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缝缝纫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6409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包缝缝纫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包缝缝纫机,其以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单的结构,使上切刀可靠地向针板的下方待避,并且在退避时,以将缝纫机主轴和上切刀之间的联动切断后的状态,抑制与缝纫机主轴联动的部件,从而抑制对耐久性的影响。具有:上切刀,其向退避位置或驱动位置自由移动;上切刀驱动部,其使上切刀上下移动;联动切换部,其对联动状态或解除状态进行切换;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其将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向驱动位置或者退避位置切换;以及操作部,其使联动切换部以及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同时驱动,以使得在使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驱动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设为联动状态,在使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设为所述解除状态。
【专利说明】包缝缝纫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缝缝纫机,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将进行锁边的布料端缘切断的上切刀的包缝缝纫机。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包缝缝纫机中,在利用与缝纫机主轴联动地进行上下移动的上切刀切断布料端缘的同时,对该布料端缘实施锁边缝制。
[0003]另外,已知一种包缝缝纫机,其在不使用该上切刀的情况下,通过使上切刀在针板的下方停止,从而使上切刀从布缘切断位置退避,使在针板上的布料处理变得容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在该缝纫机中,设置有始终对上切刀向针板的下方进行预紧的预紧单元,如果为了使上切刀停止而切断与缝纫机主轴之间的动力传递,则通过预紧单元的预紧力使上切刀向针板的下方退避。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83842号公报
[0005]另外,由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缝纫机不仅在从缝纫机的主轴2至上切刀部13为止的动力传递中设置有多个连杆部件(例如杆4,第I曲柄5、第2曲柄6、切刀摆动腕7、上切刀连杆8等),还设置有:用于使上切刀部13退避的部件(例如第I平行连杆9、第2平行连杆10、拉伸弹簧19等)、以及用于解除动力传递的部件(例如切刀切换杆16、切换连结板
23、返回杆部24等),所以存在部件个数多、设置空间大的问题。另外,由于在不使上切刀动作的线迹形成时,分离机构存在于从与缝纫机主轴2连结的杆4分离的位置,所以做无用工作的连杆多,使缝纫机主轴2侧的负载变大,可能对耐久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课题是,以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单的结构,使上切刀可靠地向针板的下方待避,并且在退避时,以将缝纫机主轴和上切刀之间的联动切断后的状态,抑制与缝纫机主轴联动的部件,从而抑制对耐久性的影响。
[0007]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包缝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0008]上切刀,其向与针板相比位于下方的退避位置、或者与所述退避位置相比位于上方的驱动位置自由移动,并且,能够在所述驱动位置处,从所述针板上的缝制物上方进行上下移动,将缝制物切断;
[0009]上切刀驱动部,其使所述驱动位置的所述上切刀上下移动;
[0010]联动切换部,其对使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联动的联动状态、或者解除了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之间的联动的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0011]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其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向所述驱动位置或者所述退避位置切换;以及
[0012]操作部,其使所述联动切换部以及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同时驱动,以使得在利用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所述驱动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联动切换部设为所述联动状态,在利用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所述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联动切换部设为所述解除状态,
[0013]所述操作部具有:
[0014]可自由旋转的轴体;
[0015]第一连杆部,其在与所述联动切换部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轴体一起旋转,使所述联动切换部动作;以及
[0016]凸轮部,其与所述轴体一起旋转,与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使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动作,
[0017]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具有:
[0018]杆,在其一端部设置与缝纫机主轴一起旋转的偏心凸轮,并且在另一端部具有切口,通过与所述缝纫机主轴的旋转相伴的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而摆动;以及
[0019]第二连杆部,其具有与所述杆的所述切口自由卡合的卡合部,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切口卡合的状态下,追随所述杆的摆动而摆动,使所述上切刀驱动,
[0020]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所述第二连杆部移动,以使得如果所述凸轮部与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则使所述上切刀从所述驱动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并且,如果所述凸轮部不卡合,则使所述上切刀从所述退避位置向所述驱动位置移动,
[0021]所述联动切换部使所述杆移动,以使得如果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部进行驱动,则使所述切口从所述卡合部脱离,成为所述解除状态,并且使所述切口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成为所述联动状态。
[0022]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包缝缝纫机中,
