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式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93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柱式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衣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柱式干衣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柱式干衣机,如中国专利201110147452. 9所公开的烘衣机,中国专利201110147466. 0所公开的烘挂一体机,以及如中国专利201110147430. 2所公开的烘熨一体机,通常包括底部的支撑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撑体上方竖直的立柱和烘干单元,所述烘干单元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端且位于立柱一侧展开设置的烘架部件、固定在烘架部件上沿立柱一侧自然下垂形成一收容空间的罩体、以及为罩体内的收容空间提供热气进行衣物烘制的制热部件,这样的烘衣机通常还包括一位于罩体底部用于保持罩体底部展开的底框或者底架。因此,如果底框或者底架与立柱或者支撑体无法分离,则会增加整个烘衣机的体积,不 便于运输和储藏,如果底框或者底架与立柱或者支撑体可拆卸连接,则需要考虑安装拆卸的便利程度以及安装后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底架与机壳之间连接安装方便、并且连接强度高的柱式干衣机。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设于机壳上的承接套,所述承接套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设有收紧箍、所述中段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和位于上部的螺纹,所述下段连于机壳,承接套的下段与中段之间设有外凸的凸台,所述承接套的上段具有上开口并从该上开口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一可拆卸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盘体和在盘体一侧的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穿过的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套孔;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内;—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和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和第二压紧部件上具有螺纹;所述底架的套孔穿套在承接套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的下端面压紧套孔的上端面,进而使所述套孔的下端面碰到凸台进而将所述底架与承接套相固定;所述立柱插入立柱固定孔后通过第二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压紧收紧箍进而将立柱固定在承接套上。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设于机壳上的承接套,所述承接套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设有收紧箍、所述中段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和位于上部的螺纹,所述下段连于机壳,所述承接套的上段具有上开口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
一可拆卸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盘体和在盘体一侧的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穿过的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套孔;一立柱,所述立柱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内;一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和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和第二压紧部件上具有螺纹;所述底架的套孔穿套在承接套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的下端面压紧套孔的上端面,进而使套孔的下端面碰到下段周围的机壳表面,进而将所述底架与承接套相固定;所述立柱插入立柱固定孔后通过的第二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压紧收紧箍进而将立柱固定在承接套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设于机壳上的承接套,所述承接套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设有收紧箍、所述中段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和位于上部的螺纹,所述下段连于机壳,所述承接套的上段具有上开口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一可拆式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盘体和在盘体一侧的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的下边沿与机壳外表面形状吻合,所述固定部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穿过的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套孔;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一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和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和第二压紧部件上具有螺纹;所述底架的套孔穿套在承接套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的下端面压紧套孔的上端面,进而使所述固定部的下边沿的部份或全部与机壳的外表面相贴合,进而将底架固定在承接套及机壳上;所述立柱插入立柱固定孔后通过的第二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压紧收紧箍进而将立柱固定在承接套上。