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巾搓绳打结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97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围巾搓绳打结机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巾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围巾搓绳打结机床。
背景技术
围巾是男女装饰和防寒的一种围脖饰品,在很多地方的围巾都采用两端有麻花一样的绳型,且在每一根绳的末端都有一个防滑结,尤其是欧美和阿拉伯国家,这样的风格都从几百年前流行至今。而现在围巾行业内,围巾尾端都是通过人工打结,并没有机械化,这样造成上述风格的围巾的生产进度慢,生产效率低,而且由于劳动力的大量投入,造成其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围巾打结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打结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它主要包括机架,在机架一侧设有搓绳机构,在机架中间位置设有传动平台,在机架另一侧设有打结机构,在机架中间位置通过滑轨设有移动横梁,在移动横梁靠近搓绳机构一侧设有一排拉钩,在移动横梁靠近打结机构一侧设有扫布机构,在传动平台两端设有拉布机构,拉布机构设置在机架的滑轨上,通过气缸可实现水平移动。这种结构特点,利用搓绳机构实现对围巾搓绳,通过扫布机构和拉钩,实现围巾的转移,再通过打结机构实现围巾的打结,简单方便,使用成本低。作为优化,搓绳机构由分线架、搓绳部件和压布机构组成,在搓绳部件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线架,在分线架的外侧各设有一个压布机构,分线架一端通过齿轮齿条与气缸连接,分线架底部与两个气缸竖直连接,与一个气缸横向连接;压布机构由压条和气缸组成;搓绳部件由上下各一排大齿组合和上下各一排小齿组合,大齿组合之间和小齿组合之间均通过气缸可实现上下相对运动,大齿之间的间距为小齿之间间距的两倍。通过压条将围巾压紧,然后分线架把围巾的纬线均匀分成若干份,先通过小齿组合搓绳,在通过大齿组合搓绳,实现麻花绳的搓制。所述的扫布机构由盛布斗和扫布块组成,盛布斗和扫布块都通过气缸和传动部件实现上下、左右运动,盛布斗朝打结机构方向设置,扫布机构与移动横梁连接。把传动平台上的围巾扫至盛布斗内,方便围巾整体的移动。所述的拉布机构由布夹和支撑架组成,支撑架设置在传动平台下端,布夹通过齿轮齿条与支撑架上的气缸连接,支撑架上设有气缸,实现支撑架移动。通过布夹的夹持,实现围巾在传动平台上的拉紧与移动。所述的打结机构由打结装置、打结装置两侧的顶杆和顶杆两侧设置的梳线架组成,梳线架通过气缸可实现水平移动;顶杆分别与两个气缸连接,实现上下移动;打结装置主要由两排打结机,在两排打结机中间设有切刀,打结机主要包括机壳,机壳为扁平长方体型,中空,底部设有连接管,在机壳上端设有槽口,槽口与上端机壳侧边通过倒角处理,在机壳内部设有机头,机头与机壳配合,机头上端与机壳上的槽口同侧设有凹口,凹口上边倾斜过渡,凹口长度大于槽口长度,在机头顶部设有直角钩,直角钩与凹口正面处于同一侧面,直角钩向外倾斜设置,在机头底部设有卡口,卡口与推杆连接,推杆设置在连接管内部,机壳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支撑板上,在机壳上设有螺纹,在两排打结机中间设有螺杆,通过蜗轮蜗杆实现机壳转动,在机壳与推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打结机底部设有推板,推板与四个气缸连接,实现上下位移。可将搓制好的围巾通过打结机实现对其进行打结,再通过切刀把两个结之间切断,完成对围巾的搓绳打结,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利用各个机构之间的配合,实现围巾的搓绳打结的自动化生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生产效率高,可有效降低围巾打结的生产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搓绳机构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扫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结机构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结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结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它主要包括机架1,在机架I 一侧设有搓绳机构2,在机架I中间位置设有传动平台3,在机架I另一侧设有打结机构4,在机架I中间位置通过滑轨设有移动横梁5,在移动横梁5靠近搓绳机构2 —侧设有一排拉钩6,在移动横梁5靠近打结机构4 一侧设有扫布机构7,在传动平台3两端设有拉布机构8,拉布机构8设置在机架I的滑轨上,通过气缸可实现水平移动。如图2、图3所示,搓绳机构2由分线架21、搓绳部件22和压布机构23组成,在搓绳部件22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线架21,在分线架21的外侧各设有一个压布机构23,分线架21 —端通过齿轮齿条与气缸连接,分线架21底部与两个气缸竖直连接,与一个气缸横向连接;压布机构23由压条和气缸组成;搓绳部件22由上下各一排大齿组合和上下各一排小齿组合,大齿组合之间和小齿组合之间均通过气缸可实现上下相对运动,大齿之间的间距为小齿之间间距的两倍。