[0023]在所述联动切换部的与所述杆抵接的部分处,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滚轮。
[0024]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包缝缝纫机中,
[0025]相对于所述杆而设置有预紧单元,其向使所述切口和所述卡合部紧贴的方向施加预紧力。
[0026]发明的效果
[0027]根据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在利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驱动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设为联动状态,在利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设为解除状态,因此,在上切刀待避至针板的下方的状态下,缝纫机主轴和上切刀之间的联动被切断。
[0028]在该解除状态下,上切刀驱动部中的杆的切口从第二连杆部的卡合部脱离,成为非卡合的状态,因此,与缝纫机主轴联动地进行动作的仅有杆。如上述所示,如果在解除状态下与缝纫机主轴联动的部件仅为杆,则可以抑制对耐久性的影响。
[0029]并且,由于从缝纫机主轴至上切刀进行动力传递的部件仅为杆和第二连杆部,所以可以抑制部件个数以及可以实现省空间化。
[0030]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在与联动切换部中的杆抵接的部分处设置有自由旋转的滚轮,所以即使在解除状态中与缝纫机主轴联动地使杆摆动,也可以通过滚轮减小由该摆动引起的摩擦。
[0031]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相对于杆而设置有向使切口和卡合部紧贴的方向施加预紧力的预紧单元,所以在切口和卡合部卡合时,可以利用预紧单元的预紧力使卡合牢固,可以更可靠地进行从缝纫机主轴至上切刀的动力传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0033]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0034]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0035]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正视图。
[0036]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一个侧视图。
[0037]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另一个侧视图。
[0038]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部的销部不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抵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9]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部的销部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抵接并顶起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0]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动切换部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0041]图10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的切口和第二连杆部的卡合部卡合后的联动状态的正视图。
[0042]图11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的切口和第二连杆部的卡合部没有卡合的解除状态的正视图。
[0043]符号的说明
[0044]I下切刀
[0045]2上切刀
[0046]3 针板
[0047]4 杆
[0048]5联动切换部
[0049]6上切刀位置切换部
[0050]7操作部
[0051]8 框架
[0052]9 框架
[0053]21上切刀保持架
[0054]22上切刀引导部
[0055]23连结板
[0056]24返回杆部
[0057]41 杆
[0058]42第二连杆部
[0059]43弹簧(预紧单元)
[0060]51板状部件
[0061]52 滚轮
[0062]53 长孔
[0063]71 轴体[0064]72第一连杆部
[0065]73凸轮部
[0066]74 销部
[0067]75螺旋弹簧
[0068]91 销部
[0069]100缝纫机(包缝缝纫机)
[0070]101缝纫机主轴
[0071]221 长孔
[0072]411偏心凸轮
[0073]412 切口
[0074]421旋转轴
[0075]422 基部
[0076]423 臂部
[0077]425卡合部
[0078]711手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9]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80]图1?图3是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缝缝纫机(以下称为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正视图,图5是一个侧视图,图6是另一个侧视图。
[0081]此外,将与缝纫机主轴101平行的方向作为X方向,将在水平面上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Y方向,将在垂直面上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Z方向。
[0082]如图1?图6所示,在缝纫机100中具有:下切刀I ;上切刀2,其向与针板3(参照图7)相比位于下方的退避位置、或者与退避位置相比位于上方的驱动位置自由移动,并且,可以在驱动位置处,从针板3上的缝制物上方进行上下移动,将缝制物切断;上切刀驱动部4,其使上切刀2上下移动;联动切换部5,其对使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联动的联动状态、或者解除了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之间的联动的解除状态进行切换;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其将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向驱动位置或者退避位置切换;操作部7,其使联动切换部5以及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同时驱动,以使得在利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使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成为驱动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5设为联动状态,在利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使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成为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5设为解除状态;以及一对框架
8、9,它们隔着规定的间隔,以对上述部件进行支撑。
[0083]下切刀I与针板3接近而固定在框架8上,以不从针板3的上表面凸出。
