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烘干调整色光、调整染色处方、降低了焙烘温度、降低了焙烘温度、缩短了色光平衡时间及加入防泳移剂,为高温型染料,焙烘过程中染色织物易因温差而造成两边浅、中间深的色差,且布幅越宽,色差越严重的问题处理提出了解决方法。对涤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浆料及半成品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加入防泳移剂也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减少了布面白星、雨状条花和织条疵病。
【专利说明】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染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随着市场对纺织面料染色产品风格的需求,对面料染色的适应性强,重演性比较好,色相稳定,对染色工艺提出符合生态染整、节能减排的理念,具有节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布面还是容易出现色花、折痕;湿摩牢度较差等不足之处。对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进行一些工艺试验以及对现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0003]色差和条花是涤棉织物染色过程中易出现的疵病,分析棉花品质和纺织工艺对染色成品质量的影响,一方面棉花产地、品质和成熟度对上染率及布面染色质量影响很大。光照充足、生长期长和成熟度好的棉花,其织成品染色得色率高,染色均匀,无白星、死棉;反之,生长不充分的棉花,死棉和蜡质较多,染色后白星严重,易染花,且色泽萎暗。另一方面是织造工艺的影响,涤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浆料对半成品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影响。有些纺织厂设备差,织布过程中断头和粒头多,为降低成本而使用的石蜡在练漂前处理过程中很难去除,导致染色后布面发花,蜡条严重。还有些纺织厂采用回收旧棉生产涤棉坯布,或将废旧布条打烂后掺人棉纱中进行织造,导致涤棉坯布组分比例不一致,染色后匹差、条花、死棉白星严重,色光萎暗。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烘干调整色光、调整染色处方、适当降低焙烘温度、适当降低焙烘温度、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及加入防泳移剂,为高温型染料,焙烘过程中染色织物易因温差而造成两边浅、中间深的色差,且布幅越宽,色差越严重的问题处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1、通过烘干调整色光
[0007]为了避免因烘干温度中间高两边低造成分散发色不匀,染色织物中间色光深,两边色光浅。采用初开车调整色差时,烘干不开蒸汽。如仍不能调整色差,需检测布面的边中含碱量。如果丝光去碱不净,色差只能达到3-4级,丝光处理后要充分蒸洗去除碱剂和助剂。
[0008]2、调整染色处方
[0009]高温型染料,采用其替代低温型染料进行拼色,以改善色差,但成本会有所增加。
[0010]3、降低焙烘温度
[0011]生产浅色品种时,焙烘温度可适当降低至185-190°C。因为艳蓝色分散染料用量大,焙烘温度较低,会影响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达不到色深要求,且易造成布面发花、发白,色泽萎暗。
[0012]4、缩短色光平衡时间[0013]影响染液平衡的因素很多,若车速低于45m / min,料槽染料未达满容积即开车,色光平衡时间会比测算时间短I / 3,色泽不符样减少。通过添加色淀、冲淡染液及追加染料,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色光不符样的数量。减小轧槽容积,加快料槽染液循环,或者水洗槽大溢流小水位,以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初开车不符样数量。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其色差使用分散/还原染料低,且前后色光稳定。
[0014]5、加入防泳移剂
[0015]生产浅颜色织物时,若为涤棉厚重织物,可以添加匀染剂以减少色差;而对于细纺薄型织物,添加匀染剂反而会使布面条花较重,尤其是45texX45tex88根/ 10cmX64根/10cmll9.4cm涤棉品种,条影严重。若加入防泳移剂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减少布面白星、雨状条花和织条疵病。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烘干调整色光、调整染色处方、降低了焙烘温度、降低了焙烘温度、缩短了色光平衡时间及加入防泳移剂,为高温型染料,焙烘过程中染色织物易因温差而造成两边浅、中间深的色差,且布幅越宽,色差越严重的问题处理提出了解决方法。对涤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浆料及半成品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加入防泳移剂也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减少了布面白星、雨状条花和织条疵病。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兰州某纺织厂蓝、浅靠和靠蓝品种的实验做进一步说明。
[0018]实例一、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
