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洗衣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洗衣机,包括内桶和外桶,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腔室内设有随水流转动以清洁外桶内壁和内桶外壁的清洗颗粒,于所述外桶的内部,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渐低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有关。所述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渐低变化时最高与最低的高度差为5-30mm,或者为内外桶底之间最小间距的1/10-1/3。本发明外桶底改进结构利于清洗颗粒的排出,尤其是排水快结束和脱水时,由于现有外桶底平整结构,水少时清洗颗粒容易搁浅在外桶底,而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增大水流的流速和冲刷力度,能够将清洗颗粒完全排出。
【专利说明】一种自清洁洗衣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洗衣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在内外桶之间设有清洗颗粒以随水流转动自动清洗内外桶之间桶壁的自清洁洗衣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波轮洗衣机内、外桶之间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只有水流可以通过,由于洗衣机上述结构的局限性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在使用3-5个月之后,内桶外壁和外桶内壁上会粘附污垢,从而滋生不同程度的细菌,而滋生的细菌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洗衣机的卫生问题的解决已经显的很迫切。相关科研机构对洗衣机内部环境的调查情况显示,洗衣机内部污染的严重性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洗衣机对洗涤物的二次污垢,并且更好地对用户的健康负责,洗衣机内部环境的清洁难题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攻克的问题。
[0004]中国专利200820183308.4公开了一种带有桶间清洁的套桶洗衣机,它包括内桶、外桶和用于清洁内外桶壁的多个圆形硅胶球,利用洗衣时内桶旋转带动水的流动,从而带动洗衣机内桶、外桶之间的硅胶球运动并不断碰撞内外桶的两壁以达到清洁内外桶壁的目的。
[0005]但上述洗衣机结构,在排水后,由于橡胶球或柔性颗粒在桶内处于自由散落状态,高速脱水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同时增加洗衣机的能耗,影响洗衣机的寿命。
[0006]此外, 申请人:在中国申请201010160548.4中公开了一种使用柔性颗粒清洗洗衣机内外桶之间的洗衣机及方法,该洗衣机采用在洗衣机内外桶之间放置柔性颗粒,通过衣物洗涤过程中水的规律性流动带动柔性颗粒撞击和摩擦洗衣机内外桶壁,实现洗衣机内外桶之间的清洁。
[0007]但上述洗衣机结构,存在如下缺陷:若柔性颗粒始终置于内外桶之间,则在洗衣机脱水时与内外桶壁碰撞产生较大噪音,也会损坏颗粒进而减少颗粒影响清洗效果;若排水时将清洗颗粒排出,上述结构很难完全排出,脱水时仍有残留的颗粒;另外,由于内桶底与外桶底之间的间隙较小,长时间使用,水流很难在内外桶底之间冲刷,污物积攒较多且不容易处理,上述结构的清洗颗粒无法实现内桶底区域的自清洗。
[0008]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外桶底改进增加排水流速以排出清洗颗粒的自清洁洗衣机。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自清洁洗衣机,包括内桶和外桶,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腔室内设有随水流转动以清洁外桶内壁和内桶外壁的清洗颗粒,于所述外桶的内部,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渐低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有关。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径向方向由中心向外桶侧壁方向渐低,夕卜桶底呈中心高、周围低的锥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径向方向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α,0< α 彡 30°。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渐低变化时最高与最低的高度差为5-30mm,或者为内外桶底之间最小间距的1/10-1/3。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桶底相邻外桶侧壁处沿圆周方向设有下凹的环形水道,排水口与环形水道相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水道的深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渐低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有关,排水口设于环形水道最低处,一侧与环形水道最浅处相邻。
