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16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纱的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纱织纱机。
背景技术
碳纱在织纱过程中,需要先将纱料张紧、铺平,并附着上专门的树脂。但是现有的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往往会出现纱料的张紧力不够,或者纱料的张紧机构的占地较大,结构复杂。如公开号为CN2018095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纤维布织布机,包括纱架单元,该纱架单元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上的多排转动体组件、位于每一排转动体组件前侧的齿嘴,各排转动体组件上包含若干个转动体,各个转动体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芯轴、套设在芯轴上并能绕着芯轴转动的滚筒,齿嘴上设置有若干个供碳纤维纬丝穿过的通孔,同一排 转动体上的各个芯轴的轴心线相互平行并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张力架单元,它包括筘齿、多个张力辊,碳纤维纬丝穿过筘齿后从多个张力辊的外表面绕过;机头,送入机头的碳纤维纬丝在此编织成碳纤维布;卷绕辊,用于卷绕成型的碳纤维布。其中张力架是一个独立的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结构仍然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张紧机构的占用空间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张紧机构的结构布局合理,不单独占用操作空间,结构非常简单的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纱架、张紧机构和上脂机构,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由转向棍、张紧辊和喂入辊构成,所述的转向辊包括一号转向棍、二号转向棍、三号转向棍,三个转向辊在机架上呈T形分布,各转向辊之间设有用于微调走线方向和张紧度的张紧辊,所述的上脂机构由上脂辊和树脂槽构成。三个转向辊在机架上呈T形分布,既实现了纱线多次转变方向,提高了它的张紧度,同时也使得转向辊的分布上很好的利用了机架的结构,使得强紧机构不会占用更多了操作空间,整台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张紧辊的存在使得其可以防止走线相互交叉,也可以进一步加大纱线的张紧度。作为优选,所述的纱架设于机架的左侧,在机架左侧的上部设有一个伸出臂,该伸出臂上设有所述的一号转向辊,所述的二号转向辊和三号转向辊分别设于机架上部的右侧和机架下部。伸出臂结构利用了操作者的活动的上部空间,不占用操作空间,既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也加长了两个转向辊之间的距离,合理的提高了纱线的走线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的张紧辊包括一号张紧辊和二号张紧辊,一号张紧辊设于机架上部的左侧,并在一号转向棍和二号转向棍连线的中部,二号张紧棍设于机架的腰部。转向辊的设制位置要在两个连续走线的转向辊的大致中部位置,并且本方案还考虑了结构的紧凑性等问题。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架右侧的中部设有一个纵向导向柱,该导向柱与一个筒形滑块相配合,该筒形滑块上设有一个锁止螺杆,所述的喂入辊设于该筒形滑块上。在使用过程中,筒形滑块可以根据纱线的松紧度进行调整高度。在调整时,松开锁止螺杆,移动筒形滑块,当筒形滑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拧紧锁止螺母。作为优选,所述的树脂槽的槽身内的两端设有浸脂辊,该浸脂辊的下侧设于树脂液面以下。纱线经过浸脂辊的下侧,以保证纱线能够浸入到树脂内。作 为优选,所述的转向辊、张紧辊、上脂辊和喂入辊均为陶瓷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张紧机构的占用空间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张紧机构的结构布局合理,不单独占用操作空间,结构非常简单的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包括纱架5、张紧机构和上脂机构,张紧机构由一号转向棍21、二号转向棍22、三号转向棍23、一号张紧棍21、二号张紧辊32和喂入辊4构成。纱架5设于机架I的左侧,在机架I左侧的上部设有一个伸出臂,该伸出臂上设有一号转向辊21,机架上部的右侧设有二号转向辊22,机架下部设有三号转向辊23,三个转向辊在机架I上呈T形分布,一、二号转向辊之间设有一号张紧棍31, 二、三号转向棍之间设有二号张紧棍32, —号张紧棍31设于机架上部的左侧,并在一号转向辊和二号转向辊连线的中部,二号张紧辊设于机架的腰部。机架右侧的中部设有一个纵向导向柱9,该导向柱与一个筒形滑块10相配合,该筒形滑块10上设有一个锁止螺杆,所述的喂入辊设于该筒形滑块上。上脂机构由上脂辊6和树脂槽8构成,树脂槽8的槽身内的两端设有浸脂辊7,该浸脂辊的下侧设于树脂液面以下。三个转向辊在机架上呈T形分布,既实现了纱线多次转变方向,提高了它的张紧度,同时也使得转向辊的分布上很好的利用了机架的结构,使得强紧机构不会占用更多了操作空间,整台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张紧辊的存在使得其可以防止走线相互交叉,也可以进一步加大纱线的张紧度。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可靠度高等特征。
权利要求1.一种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纱架(5)、张紧机构和上脂机构,所述的张紧机构由转向辊、张紧辊和喂入辊(4)构成,所述的转向辊包括一号转向辊(21)、ニ号转向辊(22)、三号转向辊(23),三个转向辊在机架上呈T形分布,各转向辊之间设有用于微调走线方向和张紧度的张紧辊,所述的上脂机构由上脂辊(6)和树脂槽(8)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架设于机架的左侧,在机架左侧的上部设有ー个伸出臂,该伸出臂上设有所述的一号转向辊(21),所述的二号转向辊(22)和三号转向辊(23)分别设于机架(I)上部的右侧和机架(I)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紧辊包括一号张紧棍(31)和二号张紧棍(32), —号张紧棍设于机架上部的左侧,并在一号转向棍和二号转向辊连线的中部,二号张紧辊设于机架的腰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右侧的中部设有ー个纵向导向柱(9),该导向柱与ー个筒形滑块(10)相配合,该筒形滑块上设有ー个锁止螺杆,所述的喂入辊设于该筒形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槽的槽身内的两端设有浸脂辊(7),该浸脂辊的下侧设于树脂液面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辊、张紧辊、上脂辊和喂入辊均为陶瓷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纱织纱机的供纱机构,它包括纱架、张紧机构和上脂机构,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由转向辊、张紧辊和喂入辊构成,所述的转向辊包括一号转向辊、二号转向辊、三号转向辊,三个转向辊在机架上呈T形分布,各转向辊之间设有用于微调走线方向和张紧度的张紧辊,所述的上脂机构由上脂辊和树脂槽构成。本实用新型既实现了纱线多次转变方向,提高了它的张紧度,同时也使得转向辊的分布上很好的利用了机架的结构,使得强紧机构不会占用更多了操作空间。
文档编号D03D47/00GK202466082SQ2012200104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洪硕宏 申请人:桐乡波力科技复材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