作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设于机壳上的承接套,所述承接套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设有收紧箍、所述中段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和位于上部的螺纹,所述下段连于机壳,承接套的下段与中段之间设有外凸的凸台,所述承接套的上段具有上开口并从该上开口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一可拆式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盘体和在盘体一侧的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的下边沿与机壳外表面形状吻合,所述固定部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穿过的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套孔;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一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和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和第二压紧部件上具有螺纹;所述底架的套孔穿套在承接套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的下端面压紧套孔的上端面,进而使套所述孔的下端面及固定部的下边沿分别同时紧贴在凸台和机壳外表面上,将底架固定在承接套及机壳上;所述立柱插入立柱固定孔后通过的第二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压紧收紧箍进而将立柱固定在承接套上。为了使机壳更好地支撑该底架,所述机壳形成有一向上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底架上设有一向下的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匹配的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以使该机壳支撑该底架。为了定位固定部在机壳上并且防止底架左右移动,所述的机壳上设有与固定部的下边沿相匹配的凹槽。为了更好地支撑底架,所述套孔在底架的下方向下延伸有一长度,使得该底架固定于机壳上时所述套孔的下端面接触所述下段周围的机壳表面。优选地,所述底架内设有热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热气流产生装置生的热气通过位于盘体上的出气部排出。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一热气流产生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一气流通道一端连通热气流产生装置,另一端连通于机壳上一向上设置的出气口,所述盘体内形成腔体,盘体上设有出气部,所述盘体设有一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出气口口径相匹配的一进气气道,该出气口和进气气道密封连接。作为又一实施方式,一热气流产生装置设在机壳内,一气流通道一端连通热气流产生装置,另一端连通于机壳上一向上设置的出气口,所述盘体内形成腔体,盘体上设有出气部,所述底架的固定部内形成有一进气气道,所述进气气道贯通腔体和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下边沿上的所述进气气道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密封连通所述出气口。为了更好地定位,所述第一压紧部件与套孔的上端面之间具有一保持两者之间轴向准确定位的锥面配合定位结构。优选地,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的螺纹小径大于所述第二压紧部件外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压紧部件具有内螺纹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承接套的中段下部设有一圈向上设置并与所述中段之间具有间隔的凸圈,所述下部的螺纹位于凸圈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具有与所述下部的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优选地,为了使结构更加简单,所述的第一压紧部件和第二压紧部件为一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柱式干衣机的底架之间相互可拆卸,便于储藏和运输,并且连接可靠、牢固,而且拆卸和安装都非常便捷,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图IA为第一实施例的干衣机的立体不意图,图IB为第一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IC为第一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ID为第一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IE为第一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2A为第二实施例的干衣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第二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2C为第二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2D为第二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2E为第二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3A为第三实施例的干衣机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第三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3C为第三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3D为第三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3E为第三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3F为第三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另一种优选方式的部分剖视图。图4A为第四实施例的干衣机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第四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4C为第四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4D为第四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4E为第四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5A为第五实施例中具有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干衣机的部分剖视图,图5B为另一种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干衣机的部分剖视图,图5C为具有围板和挡板的干衣机的部分剖视图,图为图5B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A为第六实施例中底架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 套的部件分解图,图6B为底架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6A为第六实施例中底架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6B为底架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7A为第七实施例中机壳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7B为机壳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机壳、底架、立柱以及承接套的部分剖视图。