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废纤维精开松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纤维精开松机,用于对特殊的废纤维进行精开松,以利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特殊的废纤维主要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指汽车内饰件如汽车隔音毡和地垫(地垫通常铺置在对应于正、副驾驶员的部位的汽车底板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纤维,更具体地讲,由废纤维边角料预开松机对废纤维边角料预开松后得到的废纤维。而前述的精开松机实质上是对由预开松机预开松的废纤维进行二次开松的二次开松机(一次开松机即为前述的预开松机)。因为,如汽车内饰件生产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之理,不论是汽车隔音毡还是地垫以及其它类似的产品,其原料普遍由低熔点的热塑性纤维如丙纶纤维、低熔点的热塑性纤维与天然纤维(如麻纤维、棉纤维、粘胶纤维、羊毛纤维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纤维)相混合的混合纤维或者与化学纤维(如涤纶纤维、锦纶纤维和腈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纤维)相混合的纤维经加热压制成型得到。对此可以参见中国专利CN101775708A (汽车内饰件毡自动成型机)、CN2122781Y (汽车内饰件成型设备)、CN101024387A (汽车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CN102776715A (空气填充法车辆内饰件预成型机)、CN102776716A (气流填充式汽车内饰件预成型机)、CN102776717A (空气填充法汽车内饰件预成型机)、CN102776718A (汽车内饰件预成型机)和CN102776720A (气流填充法汽车内饰件预成型机),等等。如业界所知之理,在前述汽车地垫和隔音毡的生产过程中,裁除的边角废料的面积通常占地垫、隔音毡面积的25-30%左右,也就是说若要获得10 Hf的隔音毡,那么其毛坯即在未裁剪之前的面积通常为12.5-13 Hf (地垫同例),因此产生的废边角料的量较大。又,由于在制备过程 中 加入了低熔点纤维,于是在热压成型阶段,低熔点纤维产生玻璃化趋势即产生固化而形成一定的硬度,以体现在使用过程中的耐撕破强度,由于硬度和强度兼备,因而难以由公知的开松机例如CN100368612C (开松机)、CN102586956A (纤维开松机)、CN102586955A (具有除杂功能的开松机)和CN1710165A (开松机)或类似的开松机有效开松。因为,由于此类开松机是针对正常的无纺织纤维的开松而设计的,因此对前述硬度和强度兼备的废边角料开松时很快暴露出“水土不服”现象。尤其,当试图用此类开松机对前述边角料开松时每小时仅能勉强开松20kg左右,并且由于开松质量无法令人恭维,开松后的纤维只能用于加工诸如管道包覆产品或民用产品如鞋垫等。基于并非限于前述的开松效率低和开松质量(或称效果)差的两个因素,目前汽车内饰件生产厂商通常将前述的废边角料进行废弃处理,即,或进行填埋,或进行焚烧,从而产生以下弊端:一是造成资源浪费,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以及循环经济精神相悖;二是填埋会对土壤和水系造成污染,焚烧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三是由于无法回用而使汽车内饰件成本提高。鉴于上述状况,我国乃至国外的汽车内饰件厂商迫切希望无纺织设备生产厂商开发出得以应对前述废纤维边角料有效开松的开松机,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持久的探索与反复试验,成功地设计出了对废纤维边角料开松的预开松机,并且提出了专利申请(与本专利申请同时提出)。但是,由于经预开松机预开松后的废纤维的蓬松效果较为欠缺,因而难以直接付诸前述的例如 CN101775708A、CN102776715A、CN102776716A、CB 102776717A、CN102776718A和CN102776720A之类的成型机成型。于是本申请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终于设计出了与前述预开松机配套的得以将预开松机预开松后的废纤维开松成蓬松度理想而可直接回用于制造作为汽车内饰件的隔音毡和地垫的废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由预开松机预开松后的板结的废纤维进行二次开松成蓬松度优异的得以直接付诸汽车内饰件生产厂商使用而藉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废纤维精开松机。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废纤维精开松机,包括一机座,该机座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机座墙板,而另一侧固定有一第二机座墙板,第一、第二机座墙板彼此对应,并且在第一机座墙板的顶部固定有一第一针布辊支承板,而在第二机座墙板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第一针布棍支承板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针布棍支承板;一大针布棍,该大针布辊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各具有一大针布辊支承轴头,其中:所述一端的大针布辊支承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机座墙板的所述顶部,而所述另一端的大针布辊支承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机座墙板的所述顶部,并且该另一端的大针布辊支承轴头与设置在机座上的大针布棍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一组小针布棍和一用于驱使小针布棍运动的小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一组小针布辊以间隔状态与所述大针布辊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相对应并且与大针布棍相配合,在各小针布棍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小针布棍轴头上各固定有小针布辊链轮,相邻小针布辊轴头上的小针布辊链轮之间由小针布辊链条传动连接,其中:各小针布棍的所述一端的小针布棍轴头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小针布棍轴承座上,而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布辊支承板背对所述第二针布辊支承板的一侧,各小针布辊的所述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上,而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针布辊支承板背对第一针布辊支承板的一侧,第一、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的位置彼此对应,所述小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座墙板背对所述第二机座墙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