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止扭元件的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83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具有止扭元件的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纱线形成元件在端侧上具有进入孔,并且具有用于纱线的排放通道,此排放通道在进入孔的区域内起始并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内部沿着纵轴线延伸。
背景技术
这种纱线形成元件由现有技术已知,并在喷气纺纱机中定位在所述的涡流室中。在涡流室中,牵伸的或均匀化的纤维材料大多借助供应轧辊对通过纱线形成元件进行引导并承受相切的漩涡气流。此气流的作用最终是,纤维材料的外纤维端部会在纱线形成元件的进入孔的区域内围绕着不旋转的芯纤维(Kernfasern)缠绕,并且持久地包围着它。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纱线最终会通过排放通道从纺纱部位中拉出,并例如缠绕在线轴上。为了尽可能避免,由气流施加到外部纤维上的转矩(空气的输入与进入孔相切)传递到不旋转的芯纤维上,进入孔的直径大多选择的非常小。因此,WO 2006017948A1例如把进入孔直径定为0. 8mm至1. 2mm。但在这种情况下,仍不能避免转矩从包缠纤维传递到芯纤维上,即使该转矩传递很小。因此,芯纤维以及整个纱线都最终会形成所述的假捻。但是,因为假捻受转矩制约具有与包缠纤维相同的旋转方向,所以在假捻松开时会导致纤维的反转,并因此会使纤维复合体在一定程度上松动,或使生产出来的纱线丧失牢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此目的通过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特征的纱线形成元件得以实现。按本发明建议,纱线形成元件在排放通道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止扭元件,该止扭元件使排放通道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变窄。换言之,存在着纱线形成元件的内壁的限定排放通道的元件或型材,该元件伸进排放通道中,并因此为已生产的且通过排放通道拉出的纱线提供接触面。因此,排放通道不仅仅具有圆柱形或截顶锥形的洞口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形状。它而是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形式为凹处、隆起、穹形、弯边或其它型材的止扭元件,它们使排放通道的内壁具有与圆柱或截顶锥不同的形状。与圆柱形或截顶锥形的内壁不同的是,该止扭元件最终是一个障碍,它尤其避免芯纤维形成假捻。如果它们在进入孔的区域内并且借助它下一个纱线开始扭转,则该纱线强制性地呈现出略微弯曲(即与直线不同)的纵向膨胀。在此,它与内壁接触,并因此也与止扭元件接触。位于纱线和止扭元件之间的摩擦最后有效地防止了该扭转的形成或继续发展,并因此防止了假捻的形成。结果是,纱线穿透排放通道,而不会出现明显的错误扭转。在此上下文中较佳地是,排放通道的内壁在止扭元件的范围内在垂直于纵轴线的横截面中具有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与朝纵轴线集中的圆的走向是不同的。排放通道在这个或这些止扭元件的范围内具有轮廓,该轮廓与圆柱形或截顶锥形的洞口不同。在此还不能排除,排放通道的某个圆周部段在止扭元件的范围内具有圆弧状的延伸部分。但在它们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起,它们从想象的圆径向地伸进排放通道的内部,并因此是纱线球扩散的障碍(在形成假捻时可围绕着排放通道的中间轴线运动并与内壁接触的纱线部段)。更佳的是,纱线形成元件具有许多止扭元件,它们由内壁的隆起构成。这些隆起在此构成为小节状、楔子状、笔直的或弯曲的,并且使内壁具有表面纹理,该表面纹理与光滑壁板是不同的。该内壁例如也可具有相对较大的粗糙度(>RA0. 5),因此该内壁具有许多产生粗糙的隆起。在此处上通常还需注意,这个或这些止扭元件可直接设置在排放通道的范围内,该范围连接到进入孔。还可考虑的是,在进入孔和止扭元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其中该间距例如可在Imm至20mm之间,优选在Imm至IOmm之间。更佳的是,止扭元件通过接块构成,它轴向地朝排放通道的纵轴线延伸并且在关于纵轴线呈径向的方向上在排放通道中延伸。在排放通道的横截面中,在这个或这些止扭元件的范围内以这种方式产生了一种齿环,该齿环具有朝内指向的轮齿,其中单个轮齿构成止扭元件,它们从相向中的圆形状内壁径向地延伸至排放通道的内部。因此,可防止形成在假捻形成时出现的纱线球,并因此还防止形成假捻,因为容易弯曲的纱线不再能围绕着排放通道的中间轴线摆动或旋转。这些接块可在其伸进排放通道内部的侧面上具有平整的亦或尖锐的或倾斜的表面。这些接块的径向延伸部位优选是0.1mm至2_。备选地,所述延伸部位也可根据进入孔直径来选择。例如有利的是,径向延伸部位相当于进入孔直径的1/10 至 1/3。此外较佳的是,纱线形成元件具有多个形式为接块的止扭元件,它们在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地设置在内壁上。