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滑件的滑件织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93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改进滑件的滑件织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滑件控制的滑件织针。
背景技术
滑件织针是已知的,例如可以从公开文献EP1229158B1中获知。这种滑件织针具有包括滑件通道的针体,滑件通道由两个侧壁界定。包括两个板簧的滑件被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滑件可以在滑件通道内沿纵向移动,目的是为了使其锁扣接触织针基座主体的弯钩并封闭弯钩的内部空间。当收回滑件时其释放弯钩。随后就将其锁扣从弯钩上移走。当收回滑件时,经常希望所述滑件不仅完成纵向的收回动作,而且同时还要完成下降动作。为了实现这一点,滑件通道的底部具有斜坡。为了沿斜坡向下引导滑件,滑件具有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其与侧壁的导槽形成接合。凸轮从动部分具有在这样做时沿导槽凹口中的对应凸轮移动的凸轮从动面。另外,两个滑件弹簧中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能够形成贯穿漏斗,其他的针织工具可以降入其中以用于例如线圈的重新挂起。考虑滑件的设计时,必须予以关注的是所述滑件即使对于极细的毫针以及在高针织速度下也能够可靠地降入滑件通道内。如果想用其他的针织工具贯穿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那么贯穿应该尽可能轻易地进行。

发明内容
由此得到的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滑件织针,从而使所述滑件织针的设计特别适合用于制造具有特别精细分区的滑件织针。该目标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滑件织针具有包括滑件通道的狭长的针体,滑件通道由两个侧壁界定。滑件在其一端具有两个滑件弹簧。滑件弹簧可以被整体模制至滑件基座主体或者也可以被相继可分离或不可分离地与滑件柄部相连。两个滑件弹簧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设置在邻接侧壁内的导槽凹口相互作用的凸轮从动部分。优选地,另一个滑件弹簧也具有这种同样与其相关侧壁中的导槽凹口相接合的镜像对称凸轮从动部分。在本发明文中的滑件织针内,设置在凸轮从动部分上的凸轮从动面与导槽凹口的引导面对齐。对齐优选地通过凸轮从动部分的两个或多个弯曲部实现。将凸轮从动面相对于引导面对齐可以用多种手段实现。例如,可以确保凸轮从动面至少相对于引导主体和滑件的横截面与导槽凹口的导槽表面平行对齐。附加地或可选地,将凸轮从动面相对于引导面对齐可以实现为使凸轮从动面不会横向延伸超出引导面。在此语境中,凸轮从动面可以具有与引导面相同或者比引导面更窄的宽度。特别地,对齐也可以存在于凸轮从动部分的上部,所述部分直接与凸轮从动面邻接,相对于与滑件通道底部垂直的竖直方向具有平行于侧壁的取向。
为了对齐凸轮从动面与引导面,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可以设有压纹或其他的加工形状。具体地,凸轮从动部分可以在压纹区域表现出减小的壁厚。压纹实现了凸轮从动部分材料的塑性变形,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材料的(微量)流动。因此即可实现凸轮从动面的精确定位以使所述表面根据需要相对于导槽凹口对齐。压纹作为一种压痕可以是可见的。压痕可以设置在滑件弹簧与侧壁相对的一侧(也就是“外侧”)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滑件弹簧面对另一个滑件弹簧的相对侧(也就是“内侧”)上。优选地设置作为压痕而可见的模制压痕以直接邻接凸轮从动面。这样做即可轻易实现凸轮从动面的期望的对齐精度。可选地,滑件织针还可以包括滑件,滑件包括在凸轮从动部分上具有弯曲边缘的滑件弹簧。该弯曲边缘提供了特别宽的凸轮从动面,由此实现了与导槽和凸轮从动件可靠的相互作用。本发明文中的滑件织针包括的滑件使凸轮从动部分专门与导槽对齐或者具有加宽的引导面。两种手段都可以获得特别是在所述滑件被收回并且降入滑件通道内时可靠地引导滑件的结果。凸轮从动件和导槽的引导面会彼此横向错过以及滑件因此不能准确下降或移出的风险得以避免。另外,滑件弹簧凸轮从动部分具有附加横向模制压痕或压纹的实施例能够在凸轮从动部分内的滑件弹簧之间建立加大的自由空间,由此有助于贯穿的工具的下降。


本发明有利实施例的更多细节内容可根据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以及根据附图得出。附图中示出了