图8A为第八实施例中一种机壳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部分剖视图,图8B为另一种机壳中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干衣机的部分剖视图。图9A为一种第一压紧部件与套孔相配合的示意图,图9B为图9A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9C另一种第一压紧部件与套孔相配合的示意图,图9D为图9C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9E再一种第一压紧部件与套孔相配合的示意图,图9F为图9E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10为第十实施例的下螺纹的小径大于第二压紧部件外径的干衣机部分剖视图。图IlA为第十一实施例中第一压紧部件具有外螺纹的干衣机的第一、第二压紧部件以及承接套的部件分解图,图IlB为第十一实施例中干衣机的部分剖视图,图IlC为另一种外螺纹的第一压紧部件的剖视图。图12为第十二实施例中连体结构的压紧部件示意图。图13为第十三实施例中套孔内径小于第一压紧部件的外径的干衣机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第一实施例如图IA至图IE示出了一种柱式干衣机,包括摆在地上的机座6、插在机座6上的立柱8、立柱8 一侧设有上部的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1,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I之间安装有罩体7,罩体7上部支撑在顶架2上,下部支撑在底架I上,其中该底架I包括椭圆形的盘体11和外延在盘体11 一侧的固定部12,盘体11上部设置成外翻的喇叭口形状,罩体7下部套接在盘体11的上部并且密封连接,其中立柱8与机座6之间通过承接套5间接相连。该承接套5具有上开口 511,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立柱8下部插入在该立柱固定孔54中。该承接套5纵向分为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其中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下段53安装在机座6的固定孔61内,另外该固定孔61底部还设有螺钉62将下段53与固定孔61锁紧,确保承接套5固定在机座6内,承接套5的下段53与中段52之间设有外凸的凸台55。所述承接套5外侧套有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该第一压紧部件91位于该第二压紧部件92下方,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上具有螺纹。该底架I的固定部12纵向开设有套孔120,该套孔120的孔径与承接套5中段外 径相匹配,使之可穿过,并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中段52中下部的螺纹521与第一压紧部件91相配合,该上部的螺纹522与第二压紧部件92相配合,优选地,该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也就是带有内螺纹的螺套。安装时将底架I的套孔120套在中段52上,直至套孔120的下端面122碰到凸台55,然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拧紧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套孔120的上端面121,直至套孔120的下端面122较紧地接触凸台55,由此将底架I与承接套5相固定。然后将立柱8插入上段51的立柱固定孔54中,使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承接套5的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拧紧,同时第二压紧部件92收紧收紧箍512,进而收紧箍512收紧立柱8,使得立柱8与承接套5相固定。进一步地,套孔120与承接套5之间最好设置防转动的部件。可选择设置在下端面122与凸台55之间设置凹凸相配合的平面,该防止转动的部件决定了该底架与机壳之间的定位。第二实施例如图2A至图2E示出了另一种柱式布罩干衣机,包括摆在地上的机座6、插在机座6上的立柱8、立柱8 —侧设有上部的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1,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I之间安装有罩体7,罩体7上部支撑在顶架2上,下部支撑在底架I上,其中该底架I包括椭圆形的盘体11和外延在盘体11 一侧的固定部12,盘体11上部设置成外翻的喇叭口形状,罩体7下部套接在盘体11的上部并且密封连接,其中立柱8与机座6之间通过承接套5间接相连。该承接套5具有上开口 511,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立柱8下部插入在该立柱固定孔54中。该承接套5纵向分为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其中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下段53安装在机座6的固定孔61内,另外该固定孔61底部还设有螺钉62将下段53与固定孔61锁紧,确保承接套5固定在机座6内。优选地,该固定孔61周围的、即下段53周围的机壳表面611是一水平的凹台,该凹台位于固定孔61的开口部位。所述承接套5外侧套有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该第一压紧部件91位于该第二压紧部件92下方,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上具有螺纹。该底架I的固定部12纵向开设有套孔120,该套孔120的孔径与承接套5中段外径相匹配,使之可穿过,并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中段52中下部的螺纹521与第一压紧部件91相配合,该上部的螺纹522与第二压紧部件92相配合,优选地,该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也就是带有内螺纹的螺套。安装时将底架I的套孔120穿套在中段52上,直至下端面122碰到机壳表面611,然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拧紧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 套孔120的上端面121,直至套孔120的下端面122较紧地接触机壳表面611,由此将底架I与承接套5相固定。