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及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针织面料的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其设置为通过使沉降片在往复的织针之间的区域进出,形成具有多个沉降片弧长的毛绒针织面料。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针织面料的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过袜类圆形针织机形成毛绒线圈和平针线圈的已知传统技术中,当形成毛绒线圈时,具有毛绒针头(pile nib)的沉降片在织针之间进出。通过改变所述沉降片的移动距离,在放置有毛绒纱的毛绒针头或没有毛绒纱的毛绒针头之间转换。JP 4502606 (B2)描述了另一种传统技术。在该技术中,利用两种沉降片在同一针织面料中形成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大于底纱的沉降片弧长的针织结构(下文中称为“短毛绒线圈”),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下文中称为“毛绒长度”)甚至大于在所述短毛绒线圈中的长度(下文中称为“长毛绒线圈”)的针织结构,以及底纱的沉降片弧长和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相同的针织结构(下文中称为“平针线圈”)。根据该技术,这三种不同的针织结构,即平针线圈、短毛绒线圈和长毛绒线圈可以所需图案分布在同一针织面料中。同样的,所述长毛绒线圈可设置于所述短毛绒线圈中,或者所述短毛绒或长毛绒线圈可设置在平针线圈中。此夕卜,在该技术中,其他针织结构,例如作为不同的线圈的浮线线圈、集圈线圈、以及割绒线圈(cut-boss stitch)也可设为替换所述平针线圈。根据JP 4502606 (B2)描述的技术,所述三种不同的针织结构,即平针线圈、短毛绒线圈和长毛绒线圈可以在同一针织面料中设置为所需图案。从而形成的针织面料可用于追求时尚性和功能性的产品。但是,为了制造更加时尚性和功能性的产品,通常需要在挨个线圈基础上(stitch-by-stitch basis)在针织面料中设置这三种针织结构。因为在JP4502606 (B2)所描述的技·术中,执行器仅仅驱动一对沉降片,它很难驱动其它沉降片以提供精确的在挨个线圈基础上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所述针织机可形成在挨个线圈基础上设置的、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至少三种不同的针织结构,还提供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针织面料的织造方法。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能该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所述针织机包括圆筒,所述圆筒设置为保持织针,从而所述织针沿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竖直方向延伸;沉降片床,所述沉降片床包括盘形水平表面,所述盘形水平表面设置为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圆筒的轴线;多个沉降片,所述多个沉降片包括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以径向延伸、且在所述圆筒的径向方向上可移动的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彼此相对,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短毛绒线圈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长毛绒线圈时,保持所述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在长毛绒线圈中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大于在短毛绒线圈中的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多个选针片,所述选针片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所述沉降片的径向外侧,与所述沉降片分别对应,并沿径向延伸,所述选针片包括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所述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彼此相对,并在径向选择性的移动,以作用于相应的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执行器,设置为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从而当一个织针牵引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可选择性的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长毛绒选针片,在第三控制中,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都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沉降片罩,所述沉降片罩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以覆盖所述沉降片床,所述沉降片罩包括三角,所述三角设置为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沉降片和所述选针片。所述三角设置为至少径向向内移动受到所述执行器作用的至少一个选针片,以使至少一个选针片与相应的沉降片接触,从而将相应的沉降片移动至织针之间的区域。至少一个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包括小针头,以在线圈形成时保持所述底纱,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长毛绒针头和所述小针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短毛绒针头和所述小针头之间的距离。例如,所述短毛绒针头和所述长毛绒针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优选为约0.5mm至2.5mm。当第一控制将所述短毛绒沉降片推出时,一个所述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二 控制将所述长毛绒沉降片推出时,一个所述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三控制没有推出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时,一个所述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毛绒纱和底纱。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利用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来织造针织面料的方法。所述针织机包括设置为用于保持织针的圆筒,从而织针在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竖直方向延伸;多个径向延伸的沉降片,所述沉降片包括设置为在所述圆筒的径向方向可移动的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彼此相对,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短毛绒线圈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长毛绒线圈时,保持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在长毛绒线圈中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大于在短毛绒线圈中的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多个径向延伸的选针片,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的外侧并分别与之对应,所述选针片包括彼此相对的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执行器,设置为当一个织针牵引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以及三角,设置为移动至少一个选针片和至少一个沉降片,它们将在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彼此接触。该织造方法包括第一步,当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选择性地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长毛绒选针片,在第三控制中,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包括第二步,使所述三角作用于受到所述执行器作用的一个所述选针片上,以使一个所述选针片与相应的一个沉降片接触,从而将所述相应的一个沉降片移动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当第一控制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时,一个所述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二控制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时,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三控制没有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时,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而小针头共同保持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根据以上所述,针织结构之间的差异,即所述沉降片弧长为从所述毛绒纱和底纱以及沉降片之间的接触点至所述毛绒纱与底纱以及织针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向前/向后移动相应的沉降片,通过选择所述两个沉降片中的一个和/或某个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和底纱,得到不同针织结构(例如,短毛绒线圈、长毛绒线圈和平针线圈)。此夕卜,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执行器可选择性地进行所有的这三种类型的控制,即径向向内或向前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的第一控制,向前或径向向内移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的第二控制,以及不向前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的第三控制。因此,可形成在挨个线圈基础上设置的、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至少三种针织结构的针织面料。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针织机中,每个所述选针片可包括设置为受到所述执行器作用的选针针踵(selector butts)。所述选针针踵可包括作为共同部件的共同选针针踵,所述选针针踵设置在相同径向位置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内,彼此相对,且作为单个部件的单选针针踵设置在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内,与共同选针针踵位置不同。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可作用于所述单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可作用于共同选针针踵或者作用于共同选针针踵以及单选针针踵。在第三控制中,所述共同选针针踵以及单选针针踵均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在该设置中,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作为共同部件的选针针踵以及作为单个部件的选针针踵。因此,施加至短毛绒选针针踵的作用和/或力被分布开。从而,可减少施加至所述短毛绒选针片的负载。此外,在该设置中,当进行第二控制时,至少作为共同部件的选针针踵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因此,所述执行器的作用施加至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从而,不需要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中设置用于保持底纱的小针头,使所述长毛绒沉降片的结构简单化。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针织机中,所述选针片可包括多组选针片。在每组中,每个选针片的共同选针针踵可设置在与其它选针片的共同选针针踵不同的径向位置,每个选针片的单选针针踵可设置在与其它选针片的单选针针踵不同的径向位置。所述选针片设置为使在一个径向方向的所述共同选针针踵重复出现,以及在一个径向方向的所述单选针针踵重复出现。所述执行器可具有与所述选针针踵对应设置的多个头。该设置可增大所述圆筒的转速,同时所述执行器的反应速度保持不变。因此,可提高生产率。此外,根据与所述圆筒的转速对应的执行器的反应速度,设置合适数量的选针片对数,从而稳定针织机的操作。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针织机中,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可包括短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且所述长毛绒选针片可包括长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可作用于短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可作用于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或共同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三控制中,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均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该设置使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共同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中设置用于保持所述底纱的小针头,简化了所述长毛绒沉降片的结构。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针织机中,所述选针片可包括多个短毛绒选针片和多个长毛绒选针片,每个所述短毛绒选针片的短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可与相邻短毛绒选针片的短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不同,每个长毛绒选针片的长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可与相邻长毛绒选针片的长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不同。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可设置为使在一个径向位置的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重复出现,所述长毛绒选针片设置为使位于一个径向位置的长毛绒选针针踵重复出现。所述执行器可包括设置为与所述短毛绒和长毛绒选针针踵对应的多个头。该设置可增大所述圆筒的转速,同时所述执行器的反应速度保持不变。此外,根据与所述圆筒的转速对应的执行器的反应速度,设置合适数量的选针片对数,从而稳定针织机的操作。在所述针织机的设置中,所述小针头可以仅仅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中。一般而言,在能改变毛绒长度、包括两种沉降片,即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的针织机中,在利用一个沉降片的针头形成线圈的情况下,很可能保持在其它沉降片中形成的底纱的针头分布所述线圈形成。但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针织机的设置,所述小针头优选仅仅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内。因此,当选择所述短毛绒沉降片时,所述长毛绒沉降片的针头不太可能在线圈形成时造成困难。为了形成所述长毛绒线圈,不会仅仅选择所述长毛绒沉降片,而是同时选择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和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上的小针头可以保持所述底纱。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针织机中,可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所述长毛绒沉降之间,以及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之间进一步设置分隔部,以防止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所述短毛绒选针片粘附至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
