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里皮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90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仿里皮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尤其涉及一种针刺加固仿里皮无纺布。
背景技术
一般国内无纺布之棉网结构制程,都是将纤维经过梳棉之后,以直接铺棉的方式,在含浸机内与粘合剂树脂结合,所得成品布的纤维结构较整齐,纤维同向延伸,抗拉强度、破裂强度、撕裂强度与染色坚牢度较差。中国专利CN200710172487. I公开了 “一种土工布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土工布是完全以粘胶纤维为原料制成的针刺无纺布,其制造方法的步骤依次为开松、混合、梳理、成网、铺网、针刺、成卷。即在铺棉完成,棉网初步成型后,对棉网进行针刺处理,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但是,针刺加工后的棉网仍无定型,缺乏架桥,无法将纤维相互接合,耐磨性、牢固性 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拉力,高密度,高耐磨,柔软性好,色泽均匀,保护环境的仿里皮无纺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包括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纤维结构间包裹有粘合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中分布有两种方向相对的条形针刺纤维束。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两种方向相对的针刺纤维束为垂直于所述纤维层延伸方向的上刺纤维束和下刺纤维束,所述上、下纤维束的分布数量总计为每平方厘米2500-3500个。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纤维束的分布数量总计为每平方厘米3000个。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纤维束中一部分长度达到纤维层厚度的25%以上。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纤维束中另一部分的长度达到纤维层厚度的60%以上。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粘合树脂为感热型高耐磨乳胶树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仿里皮无纺布利用针刺工艺在纤维层结构中留下的纤维束,双面加固棉网,提高无纺布成品的抗拉强度、撕裂强度和密度,同时复合环保树脂结构,增加成品的耐磨度和柔软性,也比同类产品更具环保优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非常适合制作要求高耐磨、不退色、柔软、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的体育用品及汽车用品基材。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未经针刺加工的棉网纤维层的横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刺纤维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下刺纤维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感热型乳胶树脂在纤维结构中的分布图;图5是现有非感热型乳胶树脂在纤维结构中的分布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双面针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横梁和刺针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传动连杆,2、针轧结构,4、出料辊轮,6、机架,10、偏心轮,21、下针板,22、
上针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包括纤维层,纤维层的纤维结构间包裹有粘合剂树脂,所述纤维层中还分布有两种条形针刺纤维束,这两种纤维束分别是上刺纤维束和下刺纤维束,均垂直于所述纤维层的延伸方向。其中,上刺纤维束是由针轧机的上刺针下刺纤维层而留,如图2所示;下刺纤维束是由下刺针上刺纤维层而留,如图3所示。所述上、下纤维束的分布数量总计为每平方厘米3000个。纤维层厚度20mm,所述纤维束中一部分长度达10-12mm,另一部分的长度达到5-7mm。所述粘合树脂为感热型高耐磨乳胶树脂,树脂中各成分重量比例如下合成橡胶乳液 40-50份,消泡剂0. 1-0. 5 份,安定剂0. 5-1. 5 份,凝固剂1_3份,热敏剂0. 1-0. 5 份,氯化钙1-5份,水50-70 份。其中不含甲醛及环境荷尔蒙。显然,所述感热型高耐磨乳胶树脂依据上述配方,可以采用本行业通用方法制备而成。上述实施例中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如下所述工艺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原料聚酯纤维经过开棉、梳棉、铺棉形成初步的棉网后,进行针刺加固,再进入含浸机与配置好的感热型高耐磨乳胶树脂以热凝固的方式结合,其中,棉网与树脂的重量份比例为棉网纤维占60%,树脂占40%。