然后将立柱8插入上段51的立柱固定孔54中,使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承接套5的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拧紧,同时第二压紧部件92收紧收紧箍512,进而收紧箍512收紧立柱8,使得立柱8与承接套5相固定。第三实施例如图3A至图3F所示,包括摆在地上的机座6、插在机座6的立柱8、立柱8 一侧设有上部的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1,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I之间安装有罩体7,罩体7上部支撑在顶架2上,下部支撑在底架I上,其中该底架I包括椭圆形的盘体11和外延在盘体11一侧的固定部12,盘体11上部设置成外翻的喇叭口形状,罩体7下部套接在盘体11的上部并且密封连接,其中立柱8与机座6之间通过承接套5间接相连。该承接套5具有上开口 511,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立柱8下部插入在该立柱固定孔54中。该承接套5纵向分为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其中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下段53安装在机座6的固定孔61内,另外该固定孔61底部还设有螺钉62将下段53与固定孔61锁紧,确保承接套5固定在机座6内。所述承接套5外侧套有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该第一压紧部件91位于该第二压紧部件92下方,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上具有螺纹。该底架I的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与机壳6表面形状吻合,该底架I的固定部12纵向开设有套孔120,该套孔120的孔径与承接套5中段外径相匹配,使之可穿过,并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中段52中下部的螺纹521与第一压紧部件91相配合,该上部的螺纹522与第二压紧部件92相配合,优选地,该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也就是带有内螺纹的螺套。安装时将底架I的套孔120穿套在中段52上,直至下端面122碰到机壳表面611,然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拧紧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套孔120的上端面121,直至固定部的下边沿124部份或全部贴合在机壳6的外表面上,由此将底架I与承接套5和机壳6相固定。然后将立柱8插入上段51的立柱固定孔54中,使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承接套5的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拧紧,同时第二压紧部件92收紧收紧箍512,进而收紧箍512收紧立柱8,使得立柱8与承接套5相固定。
如图3F所示,进一步,该底架I其固定部12的套孔120向下延伸有具有一定长度,使得固定部12的套孔120安装在承接套5外侧时下端面122接触到下段53周围的机壳表面611,第一压紧部件91与下部的螺纹521拧紧后,下边沿124与下端面122分别同时贴合在机壳的外表面与下段53周围的机壳表面611上。第四实施例如图4A至图4E所示,该干衣机包括摆在地上的机座6、插在机座6上的立柱8、立柱8 —侧设有上部的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1,顶架2和下部的底架I之间安装有罩体7,罩体7上部支撑在顶架2上,下部支撑在底架I上,其中该底架I包括椭圆形的盘体11和外延在盘体11 一侧的固定部12,盘体11上部设置成外翻的喇叭口形状,罩体7下部套接在盘体11的上部并且密封连接,其中立柱8与机座6之间通过承接套5间接相连。
该承接套5具有上开口 511,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立柱8下部插入在该立柱固定孔54中。该承接套5纵向分为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其中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下段53安装在机座6的固定孔61内,另外该固定孔61底部还设有螺钉62将下段53与固定孔61锁紧,确保承接套5固定在机座6内,承接套5的下段53与中段52之间设有外凸的凸台55。所述承接套5外侧套有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该第一压紧部件91位于该第二压紧部件92下方,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上具有螺纹。该底架I的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与机壳6表面形状吻合,该底架I的固定部12纵向开设有套孔120,该套孔120的孔径与承接套5中段外径相匹配,使之可穿过,并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中段52中下部的螺纹521与第一压紧部件91相配合,该上部的螺纹522与第二压紧部件92相配合,优选地,该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也就是带有内螺纹的螺套。安装时将底架I的套孔120穿套在中段52上,直至下端面122碰到凸台55,然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拧紧,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套孔120的上端面121,直至固定部的下边沿124部份或全部贴合在机壳6的外表面上,并且同时下端面122紧贴凸台55,由此将底架I与承接套5和机壳6相固定。然后将立柱8插入上段51的立柱固定孔54中,使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承接套5的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拧紧,同时第二压紧部件92收紧收紧箍512,进而收紧箍512收紧立柱8,使得立柱8与承接套5相固定。并且针对上述第一、二、三、四实施例,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安装后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立柱8可选择采用一种可伸缩结构。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一压紧部件91的内径小于第二压紧部件92的外径,所以不管立柱8之前或之后插入立柱固定孔54,第一压紧部件91必须先位于承接套5外侧。如果套孔120的内径小于第二压紧部件92的外径,所以在安装底架I时,第二压紧部件92要确保不在承接套5上。并且同时底架I拆下时,必须先将第二压紧部件92向上拧出,再将第一压紧部件91向上拧出承接套5即可。上述第三、四实施例中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的口径越大,罩住机壳6的外表面的面积也越大,将有助于提升底架I与机壳6之间的结合牢固度。