根据该设置,所述分隔部可防止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彼此接触,以及防止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彼此接触。因此,每个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以及每个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可独立驱动。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针织机中,所述分隔部可以板状隔离物。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针织机中,所述执行器可以是包括顶端的板状头,且设置为通过使所述头的顶端与一个选针片接触作用于被选择的一个选针片上。所述头可包括主表面,所述主表面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一个选针片,并相对于竖直延伸的中心线对称。根据该设置,在当从上方看所述针织机,所述圆筒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正向旋转的情况下,以及所述圆筒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反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执行器以相同方式作用于所述选针针踵上。因此,即使在正向旋转的转动和反向旋转的转动交替进行的所述圆筒的交替旋转的情况下,可对仅用于正向旋转和仅用于反向旋转的控制进行相同的控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所述针织机包括圆筒,所述圆筒设置为保持多个织针,从而织针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垂直方向上延伸;沉降片床,该沉降片床具有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盘形水平表面;多个沉降片,该沉降片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从而在所述圆筒的径向方向上可移动;多个选针片,所述选针片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沉降片的径向外侧,从而沿径向延伸,以及通过径向向内或向外移动而作用于所述沉降片上;执行器,该执行器设置为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上;圆盘形沉降片罩,所述沉降片罩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部以覆盖所述沉降片床。所述沉降片罩包括可操作性地作用于所述沉降片和所述选针片的三角。每个所述沉降片沿径向延伸,并包括在线圈形成时保持底纱的小针头,当短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以及当长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长毛绒针头和所述小针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短毛绒针头和小针头之间的距离。每个所述选针片包括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当短毛绒线圈形成时,该短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当长毛绒线圈形成时,该长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当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所述执行器选择性的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以及第三控制,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短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长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三控制中没有任何作用施加至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所述三角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可操作地以第一距离将一个所述选针片和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沉降片推出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所述选针片包括受到执行器作用的短毛绒选针片;以及第二推出部,所述第二推出部可操作地以不同于第一推出距离的第二距离将一个所述选针片和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沉降片推出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所述选针片包括受到执行器作用的长毛绒选针片。当第一控制将一个所述沉降片推出时,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二控制将一个所述沉降片推出时,一个织针将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三控制没有推出任何沉降 片时,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小针头共同保持所述毛绒纱和所述底纱。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利用针织机来织造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针织面料的方法。所述针织机包括沉降片,所述沉降片设置为沿径向延伸,所述沉降片包括在线圈形成时保持底纱的小针头,在短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以及当长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所述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选针片,所述选针片沿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外侧,以沿径向延伸,包括当所述短毛绒线圈形成时使用的短毛绒选针针踵以及长毛绒线圈形成时使用的长毛绒选针针踵;执行器,所述执行器设置为当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以及长毛绒选针针踵;以及三角,所述三角设置为将所述选针片和与之接触的沉降片推出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所述织造方法包括第一步,当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选择性地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短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长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三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不作用于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第二步,当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时,使所述三角的第一推动部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上,从而将与其接触的沉降片推出第一距离,当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时,使所述三角的第二推动部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上,从而将与其接触的沉降片推出与第一距离不同的第二距离。当第一控制推出所述沉降片时,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二控制推出所述沉降片时,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当第三控制不推出任何沉降片时,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小针头共同保持住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的优选实施例,针织结构之间的差异,即沉降片弧长与从所述毛绒纱和底纱以及沉降片之间的接触点至所述毛绒纱和底纱以及织针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对应。因此,通过选择所述沉降片中的哪部分保持所述毛绒纱和底纱,通过调整所述沉降片向前/向后移动的移动量,形成不同的针织结构(例如,短毛绒线圈、长毛绒线圈和平针线圈)。此外,根据本发明不同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执行器可选择地进行所有这三种类型的控制,即移动所述沉降片的第一控制,比所述第一控制更远地移动所述沉降片的第二控制,以及不移动所述沉降片的第三控制。因此,可形成在挨个线圈基础上设置的、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至少三种针织结构的针织面料。根据本发明不同的优选实施例,可形成针织面料,其中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至少三种针织结构在挨个线圈基础上分布。参考附图,通过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明白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元件、特征、步骤、特征和优选。
图1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通过圆形针织机编制的典型针织结构。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包含于所述圆形针织机的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3A和3B分别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的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的侧视图 。图4展示了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隔离物的沉降片、选针片的设置。图5A、5B、5C、5D、5E和5F为选针片的侧视图,展不了用于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选针片的品种。图6为用于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隔离物的侧视图。图7A为包括执行器的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B为图7A中的执行器包括的头的正视图。图8为沉降片罩的平面视图,展示了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沉降片罩中的三角组的设置。图9展示了如图3A和3B所示的设置在短毛绒沉降片上的针头和设置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上的针头的水平差异。图10A、10B和IOC分别展示了在形成平针线圈、短毛绒线圈和长毛绒线圈时如何保持毛绒纱和底纱。图1lA和IlB分别为沿图8中的0_A线和0_B线,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2A和12B分别为沿图8中的0_C线和0_D线,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3A和13B分别为沿图8中的O-E线和O-F线,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4为沿图8中的O-G线,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5A和15B分别为沿图8中的0_C线和0_D线,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6A和16B分别为沿图8中的0_E线和0_F线,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7A和17B分别为沿图8中的0_C线和0_D线,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8A和18B分别为沿图8中的0_E线和0_F线,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9A和19B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沉降片和选针片的平面视图和侧视图,并展示了其设置。图20A、20B和20C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选针片的侧视图,展示了所述选针片的类型。图21A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包括执行器的圆形针织机的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1B为所述 执行器中包含的头的正视图。图22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的沉降片罩的平面视图,展示了设置在所述沉降片罩上的三角组的设置。图23为图22中的所述沉降片罩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展示了台阶部分(steppedportion)的设置。图24A和24B展示了图22中所示的三角的一部分。图25展示了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内的针头之间的水平差异。图26A、26B和26C分别展示了在形成平针线圈、短毛绒线圈和长毛绒线圈时,如何保持毛绒纱和底纱。图27A和27B分别为沿图22中的0_A线和0_B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8A和28B分别为沿图22中的0_C线和0_C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9A和29B分别为沿图22中的0_E线和0_F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0为沿图22中的O-G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IA和3IB分别为沿图22中的0_C线和0_D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2A和32B分别为沿图22中的0_E线和0_F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3A和33B分别为沿图22中的0_C线和0_D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所述部分的剖视图。图34A和34B分别为沿图22中的0_E线和0_F线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所述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元件。请注意尺寸比例与说明书中描述的不一致。在说明书中,为方便起见,描述方向的术语,例如“上” “下”等用于附图中所示的状态。在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描述了作为典型的多毛绒针织机(即能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的能够形成针织面料的圆形针织机,其中在所述针织面料中,三种针织结构,即平针线圈、短毛绒线圈和长毛绒线圈在挨个线圈基础上设置。首先,描述所述针织结构。图1展示了可由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形成的典型的针织结构。所述针织结构被称为平针线圈Po,其中毛绒纱91和底纱92共同编制,从而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和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相同。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大于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的针织结构成为短毛绒线圈P1 (也称为short-pile stitch)。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甚至大于在所述短毛绒线圈P1中的长度的针织结构成为长毛绒线圈P2(也称为 long-pile stitch)。第一优选实施例