一组小针布辊中的其中一个小针布辊的所述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传动连接;用于向所述大针布辊喂入废纤维的一废纤维喂入机构,该废纤维喂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机座墙板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大针布辊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喂棉罗拉驱动机构,该喂棉罗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第一机座墙板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的废纤维喂入机构传动连接,其中: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机座墙板之间构成有一纤维引出通道,该纤维引出通道对应于所述大针布辊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而在所述的第一、第二针布辊支承板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小针布辊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导棉罩。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小针布辊的所 述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的位置间隔开设有一组数量与小针布辊的数量相等的第一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而在所述的第二针布辊支承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小针布辊的所述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的位置间隔开设有数量与第一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相等的第二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所述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伸展到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头让位腔外并且通过第一小针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上,所述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伸展到第二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外并且通过第二小针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的结构是与所述的第一小针布棍轴承座的结构相同的,在第一小针布棍轴承座朝向所述第一小针布棍轴承的一端构成有一轴承腔,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的中部开设有一螺杆孔,而在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的另一端的端面上配设有一轴承座调整螺钉,在所述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背对所述第二针布辊支承板的一侧固定有一组数量与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的数量相等的螺杆和构成有一组与所述轴承座调整螺钉的数量相等的调整螺钉座,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的螺杆孔并且由限定螺母限定,所述的轴承座调整螺钉与所述的调整螺钉座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大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大针布棍驱动电机、第一、第二大针布棍传动轮和大针布棍传动带,大针布棍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第二机座墙板的一端,第一大针布棍传动轮固定在大针布棍驱动电机的大针布辊驱动电机轴上,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固定在所述大针布辊的所述另一端的大针布辊轴头上,大针布辊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大针布辊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大针布棍传动轮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小针布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减速箱、第一、第二驱动链轮和驱动链条,小针布辊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驱动电机减速箱连同小针布辊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座的所述第一机座墙板背对所述第二机座墙板的一侧,第一驱动链轮固定在驱动电机减速箱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上,第二驱动链轮固定在所述的一组小针布棍中的其中一根小针布辊的所述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上,驱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驱动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驱动链轮上。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废纤维喂入机构包括一对罗拉支承架、上、下针布罗拉、上直条罗拉和下直条罗拉,一对罗拉支承架彼此对应,并且该一对罗拉支承架中的其中一个罗拉支承`架固定在所述机座的第一机座墙板的顶部,而该一对罗拉支承架中的另一个罗拉支承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机座墙板的顶部,上针布罗拉的一端的上针布罗拉轴头通过上针布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座墙板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一上针布罗拉链轮和一第二上针布罗拉链轮,而上针布罗拉的另一端的上针布罗拉轴头同样通过上针布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所述第二机座墙板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上,并且固定有一上针布罗拉齿轮,下针布罗拉的一端的下针布罗拉轴头通过下针布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一下针布罗拉链轮,而下针布罗拉的另一端的下针布罗拉轴头同样通过下针布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所述第二机座墙板