因此,为生产出来的纱线产生了一个特别有效的旋转-障碍,其中接块的数量有利地在2个和6个之间。这些接块的径向延伸部位在此可在单个接块之间波动,亦或可以恒定不变的。这些接块的轴向(关于排放通道的纵轴线)膨胀例如在Imm和30mm之间,优选在IOmm和20mm之间。此外,这些接块通常还在它们的两个端部上具有斜面,或者阶梯状地从排放通道的内壁的设置在接块之间的部段抬高。更佳的是,排放通道具有两个在过渡区域交织过渡的且两个直径彼此不同的部段,其中止扭元件设置在过渡区域中。尤其在所述区域中,纱线只具有侧面支撑,因为通过排放通道的扩展的内径会部分丢失与内壁的接触。现在如果转矩施加到纱线上,则可能会形成假捻,但该假捻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止扭元件的布局来避免。这些止扭元件可只设置在过渡区域中,或从该过渡区域出发沿着或逆着纺纱方向在排放通道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同样较佳的是,排放通道具有两个在过渡区域中交织过渡的且两个直径彼此不同的部段,其中止扭元件优选只设置在内径更大的部段的区域中。如同已提到的一样,尤其在内径较大的区域中存在着危险,即纱线具有容易弯曲的走向,并且通过由包缠纤维传递的转矩的作用在环形轨道上开始摆动(即,纱线具有球状的外轮廓)。现在如果这个或这些止扭元件专门设置在该区域中,则会提供一个障碍,纱线在试图形成所述的球形时会碰撞在该障碍上。因此,可防止旋转,并因此防止形成不期望的假捻。更佳的是,止扭元件以插件的形式安装在纱线形成元件中。在这种情况下,止扭元件可由与纱线形成元件不同的材料构成,此外,从制造技术角度看,制造插件比在排放通道内成型相应的止扭元件更简化。该插件可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外轮廓,因此它可安装在纱线形成元件的相应洞口中,并最后可构成排放通道的一个部位。此外,该插件在其外侧具有拱顶或凹处,它们可与洞口的相应对置部段共同起作用,以便确保插件相对于纱线形成元件的扭转止动。同样较佳的是,止扭元件可松脱地与纱线形成元件相连。因此,例如在磨损之后能够简单地更换它。同样,喷气纺纱机可快速地与待纺纱的纤维材料相匹配,其中在更换纤维材料时也可以用与新纤维材料相协调的插件来更换现有的插件。止扭元件可拧在、夹在纱线形成元件的相应孔口中,或以其它方式力锁合或型锁合地与它相连。如果不需要可松脱的连接,则也可以把上述零件粘贴起来。较佳的是,至少两个止扭元件设置在排放通道的纵向方向上,该止扭元件优选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间隔保持器彼此隔开。在这种情况下,在间隔通道的内部存在着多个分别相互隔开的止扭元件,其中单个止扭元件和/或间隔保持器再次以插件的形式存在。各自的止扭元件可例如按齿环的形式构成,其中单个、优选倒圆的轮齿径向地延伸到排放通道的内部。此外较佳的是,间隔保持器构成为套筒状。这个或这些间隔保持器可例如具有中空圆柱体的形状,因此它们为各自相邻的止扭元件具有圆形支承面。如果止扭元件也具有圆柱形的外轮廓,则它可推入纱线形成元件的中心洞口中,其中间隔保持器优选定位在每两个纱线形成元件之间。此外较佳的是,该至少两个止扭元件限定了用于纱线的通穿孔,该通穿孔关于纵轴线在径向方向上彼此偏置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该止扭元件使纱线在排放通道内部(关于纵轴线)径向地偏转,并可构成为相互扭转设置的、具有相同形状的插件。该通穿孔自身可具有圆形、椭圆形、扁豆形亦或有棱角的横截面。此外较佳的是,止扭元件和纱线形成元件构成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可省略各个零件的事后连接,其中止扭元件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来制造,即事后取下排放通道的内壁的相邻部段。更佳的是,止扭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倒圆的表面部段。因此,可避免损坏纱线,该纱线应该特意与这个或这些止扭元件接触,以便避免形成假捻。较佳的是,纱线形成元件构成为纺纱尖端,用于喷气纺纱机的至少由纺纱尖端和锭子体构成的中空锭子。在这种情况下,纺纱尖端具有几厘米的纵向延伸部位,并在喷气纺纱机投入运转之前与锭子体相连。这种构造可实现纺纱尖端的简单且快速的更换,而不需要更换整个中空锭子。但备选的是,纱线形成元件也可具有更长的纵向延伸部位,而与其它零件无连接地起喷气纺纱机的中空锭子的作用。以上阐述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复述的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都能单独亦或以任意的组合实现,除非在有些情况下有明确的依赖关系或各备选方案各不相容。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阐述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图1系在局部剖开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在纺纱过程中按现有技术的纺纱部位;图2系在纵向剖面图中示出了已知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尖端;图3系在纵向剖面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尖端;