[0016]或者,所述的环形水道的宽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宽,变化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有关,排水口设于环形水道最宽处,一侧与环形水道最窄处相邻。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水道由外桶底中心方向向外桶侧壁方向渐低倾斜与外桶侧壁配合形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桶底表面对应排水口的一侧设有挡水凸肋,设于顺着内桶脱水时转动方向的排水口一侧。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水凸肋高度为5_20mm。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水凸肋由外桶底表面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变化时最高和最低连接处的高度差断面形成。
[0021]本发明在内外桶之间放置清洗颗粒以清洁内外桶壁是借鉴了内桶中洗涤物摩擦内桶使其不会粘附污垢滋生细菌的原理;清洗颗粒可以是海绵类的物质,也可以是橡胶或者塑料发泡物,如发泡橡胶,发泡塑料、发泡复合聚氨酯,优选的采用有吸附性的材料,使得其清洗桶壁效果更好,清洗颗粒要有一定的弹性,干燥状态下其密度比水小,在水中具有浸透水的性质,价格便宜,即使不重复利用每次排出成本也不高。
[0022]采用的清洗颗粒为球状、方块状、椭圆球状、圆柱体状、正四面体或其他不规则的团状颗粒物质,其个数为10-50个,这些颗粒密度比水小,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耐磨性。
[0023]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洗涤完成后,为避免高速脱水时清洗颗粒在内外桶之间撞击桶壁产生噪音,并减少内外桶使用寿命,在排水时和高速脱水前,通过清洗颗粒随水流经排水口排出或者被收集再利用。为了节约资源,减少使用成本,本发明洗衣机优选清洗颗粒重复利用,在洗衣机外桶下方设有一排水装置,与排水口相通,该装置在排水和脱水时利用排脱水收集清洗颗粒,且在阻挡清洗颗粒的同时能顺利地将线屑、片状物如硬币、纽扣等及其它尺寸比清洗颗粒小的杂物排出,避免堵塞;再进水时,清洗颗粒随着水位的上升向上浮动,脱离排水装置由排水口进入内外桶之间的腔室内,继续随水流转动清洗内外桶之间的桶壁。
[0024]本发明自清洁洗衣机在排水过程和/或脱水过程中,控制内桶运行不同的动作,使清洗颗粒与洗涤水一起流入排水口,被排水装置收集或直接排出,在排水过程中,控制内桶以5-50转/分钟的低转速旋转,使卡在内外桶壁间的清洗颗粒落入内外桶之间,随外桶中的水一起流入排水口 ;脱水阶段,控制内桶执行至少一次刹车动作,使卡在内外桶壁间的清洗颗粒落入内外桶之间,随衣物中甩出的水一起流入排水口。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由于波轮或者内桶不停的正反向转动,在内外桶之间的水跟内桶中的水进行交换,形成水流,带动放置在内外桶之间腔室内的清洗颗粒在水中游动,对内外桶之间的桶壁进行碰撞摩擦,同时在水的浸泡辅助作用下对内外桶壁和内桶底部附着物进行清理,根本上阻止了污垢的产生,杜绝了细菌的滋生。用户洗衣服的同时也在进行内外桶的清洁,随时洗涤,随时清洗,不留污垢,干净放心。
[0027]本发明所述的外桶底采用的四种改进结构,分别为外桶底表面由外桶底中心至圆周方向倾斜渐低的结构、沿圆周方向与脱水转动方向一致的倾斜渐低结构,圆周环形水道结构,及排水口一侧的挡水凸肋结构,上述结构使得排水时能够让在外桶底表面的清洗颗粒随水流完全流入到排水口,避免了部分清洗颗粒由于搁浅在外桶内导致脱水时该清洗颗粒撞击桶壁产生噪音。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内外桶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外桶底示意图;
[0031]图3是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0032]图4是图2中的B-B向断面视图;
[0033]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外桶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外桶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包括外桶I和内桶2,外桶I与内桶2之间的腔室3内设有清洁桶壁的清洗颗粒4,在洗涤/漂洗过程中,水流带动放置在内外桶之间的清洗颗粒游动,对内外桶壁进行碰撞摩擦,同时在水的浸泡辅助作用下对内外桶壁和内桶底部附着物进行清理;为了避免在衣物高速脱水阶段,清洗颗粒在内外桶之间打桶造成噪音污染,因此需要将清洗颗粒排出或收集再利用。