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上,并且固定有一下针布罗拉齿轮和一第二下针布罗拉链轮,上直条罗拉的一端的上直条罗拉轴头通过上直条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上的罗拉支承架上,并且固定有一上直条罗拉链轮,该上直条罗拉链轮通过第一罗拉链条与所述的第一上针布罗拉链轮传动连接,上直条罗拉的另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同样通过上直条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上的罗拉支承架上,下直条罗拉的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通过下直条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上的罗拉支承架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该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与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所述喂棉罗拉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下直条罗拉的另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同样通过下直条罗拉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上的罗拉支承架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二下直条罗拉链轮,该第二下直条罗拉链轮通过第二罗拉链条与所述的第二下针布罗拉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的上、下针布罗拉彼此上下对应,所述的上、下直条罗拉彼此上下对应,并且上针布罗拉与上直条罗拉并行,而下针布罗拉与下直条罗拉并行,其中:上直条罗拉位于所述大针布辊与上针布罗拉之间,下直条罗拉位于大针布辊与下针布罗拉之间,在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机座墙板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上枢轴设置有一上过渡齿轮和一下过渡齿轮,上、下过渡齿轮彼此啮合,并且上过滤齿轮还与所述上针布罗拉齿轮相啮合,而下过渡齿轮还与所述下针布罗拉齿轮相啮
口 O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喂棉罗拉驱动机构包括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喂棉罗拉驱动链轮和喂棉罗拉驱动链条,喂棉罗拉驱动电机与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连同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第一机座墙板的一端,喂棉罗拉驱动链轮固定在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上,喂棉罗拉驱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喂棉罗拉驱动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上。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与所述的第二针布辊支承板之间以腾空状态固定有一导流罩支架固定座,在该导流罩支架固定座的一端和另一端各设置有一导流罩支架,所述的导流罩的一端与位于导流罩支架固定座一端的所述导流罩支架枢轴 连接,而导流罩的另一端与位于导流罩支架固定座另一端的导流罩支架枢轴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罗拉支承架上并且位于罗拉支承架的顶部各设置有一轴承座调节装置,所述的上针布罗拉轴承座以及所述的上直条罗拉轴承座均与轴承座调节装置相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由废纤维喂入机构将由预开松机开松的板结的废纤维引入大、小针布辊之间进行精开松并且将精开松后的蓬松纤维在导流罩的导引下引至对应于大针布辊下方的纤维引出通道,由纤维引出通道引出并且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右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机座1,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在机座I的一端即左端固定有一第一机座墙板11,并且在该第一机座墙板11的顶部固定有一形状呈扇形(本实施例为半圆形)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在该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上以等距离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本实施例为七个)第一小针布棍轴头让位腔1111。在机座I的另一端即右端固定有一第二机座墙板12,该第二机座墙板12的位置与第一机座墙板11相对应,并且在该第二机座墙板12的顶部固定有一形状如同对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描述的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在该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上以等距离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本实施例为七个)第二小针布棍轴头让位腔1211,第一、第二小针布棍轴头让位腔111、1211彼此对应并且形状和大小相同。在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背对前述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的一侧固定有一组螺杆1112,并且还构成有一组调整螺钉座1113,螺杆1112和调整螺钉座1113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各为七个,并且在各螺杆1112上配设有一限定螺母11121。如前述,由于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的结构与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相同,因此在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背对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的一侧同样具有分别等效于螺杆1112以及调整螺钉座1113的部件(具体由图2示意)。在前述的第一、第二机座墙板11、12之间设置有一纤维引出通道13,具体可参见图3,该纤维引出通道13对应于下面将要描述的大针布辊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并且在纤维引出通道13的纤维引出口 131的部位配接有一纤维引出管道1311 (图3示),由纤维引出管道1311上配设的纤维引出风机将纤维引至打包机打包或其它类似的机械,以便供制作汽车隔音毡或地垫用,即回用。