)大身的编织:在针床上原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的编织,大身的编织线圈与大身最外侧织针上的流苏编织线圈集圈,将流苏的一端与大身相连接;
(五)重复上述三、四步骤;
(六)流苏脱圈:将流苏的编织线圈进行脱圈处理,完成流苏的编织;
(七)手工脱圈:将流苏边针内侧的各织目手工脱掉,在边针内侧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多条纱线;
(A)边针剪切:将织物进行整烫处理后,将流苏的边针剪掉,形成与大身相连接的多条纱线。
[0030]编织方法还包括将步骤八形成的多条纱线进行打结形成不同样式的打结步骤。
[0031]根据编织的花色不同,第三、四步骤间还设置有大身的部分或全部编织线圈的翻针步骤、移位翻针步骤、挑洞步骤、吊目步骤与拐花步骤。具体是织物需要而定,在此不做赘述。
[0032]大身编织模块用于控制大身的编织,流苏编织模块用于控制流苏的编织,脱圈模块用于控制流苏与针床脱离,完成流苏的编织。
[0033]起针梳用于将编织完成的织物向下拉动,防止产生织物堆积卷取的问题,当起针梳带动织物下行至罗拉位置处时,松开起针梳通过两侧的罗拉对织物进行牵引下移。
[0034]本发明公开的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该织物包括大身、以及设置于大身排针方向上的流苏,流苏与所述大身一体编织形成。由于流苏位于大身的排针方向上,在大身编织的同时,流苏可与大身一同进行编织并连接固定,实现流苏与织物的一体织成,无需手工对流苏进行编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编织的过程中将大身与流苏有效连接固定,避免流苏后期的脱落,保证织物的品质。[0035]以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身、以及设置于所述大身排针方向上的流苏,所述流苏与所述大身一体编织形成。
2.—种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用于编织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流苏的织物,该针织机包括机壳、针床、位于所述针床上方的纱嘴、位于所述针床下方的起针梳与罗拉、以及用于选纱的机头,所述机头能够带动所述纱嘴在所述针床上左右移动,所述针床包括前针床与后针床,所述针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总控模块:控制所述针织机的运行; 选纱模块:控制所述机头选择不同的纱嘴; 编织模块:控制所述针床进行编织; 牵引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起针梳与所述罗拉运行将编织成型部分下拉; 所述选纱模块、编织模块及牵引模块均与所述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编织模块包括控制所述大身与所述流苏编织的大身编织模块与流苏编织模块,以及将所述流苏编织完成后与所述针床脱离的脱圈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嘴包括所述大身编织用第一纱嘴与所述流苏编织用的第二纱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控制大身编织形成不同花色的翻针模块与挑洞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通过将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
7.—种编织方法,用于编织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流苏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一)排针:根据大身的编织样式进行选针; (二)大身的编织:在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大身编织线圈的位置由具体编织样式设定; (三)流苏的编织:在大身编织的同时,在大身编织线圈的一端或两端的织针上进行流苏的编织,流苏编织样式采用平纹编织,同时流苏的编织纱线与大身编织线圈所在的最外侧织针集圈; (四)大身的编织:在针床上原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的编织,大身的编织线圈与大身最外侧织针上的流苏编织线圈集圈,将流苏的一端与大身相连接; (五)重复上述三、四步骤; (六)流苏脱圈:将流苏的编织线圈进行脱圈处理,完成流苏的编织; (七)手工脱圈:将流苏边针内侧的各织目手工脱掉,在边针内侧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多条纱线; (A)边针剪切:将织物进行整烫处理后,将流苏的边针剪掉,形成与大身相连接的多条纱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方法还包括将步骤八形成的多条纱线进行打结形成不同样式的打结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编织的花色不同,所述第三、四步骤间还设置有大身的部分或全部编织线圈的翻针步骤、移位翻针步骤、挑洞步骤、吊目步骤与拐花 步骤。
【文档编号】D04B7/04GK103628242SQ20121030135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安太平 申请人: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