[0019]1.染色工艺影响实验
[0020]1.1浅蓝、浅靠和靠蓝品种
[0021]生产浅蓝、浅靠和靠蓝系列颜色品种时,一般选用分散蓝2BLN,分散红3B和分散紫HFRL拼混,染色织物红光较重为色深,蓝光较重为色浅。分散蓝2BLN为低温型染料,而分散红3B和分散紫HFRL为高温型染料,焙烘过程中染色织物易因温差而造成两边浅、中间深的色差,且布幅越宽,色差越严重。
[0022]2.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23]2.1、通过烘干调整色光
[0024]生产该系列颜色品种时,避免因烘干温度中间高两边低造成分散蓝2BLN发色不匀,染色织物中间色光深,两边色光浅。所以,初开车调整色差时,烘干不开蒸汽。如果仍不能调整色差,需检测布面的边中含碱量。如果丝光去碱不净,色差只能达到3-4级。因此,丝光处理后要充分蒸洗去除碱剂和助剂。
[0025]2.2、调整染色处方
[0026]分散蓝SGL和SBL为高温型染料,采用其替代低温型分散蓝2BLN染料进行拼色,明显改善了色差,但成本会有所增加。
[0027]2.3、降低焙烘温度
[0028]生产浅蓝系列品种时,焙烘温度可降低至185-190°C。但该方法只适用于浅蓝色品种,不适用于艳蓝色品种。因为艳蓝色分散染料用量大,焙烘温度较低,会影响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达不到色深要求,且易造成布面发花、发白,色泽萎暗。
[0029]2.4、缩短色光平衡时间[0030]还原大红R和还原红F3B染料的初染率低,初开车时红光小;随着染色进行,红光增大,染色平衡阶段色光才趋于稳定,影响染液平衡的因素很多。色光平衡时间越短,车速越快,初开车不符样数量就越低。
[0031]实际生产中,若车速低于45m / min,料槽染料未达满容积即开车,色光平衡时间会比测算时间短I / 3,色泽不符样大大减少。另外,可以通过添加色淀、冲淡染液及追加染料等方法,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色光不符样的数量。此外,减小轧槽容积,加快料槽染液循环,或者水洗槽大溢流小水位,也可以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初开车不符样数量。
[0032]如果客户允许,可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其色差较使用分散/还原染料低,且前后色光稳定。
[0033]2.5、加人防泳移剂
[0034]生产浅蓝、浅靠等颜色时,若为涤棉厚重织物,可以添加匀染剂以减少色差;而对于细纺薄型织物,添加匀染剂反而会使布面条花较重,尤其是45texX45tex88根/ 10cmX64根/ 10cmll9.4cm涤棉品种,条影非常严重。对此,加人防泳移剂可以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大大减少布面白星、雨状条花和织条疵病。
[0035]本发明通过烘干调整色光、调整染色处方、降低了焙烘温度、降低了焙烘温度、缩短了色光平衡时间及加入防泳移剂,为高温型染料,焙烘过程中染色织物易因温差而造成两边浅、中间深的色差,且布幅越宽,色差越严重的问题处理提出了解决方法。对涤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浆料及半成品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加入防泳移剂也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减少了布面白星、雨状条花和织条疵病。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 (1)、烘干调整色光初开车调整色差时,烘干不开蒸汽,如仍不能调整差,检测布面的边中含碱量; (2)、调整染色处方高温型染料,采用其替代低温型染料进行拼色,改善色差,但成本会有所增加; (3)、降低焙烘温度生产浅色品种时,焙烘温度可适当降低至185-190°C,艳蓝色分散染料用量大,焙烘温度较低,会影响分散染料的上染率; (4)、缩短色光平衡时间若车速低于45m/ min,料槽染料未达满容积即开车,色光平衡时间会比测算时间短I / 3,色泽不符样减少,通过添加色淀、冲淡染液及追加染料,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色光不符样的数量; (5)、加入防泳移剂生产浅颜色织物时,若为涤棉厚重织物,要添加匀染剂以减少色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所述的如果丝光去碱不净,色差只能达到3-4级,丝光处理后要充分蒸洗去除碱剂和助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纺织涤棉面料的染色工艺所述的减小轧槽容积,加快料槽染液循环,或者水洗槽大溢流小水位,以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初开车不符样数量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其色差使用分散/还原染料低,且前后色光稳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纺织漆棉面料的染色工艺所述的45texX45tex88根/10cmX64根/ 10cmll9.4cm漆棉品种,条影严重,若加入防泳移剂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减少布面白星、雨状条花和织条疵病。
【文档编号】D06B9/02GK104032507SQ20131007322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刘自忠 申请人:刘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