另外,机壳6的外表面,尤其是下边沿124所接触部位的外表面整体为一拱形,这样有利于下边沿124服帖地贴合在该机壳6的外表面,使底架I与机壳6不易移位。下边沿124与机壳6的外表面接触以及套孔120套在承接套5外侧决定了该底架I与机壳6之间的横向的定位,这样可省去如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套孔120与承接套5之间设置防转动的部件的设置。上述第三、四实施例中,该承接套5与机壳6的连接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承接套的下段53与固定孔61之间可设有防止纵向脱离的旋入式卡扣,或旋入式螺纹连接结构,当然也可以是该承接套5与机壳6是一体式结构。虽然这样会增加生产该机壳6模具的复杂度,但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得到充分保证。所以在这样的结构下,承接套的下段53与机壳6 —体,也就是说中段52直接相接于机壳6上。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的图中显不,米用的均是同一种结构,即向机壳6内凹陷有一固定孔61,该承接套5的下段53 —部分伸入在固定孔61内,一部分在机壳6外侧。如图3B至4E所示,上述第三、四实施例中,作为可选结构,机壳6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定位的凹槽63。这样的机壳6上的凹槽63与固定部的下边沿 124相匹配,使得固定部12定位在机壳6的外表面上不会横向、纵向移动,并且在安装过程中,该固定部12也不会相对于机壳6产生位移。第五实施例如第一、二实施例结构,位于机壳6上的整个底架I除了固定部12套在该承接套5上外,其余部分都呈悬空状,靠承接套5支撑。承接套5本身需要一个较高的抗弯强度,但是承接套5的外径太大,会增加第一、第二压紧部件的外径,第一、第二压紧部件的外径太大,安装时不容易握住,增加了安装难度。另外,固定部12套在该承接套5外后,底架I可以以承接套5为轴转动,第一压紧部件91拧紧之后,可能底架I与机壳6之间的横向位置会偏离。如图5A所示,机壳6上形成有一向上设置的第一接触部64,底架I设有一向下设置的与第一接触部64相匹配的第二接触部13。该第一接触部64可以是一柱套,第二接触部13是一柱子,该底架I的套孔120套在承接套5时,该第一接触部64与第二接触部13相互接合。当然,该第一接触部64与第二个接触部13之间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选用卡扣结构,具体是如图5B、 所示,将底架I套在承接套5外,第一压紧部件91拧紧之前,该底架I相对于承接套5旋转,使卡扣扣在一起,这样外界向下施加压力或向上施加拉力的过程中,都能使机壳6与底架I之间相互牢固连接支撑。上述结构还具有底架I和机壳6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进一步定位作用,所以安装时该第一接触部64与第二接触部13之间的接触可以防止底架I与机壳6之间的转动错位。如图5C所示,底架I的固定部12向下延伸有一围片15,相应在机壳设有纵向向上延伸的间隔的二个挡片67,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固定部12套在该承接套5后,围片15插入两个67之间或者围片15与挡片67相抵,以防止底架I与机壳6之间的转动错位。也可以说,上述结构将底架I支撑到机壳6并且加固两者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二连接部。该结构尤其适用于承接套5的外径尺寸不大抗弯强度不足的情况下。有助于底架I与机壳6的对接位置的确定,提高结合稳定性和加强连接牢固度。第六实施例上述第一、二、三、四实施例中,没有提及该干衣机的热气产生装置设置在什么位置,如图6A至图6B所示,可选择地,可在底架I内设有热气流产生装置3,进气位置可设置在该底架I的底面。热气流产生装置3产生的热气通过位于盘体11上的出气部111排出,该出气部111是在盘体11上长度方向上排成一列的5个出气口,每个出气口由数个小孔组成。第七实施例上述第一、二、三、四实施例中,没有提到该烘衣机的热气产生装置设置在什么位置,如图7A、7B所示,一热气流产生装置3设在机壳6内,一气流通道31的一端连通热气流产生装置3,另一端连接于机壳6上的通向外界的出气口 65,盘体11内形成一腔体110,盘体11上设有出气部111,盘体11还设有一向下延伸并与出气口 65 口径相匹配的一进气气道113,该出气口 65和进气气道113密封连接。第八实施例 上述第三、四实施例中,没有提到该烘衣机的热气产生装置设置在什么位置,如图8A、8B所示,一热气流产生装置3设在机壳6内,一气流通道31 —端连通热气流产生装置3,另一端连通于机壳6上的通向机壳6外界的出气口 65,盘体11内形成一腔体110,盘体11上设有出气部111,固定部12内形成一进气气道113,所述进气气道113贯通腔体110和形成在所述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上的所述进气气道113的进气口 112,该出气口 65与进气口 112相匹配,盘座I安装到位后,进气口 112与出气口 65密封连接。气流走向如箭头所示,从热气流产生装置3进入出气口 65,再进入一气流通道31,然后流入腔体110,最后从盘体11的出气部111流出。第九实施例与上述第一、二、三、四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9A至9F所示,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913和套孔120的上端面121分别具有一凸一凹相配的锥面结构,用于保持第一压紧部件91与套孔120的上端面121之间的准确定位。特别是第二、三实施例结构中进一步设置后,如图9A、9C所示,可以通过锥面结构的定位和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与机壳6之间的压紧配合,更加好地防止固定部12在机壳6上的移动。第十实施例进一步,如图10所示,下部的螺纹521的螺纹小径大于第二压紧部件92的外径,由此,第二压紧部件92早于第一压紧部件91位于承接套5外侧也不影响第一压紧部件91的安装。进一步,套孔120的内径大于第二压紧部件92的外径D2,由此,第二压紧部件92早于底架I的固定部12套入在承接套5上也不影响底架的固定部12的套入安装。第^^一实施例如图IlAUlB所示,位于承接套5的中段52的下部上设有一圈向上设置并与所述中段52之间具有间隔的凸圈520,凸圈520的内周面上设有下部的螺纹521,该下部的螺纹521是一内螺纹结构。第一压紧部件91包括一内环壁912和与内环壁912相间隔设置的外环壁911,内环壁912与外环壁911上端面之间连在一起,内环壁912的外表面设有与下部的螺纹521相匹配的外螺纹910,外环壁911的下端面与套孔120的上端面121相配合。该外环壁911的下端面与套孔120的上端面121之间可选地设置成是一锥面相配合的定位结构。