将描述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I。首先,参考附图2至8,描述了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设置。图2为包括线圈形成装置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一部分的透视图。所述圆形针织机I包括由机械台(未示出)支撑的、可转动的织针圆筒2,连接至所述织针圆筒2的上部内侧的顶部圆筒4,设置在所述织针圆筒2的上部外侧的大致的圆盘形沉降片床6,以及所述线圈形成装置10,所述线圈形成装置10设置为通过在往复的织针11中使一对沉降片20移入和移出,来形成多个针织结构。所述织针圆筒2为设置为容纳所述织针11的大致的管状部件。在所述织针圆筒2的外部圆周表面,以规则的圆周间隔形成多个纵向槽3,该纵向槽3用于使所述织针11在竖直方向上在其中滑动。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织针圆筒2上所述纵向槽3的设置密度优选为在圆周方向上约5至24每英寸。所述顶部圆筒4设置为与所述织针圆筒2可一起旋转,并设置有多个水平槽5,每个水平槽5可引导一对沉降片20,稍后将描述。所述水平槽5设置为在所述织针圆筒2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当从上看时,所述水平槽5设置在所述织针圆筒2的纵向槽3之间。换句话说,当从上面看时,所述水平槽5和所述纵向槽3彼此交替设置。所述沉降片床6为大致的管状部件,设置为容纳多对沉降片对20,多对选针片30以及隔离物40,稍后将描述。所述沉降片床6设置为可与所述织针圆筒2 —块旋转,并设置有多个水平槽7,每个水平槽7沿径向在其中设置一对沉降片20,一对选针片30和隔离物40。所述沉降片床6的水平槽7和所述顶 部圆筒4的水平槽5优选数目相同。每个水平槽7和对应的水平槽5设置在相同的径向延伸线上。所述线圈形成装置(见图7A和IOA至10C)包括多对沉降片20,多对选针片30,隔离物40,执行器50以及沉降片罩60。当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形成的新线圈被引入旧线圈时,所述沉降片20可操作地保持毛绒纱91和底纱92。每对沉降片20包括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每对选针片30包括分别与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以及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对应的短毛绒选针片31和长毛绒选针片35。所述选针片30设置为选择性地向前(即径向向内)移动相应的沉降片20。所述隔离物40设置为防止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以及短毛绒选针片31粘附至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和长毛绒选针片35。所述执行器50可操作地选择性地作用于相应选的针片30上。所述沉降片罩60设置有三角组,该三角组包括所述第一三角62,所述第一三角62将受到所述执行器50作用的一个选针片30移动至织针11之间的区域。图3A为短毛绒沉降片21的侧视图,图3B为长毛绒沉降片25的侧视图。一对沉降片20包括含有如图3A所示的短毛绒针头22和小针头23的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以及含有如图3B所示的长毛绒针头26的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均优选为板状部件。所述短毛绒针头22和所述长毛绒针头26设置为在线圈形成时保持所述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23设置为至少保持所述底纱9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厚度约为0.2_至0.8mm,且由例如钢形成。图4展示了所述沉降片、所述选针片和隔离物的设置。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容纳于在所述沉降片床6内形成的水平槽7内。更具体地,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设置为沿所述沉降片21和25移入和移出的方向延伸,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彼此相对,所述隔离物40设置在二者之间。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前端21a和25a设置为可移入和移出织针11之间。返回到图3,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后端21b和25b设置有针踵24和28,所述针踵受到第二三角63和第三三角64的作用,稍后将描述。请注意,图4中的水平方向与图2中所述沉降·片床6的径向方向一致,图4的左侧与图2中径向内侧一致。一对选针片30包括设置在所述段毛绒沉降片21的后端21b侧(即径向外侧)的短毛绒选针片31,和设置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后端25b (即径向外侧)的长毛绒选针片3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由板状部件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沉降片20中的所述选针片31和35的厚度优选约为0.2mm至0.8mm。例如,所述选针片31和35由钢制成。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容纳于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6上的水平槽7内,以沿它们移入和移出的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同样地,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设置为彼此相对,所述隔离物40设置在二者之间。图5A至5F展示了用于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图5A、5B和5C展示了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类型,图5D、5E和5F展示了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类型。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包括两个选针针踵32。更具体地,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包括选针针踵32a和32d,32b和32e,或者32c和32f,如图5A、5B和5C所示。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包括一个选针针踵36,即选针针踵36a,36b或36c,如图 、5Ε和5F所示。所述选针针踵32和36为受到所述执行器50作用的部分。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包括上述选针针踵32 ;前端31a,所述前端设置为推动设置在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径向内侧的短毛绒沉降片21 ;与所述前端31a相对的后端31b ;针踵34,所述针踵34设置为受到第五三角66的作用,稍后将描述。类似地,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包括上述针踵36,;前端35a,设置为推动设置在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径向内侧的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 ;与所述前端35a相对的后端35b;针踵38,所述针踵38设置为受到第五三角66的作用。所述选针针踵32设置在所述选针片31的延伸部分的底部31c,以向下突出。类似地,所述选针针踵36设置在所述选针片35的延伸部分的底部35c,以向下突出。选针凸台(Selector bosses) 33和37设置在相应的选针片31和35的延伸部分的顶部,以向上突出。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彼此相对,受到所述第一三角62的作用,稍后将描述。一对沉降片20,包括如图5A所示的第一步选针针踵(first-step selectorbutt) 32a和第四步选针针踵32d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以及包括如图所示的第四步选针针踵36a的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以及稍后将描述的所述隔离物40容纳在如图2所示的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一水平槽7 (701)中。一对沉降片20,包括如图5B所示的第二步选针针踵32b和第五步选针针踵32e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以及包括如图5E所示的第五步选针针踵36b的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以及所述隔离物40容纳在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二水平槽7 (702)中。一对沉降片20,包括如图5C所示的第三步选针针踵32c和第六步选针针踵32f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以及包括如图5F所示的第六步选针针踵36b的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以及所述隔离物40容纳在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三水平槽7 (703)中。在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四水平槽7 (704)之后,重复所述第一至第三水平槽701至703的设置。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个例子,其中所述选针针踵的步数(number ofthe st印s)优选为3。但是,所述步数可以是I或2,或4或更多,只要所述织针圆筒2的转速与通过信号进行电子控制的执行器50的反应速度对应即可。设置在如图5A所示的短毛绒选针片31上的所述选针针踵32d以及设置在如图所示的长毛绒选针片35上的所述选针针踵36a大致位于相同的径向位置。当这些选针片31和35假定形成一对时,在该对中的所述选针针踵32d和所述选针针踵36a彼此相对,从而可被称为作为共同部件(common components)的选针针踵。这对于如图5B所示的所述选针针踵32e和如图5E所示的选针针踵36b,以及如图5C所示的选针针踵32f和如图5F所示的选针针踵36c是一样的。此外,设置在如图5A所示的短毛绒选针片31上的选针针踵32a在如图所示的长毛绒选针片35上没有相对应的选针针踵,因此,被称为单个部件。回到图4,所述隔离物40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之间,以及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之间。参考图6,所述隔离物40具有前端部分40a,该前端部分40a具有与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一部分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一部分对应的形状。在所述隔离物40的后端部分40b的底部,设置有固定针踵41,其可操作地将所述隔离物40固定至所述水平槽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物40的厚度优选约为0.15 mm至0.25 mm,且例如由钢或类似物制成板状。由于所述隔离物40,可防止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选 针片21和31粘附至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和选针片25和35。图7A包括执行器50的线圈形成装置1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此时如图5A所示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如图所示的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位于所述执行器50上。所述执行器50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6的下方,如图7A所示,从而选择性地作用于一对选针片30的所述选针针踵32和36上。所述执行器50包括分别与作为单个部件的所述选针针踵32a、32b和32c (见图5A至5C)对应的头51、52和53,以及分别于作为共同部件的所述选针针踵32d和36a,32e和36b,以及32c和36c (见图5A至5F)对应的头54、55和56。图7B为从径向内侧看的所述执行器的一个所述头51至56的视图。请注意,所述头51至56优选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结构。所述头51至56分别包括主表面51a至56a,所述主表面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延伸方向,其中,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根据所述沉降片床6的旋转,而可在方向F (反向旋转方向)或方向G (正向旋转方向)移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头51至56为板状部件,分别包括顶端51b至56b。所述头51至56通过使所述顶端51b至56b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针踵32和36接触,可操作地选择性作用于这些选针片31和35上。例如,每个所述顶端51b至56b大致相对于沿图7B所示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因此,在当从上往下看所述圆形针织机1,所述织针圆筒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下文中该旋转称为正向旋转)的情况下,以及所述织针圆筒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下文中该旋转称为反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执行器5可以相同方式或基本相同的方式,通过所述51至56作用于所述选针片32和36上。因此,即使在所述织针圆筒的正向旋转的转动和反向旋转的转动的往复旋转重复交替时,也可以进行与仅用于正向旋转的控制和仅用于反向旋转的控制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控制。图8为沉降片罩60的平面视图,展示了设置在所述沉降片罩60内的三角组的设置。所述圆盘形沉降片罩60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6 (如图2所示)的上方,并由不能旋转的机械台(未示出)支撑,具有朝下的包含三角的表面61。所述三角62至66设置在所述沉降片罩60的包含三角··的表面61上。图8展示了当从上看时,所述沉降片罩60,所述三角以实线展示出,尽管它们位于所述沉降片罩60的底部。同样地,图8以虚线展示了从上往下看的所述执行器50的设置。所述三角组包括第一三角62,设置在径向外侧位置;第二三角63,以环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角62的径向内侧,包括开口 63a;第三三角64,以大致环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角63的径向内侧;第四三角65,设置在径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三角62和第二三角63之间、接近所述第二三角63的开口 63a ;以及第五三角66,设置在径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三角62和第二三角63之间、接近所述第四三角65,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三角62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的外侧。所述第二三角63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针踵24和28的外侧。所述第三三角64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沉降片21和25的所述针踵24和28的内侧。所述第四三角65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31和35的选针凸台33和37的上部。所述第五三角66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31和35的针踵34和38上。