示出了 一大针布辊2,该大针布辊2也可称其为大开松辊,并且该大针布辊2的一端即左端以及另一端即右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各具有一大针布辊轴头21,其中:所述一端(左端)的大针布辊轴头21通过大针布辊轴承座2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第一机座墙板11的顶部,而所述另一端(右端)的大针布辊轴头21同样通过相应的大针布辊轴承座2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第二机座墙板12的顶部(图2示)。一组小针布辊4的数量有七个,以等距离间隔状态对应于前述大针布辊2的长度方向的上方,即围绕大针布辊2的长度方向呈圆弧分布。由于七个小针布辊4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择其一详细说明如下:在小针布辊4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各固定有一小针布辊链轮42,相邻小针布辊轴头41上的小针布辊链轮42之间由小针布辊链条421传动连接。其中:小针布棍4的一端(左端)的小针布棍轴头41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上,而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上下移动即上下可调整地设置在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背对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的一侧,各小针布辊4的另一端(右端)的小针布棍轴头41转动支承在第二小针布棍轴承座412上,而第二小针布棍轴承座412上下移动即上下可调整地设置在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背对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的一侧。由于第一、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411、412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仅对第一小针布辊支承座411作详细说明。在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的上部构成有一轴承腔4111,并且该轴承腔4111与前述的第一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1111相对应,前述的小针布辊轴头41的所述一端即左端通过第一小针布辊轴承413转动支承在轴承腔4111内。在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的偏下方开设有一螺杆孔4112,该螺杆孔4112套置于前述的螺杆1112上,并且由限定螺母11121限定,从而将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配设于前述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上。在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的底端端面上配设有一轴承座调整螺钉4113,该轴承座调整螺钉4113支承在前述的调整螺钉座1113上。由图所示,小针布辊4的另一端(右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通过第二小针布辊轴承414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上的第二针布棍轴承座412上。当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前述的轴承座调整螺钉4113时,便使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向上或向下位移,位移量的大小取决于前述的螺杆孔4112的长度,从而使一组小针布辊4与大针布辊2之间的间隙增大或缩小,由大、小针布辊2、4上的针布对废纤维进行精开松。由于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412的调节原理与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相同,因此申请人不再赘述。由图所示,在对应于前述的第一、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11、121之间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小针布辊4的上方的位置配设有一对导流罩14,由该导流罩14将纤维导入前述的纤维引出通道13。具体是:在第一、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11、121之间以腾空状态固定有一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也就是说该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的一端(图1所示左端)与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固定,而另一端(图1所示右端)与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固定,并且在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的一端(左端)固定有一导流罩支架151,而另一端同样固定有一导流罩支架151,前述的一对导流罩14的一端(左端)与位于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的一端的导流罩支架151枢轴连接,而一对导流罩14的另一端(右端)与位于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的另一端的导流罩支架151枢轴连接。通过图中示意的一对导流罩支架151的结构可知,导流罩14与小针布辊4之间的间隙大小的调节由导流罩支架151保障。请重点见图2,上面提及的大针布辊2的运动由设置在机座I朝向第二机座墙板12 —端的大针布棍动力传动机构3保障,该大针布棍动力传动机构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大针布棍驱动电机31、第一、第二大针布棍传动轮32、33和大针布棍传动带34,大针布棍驱动电机31固定在机座I朝向第二机座墙板12的一端,第一大针布棍传动轮32固定在大针布辊驱动电机31的大针布辊驱动电机轴311上,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3固定在前述大针布辊2的所述另一端的大针布辊轴头21上,大针布辊传动带34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大针布辊传动轮3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3上。第一、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2、33均为皮带轮,而大针布辊传动带34为传动皮带。当大针布辊驱动电机31工作时,由大针布辊驱动电机轴311带动第一大针布辊传动轮32,经大针布辊传动带34带动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3,由于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3固定在大针布辊2的另一端即右端的大针布辊轴头21上,因此由该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3带动大针布辊2向逆时针方向运动,并且在一组小针布辊4的协同作用下对废纤维开松。