可选地,如图IlC所示,内环壁912的长度大于外环壁911的长度,外螺纹910设在内环壁912的下段外表面,外环壁911下端面在与第一压紧部件91拧紧后压紧在套孔120的上端面121上,并且优选地,该外环壁911的下端面与套孔120的上端面121之间设置成锥面相配的定位结构。第十二实施例针对上述第一、二、三、四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如图12所示,该第一压紧部件91和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91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92为一体结构的压紧部件。安装的步骤更加简化,可以先将底架I的固定部12套在承接套5外侧,然后拧上压紧部件,在拧紧之前将立柱8插入承接套5内,最后拧紧压紧部件,同时将立柱8和固定部12固定。当然,如果该压紧部件的内径可以让立柱8整个穿过的话,也可以把立柱8早于压紧部件插于承接套5内。另外,如果该底架I的固定部12的套孔120的内径可以让立柱8整个穿过的话,也可以把立柱8早于底架I的套孔120插入承接套5。 可选地,选用第十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压紧部件91,与一到十所选用的第二压紧部件92制成一体结构,优选地,第一压紧部件91外螺纹910的牙距和第二压紧部件92内螺纹920的牙距要等距。上述第一、二、三、四实施例中,优先地,该承接套5可以预先固定在该机壳6上,也可以选择地由用户去安装,特别是如图13所示,该套孔120的直径小于下部的螺纹521的外径,此时,该底架I的套孔120不能从承接套5的上段51向下套入,但是可通过承接套5的下段53向上套入,所以安装时,需要先将承接套5的下段53插入套孔120,承接套5带着该底架I插入机壳6的固定孔61中,然后再将承接套5固定在机壳6上。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6),设于机壳(6)上的承接套(5),所述承接套(5)包括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所述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所述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所述下段(53)连于机壳(6),承接套(5)的下段(53)与中段(52)之间设有外凸的凸台(55),所述承接套(5)的上段(51)具有上开口(511)并从该上开口(511)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 一可拆卸的底架(I ),所述底架(I)包括盘体(11)和在盘体(11) 一侧的固定部(12 ),所述的固定部(12)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5)穿过的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的套孔(120); 一立柱(8),所述立柱(8)的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54)内; 一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91)和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91)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92),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上具有螺纹; 所述底架(I)的套孔(120 )穿套在承接套(5 )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套孔(120)的上端面(121),进而使所述套孔(120)的下端面(122)碰到凸台(55)进而将所述底架(I)与承接套(5)相固定; 所述立柱(8)插入立柱固定孔(54)后通过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82)压紧收紧箍(512)进而将立柱(8)固定在承接套(5)上。
2.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6),设于机壳(6)上的承接套(5),所述承接套(5)包括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所述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所述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所述下段(53)连于机壳(6),所述承接套(5)的上段(51)具有上开口(511)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 一可拆卸的底架(I ),所述底架(I)包括盘体(11)和在盘体(11) 一侧的固定部(12 ),所述的固定部(12)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5)穿过的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的套孔(120); 一立柱(8),所述立柱(8)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54)内; 一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91)和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91)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92),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上具有螺纹; 所述底架(I)的套孔(120 )穿套在承接套(5 )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套孔(120)的上端面(121),进而使套孔(120 )的下端面(122 )碰到下段(53 )周围的机壳表面(611),进而将所述底架(I)与承接套(5)相固定; 所述立柱(8)插入立柱固定孔(54)后通过的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82)压紧收紧箍(512)进而将立柱(8)固定在承接套(5)上。
3.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6),设于机壳(6)上的承接套(5),所述承接套(5)包括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所述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所述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所述下段(53)连于机壳(6),所述承接套(5)的上段(51)具有上开口(511)并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 一可拆式的底架(I ),所述底架(I)包括盘体(11)和在盘体(11) 一侧的固定部(12 ),所述的固定部(12)的下边沿与机壳(6)外表面形状吻合,所述固定部(12)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5)穿过的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的套孔(120); 一立柱(8),所述立柱(8)的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54); 一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91)和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91)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92),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 上具有螺纹; 所述底架(I)的套孔(120 )穿套在承接套(5 )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套孔(120)的上端面(121),进而使所述固定部(12)的下边沿的部份或全部与机壳(6)的外表面相贴合,进而将底架(I)固定在承接套(5 )及机壳(6 )上; 所述立柱(8)插入立柱固定孔(54)后通过的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82)压紧收紧箍(512)进而将立柱(8)固定在承接套(5)上。