最后干燥定型,卷取。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所得无纺布利用分割机对剖。第三阶段对所述分割后无纺布表面进行磨皮,得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里皮无纺布成品。上述针刺工艺中,铺棉后棉网依次经过预轧机,背面针轧机,双面针轧机,正面针轧机和双面针轧机加工。进入预轧机前,所述棉网纤维层结构如图I所示。如图6、7所示,所述双面针轧机依次包括进料辊轮,针轧结构2及出料辊轮4。所述针轧结构2包括两组沿棉网进料方向横向齐平设置的针板,每组针板包括上、下两块平行的针板,下针板21上设有纵向向上延伸的下刺针,上针板22上设有纵向向下延伸的上刺针。每一针板的针密度为15000针/每平方米。所述针轧结构2包括一机架6,机架6上设置有两组偏心轮10,每组包括上下纵向对齐的两个,两组偏心轮10互相水平对齐平行,每组偏心轮10中,上部的偏心轮10下端设有带上刺针的上针板22,上针板22通过传动连杆I与所述偏心轮10连接,下部的偏心轮10上端设有带下刺针的下针板21,下针板21也通过传动连杆I与所述偏心轮10连接。双面针轧机工作时,所述四个偏心轮10分别通过相应传动连杆I带动相应的针板运动。所述棉网通过进料辊轮进入所述双面针轧机,依次经过两组针板之间,每组上下针以1200次/分钟的速度针刺棉网纤维层,上刺针和下刺针的加工同时进行,提高效率。刺针上的钩刺勾住纤维层表面的一些纤维,这些纤维随刺针穿过纤维层表面而产生位移,同时由于刺针与纤维间的摩擦,纤维结构受到压缩;当刺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刺针回升,此时由于钩刺是顺向的,原先被钩刺勾住的纤维脱离钩刺而以近乎垂直的状态留在纤维层中,形成许多纤维束,如图2-3所示,犹如钉子使纤维与纤维间互相紧紧地抱在一起,提高 乱纤性和纤维密度,起到加固作用。针刺加工后,针轧机的压力辊轮对所述棉网上下挤压,进一步增加其密度和抗拉强度。上述含浸工艺中,经针刺加工后的棉网在含浸槽内与配置好的感热型高耐磨乳胶树脂以热凝固的方式结合,所述感热型树脂容易加工成型,且柔软性强,利于增加无纺布整体的柔软性。且含浸后利用高效能远红外线石英管穿透加热,定型树脂,使得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感热型乳胶树脂相较于图5所示的非感热型树脂,棉网纤维层中纤维与树脂之间结合更加完全,进而达到高耐磨及高色泽之产品。所述含浸机中的含浸槽底面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当针刺加固后的棉网在所述含浸槽内浸溃乳胶树脂时,倾斜的含浸槽能迫使棉网中空气排出,避免空气残留于棉网内部,减少内部色泽不均现象。另一方面,第二阶段中,用分割机的高速运转带式裁刀将上一阶段加工完的无纺布由中间对剖,使其一分为二,则令每一块无纺布的厚度及中间色泽稳定性较原先更易维持,提高了质量。第三阶段采用磨皮设备对分割后的无纺布进行平整度的校正,使研磨后的无纺布表面触摸起来手感如真皮般细致、柔软,达到仿里皮的效果。对上述实施例的无纺布进行相关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I :表I :
权利要求1.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包括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纤维结构间包裹有粘合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中分布有两种方向相对的条形针刺纤维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方向相对的针刺 纤维束为垂直于所述纤维层延伸方向的上刺纤维束和下刺纤维束,所述上、下纤维束的分布数量总计为每平方厘米2500-3500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的分布数量总计为每平方厘米3000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中一部分长度达到纤维层厚度的25%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中另一部分的长度达到纤维层厚度的6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树脂为感热型高耐磨乳胶树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里皮无纺布,包括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纤维结构间包裹有粘合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中分布有两种方向相对的条形针刺纤维束。本实用新型的仿里皮无纺布利用针刺工艺在纤维层结构中留下的纤维束,双面加固棉网,提高无纺布成品的抗拉强度、撕裂强度和密度,同时复合环保树脂结构,增加成品的耐磨度和柔软性,也比同类产品更具环保优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非常适合制作要求高耐磨、不退色、柔软、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的体育用品及汽车用品基材。
文档编号D04H1/488GK202466126SQ20122005974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余建国, 王国祯 申请人:昆山胜昱无纺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