如图4所示,扫布机构7由盛布斗71和扫布块72组成,盛布斗71和扫布块72都通过气缸和传动部件实现上下、左右运动,盛布斗71朝打结机构4方向设置,扫布机构7与移动横梁5连接。如图5所示,拉布机构8由布夹81和支撑架82组成,支撑架82设置在传动平台3下端,布夹81通过齿轮齿条与支撑架82上的气缸连接,支撑架82上设有气缸,实现支撑架82移动。如图6所示,打结机构4由打结装置41、打结装置41两侧的顶杆42和顶杆42两侧设置的梳线架43组成,梳线架43通过气缸可实现水平移动;顶杆42分别与两个气缸连接,实现上下移动;如图7、图8所示,打结装置41主要由两排打结机410,在两排打结机410中间设有切刀,如图9所示,打结机410主要包括机壳4101,机壳4101为扁平长方体型,中空,底部设有连接管4102,在机壳4101上端设有槽口 4105,槽口 4105与上端机壳4101侧边通过倒角处理,在机壳4101内部设有机头4 103,机头4103与机壳4101配合,机头4103上端与机壳4101上的槽口 4105同侧设有凹口 4106,凹口 4106上边倾斜过渡,凹口 4106长度大于槽口 4105长度,在机头4103顶部设有直角钩4107,直角钩4107与凹口 4106正面处于同一侧面,直角钩4107向外倾斜设置,在机头4103底部设有卡口 4108,卡口 4108与推杆4104连接,推杆4104设置在连接管4102内部,机壳4101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支撑板411上,在机壳4101上设有螺纹4109,在两排打结机410中间设有螺杆412,通过蜗轮蜗杆实现机壳4101转动,在机壳4101与推杆410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13,在打结机410底部设有推板414,推板414与四个气缸415连接,实现上下位移。
权利要求1.一种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它主要包括机架,其特征是在机架一侧设有搓绳机构,在机架中间位置设有传动平台,在机架另一侧设有打结机构,在机架中间位置通过滑轨设有移动横梁,在移动横梁靠近搓绳机构一侧设有一排拉钩,在移动横梁靠近打结机构一侧设有扫布机构,在传动平台两端设有拉布机构,拉布机构设置在机架的滑轨上,通过气缸可实现水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搓绳机构由分线架、搓绳部件和压布机构组成,在搓绳部件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线架,在分线架的外侧各设有一个压布机构,分线架一端通过齿轮齿条与气缸连接,分线架底部与两个气缸竖直连接,与一个气缸横向连接;压布机构由压条和气缸组成;搓绳部件由上下各一排大齿组合和上下各一排小齿组合,大齿组合之间和小齿组合之间均通过气缸可实现上下相对运动,大齿之间的间距为小齿之间间距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扫布机构由盛布斗和扫布块组成,盛布斗和扫布块都通过气缸和传动部件实现上下、左右运动,盛布斗朝打结机构方向设置,扫布机构与移动横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拉布机构由布夹和支撑架组成,支撑架设置在传动平台下端,布夹通过齿轮齿条与支撑架上的气缸连接,支撑架上设有气缸,实现支撑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打结机构由打结装置、打结装置两侧的顶杆和顶杆两侧设置的梳线架组成,梳线架通过气缸可实现水平移动;顶杆分别与两个气缸连接,实现上下移动;打结装置主要由两排打结机,在两排打结机中间设有切刀,打结机主要包括机壳,机壳为扁平长方体型,中空,底部设有连接管,在机壳上端设有槽口,槽口与上端机壳侧边通过倒角处理,在机壳内部设有机头,机头与机壳配合,机头上端与机壳上的槽口同侧设有凹口,凹口上边倾斜过渡,凹口长度大于槽口长度,在机头顶部设有直角钩,直角钩与凹口正面处于同一侧面,直角钩向外倾斜设置,在机头底部设有卡口,卡口与推杆连接,推杆设置在连接管内部,机壳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支撑板上,在机壳上设有螺纹,在两排打结机中间设有螺杆,通过蜗轮蜗杆实现机壳转动,在机壳与推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打结机底部设有推板,推板与四个气缸连接,实现上下位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它主要包括机架,在机架一侧设有搓绳机构,在机架中间位置设有传动平台,在机架另一侧设有打结机构,在机架中间位置通过滑轨设有移动横梁,在移动横梁靠近搓绳机构一侧设有一排拉钩,在移动横梁靠近打结机构一侧设有扫布机构,在传动平台两端设有拉布机构,拉布机构设置在机架的滑轨上,通过气缸可实现水平移动。这种围巾搓绳打结机床,利用各个机构之间的配合,实现围巾的搓绳打结的自动化生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生产效率高,可有效降低围巾打结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D04G5/00GK202456555SQ20122002382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潘国良 申请人:潘国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