图1是截面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件织针的基本原理;
图2是如图1所示滑件织针的细部侧视 图3是如图1所示滑件织针中滑件截面的透视 图4是如图1所示滑件织针中滑件弹簧示意性截面的俯视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滑件织针的实施例的竖直截面;
图6是如图5所示滑件织针中滑件弹簧截面的透视 图7是滑件织针的可选实施例截面的竖直截面 图8是现有技术中滑件织针截面的竖直截面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滑件织针中滑件的可选实施例截面的透视图;以及 图10是穿过如图9所示滑件中滑件弹簧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滑件织针10,所述织针用作针织用针。所述织针具有在一端带有弯钩12的狭长针体11。滑件织针可以被设置用于特别精细的分区。针体11具有由两个侧壁14,15界定的滑件通道13。滑件通道13沿滑动方向L延伸穿过针体11。滑件通道13随着其终止于弯钩12附近而变平。在下侧,所述滑件通道由在图1中隐藏并且因此以虚线示出的底部16界定。滑件17被容纳在扁平的优选为平面的侧壁14,15之间,所述滑件包括两个滑件弹簧18,19。优选地,滑件弹簧18,19相对于彼此对称。它们由于紧靠在彼此上或者至少部分紧靠在彼此上而是扁平的,并且在末端形成锁扣20,所述锁扣面向弯钩12。该锁扣可以沿滑动方向L朝向弯钩12移动以及远离所述弯钩移动。至少在几个实施例中,滑件17也可以移动得足够远以将挂扣12容纳在滑件弹簧18,19之间。是否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出现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由滑件织针10完成的针织过程。滑件织针10的常用驱动装置预先确定针体11和/或滑件17的动作。这些驱动装置并未在附图中明确示出。例如,针体1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支脚。类似地,滑件17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支脚。这些支脚与影响针体11和滑件17之间相对移动的凸轮组件相互作用。滑件通道13可以另外通过封闭件21在顶部封闭。该封闭件优选地是滑件或滑件
基座主体的一部分。正如根据图1已经显而易见的那样,底部16具有设置用于向滑件17施加竖直移动的斜坡22,所述移动被定向为垂直朝向底部16。为了实现这一点,滑件17或其滑件弹簧具有图3中清楚可见的斜面23。当滑件17向弯钩12移动时,斜面23在某一时刻到达斜坡22并继续沿所述斜坡移动。由此滑件17被略微提升。否则将位于弯钩12下方的锁扣20被引导至弯钩12尖端的高度并在该位置接触所述弯钩。斜面23能够影响滑件17提升但是不能保证滑件17的下降。具体地,如果滑件通道13例如被磨损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油、蜡、Avivagen等弄脏,那么滑件17就有无法可靠下降的风险。导槽24被设置用于在收回期间以瞄准目标的方式再次降低滑件17。图1中所示导槽24在图2中借助于滑件弹簧19和侧壁15而更加详细地示出。导槽24包括侧壁15内的导槽凹口 25,所述导槽凹口具有引导面26。引导面26是取向为使得相对于底部16倾斜的表面,也就是说所述引导面被对齐为与斜坡22大致平行。它终止于开向弯钩12的嘴状凹口内。引导面26接有设置用于将滑件17固定在深位的优选为笔直的狭窄面27。除了滑件弹簧19以外,导槽24还包括凸轮从动件28,其被设置为滑件弹簧19的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29。在弯曲线30处,凸轮从动部分终止于滑件弹簧19内。在凸轮从动部分29上横向弯曲的滑件弹簧19在图3中清楚可见。在此情况下,横向弯曲足够大以使得在滑件弹簧17处于收回位置时凸轮从动部分29能够伸入导槽凹口 25内。当收回滑件弹簧17时,凸轮从动部分29倾斜的凸轮从动面31首先沿着倾斜的引导面26移动,由此使凸轮从动部分29的直的上缘32在狭窄面27下方停止。至少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滑件弹簧18,19相对于彼此对称。以上对导槽凹口 25和凸轮从动部分29的说明因此类似地适用于滑件弹簧18和侧壁14。相应地,滑件弹簧18的类似结构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2和图3所示,滑件弹簧19在其凸轮从动部分29上弯曲两次。滑件弹簧19在弯曲线30处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促使凸轮从动部分29在弯曲弹簧19的扁平侧以外横向突出。