接下来描述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设置,所述圆形针织机I用于形成如图1所示的平针线圈Po,短毛绒线圈P1和长毛绒线圈p2。图9展示了彼此相对的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的针头的水平差异。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短毛绒针头22和小针头23与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长毛绒针头26在水平(或竖直方向的位置)上不同,如图9所示。所述小针头23和所述长毛绒针头26之间的距离H2大于所述小针头23与所述短毛绒针头22之间的距离H1。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可通过利用该水平差异(距离Hl和H2之间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针织结构。例如,所述距离Hl和H2之间的差异,即(H2 - Hl)优选约为0.5 mm至2.5 mm。在线圈形成时沉降片弧长由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与对应的针头22,23和26的接触点p22、P23和P26至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相对于织针11的接触点P11的距离确定,如图10AU0B和IOC所示。换句话说,当所述织针11将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引入旧线圈时,能够基于使用哪个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而选择形成某一种针织结构。通过选择性向前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可实现对针头的选择,如图1OA至IOC所示。如果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没有从预定位置相对于所述织针11移动,即它们没有向前运动,如图1OA所示,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小针头23保持住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小针头23之间的接触点P23至所述毛绒纱91与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1等于所述底纱92和所述小针头23之间的接触点P23至所述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2。因此,当所述织针11将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引入如图1OA所示状态的旧线圈时,形成平针线圈Po,其中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等于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如果仅仅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从预定位置向所述织针11移动(即向前移动)距离L,如图1OB所示,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短毛绒针头22保持所述毛绒纱91,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小针头23保持所述底纱92。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短毛绒针头22之间的接触点P22至所述毛绒纱91与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1与所述底纱92和所述小针 头23之间的接触点P23至所述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2不同,差距为距离H1。因此,当所述织针11将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引入如图1OB所示状态的旧线圈时,形成短毛绒线圈P1,其中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大于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弧长与底纱92的沉降弧长之间的差异优选为距离Hl的两倍或约两倍。如果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都从预定位置向所述织针11移动(即向前移动)距离L,如图1OC所示,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长毛绒针头26保持所述毛绒纱91,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小针头23保持所述底纱92。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长毛绒针头26之间的接触点P26至所述毛绒纱91与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n之间的距离D91与所述底纱92和所述小针头23之间的接触点P23至所述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2不同,差距为距离H2。距离H2大于距离H1。因此,当所述织针11将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引入如图1OC所示状态的旧线圈时,形成长毛绒线圈P2,其中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大于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弧长与底纱92的沉降弧长之间的差异优选为距离H2的两倍或约两倍。接下来,参考图1lA至18B,描述了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I的操作,展示了一对沉降片20,一对选针片30对以及隔离物40。下文中,设置在同一水平槽7内的所述沉降片20 (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所述选针片30 (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长毛绒选针片35),以及所述隔离物40统称为沉降片装置8。所述沉降片装置8与所述沉降片床6 —块旋转。所述沉降片床6设置为与所述沉降片罩60的包含三角的表面61相对。因此,从上面看时,所述沉降片装置8以从位置O-A至位置O-G的顺序(见图8)在所述沉降片罩60上运动。在本说明书中,以例子的方式描述了容纳于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一水平槽701中的沉降片装置8,所述沉降片装置8包括如图5A所示的短毛绒选针片31和如图所示的长毛绒选针片35。现在将描述用于形成短毛绒线圈P1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操作。图1lA和IlB分别展示了位于所述沉降片罩60的O-A和O-B位置的沉降片装置8的状态。在位置0-A,所述沉降片20与所述选针片30间隔开。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在如图8所示的方向X),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A移动至位置0-B。在该运动过程中,与所述织针11 一体形成的织针针踵12受到线圈三角80的作用(见图2),从而所述织针11向上运动。因此,所述织针11保持形成新线圈的毛绒纱91和底纱92,未在图1lA和IlB中示出。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B时,因为所述线圈三角80对织针针踵12的作用,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针织纱92的织针11开始向下移动。在位置0-B,所述沉降片20与所述选针片30间隔开,且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选针凸台33和37位于所述第一三角62下方。因此,此时所述第一三角62不会作用于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图12A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C的状态。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所述沉降片装置8向O-C位置靠近。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针踵24和28的内侧受到所述第三三角64的作用,从而径向向外移动。同样地,如果此时选择信号输出装置( 未示出)向所述执行器50输入信号,转动设置的所述头51从倾斜状态转变为直立状态。图12A展示了处于直立状态的所述头51以及位于所述头51左侧的、倾斜状态的头52。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C时,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所述选针针踵32a受到处于直立状态(第一步)的头51的作用。从而受到所述头51作用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向上移动。另一方面,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在受到所述直立的头51作用的位置没有所述选针针踵36a。因此,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不会受到所述头51的作用。此时,所述第一三角61位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选针凸台33和37的外侧。图12B展示了位于O-D位置的所述沉降片装置8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D时,所述第一三角62与已经向上移动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选针凸台33的外侧接触,以产生径向向内的作用(第二步)。因此,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被径向向内推出。另一方面,所述执行器的所述头51没有向上移动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因此,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选针凸台37的外侧不能与所述第一三角62接触。因此,所述选针凸台37不受到所述第一三角62的径向向内的作用。以这种方式,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位于相对于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径向内侧位置,即相对于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向前移动和径向向内移动。图13A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E的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E时,所述第一三角62对所述选针凸台33的作用使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前端31a径向向内移动,以与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后端21b接触。从而,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径向向内移动。另一方面,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不会受到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作用,产生向内的径向运动,因此,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保持不动。因此,与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相t匕,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位于径向上更靠内的位置(即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向前移动),如图13A所示。图13B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F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D移动至位置O-E时,织针11受到所述线圈三角80的作用(见图2)而向下运动,同时进行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上述运动。在该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已经向前移动了(径向向内)。从而,如图1OB所示,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所述短毛绒针头22保持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23保持底纱92。然后,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E移动至O-F时,所述织针11进一步向下移动。从而,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所述短毛绒针头22保持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23保持底纱92,毛绒纱91和底纱92都被引入旧线圈,从而形成短毛绒线圈P”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针踵28从外侧受到所述第二三角62的作用。因此,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径向向内移动。因此,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位于相同的径向位置,如图13B所示。图14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G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F移动至位置O-G时,所述选针凸台33受到所述第四三角65的作用(见图8),从而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向下运动。同样地,所述针踵34受到所述第五三角66的作用(见图8),从而径向向外移动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圈P1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操作与在正向旋转时的上述操作类似或大致类似。也就是说,所描述的用于正向旋转的相同的操作或大致相同的操作可用于所述织针圆筒2的反向旋转。
