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05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流纺纱机零部件装置领域,尤其与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有关。
背景技术
气流纺纱机纺纱时从纺纱器引出纱线后由卷绕皮辊夹持牵引送至卷绕装置卷绕成筒纱,为防止纱线在卷绕皮辊上长期在一处磨损,设置过纱器带同纱线进行直线横动,使纱线与卷绕皮辊的接触点交替变换,提高皮辊的使用寿命;过纱器套装于微动杆上,由微动杆的直线横动带动。过纱器在微动杆上的轴向位置需要相对固定,现有气流纺纱机用于限定过纱器在微动杆上的轴向位置的限位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气流纺纱机用于限定过纱器在微动杆上的轴向位置的限位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限位套。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套套体为圆筒形,套体内腔为轴向通孔,套体一端端面上设有以套体轴心线为中心线的圆环形凹槽,使限位套的套体形成内外两层,套体内腔壁上呈圆周分布设有多个向套体轴心线突的突起,突起靠近套体轴心线的顶点在套体轴向上的投影连成的轨迹最小内径小于微动杆的直径。使用时,限位套套装于微动杆上且位于过纱器两端的合适位置,具有圆环形凹槽的端面背向过纱器,套体内层向圆环形凹槽一侧变形,提供变形弹力,使限位套能固定在微动杆上。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突起为板状,具有一定厚度,其顶面为圆弧形,均匀分布在套体内腔壁上。所述的突起设有6个,以套体轴心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布。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起和圆环形凹槽结合的微变形弹力结构提供套合力进行轴向限位,使限位套能稳固在微动杆上,结构简单,安装简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微动杆上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套套体I为圆筒形,套体内腔为轴向通孔,套体I 一端端面上设有以套体轴心线为中心线的圆环形凹槽4,使限位套的套体I形成内外两层,套体内腔壁上呈圆周分布设有6个以套体轴心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布的突起5,突起5为板状,具有一定厚度,其顶面为圆弧形,突起5靠近套体轴心线的顶点在套体轴向上的投影连成的轨迹最小内径小于微动杆3的直径。使用时,限位套套装于微动杆3上且位于过纱器2两端的合适位置,具有圆环形凹槽4的端面背向过纱器2,套体内层向圆环形凹槽4一侧变形,提供变形弹力,使限位套能固定在微动杆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套套体(I)为圆筒形,套体内腔为轴向通孔,套体(I) 一端端面上设有以套体轴心线为中心线的圆环形凹槽(4),使限位套的套体(I)形成内外两层,套体内腔壁上呈圆周分布设有多个向套体轴心线突的突起(5),突起(5)靠近套体轴心线的顶点在套体轴向上的投影连成的轨迹最小内径小于微动杆(3)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5)为板状,具有一定厚度,其顶面为圆弧形,均匀分布在套体内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5)设有6个,以套体轴心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流纺微动杆的限位套,属于气流纺纱机零部件装置领域。现有气流纺纱机用于限定过纱器在微动杆上的轴向位置的限位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套套体为圆筒形,套体内腔为轴向通孔,套体一端端面上设有以套体轴心线为中心线的圆环形凹槽,使限位套的套体形成内外两层,套体内腔壁上呈圆周分布设有多个向套体轴心线突的突起,突起靠近套体轴心线的顶点在套体轴向上的投影连成的轨迹最小内径小于微动杆的直径。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起和圆环形凹槽结合的微变形弹力结构提供套合力进行轴向限位,使限位套能稳固在微动杆上,结构简单,安装简便。
文档编号D01H4/40GK203065684SQ20132010290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吕永法, 徐剑锋, 安欢 申请人: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