[0084]上切刀2通过上切刀保持架21固定。上切刀保持架21被保持为,通过支撑在框架8上的上切刀引导部22而自由升降。在上切刀引导部22上,为了将上切刀保持架21沿上下方向(Z方向)引导,而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弯曲地延伸的长孔221。长孔221的长度设定为使上切刀2可以从驱动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的长度。
[0085]操作部7具有:轴体71,其配置为与X方向平行地延伸,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框架8、9上;凸轮部73,其安装在轴体71上;以及第一连杆部72,其从凸轮部73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安装在轴体71上。
[0086]在轴体71的一端部上,安装有用于使该轴体71旋转的手柄部711。该手柄部711可以通过人力进行操作,也可以以机械的方式进行操作。
[0087]凸轮部73与轴体71 一起旋转,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卡合,使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动作。在凸轮部73上设置有:销部74,其与轴体71平行地凸出;以及螺旋弹簧75,其向凸轮部73施加规定方向的预紧力。
[0088]第一连杆部72在与联动切换部5卡合的状态下,与轴体71 一起旋转,使联动切换部5动作。
[0089]上切刀驱动部4具有:杆41,其与缝纫机主轴101联动地摆动;以及第二连杆部42,其追随杆41的摆动而摆动,使上切刀2驱动。
[0090]在杆41的一端部上设置有与缝纫机主轴101 —起旋转的偏心凸轮411。因此,通过与缝纫机主轴101的旋转相伴的偏心凸轮411的旋转,而使杆41整体摆动。
[0091]另外,在杆41的另一端部的下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切口 412。
[0092]另外,在杆41上,在其与缝纫机架(省略图示)之间架设有作为预紧单元的弹簧43,其对该杆41沿使切口 412和卡合部425 (后述)紧贴的方向施加预紧力。
[0093]第二连杆部42具有:旋转轴421,其与X方向平行;基部422,其从旋转轴421朝向下方延伸;以及臂部423,其从旋转轴421延伸至上切刀保持架21,与该上切刀保持架21连结。
[0094]在基部422上,安装有与杆41的切口 412自由卡合的卡合部425。该卡合部425形成为与X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圆柱形状。在卡合部425与切口 412卡合的状态下,利用弹簧43使两者的卡合成为牢固状态。如果在该状态下使杆41摆动,则以旋转轴421为中心,使第二连杆部42追随杆41的摆动而摆动。在摆动时,与臂部423连结的上切刀保持架21在由上切刀引导部22引导的同时进行升降,因此,上切刀2相对于下切刀I沿上下方向滑动。通过由该滑动引起的上切刀2和下切刀I之间的协同动作,从而切断布缘。
[0095]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以从旋转轴421向与臂部42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方式,与第二连杆部42 —体地形成。如果操作部7的凸轮部73旋转至规定位置,则销部74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卡合。
[0096]图7示出操作部7的销部74不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抵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上切刀2配置在与针板3相比位于上方的驱动位置。并且,如果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以使得轴体71以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旋转,则与该旋转相伴,销部74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卡合。在该卡合后,如果进一步使轴体71以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旋转,则如图8所示,销部74将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顶起。如果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被顶起,则使第二连杆部42以旋转轴421为中心沿箭头C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第二连杆部42的臂部423使上切刀2从驱动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此时,由于利用螺旋弹簧75向凸轮部73施加了预紧力,所以限制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向下方移动。
[0097]另外,如果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以使轴体71以及凸轮部73沿箭头B方向旋转,则与该旋转相伴,使销部74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分离而不卡合。此时,螺旋弹簧75的箭头A方向的预紧力被解除。由此,由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下降,所以第二连杆部42也以旋转轴421为中心沿箭头D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第二连杆部42的臂部423使上切刀2从退避位置移动至驱动位置。
[0098]图9是表示联动切换部5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如图9所示,联动切换部5具有:板状部件51,其相对于框架9沿上下方向滑动;以及滚轮52 (后述),其在板状部件51上一体地安装,与板状部件51的滑动动作相对应而与杆41自由卡合。
[0099]第一连杆部72与板状部件51的上部卡合。另外,在板状部件51的下部,形成有用于限制上下方向移动的长孔53,在框架9上设置的销部91与该长孔53卡合。
[0100]图10是放大表示杆41的切口 412和第二连杆部42的卡合部425卡合后的联动状态的正视图。如图10所示,在联动状态下,在滚轮52从杆41分离的位置处配置板状部件51。
[0101]并且,如果对操作部I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以使轴体71以及第一连杆部72沿箭头A方向旋转,则与第一连杆部72的旋转相伴,使板状部件51上升。通过该上升,如图11所示使滚轮52上升,使杆41移动,切口 412从卡合部425脱离而成为解除状态。
[0102]如果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以从解除状态使轴体71以及凸轮部73沿箭头B方向旋转,则与第一连杆部72的旋转相伴,板状部件51下降。通过该下降,如图10所示使滚轮52下降,使杆41移动,使切口 412与卡合部425卡合而成为联动状态。
[0103]在这里,在上切刀2位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如果杆41的摆动传递至上切刀2则导致故障,因此必须成为将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之间的联动解除的解除状态。另一方面,在上切刀2位于驱动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必须将杆41的摆动传递至上切刀2,所以必须成为使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联动的联动状态。将使联动切换部5动作的第一连杆部72、和使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动作的凸轮部73相对于轴体71的位置关系,设定为满足上述关系。