图4系示出了沿按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尖端的线A-A’的纵向剖面图和横向剖面图;图5系示出了沿按另一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尖端的线B-B’的纵向剖面图和横向剖面图;图6系示出了沿按另一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尖端的线C-C’的纵向剖面图和横向剖面图;图7系示出了沿按另一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尖端的线D-D’的纵向剖面图和横向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 纱线形成元件2 进入孔3 纵轴线4 排放通道5 内壁6 止扭元件7 隆起8 接块9 过渡区域10 插件11 间隔保持器12 通穿孔13 表面部段14 纺纱部位15 纤维导向元件16 纤维材料17 涡流室18 供应轧辊对19 导向通道20 喷丝嘴21 供应管路22 纱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在局部剖开的侧视图中示出了按现有技术的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14。此纺纱部位14包含纤维导向元件15,待纺纱的且大多作为牵伸的纤维带存在的纤维材料16通过此纤维导向元件抵达所述的纺纱部位14的所述涡流室17中,在此涡流室中最终进行原来的纺纱工艺。所述牵伸通常接管了设置在纤维导向元件15前面的牵伸机构,已牵伸的纤维带借助拉出轧辊对从该牵伸机构中拉出。最后,纤维带优选由当作供应轧辊对18来用的轧辊对抓住,该轧辊对应该设置的尽量直接地连接到纤维导向元件15上,以避免错误延迟。在纤维材料16通过导向通道19经过纤维导向元件15之后,它抵达多个通常相切地通到涡流室17中的喷丝嘴20的有效范围内。如果它在纺纱运行中通过相应的供应管路21用超压加载,则会产生涡流空气,此涡流空气环流着纱线形成元件I的上方区域。如果朝外伸出的纤维端部被气流抓住,则位于外面的纤维材料(松松缠绕的纤维)最后会围绕着不旋转的芯纤维(Kernfasern)产生期望的扭转,结果是生成期望的纱线22,该纱线最后可通过进入孔2和与之相接的排放通道4从涡流室17中拉出。通过由喷丝嘴20诱导的气流,转矩在位于外部的所述包缠纤维上起作用,该转矩最终用来形成纱线。但同时,该转矩也传递到位于内部的芯纤维上,该芯纤维原则上应该保持不扭转。该转矩在不利的情况下会使芯纤维也置身于旋转之中,因此位于排放通道4中的纱线22也会开始旋转。但是,该旋转不能不受限制地发展,因为在排放通道4的接口中设置拉出部件(例如以拉出轧辊对的形式),该拉出部件卡夹地输送纱线22。结果是,在进入孔2后面的区域中产生所述的假捻,即纱线22的扭转,该扭转在其继续运输的过程中再次松开。但是,最终会导致包缠纤维的松散,并使纱线牢固性变坏。如图2所示,通过所述转矩的作用,会产生纱线走向,该纱线走向相对于纵轴线3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纱线22在大多数位置上接触排放通道4的内壁5,并在它的内部圆周上掠过,其中最终会产生不期望的假捻。为了避免形成所述的假捻,现在按本发明建议,纱线形成元件I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排放通道4内部的止扭元件6,它使排放通道4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变窄。从图3至7中可得出这个或这些止扭元件6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的实施例。图3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止扭元件6的示例性造型。在所示实施例中,止扭元件6由多个在排放通道4的内壁5的范围内均匀分布的隆起7构成,它们可例如构成为小节状。还可考虑的是,所述隆起7通过给内壁5选择足够高的粗糙度来实现。现在如果转矩传递到芯纤维上,则纱线22构成图2所示的弯曲,即纱线22在进入孔2的范围内与形状为隆起7的止扭元件6接触。因为隆起7避免了纱线22在内壁5的圆周方向上的运动(隆起7最终是一个障碍,它必须被纱线22不断地掠过),所以也可以防止形成假捻。止扭元件6因此产生了支承面,传递到芯纤维上的转矩可通过该支承面拦截。假捻的产生得以避免,纱线22具有比现有技术更好的牢固性。图4示出了在构造方面实现按本发明的止扭元件6的另一可能性。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止扭元件6具有四个关于排放通道4的纵轴线3径向地朝内伸出的接块8,其中接块8的数量是变化的。如同结合按线A-A’的剖视图(没有相同的尺度)可看到的一样,接块8均匀分布地设置在排放通道4的圆周上。此外,它们与纱线形成元件I构成为一体,其中还可划分成单独的零件。在喷气纺纱机的运行过程中,接块8现在构成所述的障碍,用于纱线沿着内壁5的历程,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假捻的形成。最后,接块8设置在排放通道4的具有不同直径的部段之间的过渡区域9中。当然,也可考虑在此区域之前或之后进行定位或延伸。图5示出了相应的结构。在此,接块8从过渡区域9沿排放通道4的方向延伸。接块8的长度在此是可变化的,并可具有多个厘米长。接块8还可被中间腔中断。最后,从图6和7中可得出本发明的另外两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与前面描述的方案相比,在此示出的止扭元件6的特征在于,它与纱线形成元件I不是一体地制成,而是作为单独的插件10制成。这些插件10例如通过示出的套筒状的间隔保持器11隔开,并从下面推到纱线形成元件I的中间洞口中,并相应地固定好。图6示出了具有凸起的止扭元件6,而止扭元件6按图7构成为半钩月形,并借助纱线形成元件I的中间洞口限定扁豆状的通穿孔12。通过两个所示通穿孔12的偏置,纱线22最后经历之字形路线,该路线能够可靠地防止假捻的形成。此外,图7中的止扭元件6还具有倒圆的表面部段13,以便在偏转其间避免纱线22的损坏。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示出的实施例。所述的单个特征的所有组合都是本发明的内容,如同它们在权利要求、描述以及附图中示出或描述的一样,只要相应的组合在技术方面看起来是可行或有意义的。
