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循环风道及干洗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循环风道及干洗机,干衣循环风道,包括至少设置于洗涤筒顶部的部分,且该部分包括水平弯折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其干衣循环风道的至少一分部位于洗涤筒的顶部,相对于干衣循环风道设置于洗涤筒下部的方案,充分的利用干洗机的顶部空间,而省去了洗涤筒下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整机体积而实现小型化。另外,也利于从干洗机的顶部打开顶盖来对干衣循环风道进行检修维护。
【专利说明】干衣循环风道及干洗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干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衣循环风道及干洗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热泵式洗衣干衣一体机,其干衣循环风道一般位于洗涤筒的下方或干衣循 环风道的冷凝部位于洗涤筒的侧面,上述结构通常导致干洗设备整体体积较大,也不便于 进行检修维护。
【发明内容】
[0003]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 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 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 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循环风道及干洗机,用以解决现有干洗机整体体积较大,不 便于进行维护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循环风道,包括至少用于设置于洗涤筒顶部的部分,且该部 分至少包括水平弯折部。
[000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干洗机,包括洗涤筒和上述的干衣循环风道,所述干衣循环风 道与所述洗涤筒相互连通。
[0007]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其干衣循环风道的至少一分部位于洗涤筒的顶部,相对 于干衣循环风道设置于洗涤筒下部的方案,充分的利用干洗机的顶部空间,而省去了洗涤 筒下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整机体积而实现小型化。另外,也利于从干洗机的顶部打开顶盖 来对干衣循环风道进行检修维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 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 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000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衣循环风道的主视图;
[0010]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1]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12]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0013] 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
[001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衣循环风道移除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立体图;
[0015]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I ;
[0016] 图8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J ;
[0017]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洗机的立体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权利要求】
1. 一种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设置于洗涤筒顶部的部分,且该部分包括 水平弯折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弯折部的弯折角度范 围为60-120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 9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所述的水平弯折部包括一体的下盒及 盖装在所述下盒上的上盖,所述水平弯折部的两端分别为蒸发器腔、冷凝器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弯折部的拐点位置设 置有涡壳,所述涡壳的出风口与所述冷凝器腔连通,所述涡壳的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 通,且所述涡壳与所述水平弯折部的下盒为一体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的底部设置有溶剂汇 集腔,所述溶剂汇集腔的底面低于所述冷凝器腔的底面,所述溶剂汇集腔具有排液口。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汇集腔具有压力补偿 □。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内设置有叶片,所述涡 壳外设置有驱动所述叶片转动的驱动电机。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腔内设置有蒸发器, 所述冷凝器腔内设置有冷凝器,所述水平弯折部的外部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分别与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腔的顶部设置有第 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密封盖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
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腔的顶部设置有第 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密封盖装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
12. -种干洗机,包括洗涤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干衣循 环风道,所述干衣循环风道与所述洗涤筒相互连通。
【文档编号】D06F58/20GK104278501SQ201310274348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日
【发明者】车敏, 劳春峰, 李以民, 武凤玲 申请人: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海尔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