现在将描述用于形成长毛绒线圈P2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操作。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A和O-B时的状态与形成上述短毛绒线圈P1时的状态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图15A展示了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C时的状态。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所述沉降片装置8向靠近O-C位置移动。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的针踵24和28内侧受到所述第三三角64的作用,从而径向向外运动。同样,在该状态下,选择信号输出装置(未不出)向所述执行器50输入信号,可转动的所述头51和54将从倾斜状态转变至直立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C时,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选针针踵32a受到直立状态的头51的作用(第一步)。从而,受到直立的头51作用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向上运动。同时,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针踵36a受到直立状态的所述头54的作用。从而受到头54作用的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也向上运动。当所述头54作用于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针踵36a上时,它也作用于设置在与所述选针针踵36a相同的径向位置上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所述选针针踵32d。换句话说,所述头54同时作用于作为共同部件的所述选针针踵32d和36a。此时,所述第一三角62位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外侧。图15B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D时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D时,所述第一三角62与已经向上移动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接触,以径向向内作用于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第二步)。从而,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径向向内移动。结果,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都向前移动。图16A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E时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E时,已经向前移动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前端31a和35a与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后端21b和25b接触,并分别径向向内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结果,如图16A所示,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都向前移动。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D移动至位置O-E时,由于所述线圈三角80 (见图2)的作用,所述织针11向下移动,同时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进行前述运动。因为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都向前移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长毛绒针头26保持所述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23保持所述底纱92,如图1OC所示。然后,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织针11进一步向下移动。从而,当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长毛绒针头26保持所述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23保持所述底纱92时,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被引入旧线圈,以形成长毛绒线圈P2。图16B展示了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F时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针踵24和28都从内侧受到所述第三三角64的作用,从而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径向向外移动。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F移动至位置O-G时的过程与上述形成短毛绒线圈P1的过程类似,因此省略了详细的描述。在所述织针圆筒2反向旋转(在与图8的方向X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形成所述长毛绒线圈P2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操作与以上述操作一样。也就是说,所描述的用于正向旋转的操作也可用于所述织针圆筒2的反向旋转。现在将描述用于形成平针线圈Ptl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操作。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A和O-B时的状态与形成上述短毛绒线圈P1时的状态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图17A展示了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C时的状态。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所述沉降片装置8向靠近O-C位置移动。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的针踵24和28内侧受到所述第三三角64的作用,从而所述沉降片21和25径向向外运动。同样,在该状态下,如果选择信号输出装置(未示出)不向所述执行器50输入信号,可转动的所述头51至56将保持倾斜。在该状态下,即使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0-C,也没有任何作用施加至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选针针踵32a、32d和36a (第一步)。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一三角62位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选针凸台33和37的外侧。图17B展示了 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D时的状态。即使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D时,所述第一三角62也不会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外侧接触。同样地,没有任何径向向内的作用施加至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 (第二步)。从而,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都保持不变。图18A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E时的状态。即使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到达位置O-E时,所述第一三角62也不与所述选针凸台33和37接触。同样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不会径向向内移动。因此,没有任何作用施加至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后端21b和25b。因此,如图18A所示,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保持不变。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D移动至位置O-E时,织针11受到所述线圈三角80的作用(见图20)而向下运动。此时,由于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保持其最初状态,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的所述小针头23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如图1OA所示。图18B展示了沉降片装置8位于位置O-F时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织针11进一步向下移动。从而短毛绒沉降片21的所述小针头23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被引入旧线圈,以形成平针线圈Po。同样当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的针踵24和28的内侧与所述第三三角64的后端间隔开。因此,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均不会受到所述第三三角64的作用。在所述沉降片装置8从位置O-F移动至 位置O-G时的过程与上述形成短毛绒线圈P1的过程类似,因此省略了详细的描述。在所述织针圆筒2反向旋转(在与图8的方向X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操作与形成平针线圈Ptl类似或大致类似。也就是说,所描述的用于正向旋转的相同的操作或大致相同的操作可用于所述织针圆筒2的反向旋转。通过所述执行器50获得的上述用于形成所述短毛绒线圈P1、长毛绒线圈P2、以及平针线圈Po的一系列操作。因此,可在挨个线圈基础上进行上述三种控制。现在将描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多毛绒针织机的有益效果。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针织结构之间的差异,即所述沉降片弧长与从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以及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之间的接触点至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对应。因此,通过选择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和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之间的一个接触点,即通过选择性地向前/向后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来选择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或长毛绒沉降片25的何处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可形成不同的针织结构,即所述短毛绒线圈P1、所述长毛绒线圈P2、以及所述平针线圈Po。此外,所述执行器50可进行形成所述短毛绒线圈的控制,其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向前移动;形成所述长毛绒线圈的控制,其中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移动,以及形成所述平针线圈的控制,其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都向前移动。因此,可形成在挨个线圈基础上分布有不同线圈或针织结构的针织面料。此外,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设置,沿径向设置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50作用的所述选针针踵32a至32f和36a至36c。因此,即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或稳定操作而形成用于多步选针针踵的情况下,也可避免所述圆形针织机I在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尺寸增加。此外,因为可避免尺寸增加,从而避免了可加工性和可操作性的减少。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向前移动的状态以及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向前移动的状态,它们的后端21b和25b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前端31a和35a接触,且所述选针片31和35的后端31b和35b的运动受到所述第一三角62的限制。因此,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向前移动的状态,能够稳定地使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定位。同样地,能够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向前移动的状态,稳定地使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定位。因此,可减少线圈形成过程中可能的麻烦,可稳定操作所述圆形针织机I。此外,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所述沉降片20和所述选针片30为彼此分离的部件,且所述选针片30设置在所述沉降片20的后端侧(即径向外侧)。因此,可容易地在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径向外侧部分设置用于所述执行器50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选针针踵32上的空间。换句话说,能够在径向上更靠外的一侧设置所述执行器50。第二优选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101 (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I不同:在线圈形成装置Iio的设置中,通过改变可在往复的织针11之间的沉降片120的移动量,可操作地形成多个不同的针织结构。除了这一点,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优选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相同或大致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详细的描述。所述线圈形成装置110包 括多个沉降片120,多个选针片130,执行器150和沉降片罩160。当用于形成新线圈的毛绒纱91和底纱92被引入旧线圈时,所述沉降片120保持毛绒纱91和底纱92。所述选针片130设置为将相应的一个沉降片120移出。所述执行器150设置为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130。所述沉降片罩160包括三角组,所述三角组包括所述第一三角162,可操作地将受到所述执行器150作用的所述选针片130推动至织针11之间的区域。图19A为所述沉降片和所述选针片的平面视图,展示了其设置。所述沉降片120容纳于如图2所示的沉降片床6内设置的水平槽7内。所述沉降片120设置为沿其移动方向延伸,如图19A所示,从而其前端120a移入和移出所述织针11。所述沉降片120的后端120b具有针踵124,该针踵124设置为受到所述第一三角163和所述第三三角164作用,稍后将描述。请注意,图19A中的水平方向与图2中的所述沉降片床6的径向方向一致,图19A中的左侧与图2中径向内侧一致。图19B为所述沉降片120的侧视图。所述沉降片120包括短毛绒针头122,小针头123和长毛绒针头126,且优选被板状部件限定。所述短毛绒针头122和所述长毛绒针头126为在线圈形成时保持所述毛绒纱91的部分,所述小针头123为至少保持所述底纱92的部分。所述沉降片120的厚度优选约为0.2mm至1.0mm,在该实施例中该沉降片120由钢制成。所述选针片130容纳于如图2所示的所述沉降片床6内设置的水平槽7内。所述选针片130设置为沿其移动方向延伸,如图19A所示。此外,所述选针片130设置在所述沉降片120的后端120b侧。所述选针片130优选被板状部件限定。例如,在该实施例中,与所述沉降片120类似,所述选针片130的厚度优选约为0.2mm至1.0mm,且由钢制成。图20A、20B、和20C为不同类型的所述选针片130的侧视图。所述选针片130包括选针针踵132。更具体地,如图20A、20B和20C所示,每个选针片130包括两个选针针踵132a和132d,132b和132e,以及132c和132f。所述选针针踵132设置为受到所述执行器150的作用。所述选针针踵132a、132b和132c作为用于短毛绒线圈形成的短毛绒选针针踵,而所述选针针踵132d、132e和132f作为用于长毛绒线圈形成的长毛绒选针针踵。所述选针片130包括上述选针针踵132,可操作的推动设置在所述选针片130径向内侧的所述沉降片120的前端130a,与所述前端130a的相对端的后端130b,以及可操作地受到所述第五三角166作用的针踵134,稍后将描述。所述选针针踵132设置在所述选针片130的延伸部分的底部130c,以向下突出。同样地,选针凸台133设置在所述选针片130的延伸部分的顶部130d,以受到所述第一三角162的作用,稍后将描述。所述选针凸台133设置为从所述选针片130的延伸部分的顶部130d向上突出。所述沉降片120和如图20A所示的包括所述第一步选针针踵132a和第四步选针针踵132d的所述选针片130容纳在如图2所示的所述沉降片床6中的第一水平槽7(701)中。所述沉降片120,以及如图20B所示的包括第二步选针针踵132b和第四步选针针踵132e的所述选针片130容纳于如图2所示的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二水平槽7 (702)。所述沉降片120,以及如图20C所示的包括第三步选针针踵132c和所述第六步选针针踵132f的所述选针片130容纳于如图2所示的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三水平槽7 (703)内。对于如图2所示的所述沉降片床6的随后的水平槽7,重复第一至第三水平槽所述的设置。本文中在一个例子中描述了所述选针针踵步数优选为三,但是该步数并不限于三。如果所述织针圆筒2的转速 与所述执行器50对电子控制信号反应的反应速度对应,那么所述步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三个。图21A为设置有所述执行器的所述线圈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1A展示了图20A所示的选针片位于所述执行器150上。