4.一种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6),设于机壳(6)上的承接套(5),所述承接套(5)包括上段(51)、中段(52)和下段(53),所述上段(51)设有收紧箍(512)、所述中段(52)设有位于下部的螺纹(521)和位于上部的螺纹(522),所述下段(53)连于机壳(6),承接套(5)的下段(53)与中段(52)之间设有外凸的凸台(55),所述承接套(5)的上段(51)具有上开口(511)并从该上开口(511)向内延伸有一立柱固定孔(54); 一可拆式的底架(I ),所述底架(I)包括盘体(11)和在盘体(11) 一侧的固定部(12 ),所述的固定部(12)的下边沿与机壳(6)外表面形状吻合,所述固定部(12)设有纵向的供承接套(5)穿过的具有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的套孔(120); 一立柱(8),所述立柱(8)的下部插入立柱固定孔(54); 一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91)和套于所述承接套(5)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91)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92),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上具有螺纹; 所述底架(I)的套孔(120 )穿套在承接套(5 )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91)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521)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91)的下端面压紧套孔(120)的上端面(121),进而使套所述孔(120)的下端面(122)及固定部(12)的下边沿分别同时紧贴在凸台(55)和机壳(6)外表面上,将底架(I)固定在承接套(5)及机壳(6)上; 所述立柱(8)插入立柱固定孔(54)后通过的第二压紧部件(92)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522)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压紧部件(82)压紧收紧箍(512)进而将立柱(8)固定在承接套(5)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6)形成有一向上的第一接触部(64),所述底架(I)上设有一向下的与所述第一接触部(64)相匹配的第二接触部(13),该第一接触部(64)和第二接触部(13)相互接触以使该机壳(6)支撑该底架(I)。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6)上设有与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相匹配的凹槽(6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孔(120)在底架(I)的下方向下延伸有一长度,使得该底架(I)固定于机壳(6)上时所述套孔(120)的下端面(122)接触所述下段(53)周围的机壳表面(611)。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I)内设有热气流产生装置(3 ),所述热气流产生装置(3 )产生的热气通过位于盘体(11)上的出气部(111)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一热气流产生装置(3)设在所述机壳(6)内,一气流通道(31)—端连通热气流产生装置(3),另一端连通于机壳(6)上一向上设置的出气口(65),所述盘体(11)内形成腔体(110),盘体(11)上设有出气部(111),所述盘体(11)设有一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出气口(65) 口径相匹配的一进气气道(113),该出气口(65)和进气气道(113)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一热气流产生装置(3)设在机壳(6)内,一气流通道(31) —端连通热气流产生装置(3),另一端连通于机壳(6)上一向上设置的出气口(65),所述盘体(11)内形成腔体(110),盘体(11)上设有出气部(111),所述底架(I)的固定部(12)内形成有一进气气道(113),所述进气气道(113)贯通腔体(110)和形成在所述固定部(12)的下边沿(124)上的所述进气气道(113)的进气口(112),所述进气口(112)密封连通所述出气口(65)。
11.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与套孔(120)的上端面(121)之间具有一保持两者之间轴向准确定位的锥面配合定位结构。
12.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下部的螺纹(521)的螺纹小径大于所述第二压紧部件(92)外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套(5)的中段(52)下部设有一圈向上设置并与所述中段(52)之间具有间隔的凸圈(520),所述下部的螺纹(521)位于凸圈(520)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一压紧部件(91)具有与所述下部的螺纹(521)相匹配的外螺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柱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紧部件(91)和第二压紧部件(92)为一体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柱式干衣机,包括一机壳,设于机壳上的承接套,一可拆卸的底架,一立柱,一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的第一压紧部件和套于所述承接套外侧位于该第一压紧部件上方的第二压紧部件,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和第二压紧部件上具有螺纹;底架的套孔穿套在承接套后通过第一压紧部件与位于下部的螺纹相配合使第一压紧部件的下端面压紧套孔的上端面,进而使套孔的下端面碰到凸台进而将所述底架与承接套相固定;所述立柱插入立柱固定孔后通过第二压紧部件与所述位于上部的螺纹相配合,使第二压紧部件压紧收紧箍进而将立柱固定在承接套上。该柱式干衣机的底架之间相互可拆卸,便于储藏和运输,并且连接可靠、牢固,而且拆卸和安装都非常便捷,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文档编号D06F58/20GK102965893SQ20121044796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胡杰波 申请人:胡杰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