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50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属于纺织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毛羽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纱线毛羽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纺エ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对光洁柔滑等高品质织物生产,減少纱线毛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毛羽产生于细纱エ序,所以降低细纱毛羽是减少毛羽的基础和关键。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纺纱エ序中,经牵伸的纱条以一定宽度并且在自由状态下离开前罗拉后,就立即被加工成纱线,因此在纱线的形成区域会形成一个纺纱三角区,由于纺纱三角区松散的纤维不能很好的控制,致使须条外围的很多纤维头端外露纱条表面,形 成纱线毛羽,严重影响成纱外观,降低了纤维利用率。现有纺纱エ艺之ー是是通过改善加捻前须条的输送状态,常用的方法是在牵伸部件中加装集合装置,通过在细纱机的前罗拉输出区设计ー个负压气流通道,对经过的纤维须条进行集聚,減少或消除纺纱三角区。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613493,
公开日2004. 04. 28,发明创造名称为“环锭细纱机的紧密纺纱装置”,该紧密纺纱装置,通过设有两端固定在相邻两罗拉座上带吸风口和排气ロ的吸风管,套在吸风管外且对应于吸风ロ位置的圆周方向上开有凝聚槽的凝聚套,卡在凝聚套内的张紧装置,套在凝聚套上的透气输送圈和传动加压装置,该紧密纺纱装置能使前罗拉输出的纤维束在抽风系统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吸附在透气输送圈上,并在加压传动装置及透气输送圈的作用下,纤维束被拉紧、伸直的状态实现加捻成纱,该紧密纺纺装置能较好的解决原有的“毛羽”问题,提高成纱质量,但也存在不足,如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紧密纺纱装置与罗拉分别属于不同动カ装置驱动,易造成紧密纺纱装置速度与罗拉速度不同步,从而形成堵纱和断纱现象。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580982,
公开日2009. 11. 18,发明创造名称为“机械式立体紧密纺纱装置”,提供了一种对前罗拉输出的纤维须条进行机械式立体槽集聚的紧密纺纱装置,该装置包括有保持架,保持架具有ー个活动端和手柄,保持架通过活动端安装于下皮辊上,在保持架上安装有两组磁铁,其中第一组磁铁安装于保持架上对应下皮辊的位置,第二磁铁安装于保持架上对应下罗拉的位置,紧密件通过轴安装于保持架上,紧密件朝向下罗拉的一面为弧形以与下罗拉相贴合,在紧密件的弧面上开设有若干条面向纱线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聚沟槽。该机械式紧密纺纱装置虽然解决了紧密纺纱横动问题,但是该装置依然存在不足如在纺高刚度、高弹性卷曲纤维时,无法实现对纤维良好的握持集聚成纱。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包括与设有两组磁铁的保持架轴连接并与下罗拉相贴合且开有集束沟槽的紧密件,在紧密件上设有密封盖,紧密件内设有加热芯,加热芯由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加热片构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相互平行,加热片设置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之间,加热芯位于集束沟槽和密封盖之间,加热芯的第一电极的一面紧贴集束沟槽,加热芯和密封盖之间设有绝热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经导线连接外接电源。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加热芯对集聚沟槽集中加热,实现对经过集聚沟槽的纱线须条进行在线“柔化”处理,大大降低须条纤维初始模量,提高纤維“易抚顺”性能,解决了高刚度、高弹性卷曲纤维的集聚握持困难的问题,大幅度提升紧密纺纱成纱性能,进ー步大幅度降低纱线毛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环锭细纱机。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作进ー步详细描述。见附图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在细纱机摇架上安装有下皮辊,下罗拉安装在摇架的西方紧压在下皮辊上,保持架具有一个活动端和手柄,保持架通过活动端安装于下皮辊上,在保持架上安装有两组磁铁,其中第一磁铁安装于保持架上对应下皮辊的位置,第二磁铁安装于保持架上对应下罗拉的位置,紧密件I通过轴连接安装在保持架上,紧密件I朝向下罗拉的一面为弧形以与下罗拉相贴合,在紧密件I的弧形面上开有面向纱线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沟槽2。在紧密件I背向集束沟槽2的一面上,设有密封盖7,紧密件I内设有加热芯,加热芯由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加热片4构成,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相互平行,加热片4设置在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之间,并且分别与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紧密接触,加热芯位于集束沟槽2和密封盖7之间,加热芯呈顺集束沟槽2方向布置,且加热芯的第一电极3的一面紧贴集束沟槽2,加热芯和密封盖7之间设有绝热层6,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经导线连接外接电源。 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可多个并联使用。通电加热芯对集束沟槽2进行集中加热升温,温度范围为80-200°C,牵伸须条从下皮辊和下罗拉输出后,在集束沟槽2内受到加热“柔化”处理,纤维更加“柔软易抚顺”,提高纤维可握持集聚性能,大幅度改善纤维集聚成纱性能,经集束沟槽2输出的“柔洁集聚”纱再经过导纱钩,钢丝圈卷绕到纱管上。
权利要求1. 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包括与设有两组磁铁的保持架轴连接并与下罗拉相贴合且开有集束沟槽(2)的紧密件(I),其特征在于在紧密件(I)上设有密封盖(7),紧密件(I)内设有加热芯,加热芯由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加热片(4)构成,第ー电极(3)、第二电极(5)相互平行,加热片⑷设置在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之间,加热芯位于集束沟槽(2)和密封盖(7)之间,加热芯的第一电极(3)的一面紧贴集束沟槽(2),加热芯和密封盖(7)之间设有绝热层出),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5)经导线连接外接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属于纺织加工领域。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包括与设有两组磁铁的保持架轴连接并与下罗拉相贴合且开有集束沟槽的紧密件,在紧密件上设有密封盖,紧密件内设有加热芯,加热芯位于集束沟槽和密封盖之间,加热芯紧贴集束沟槽,加热芯和密封盖之间设有绝热层。加热芯经导线外接电源,对经过集聚沟槽的纱线须条进行在线“柔化”处理,大大降低须条纤维初始模量,提高纤维“易抚顺”性能,解决了高刚度、高弹性卷曲纤维集聚握持困难的问题,提升纤维紧密成纱性能,进一步大幅降低纱线毛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环锭细纱机。
文档编号D01H13/28GK202595375SQ2012200929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徐卫林, 夏治刚 申请人:武汉纺织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