所述执行器150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6下方,如图21A所示,可操作性地选择性作用于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针踵132上。所述执行器150包括头151、152、153、154、155和156,所述头分别设置为与所述选针针踵132a、132b、132c、132d、132e 和 132f 对应(见图 20A 至 20C)。图21B为所述执行器150的一个所述头的正视图。请注意,所述头151至156优选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结构。所述执行器150的头151至156优选为板状部件,包括主表面151a至156a,所述主表面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选针片130的延伸方向,所述选针片130可在方向F (正向旋转方向)和方向G (反向旋转方向)上移动,如图21B所示。当所述头151至156的顶端部分151b至156b与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针踵132接触时,所述执行器150作用于所述选针片130。所述顶端部分151b至156b相对于图21B中竖直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因此,当从上看所述圆形针织机101时,在所述织针圆筒2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正向旋转中,以及在所述织针圆筒2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反向旋转中,所述执行器150可以相同方式作用所述选针针踵132。因此,即使在所述织针圆筒2的正向旋转的转动和反向旋转的转动的往复旋转重复交替时,也可以进行与仅用于正向旋转的控制和仅用于反向旋转的控制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控制。图22展示了设置在所述沉降片罩160上的三角的设置。所述圆盘形沉降片罩160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6 (见图2)的上面,所述沉降片床6具有朝下的包含三角的表面161。所述沉降片罩160由不能旋转的机械台(未示出)支撑。图22展示了当从上看时的所述沉降片罩160,但是用实线表示位于所述沉降片罩160底部的所述三角。同样地,以虚线展示了从上面看所述沉降片罩160时,设置在所述沉降片罩160底部的所述执行器150。所述三角组包括第一三角162,设置在径向外侧位置;第二三角163,以环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角162的径向内侧,包括开口 163a ;第三三角164,以大致环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角163的径向内侧;第四三角165,设置在径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三角162和第二三角163之间、接近所述第二三角163的开口 163a;以及第五三角166,设置在径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三角162和第二三角163之间、接近所述第四三角165。
所述第一三角162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130的所述选针凸台133的外侧。所述第二三角163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沉降片120的针踵124的外侧。所述第三三角164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沉降片120的所述针踵124的内侧。所述第四三角165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凸台133的上部。所述第五三角166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130的针踵134上。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三角组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特别展示了所述台阶部分(stepped portion)的设置。图21A和24B为所述第一三角的剖视图,展示了其台阶部分。如图23、24A和24B所示,用于短毛绒线圈形成的台阶部分(所述第一推动部)162b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角162径向内表面的底部的角上。所述台阶部分162b在所述第一三角162底部径向向外凹。所述台阶部分162b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执行器50的两侧。图24A展示了所述选针片130的所述选针凸台133与所述第一三角162的前端部分(第二推动部)162a接触。图24B展示了所述选针凸台133与所述台阶部分162b接触。当通过与所述台阶部分162b接触,所述选针凸台133被推出时,被推出的所述选针凸台133的推出量LI小于当通过与所述前端部分162a接触,所述选针凸台133被推出时,所述选针凸台133的推出量L2。现在描述所述圆形针织机101 (见图2)的设置,所述圆形针织机101用于形成如图1所示的平针线圈Po,短毛绒线圈P1和长毛绒线圈p2。图25展示了设置在所述沉降片上的针头之间的水平差异。所述沉降片120的所述短毛绒针头122、小针头123与长毛绒针头126在水平上位置不同,如图25所示。所述小针头123和所述长毛绒针头126之间的距离H2大于所述小针头123与所述短毛绒针头122之间的距离H1。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可通过利用所述距离(水平距离)之间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针织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距离(H2 - Hl)之间的差异优选约为0.5 mm至2.5 mm。在线圈形成时,所述沉降片弧长由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与对应的针头122,123和126的接触点P122、P123和P126至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与织针11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确定。换句话说,能够通过选择所述短毛绒针头122、所述小针头123和所述长毛绒针头126中的某一个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而选择形成某一种针织结构。通过选择性移动所述沉降片120可实现对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的针头的选择,如图26A至26C所示。如图26A所示,如果所述沉降片120都没有从预定位置移动(没有向前运动),那么所述沉降片120的小针头123保持住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小针头123之间的接触点P123至所述毛绒纱91与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1等于所述底纱92和所述小针头123之间的接触点P123至所述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2。因此,在如图26A所示的状态,当所述织针11将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引入旧线圈时,形成平针线圈Ptl,其中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等于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如图26B所示,如果所述沉降片120从预定位置(如图26B中双点划线所示)向所述织针11移动距离LI (即所述沉降片120向前移动距离LI),所述沉降片120的短毛绒针头122保持所述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123保持所述底纱92。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短毛绒针头122之间的接触点P122至所述毛绒纱91与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n之间的距离D91与所述底纱92和所述小针头123之间的接触点P123至所述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2不同,差距为距离H1。因此,当所述织针11将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引入如图26B所示状态的旧线圈时,形成短毛绒线圈P1,其中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比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优选大距离Hl的两倍或约两倍。如图26C所示,如果所述沉降片120从预定位置(如图26C的双点划线所示)向所述织针11移动距离L2,那么所述沉降片120的长毛绒针头126保持所述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123保持所述底纱92。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长毛绒针头126之间的接触点P126至所述毛绒纱91与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1与所述底纱92和所述小针头123之间的接触点P123至所述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P11之间的距离D92不同,差距为距离H2。距离H2大于距离H1。因此,当所述织针11将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引入如图26C所示状态的旧线圈时,形成长毛绒线圈P2,其中所述毛绒纱91的沉降片弧长比所述底纱92的·沉降片弧长大距离H2的两倍或约两倍。参考图27A至34B,描述了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101的操作,分别展示了包括所述沉降片120和所述选针片130的线圈形成装置的部分的横截面。下文中,设置在同一水平槽7内的所述沉降片120和所述选针片130可统称为沉降片装置108。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与所述沉降片床6 —块旋转。所述沉降片床6设置为与所述沉降片罩160的包含三角的表面161相对。在该设置中,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以从O-A至O-G的顺序在所述沉降片罩160上运动(见图22)。以例子的方式描述了容纳于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一水平槽701中的沉降片装置108,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包括如图20A所示的选针片 130。现在将描述在所述织针圆筒2正向旋转时(以如图22方向X旋转),用于形成短毛绒线圈P1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的操作。图27A和27B分别展示了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位于位置O-A和O-B时的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位于位置O-A时,所述沉降片120与所述选针片130间隔开。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在方向X),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A移动至位置O-B时,与所述织针11 一体形成的织针针踵12受到线圈三角80的作用(见图2),从而所述织针11向上运动。因此,所述织针11用于放置或保持形成新线圈的毛绒纱91和底纱92(均未示出)。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B时,所述织针针踵12受到所述线圈三角80的作用(见图2),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所述针织纱92的织针11开始向下移动。当所述沉降片装置位于位置0-B,所述沉降片120与所述选针片130间隔开。在该状态,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凸台133位于所述第一三角162下方。因此,此时所述第一三角162不会作用于所述选针凸台133。图28A展示了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位于位置0_C的状态。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向O-C位置靠近。在运动过程中,所述沉降片120的针踵124的内侧受到所述第三三角164的作用,从而径向向外移动。同样地,如果选择信号输出装置(未示出)向所述执行器150输入信号,转动设置的所述头151从倾斜状态转变为直立状态。请注意,图28A所示的头151处于直立状态,而挨着所述头151的头152处于倾斜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C时,所述选针片130的所述选针针踵132a受到处于直立状态的头151的作用(第一步)。从而受到所述头151作用的所述选针片130向上移动。此时,所述第一三角162位于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凸台133的外侧。图28B展示了位于位置O-D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D时,所述第一三角162与已经向上移动的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凸台133的外侧接触,以径向向内作用于所述选针凸台133。此时,所述选针片130的所述选针凸台133与所述第一三角162的台阶部分162b接触(如图24B所示),径向向内推出所述选针凸台133。图29A展示了位于位置O-E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E时,径向向内移动的、所述选针片130的前端130a与所述沉降片120的后端120b接触,从而径向向内移动所述沉降片120。此时,被所述选针片130移动的所述沉降片120的移动量为LI。该移动量LI小于移动量L2,稍后将描述。图29B展示了位于位置O-F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D移动至位置O-E时,织针11受到所述线圈三角80的作用(见图2)而向下运动,同时进行所述沉降片120的上述运动。此时,所述沉降片120位于朝向织针11、与预定位置(如图26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间隔距离LI的位置。从而,如图26B所示,所述沉降片120的所述短毛绒针头122放置并保持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123放置并保持底纱92。然后,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E移动至O-F时,所述织针11进一步向下移动。从而,当所述沉降片120的所述短毛绒针头122保持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123保持底纱92时,毛绒纱91和底纱92都被引入旧线圈,从而形成短毛绒线圈Pp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沉降片102的针踵124从外侧受到所述第二三角163的作用。因此,所述沉降片120被径向向内推出。图30展示了位于位置O-G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F移动至位置O-G时,所述选针凸台133受到所述第四三角165的作用(见图22),从而所述选针片130被向下推。同样地,所述针踵134受到所述第五三角166的作用(见图22),从而径向向外移动所述选针片130,以位于在被选择之前所处的位置。在所述织针圆筒2反向旋转(在与图22的方向X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形成所述短毛绒线圈P1的操作与上述操作类似或大致类似。也就是说,所描述的用于正向旋转的上述操作也可用于所述织针圆筒2的反向旋转。现在将描述用于形成长毛绒 线圈P2的操作。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位于位置O-A和O-B时的状态与形成上述短毛绒线圈P1操作时的状态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图31A展示了位于位置O-C时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向靠近位置O-C的方向移动。在运动过程中,所述沉降片120的针踵124内侧受到所述第三三角164的作用,从而所述沉降片120径向向外运动。同样,此时如果选择信号输出装置(未示出)向所述执行器50输入信号,那么可转动的所述头154将从倾斜状态转变至直立状态。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C时,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针踵132a受到直立状态的头154的作用(第一步)。从而所述选针片130向上运动。