第二处变形在线33处开始,所述变形影响凸轮从动部分29的局部区域34。局部区域34可以表示第二个弯曲部。在此情况下,线33是弯曲线。但是,这也可以是例如已在压纹步骤期间加工出的模制压痕。在此情况下,线33表示尖锐或圆化的边缘。在图2和图3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模制压痕位于弯曲弹簧17的上侧上。其结果是凸轮从动面31和/或边缘32至少沿其长度的一部分略窄于滑件弹簧19的其余部分。换句话说,材料厚度可以在局部区域34内有所减小。厚度的减小正如图2和图3建议的那样可以大部分在外侧可见。附加地或可选地,厚度的减小也可以设置在面向滑件弹簧18的内侧,正如图4至图6所示的那样。在图5中,中心线35已经为了清楚起见而绘制为点划线,所述中心线标明了滑件弹簧19的弯曲部。正如清楚可见的那样,第一弯曲部36被设置在弯曲线30上。从该点开始,中心线35从平行于侧壁15的取向变为相对于侧壁15成一锐角的取向。在弯曲点或者也可以是逐渐地,中心线35可以用以另一种角度终止于第二弯曲部37。例如,在此情况下,中心线35可以再次平行于侧壁延伸。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侧壁15的中心标记为中心线38,所述中心线被绘制为点划线。如果凸轮从动部分29被设置在邻接边缘32的局部区域34内并具有压纹或模制压痕,那么在此情况下中心线35就在该模制压痕起始处表现出附加的第三弯曲部39。因此,中心线35可以在边缘32处相对于中心线38偏移。但是,在优选实施例中,边缘32至少不会横向突出超过狭窄面27。在工作期间,滑件17以往复的方式移动。在此情况下,当滑件17被收回时,两个滑件弹簧18,19的凸轮从动面31就与导槽凹口 25的狭窄面27形成接触。由于表面的倾斜定位,滑件17在所述滑件进一步收回时沿朝向底部16的方向向下移动。由于边缘32和凸轮从动面31相对于狭窄面27和引导面26对齐,因此可以确保这些面以精确的方式在彼此上移动。凸轮从动面31被阻止移动经过引导面26或者滑离所述引导面。换句话说,SP使在特别细的织针设计以及在高运行速度的情况下,即使在滑件织针被弄脏时也可以确保导槽24的完整功能。如图7所示,凸轮从动部分29的截面也可以具有更大或更小的均匀厚度。但是,中心线35设有两个弯曲部36,37,以使所述中心线在局部区域34内再次取向为平行于中心线38。即使边缘32和/或凸轮从动面31横向延伸到几乎紧接狭窄面27也就是延伸超出所述狭窄面也可以可靠地避免任何滑脱。在滑件弹簧19,只有单个弯曲部36时的关系通常有所不同,正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那样。在此情况下,边缘32'并不与狭窄面27'对齐。相反,它们相对于彼此成锐角延伸。在高速模式下,滑件弹簧19'可能会滑离侧壁15'的狭窄面27',从而使得无法确保根据现有技术的导槽24'的完整功能。正如能够看到的那样,弯曲部36,37 (并且如果必要的话还有弯曲部39)以使边缘32和狭窄面27用匹配方式彼此对齐这样的方式匹配。例如,根据中心线35邻接边缘32的部分取向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中心线38的事实,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图7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弯曲部36,37优选地完全相同但是具有相反的数学符号。弯曲部36,37并不必然表示尖锐的弯曲边缘。它们也可以分布在更大部分的滑件弹簧19或局部区域34上。图9示出了本发明文中滑件织针10的滑件17进一步修改的实施例。同样地,滑件弹簧18,19被设置为镜像对称。因此,以下的说明内容同样地适用于两个滑件弹簧18,19。同样地,凸轮从动部分29弯曲脱离滑件弹簧19的平面。但是,在其上缘,所述从动部分优选地朝向另一个滑件弹簧18内弯。因此同样形成了两个弯曲部36,37以及特别宽的边缘32。该“边缘”由一部分凸轮从动部分29的内弯部分40构成。即使在特别快速的工作模式中,也完全不会有边缘32可能会移动越过对应引导面26或狭窄面27的风险。而且,在本发明不允许另一件针织工具从顶部任意贯穿进入的该实施例中,操作也明显要比图8中示出的常规设计更为可靠。改进的滑件织针10中的滑件17包括导槽24,其中滑件弹簧18,19在其相应的凸轮从动部分29上设有双重变形。双重变形例如通过两次弯曲和/或通过局部表面34上附加的表面压纹或者还可以通过弯折靠近边缘的部分40而形成。由于这种手段,导槽24的引导精度得以改进,并且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大两个滑件弹簧18,19之间的贯穿空间。附图标记列表:
10滑件织针
11针体
12弯钩
13滑件通道
14侧壁 15,15' 侧壁
16底部
17滑件
18滑件弹簧 19,19' 滑件弹簧
20锁扣
21封闭件
22斜坡
23斜面 24,24' 导槽