[0036]本发明洗衣机对于清洗颗粒采用回收再利用,在洗衣机的排水口下方安装有颗粒回收装置,每次排水时将清洗颗粒阻拦回收在排水口下部,该排水包括脱水时的排水;再进水时,利用水的浮力将清洗颗粒浮起从排水口再投放到内外桶之间的腔室内。在排水过程中,控制内桶以低转速旋转,使卡在内外桶壁间的清洗颗粒落入内外桶之间,随外桶中的水一起流入排水口 ;脱水阶段,控制内桶执行至少一次刹车动作,使卡在内外桶壁间的清洗颗粒落入内外桶之间,随衣物中甩出的水一起排入排水口。排水时,内桶沿同一方向低速旋转带动水流转动,水流的离心力作用在外桶内壁上,当水位降低到底部排水口位置时,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首先流入底部排水口内。内桶在脱水时和排水阶段的转动方向相同。
[0037]如图2所示,本发明通过对外桶底5内表面的改进,使得排水时清洗颗粒容易随水流流入排水口 6内,该排水过程,内桶转动。外桶底5的改进包括下述四种结构的一种或任意至少两种组合:外桶底表面由外桶底中心8沿径向向外桶侧壁9倾斜渐低的结构10、沿圆周方向与内桶脱水转动方向一致的倾斜渐低结构11、外桶底圆周环形水道12结构,及排水口 6 —侧的挡水凸肋13结构。具体为:
[0038]实施例一
[003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桶底的改进具体为:外桶底表面由外桶底中心8沿径向向外桶侧壁9倾斜渐低的结构10,外桶底5的内表面设有表面倾斜区域7,该区域沿圆周方向设置,靠近外桶底中心8位置的高度高于靠近外桶侧壁9位置的高度,洗衣机排水口 6设于外桶底最低处。该结构利于排水时,尤其是排水后期水量较小时,排水水流将清洗颗粒冲到排水口内。
[0040]该表面倾斜区域7为由外桶底中心8开始向边缘渐低的结构,具体为,外桶底5内表面高度沿径向方向由中心8向外桶侧壁9方向渐低,外桶底5呈中心高、周围低的锥形结构。外桶底5内表面沿径向方向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α为,O < α < 30° (参阅图3)。
[0041]该表面倾斜区域为一环形区域,其径向宽度L即环形区域的外半径与内半径的差值与外桶底半径R关系满足:R/5 < L < R。
[0042]实施例二
[0043]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桶底的改进具体为:沿圆周方向与内桶脱水转动方向一致的倾斜渐低结构11、外桶底5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渐低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一致。一般的,现有洗衣机内桶脱水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外桶底5内表面高度沿顺时针渐低(参阅图2),排水口 6设于外桶底最低处14,一侧与最高处15相邻。该结构不仅利于排水时,清洗颗粒的排出,还利于高速脱水前,衣物内脱出的水排水时冲刷可能残留在外桶内的清洗颗粒,该清洗颗粒一般为排水后水位变低卡在内外桶之间缝隙处,由于内桶转动使其脱落在外桶底。
[0044]具体的,所述外桶底5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渐低变化时最高处15与最低处14的高度差H为5-30mm,或者为内外桶底之间最小间距的1/10-1/3。
[0045]实施例三
[0046]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结合,外桶底内表面高度的变化为:在由中心沿径向向外渐低的同时,沿圆周方向也渐低,该结构更利于排水时清洗颗粒随水流排出到排水口内。
[0047]上述各实施例具有倾斜结构的外桶底内表面,由倾斜高度差带来的势能转换为水流动能,以增大水流的冲击力度,防止清洗颗粒残留在外桶底内表面上。
[0048]实施例四
[0049]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桶底的改进具体为:外桶底5相邻外桶侧壁9处沿圆周方向设有下凹的环形水道12,排水口 6与环形水道12相通。优选的,排水口 6设于环形水道12内,或者环形水道12通过排水口 6 (参阅图5)。
[0050]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水道12的深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渐低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一致,排水口 6设于环形水道12最低处,一侧与环形水道最浅处相邻;和/或所述环形水道12的宽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宽,变化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一致,排水口 6设于环形水道最宽处,一侧与环形水道最窄处相邻。
[0051]所述的环形水道12宽度为10-60mm,深度为3_15mm。或者环形水道12宽度为外桶底半径的1/30至1/5。
[0052]结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述的环形水道12为由外桶底中心方向8向外桶侧壁9方向渐低倾斜与外桶侧壁9配合形成。
[0053]实施例五