[0104]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0105]首先,在切断布缘时,上切刀2配置在驱动位置,成为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之间的联动状态。
[0106]然后,如果不需要使用上切刀2,则作业人员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以使得轴体71、第一连杆部72以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旋转,使上切刀2向退避位置移动,并且使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成为解除状态。
[0107]如果再次需要使用上切刀2,则作业人员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以使得轴体71、第一连杆部72以及凸轮部73沿箭头B方向旋转,使上切刀2向驱动位置移动,并且使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成为联动状态。
[0108]如上述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使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成为驱动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5设为联动状态,在利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使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成为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将联动切换部5设为解除状态,因此,在上切刀2待避至针板3的下方的状态下,缝纫机主轴101和上切刀2之间的联动被切断。
[0109]在该解除状态下,上切刀驱动部4中的杆41的切口 412从第二连杆部42的卡合部425脱离,成为非卡合的状态,因此,与缝纫机主轴101联动地进行动作的仅有杆41。如上述所示,如果在解除状态下与缝纫机主轴101联动的部件仅为杆41,则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抑制对耐久性的影响。[0110]并且,由于从缝纫机主轴101至上切刀2进行动力传递的部件仅为杆41和第二连杆部42,所以可以抑制部件个数以及可以实现省空间化。
[0111]另外,由于在与联动切换部5中的杆41抵接的部分处设置有自由旋转的滚轮52,所以即使在解除状态中与缝纫机主轴101联动地使杆41摆动,也可以通过滚轮52减小由该摆动引起的摩擦。
[0112]另外,由于在与杆41的摆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有切口 412,所以在通过联动切换部5从解除状态切换至联动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切口 412和卡合部425在操作之初不卡合,也可以通过杆41的摆动而使卡合部425进入切口 412,成为联动状态。
[0113]另外,由于相对于杆41而设置有向使切口 412和卡合部425紧贴的方向施加预紧力的弹簧43,所以在切口 412和卡合部425卡合时,可以利用弹簧43的预紧力使两者的卡合牢固,可以更可靠地进行从缝纫机主轴101至上切刀2的动力传递。
[0114]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变更。
[0115]例如,对于为了锁边宽度的调整而具有使上切刀2以及下切刀3沿X方向自由移动的机构的缝纫机,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包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切刀,其向与针板相比位于下方的退避位置、或者与所述退避位置相比位于上方的驱动位置自由移动,并且,能够在所述驱动位置处,从所述针板上的缝制物上方进行上下移动,将缝制物切断; 上切刀驱动部,其使所述驱动位置的所述上切刀上下移动; 联动切换部,其对使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联动的联动状态、或者解除了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之间的联动的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其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向所述驱动位置或者所述退避位置切换;以及 操作部,其使所述联动切换部以及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同时驱动,以使得在利用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所述驱动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联动切换部设为所述联动状态,在利用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成为所述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联动切换部设为所述解除状态, 所述操作部具有: 可自由旋转的轴体; 第一连杆部,其在与所述联动切换部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轴体一起旋转,使所述联动切换部动作;以及 凸轮部,其与所述轴体一起旋转,与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使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动作, 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具有: 杆,在其一端部设置与缝纫机主轴一起旋转的偏心凸轮,并且在另一端部具有切口,通过与所述缝纫机主轴的旋转相伴的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而摆动;以及 第二连杆部,其具有与所述杆的所述切口自由卡合的卡合部,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切口卡合的状态下,追随所述杆的摆动而摆动,使所述上切刀驱动, 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使所述第二连杆部移动,以使得如果所述凸轮部与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则使所述上切刀从所述驱动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并且,如果所述凸轮部不卡合,则使所述上切刀从所述退避位置向所述驱动位置移动, 所述联动切换部使所述杆移动,以使得如果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部进行驱动,则使所述切口从所述卡合部脱离,成为所述解除状态,并且使所述切口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成为所述联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联动切换部的与所述杆抵接的部分处,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杆而设置有预紧单元,其向使所述切口和所述卡合部紧贴的方向施加预紧力。
【文档编号】D05B37/06GK103485087SQ201310232430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菅原邦彦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