图31B展示了位于位置O-D时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D时,所述第一三角162与所述选针片130的所述选针凸台133接触,并径向向内作用于所述选针凸台133。此时,所述选针凸台133与所述第一三角162的前端部分162a接触(见图24A),从而径向向内移动所述选针凸台133 (第二步)。图32A展示了位于位置O-E时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E时,已经径向向内移动的所述选针片130的前端130a与所述沉降片120的后端120b接触,并径向向内移动所述沉降片120。此时,所述沉降片120的移动量为L2。该移动量L2大于上述移动量LI。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D移动至位置O-E时,由于所述线圈三角80 (见图2)的作用,所述织针11向下移动,同时所述沉降片120进行前述运动。此时,所述沉降片120位于朝向所述织针11、与预定位置(如图26C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间隔距离L2的位置。从而,如图26C所示,所述沉降片120的所述长毛绒针头126保持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123保持底纱92 。然后,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E移动至O-F时,所述织针11进一步向下移动。从而,当所述长毛绒针头126保持毛绒纱91,所述小针头123保持底纱92时,毛绒纱91和底纱92都被引入旧线圈,从而形成短毛绒线圈P2。图32B展示了位于位置O-F的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0_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沉降片120的针踵124从外侧受到所述第二三角163的作用。因此,所述沉降片120径向向内移动。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F移动至位置O-G时的过程与上述形成短毛绒线圈P1的过程类似,因此省略了详细的描述。在所述织针圆筒2反向旋转(在与图8的方向X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形成所述长毛绒线圈P2的操作与上述操作相同。也就是说,所描述的用于正向旋转的上述操作也可用于所述织针圆筒2的反向旋转。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形成平针线圈Ptl的操作。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位于位置O-A和O-B时的状态与形成上述短毛绒线圈P1操作时的状态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图33A展示了位于位置O-C时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随着所述织针圆筒2的旋转,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向靠近位置O-C的方向移动。在运动过程中,所述沉降片120针踵124内侧受到所述第三三角164的作用,从而所述沉降片120径向向外运动。此时,如果选择信号输出装置(未示出)没向所述执行器50输入信号,那么可转动的所述头151至156将保持倾斜。在该状态下,即使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0-C,也没有任何作用施加至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针踵132a和132d。此时,所述第一三角162位于所述选针片130的选针凸台133的外侧。图33B展示了位于位置O-D时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即使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D时,所述第一三角162也不与所述选针片130的所述选针凸台133接触。同样的,所述选针凸台133也不受到径向向内的作用(第一步)。从而,所述选针片130保持不变。图34A展示了位于位置O-E时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即使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到达位置O-E时,所述第一三角162也不会与所述选针凸台133接触。同样的,所述选针片130不会径向向内移动。因此,所述沉降片120的后端120b不会受到任何作用(第二步)。因此,如图34A所示,所述沉降片120保持不变。此外,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D移动至位置O-E时,织针11受到所述线圈三角80的作用(见图2)而向下运动。此时,所述沉降片120保持其最初状态。从而,如图26A所示,所述沉降片120的所述小针头123用于放置并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图34B展示了位置O-F时的所述沉降片装置108。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织针11进一步向下移动。从而所述沉降片120的所述小针头123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被引入旧线圈,以形成平针线圈Po。当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E移动至位置O-F时,所述沉降片120的针踵124从外侧受到所述第二三角163的作用。因此,所述沉降片120被径向向内推出。所述沉降片装置108从位置O-F移动至位置O-G时的过程与上述形成短毛绒线圈P1的过程相同,因此省略了详细的描述。在所述织针圆筒2反向旋转(在与图8的方向X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用于形成平针线圈Po的操作与上述操作·相同。也就是说,所描述的用于正向旋转的相同的操作也可用于所述织针圆筒2的反向旋转。通过所述执行器150获得的上述用于形成所述短毛绒线圈P1、长毛绒线圈P2、以及平针线圈Po的一系列操作。因此,可在挨个线圈基础上选择地进行上述三种控制。接下来,将描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圆形针织机101的有益效果。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的设置,针织结构之间的差异,即所述沉降片弧长与从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以及所述沉降片120之间的接触点至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与所述织针11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对应。因此,通过选择所述沉降片120的移动量(L1、L2),来改变用于保持所述毛绒纱91和底纱92的所述沉降片120的部分(所述短毛绒针头122、所述长毛绒针头126,以及小针头123),从而形成不同的针织结构,即所述短毛绒线圈P1、所述长毛绒线圈P2、以及所述平针线圈匕。此外,所述执行器150可进行所述三种类型的控制,即,所述短毛绒线圈的形成,其中所述沉降片120移动距离LI ;所述长毛绒线圈的形成,其中所述沉降片120移动量大于短毛绒线圈形成中的移动量,即距离L2 ;平针线圈的形成,其中所述沉降片120不移动。因此,可形成在挨个线圈基础上分布有不同线圈或针织结构的针织面料90。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沿径向设置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150作用的所述选针针踵132a至132f。因此,用于多步的所述选针针踵132设置在径向方向上。因此,即使为了提高所述圆形针织机101的生产效率或稳定操作而形成用于多步的选针针踵的情况下,也可避免所述圆形针织机101在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尺寸增加。此外,因为可避免尺寸增加,从而避免了可加工性和可操作性的减少。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的设置,在所述沉降片120移动距离LI的情况下,以及所述沉降片120移动距离L2的情况下,所述选针片130的前端130a与所述沉降片的120的后端120b接触,且所述沉降片130的后端130b受到所述第一三角62的限制。因此,在所述沉降片120移动距离LI的状态,能够稳定地使所述沉降片120定位。同样的,在所述沉降片120移动距离L2的状态,能够稳定地使所述沉降片120定位。因此,可减少线圈形成过程中可能的麻烦,可稳定操作所述圆形针织机101。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的设置,所述沉降片120和所述选针片130优选为彼此分离的部件,且所述选针片130设置在所述沉降片120的后端侧。因此,可在径向外侧部分确保用于所述执行器150可操作地作用于所述选针针踵132上的空间。换句话说,能够在径向上更靠外的一侧设置所述执行器150。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次,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改进。上面描述了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典型设置,其中一对选针片30的选针针踵32至36优选设置在同一径向位置,S卩,所述选针针踵设置为共同部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例如,单独的选针针踵32可设置在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内,单独的选针针踵36可以设置在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内,且所述执行器50可设置为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选针针踵32和36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选择性受到该作用的所述选针片31和35能够选择性地向前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长毛绒沉降片25。因此,可实现如第一优选实施例所描述的相同的效果。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上述描述中,描述了一个例子,其中当进行所述长毛绒线圈形成时,作为共同部件的所述选针针踵32d和36a以及作为单个部件的所述选针针踵32a都受到作用,如图15A所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仅仅作为共同部件的所述选针针踵32d和36a受到作用。在上面描述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中,描述了一个例子,其中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长毛绒选针片35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6的第一至第三水平槽7内(701至703),从而位于所述第一至第三水平槽7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的所述选针针踵32设置在彼此不同的径向位置上,且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所述选针针踵36设置在彼此不同的径向位置上,且在所述第四水平槽之后重复第一至第三水平槽7的设置。换句话说,描述了所述选针片的典型的设置,其中优选重复设置三对短毛绒选针片31和长毛绒选针片35的组,其中所述选针针踵32的径向位置彼此不同,且所述选针片36的径向位置彼此不同。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重复设置两对短毛绒选针片31和长毛绒选针片35的组,其中所述选针针踵32彼此设置在不同的径向位置,所述选针针踵36设置在彼此不同的径向位置。同样,可重复设置四对或更多对的短毛绒选针片31和长毛绒选针片35的组。类似的,在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101中,可重复设置两个选针片130的组,所述选针片 130包括位于不同径向位置的选针针踵132。同样地,可重复设置四个或多个选针片130的组。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圆形针织机I的上述描述中,描述了一个例子,其中,当设置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时,设置一对如图5A所示短毛绒选针片31以及如图所示的长毛绒选针片35,一对如图5B所示的短毛绒选针片31和如图5E所示的长毛绒选针片35,以及一对如图5C所述的短毛绒选针片31和如图5F所示的长毛绒选针片35。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执行器50选择性地作用于如图5A所示的短毛绒选针片31和如图所示的长毛绒选针片35上时,可通过选择地以转动方式移动与第一步选针针踵对应的所述头51和与第四步选针针踵对应的所述头54,来进行所述执行器50的控制。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的结合不限于上面。例如,能够通过如图5A所示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如图5F所示的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形成一对选针片30。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执行器50可选择性的作用于相应的选针片31和35上时,可通过选择性地以转动的方式移动与所述第一步选针针踵对应的头51和与第六步选针针踵对应的头56,进行所述执行器50的控制。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的圆形针织机I的上面描述中,描述了一个例子,其中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以及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优选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6的每个水平槽7内,所述隔离物40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之间,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之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两个水平槽可设置在每个织针11和相邻织针11之间,所述短毛绒沉降片21和所述短毛绒选针片31可设置在所述两个水平槽中的一个内,所述长毛绒沉降片25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35可设置在其它水平槽内。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两个水平槽之间的壁作为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可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隔离物起到相同的作用。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作为例子描述了平针线圈的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不同线圈的形成,例如浮线线圈、集圈线圈、以及割绒线圈,所述长毛绒线圈形成和所述短毛绒线圈形成可混合进行。或者,至少包括所述平针线圈、浮线线圈、集圈线圈以及割绒线圈中两种的针织结构的形成,以及长毛绒线圈形成和短毛绒线圈形成可结合起来。在上述描述中,描述了例子,其中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针织机优选为圆形针织机。但是,本发明的针织机也可以为横编针织机。在本发明的所述针织机为圆形针织机时,例如,它可以是袜类圆形针织机。