[0054]如图2和图6所示,由于排水口 6在外桶底3沿圆周方向具有两侧61、62,根据内桶脱水转动的方向,一般为顺时针转动,一侧61为逆着内桶脱水时转动的方向,即转动时先经过排水口的一侧;另一侧62为顺着内桶脱水时转动的方向,即转动时后经过排水口的一侧。本实施例所述的外桶底3表面对应排水口 6顺着内桶脱水时转动方向的一侧62设有挡水凸肋13(参阅图2),脱水排水时内桶转动,带动水流沿一个方向转动,该挡水凸肋13阻挡水流使其在排水口 6处形成加大的排水漩涡,增大流速,利于清洗颗粒进入排水口 6。
[0055]其中,所述的挡水凸肋13为由外桶底中心8至所述排水口一侧62径向凸肋构成,径向凸肋与所述排水口一侧62相切。
[0056]或者,所述的挡水凸肋13为外桶底中心8至所述排水口一侧62的弧形凸肋构成,弧形凸肋与所述排水口一侧62的轮廓平滑过渡。
[0057]本实施例所述的挡水凸肋13高度为5_20mm,或者为内外桶底之间间距的1/10-1/2。
[0058]实施例六
[0059]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五的结合,本实施例所述的挡水凸肋13由外桶底表面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变化时最高和最低连接处的高度差断面形成(参阅图6),排水口 6设于外桶底最低处14,其顺着内桶脱水时转动方向的一侧62与最高处15相邻。
[0060]实施例七
[0061]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二、四与实施例五的结合,本实施例所述的外桶底的结构改进同时包括:外桶底表面由外桶底中心8沿径向向外桶侧壁9倾斜渐低的结构10、沿圆周方向与内桶脱水转动方向一致的倾斜渐低结构11、外桶底圆周环形水道12结构,及排水口6 一侧的挡水凸肋13结构(参阅图2)。
[0062]本发明外桶底改进结构利于清洗颗粒的排出,尤其是排水快结束和脱水时,由于现有外桶底平整结构,水少时清洗颗粒容易搁浅在外桶底,而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增大水流的流速和冲刷力度,能够将清洗颗粒完全排出。
[0063]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清洁洗衣机,包括内桶和外桶,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腔室内设有随水流转动以清洁外桶内壁和内桶外壁的清洗颗粒,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外桶的内部,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渐低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有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径向方向由中心向外桶侧壁方向渐低,外桶底呈中心高、周围低的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径向方向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α,0< α <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底的内表面高度沿圆周方向渐低变化时最高与最低的高度差为5-30mm,或者为内外桶底之间最小间距的1/1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桶底相邻外桶侧壁处沿圆周方向设有下凹的环形水道,排水口与环形水道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水道的深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渐低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有关,排水口设于环形水道最低处,一侧与环形水道最浅处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水道的宽度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宽,变化方向与洗衣机内桶脱水时的转动方向有关,排水口设于环形水道最宽处,一侧与环形水道最窄处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水道由外桶底中心方向向外桶侧壁方向渐低倾斜与外桶侧壁配合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桶底表面对应排水口的一侧设有挡水凸肋,设于顺着内桶脱水时转动方向的排水口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清洁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凸肋由外桶底表面沿圆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渐低变化时最高和最低连接处的高度差断面形成。
【文档编号】D06F37/00GK104250910SQ20131027018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舒海, 许升, 李海涛, 王玲臣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