25导槽凹口
26引导面 27,27' 狭窄面
28凸轮从动件
29凸轮从动部分
30弯曲线
31凸轮从动面 32,32' 边缘
33线
34局部区域
35中心线
36第一弯曲部
37第二弯曲部
38中心线
39第三弯曲部
40弯折部分 L 滑动方向
权利要求
1.滑件织针(10)具有包括两个相对定位的侧壁(18,19)的狭长针体(11)并且具有由底部(16)界定的滑件通道(13),而且具有滑件(17),滑件(17)设置在滑件通道(13)内以使其能够沿滑动方向(L)滑动,并且滑件包括两个扁平的滑件弹簧(18,19),由此至少一个侧壁(14,15)具有包括引导面(26)的导槽凹口(25),并且由此滑件弹簧(19)至少在侧壁(15)的收回状态下具有包括凸轮从动面(31)的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29),所述凸轮从动部分与导槽凹口(25)相关联,由此凸轮从动部分(29)具有两处或多处变形(36,37,3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凸轮从动面(31)和引导面(26)被彼此平行地对齐,目的是为了使它们在切削平面内相对于彼此居中,由此使滑动方向(L)垂直于所述切削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凸轮从动面(31)和引导面(26)被彼此完全重叠地对齐,目的是为了使它们在切削平面内相对于彼此居中,由此使滑动方向(L)垂直于所述切削平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滑件弹簧(19)的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29)的局部区域(34)被取向为与侧壁(15)平行,所述局部区域邻接凸轮从动面(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滑件弹簧(19)的横向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29)设有模制压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模制压痕被设置在滑件弹簧(19)的侧面上,所述侧面面向另一个滑件弹簧(18)。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模制压痕被设置在滑件弹簧(19)的侧面上,所述侧面背对另一个滑件弹簧(1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滑件弹簧(19)至少在一部分弯曲的凸轮从动部分(29)处具有减小的壁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模制压痕邻接凸轮从动面(3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横向的凸轮从动部分(29)通过至少一个凹口与滑件弹簧(17)分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滑件弹簧(19)具有与侧壁(15)的厚度相匹配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凸轮从动部分(29)具有与侧壁(15)的厚度相匹配的厚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凸轮从动部分(29)的两处或多处变形表现为两个或多个的弯曲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凸轮从动部分(29)具有弯折部分(40),凸轮从动面(31,32)设置在弯折部分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件织针,其特征在于凸轮从动面(31)的宽度大于侧壁(15)的壁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改进滑件的滑件织针。改进的滑件织针(10)的滑件(17)包括导槽(24),其中滑件弹簧(18,19)在其各自的凸轮从动部分(29)上设有双重变形。双重变形例如通过两次弯曲和/或通过局部表面(34)上附加的表面压纹或者还可以通过弯折靠近边缘的部分(40)而形成。由于这种手段,导槽(24)的引导精度得以改进,并且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大两个滑件弹簧(18,19)之间的贯穿空间。
文档编号D04B35/06GK103046220SQ20121038332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J.施奈德, A.迪茨 申请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