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变更和修改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包括 圆筒,所述圆筒用于保持织针,从而使所述织针沿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竖直方向延伸; 沉降片床,所述沉降片床包括盘形水平表面,所述盘形水平表面设置为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圆筒的轴线; 多个沉降片,所述多个沉降片包括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以径向延伸、且在所述圆筒的径向方向上可移动的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彼此相对,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短毛绒线圈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长毛绒线圈时,保持所述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在长毛绒线圈中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大于在短毛绒线圈中的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 多个选针片,所述选针片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所述沉降片的径向外侧,与所述沉降片分别对应,并沿径向延伸,所述选针片包括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彼此相对,并在径向选择性的移动,以作用于相应的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 执行器,设置为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从而当一个织针牵引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可选择性的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长毛绒选针片,在第三控制中,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都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沉降片罩,所述沉降片罩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以覆盖所述沉降片床,所述沉降片罩包括三角,所述三角设置为至少径向向内移动受到所述执行器作用的至少一个选针片,以使至少一个选针片与相应的沉降片接触,从而将相应的沉降片移动至织针之间的区域;其中 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中的至少一个沉降片包括小针头,以在线圈形成时保持所述底纱,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长毛绒针头和所述小针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短毛绒针头和所述小针头之间的距离; 所述短毛绒针头和所述长毛绒针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约O. 5mm至2. 5mm ; 当在第一控制下所述短毛绒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二控制下所述长毛绒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三控制下没有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毛绒纱和底纱。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选针片包括选针针踵,所述选针针踵设置为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所述选针针踵包括作为共同部件的共同选针针踵,设置在相同径向位置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内,以彼此相对,还包括作为单个部件的单选针针踵,所述单选针针踵设置在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内,与所述共同选针针踵不同的位置;以及 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单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共同选针针踵或者作用于所述共同选针针踵以及所述单选针针踵,在第三控制中,所述共同选针针踵以及所述单选针针踵都不会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针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针片包括多组选针片; 在每组选针片中,每个所述选针片的所述共同选针针踵设置在与其它选针片的共同选针针踵不同的径向位置,且每个所述选针片的所述单选针针踵设置在于其它选针片的单选针针踵不同的径向位置; 所述选针片设置为使在一个径向方向的所述共同选针针踵重复出现,以及在一个径向方向的所述单选针针踵重复出现; 所述执行器包括与所述选针针踵对应设置的多个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包括短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且所述长毛绒选针片可包括长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 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或共同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和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以及 在第三控制中,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都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针片包括多个短毛绒选针片和多个长毛绒选针片,每个所述短毛绒选针片的短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与相邻短毛绒选针片的短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不同,每个所述长毛绒选针片的长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与相邻长毛绒选针片的长毛绒选针针踵的径向位置不同; 所述短毛绒选针片设置为使在一个径向位置的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重复出现,所述长毛绒选针片设置为使位于一个径向位置的长毛绒选针针踵重复出现;且 所述执行器包括多个头,设置为与所述短毛绒和长毛绒选针针踵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针头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内。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机,还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所述长毛绒沉降之间,以及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之间,以防止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所述短毛绒选针片粘附至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包括板状隔离物。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是包括顶端的板状头,且设置为通过使所述头的顶端与一个所述选针片接触而作用于被选择的一个选针片上;以及 所述头可包括主表面,所述主表面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一个所述选针片,并相对于垂直延伸的中心线对称。
10.用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来织造针织面料的方法,所述针织机包括用于保持织针的圆筒,从而使织针在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竖直方向延伸;多个径向延伸的沉降片,所述沉降片包括设置为在所述圆筒的径向方向可移动的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彼此相对,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短毛绒线圈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包括当形成长毛绒线圈时,保持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在长毛绒线圈中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大于在短毛绒线圈中的所述毛绒纱的沉降片弧长;多个径向延伸的选针片,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的外侧并分别与之对应,所述选针片包括彼此相对的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执行器,设置为当其中一个所述织针牵引所述毛绒纱和所述底纱时,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以及三角,设置为移动至少一个所述选针片和至少一个所述沉降片,它们将在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彼此接触,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当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选择性地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长毛绒选针片,在第三控制中,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所述长毛绒选针片均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以及 第二步使所述三角作用于其中一个选针片上,在该选针片上,所述执行器起作用,使所述其中一个选针片与相应的其中一个沉降片接触,从而将相应的其中一个沉降片移动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其特征在于, 当在第一控制下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二控制下移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三控制下没有移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小针头共同保持毛绒纱和底纱。
11.一种能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包括 圆筒,所述圆筒用于保持多个织针,从而使织针在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竖直方向上延伸; 沉降片床,所述沉降片床包括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盘形水平表面;多个沉降片,所述沉降片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从而在所述圆筒的径向方向上可移动; 多个选针片,所述选针片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沉降片的径向外侧,从而沿径向延伸,以及通过径向向内或向外移动而作用于所述沉降片上; 执行器,所述执行器设置为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上; 圆盘形沉降片罩,所述沉降片罩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床上部以覆盖所述沉降片床,所述沉降片罩包括可操作性地作用于所述沉降片和所述选针片的三角;其中 每个所述沉降片沿径向延伸,并包括在线圈形成时保持底纱的小针头,当短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以及当长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长毛绒针头和所述小针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短毛绒针头和小针头之间的距离; 每个所述选针片包括短毛绒选针针踵和长毛绒选针针踵,当短毛绒线圈形成时,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当长毛绒线圈形成时,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可操作地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当一个所述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所述执行器选择性的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以及第三控制,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三控制中没有任何作用施加至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和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 所述三角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可操作地以第一距离将一个所述选针片和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沉降片推出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所述选针片包括受到执行器作用的所述短毛绒选针片;以及第二推出部,所述第二推出部可操作地以不同于第一推出距离的第二距离将一个所述选针片和与其对应一个所述沉降片推出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所述选针片包括受到执行器作用的所述长毛绒选针片; 当在第一控制下其中一个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所述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二控制下其中一个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将引入所述毛绒纱和所述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三控制下没有任何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所述底纱,所述小针头共同保持所述毛绒纱和所述底纱。
12.用针织机来织造具有不同毛绒长度的针织面料的方法,所述针织机包括沉降片,所述沉降片设置为沿径向延伸,所述沉降片包括在线圈形成时保持底纱的小针头,在短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毛绒纱的短毛绒针头,以及当长毛绒线圈形成时保持所述毛绒纱的长毛绒针头;选针片,所述选针片沿径向设置在所述沉降片外侧,以沿径向延伸,包括当所述短毛绒线圈形成时使用的短毛绒选针针踵以及长毛绒线圈形成时使用的长毛绒选针针踵;执行器,所述执行器设置为当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时,选择性地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以及长毛绒选针针踵;以及三角,所述三角设置为将所述选针片和与之接触的沉降片推出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当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所述底纱时,选择性地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在第三控制中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和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均不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 第二步当所述短毛绒选针针踵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时,使所述三角的第一推动部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上,从而将与其接触的沉降片推出第一距离,当所述长毛绒选针针踵受到所述执行器的作用时,使所述三角的第二推动部作用于所述选针片上,从而将与其接触的沉降片推出与第一距离不同的第二距离;其中, 当在第一控制下所述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短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二控制下所述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长毛绒针头保持所述毛绒纱,所述小针头保持所述底纱; 当在第三控制没有任何沉降片被推出时,其中一个织针引入所述毛绒纱和底纱,所述小针头共同保持住所述毛绒纱和底纱。
全文摘要
能够改变毛绒长度的针织机,所述针织机包括短毛绒沉降片和长毛绒沉降片;设置在所述短毛绒沉降片后端的短毛绒选针片;设置在所述长毛绒沉降片后端的长毛绒选针片;执行器,当织针引入毛绒纱和底纱时,所述执行器可操作地选择地进行第一控制,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短毛绒选针片,在第二控制中所述执行器作用于长毛绒选针片,在第三控制中所述执行器均不作用于所述短毛绒选针片和长毛绒选针片;以及三角,所述三角可操作的将受到所述执行器作用的所述选针片以及与所述选针片接触的所述沉降片推出至所述织针之间的区域。
文档编号D04B15/68GK103255561SQ20131005210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福井隆夫 申请人:冈本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