权利要求
1.ー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所述纱线形成元件(I)在端侧上具有进入孔(2),并且具有用于纱线的排放通道(4),所述排放通道在所述进入孔(2)的区域内起始并在所述纱线形成元件(I)的内部沿着纵轴线(3)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形成元件(I)在排放通道(4 )的内部具有至少ー个止扭元件(6 ),该止扭元件使排放通道(4)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所述排放通道(4)的内壁(5)在止扭元件(6)的范围内在垂直于纵轴线(3)的横截面中具有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与朝纵轴线(3)集中的圆的走向是不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纱线形成元件(I)具有数个止扭元件(6),所述的止扭元件(6)由内壁(5)的隆起(7)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所述止扭元件(6)由接块(8)构成,所述的接块(8)轴向地朝排放通道(4)的纵轴线(3)延伸并且在关于纵轴线(3)呈径向的方向上在排放通道(4)中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所述纱线形成元件(I)具有多个形式为接块(8)的止扭元件(6),它们在内壁(5)的圆周方向上优选均匀分布地设置在内壁(5 )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排放通道(4)具有两个在过渡区域(9)中交织过渡的且两个直径彼此不同的部段,其中止扭元件(6)设置在过渡区域(9)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排放通道(4)具有两个在过渡区域(9)交织过渡的且两个直径彼此不同的部段,其中止扭元件(6)设置在内径更大的部段的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止扭元件(6)以插件(10)的形式安装在纱线形成元件(I)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止扭元件(6)可松脱地与纱线形成元件(I)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至少两个止扭元件(6)设置在排放通道(4)的纵向方向上,这些止扭元件优选通过设置在各个止扭元件之间的间隔保持器(11)彼此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间隔保持器(11)构成为套筒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止扭元件(6)限定了用于纱线的通穿孔(12),该通穿孔关于纵轴线(3)在径向方向上彼此偏置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止扭元件(6)和纱线形成元件(I)构成为一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干,止扭元件(6)具有至少ー个倒圆的表面部段(13)。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U、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特征在于, 纱线形成元件(I)构成为纺纱尖端,用于喷气纺纱机的至少由纺纱尖端和锭子体构成的中空锭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所述纱线形成元件(1)在端侧上具有进入孔(2),并且具有用于纱线的排放通道(4),所述排放通道在所述进入孔(2)的区域内起始并在所述纱线形成元件(1)的内部沿着纵轴线(3)延伸。按本发明的描述,所述纱线形成元件(1)在排放通道(4)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止扭元件(6),该止扭元件使排放通道(4)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变窄。
文档编号D01H13/08GK103031626SQ2012103701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7日
发明者G·斯塔莱克, M·库布勒, G·沙夫勒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