重点见图1,前述的一组小针布辊4的运动由设置在前述的第一机座墙板11背对第二机座墙板12 —侧的小针布棍动力传动机构5保障,该小针布棍动力传动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 结构如下,包括小针布辊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减速箱52、第一、第二驱动链轮53、54和驱动链条55,小针布辊驱动电机51与驱动电机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驱动电机减速箱52连同小针布辊驱动电机51固定在减速箱支承座521上,而减速箱支承座521固定在第一机座墙板11背对第二机座墙板12的一侧,第一驱动链轮53固定在驱动电机减速箱52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上,第二驱动链轮54固定在前述的一组小针布棍4中的其中一根(本实施例为首根)小针布辊4的前述一端(左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上,驱动链条55的一端套置第一驱动链轮53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驱动链轮54上。当小针布辊驱动电机51工作时,经驱动电机减速箱52减速,由驱动电机减速箱52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带动第一驱动链轮53,经驱动链条55带动第二驱动链轮54,由第二驱动链轮54带动一组小针布棍4中的其中一根小针布棍4运动,由于一组小针布棍4的各小针布辊辊头41上固定有小针布辊链轮42,并且相邻小针布辊轴头41上的小针布辊链轮42之间由小针布辊链条421循环过渡连接,因此在被第二驱动链轮54带动的小针布辊4运动时,所有小针布辊4便在小针布辊链条421的传递下处于向顺时针旋转的状态,配合大针布辊2而将由废纤维喂入机构6喂入的废纤维开松。请继续见图1和图2,上面提及的废纤维喂入机构6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对罗拉支架61、上、下针布罗拉62、63、上直罗拉64和下直罗拉65,一对罗拉支承架61彼此对应,具体地讲,该一对罗拉支承架61中的其中一个罗拉支承架61即图1所示左端或称左侧的一个罗拉支承架61固定在机座I的第一机座墙板11的顶部,而该一对罗拉支承架61中的另一个罗拉支承架61即图1所示右端或称右侧的一个罗拉支承架61固定在机座I的第二机座墙板12的顶部,在一对罗拉支承架61的顶部各设置有一轴承座调节装置613,轴承座调节装置613包括弹簧座板6131和一对调整弹簧6132,弹簧座板6131通过螺栓连接在罗拉支架61的顶部,当通过对旋配在螺栓上的螺栓螺母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操作时,则由弹簧座板6131对调整弹簧6132增大压力或减小压力。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罗拉支承架61的一侧固定有一上过渡齿轮轴6111和一下过渡齿轮轴6121,在上过渡齿轮轴6111上转动地设置有一上过渡齿轮611,而在下过渡齿轮轴6121上转动地设置有一下过渡齿轮612,上、下过渡齿轮611、6121彼此啮合。上针布罗拉62的一端(图1所示左端)的上针布罗拉轴头621通过上针布罗拉轴承座62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一上针布罗拉链轮6212以及固定有一第二上针布罗拉链轮6213,而上针布罗拉62的另一端(右端)的上针布罗拉轴头621同样通过上针布罗拉轴承座62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前述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在该另一端的上针布罗拉轴头621上固定有一上针布罗拉齿轮6214。前述的第二上针布罗拉链轮6213通过上针布罗拉过渡链条62131与图3示意的废纤维输送机构8传动连接。下针布罗拉63的一端(图1所示左端)的下针布罗拉轴头631通过下针布罗拉轴承座63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还固定有一第一下针布罗拉链轮6312,而下针布罗拉63的另一端的下针布罗拉轴头631同样通过下针布罗拉轴承座63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前述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在该另一端的下针布罗拉轴头631上固定有一下针布罗拉齿轮6313以及固定有一第二下针布罗拉链轮6314。上直条罗拉64的一端的上直条罗拉轴承头641通过上直条罗拉轴承座64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在该一端的上直条罗拉轴头641上还固定有一上直条罗拉链轮6412,该上直条罗拉链轮6412通过第一罗拉链条64121与前述的第一上针布罗拉链轮6212传动连接,上直条罗拉64的另一端即右端的上直条罗拉轴头641同样 通过上直条罗拉轴承座64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下直条罗拉65的一端即左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651通过下直条罗拉轴承座65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在该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651上还固定有一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6512,该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6512与设置在机座I上的前述喂棉罗拉驱动机构7传动连接,下直条罗拉65的另一端即右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651同样通过下直条罗拉轴承座65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在该另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651上还固定有一第二下直条罗拉链轮6513,该第二下直条罗拉链轮6513通过第二罗拉链条65131与前述的第二针布罗拉链轮6314传动连接。前述的上过渡齿轮611与上针布罗拉齿轮6214相啮合,而下过渡齿轮612与下针布罗拉齿轮6313相啮合。由上述说明并且结合图1和图2可知,上、下针布罗拉62、63彼此上下对应,上、下直条罗拉彼此上下对应,并且上针布罗拉62与上直条罗拉64并行,而下针布罗拉63与下直条罗拉65并行。其中:上直条罗拉64位于前述大针布辊2与上针布罗拉62之间,而下直条罗拉65位于大针布辊2与下针布罗拉63之间。前述的一对调整弹簧6132中的其中一枚调整弹簧6132支承在弹簧座板6131与上直条罗拉轴承座6411之间,而一对调整弹簧6132中的另一枚调整弹簧6132支承在弹簧座板6131与上针布罗拉轴承座6211之间,藉由一对调整弹簧6132的压缩程度的变化而改变上、下针布罗拉62、·63之间的间隙以及改变上、下直条罗拉64、65之间的间隙。上面提及的喂棉罗拉驱动机构7包括喂棉罗拉驱动电机71、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喂棉罗拉驱动链轮73和喂棉罗拉驱动链条74,喂棉罗拉驱动电机71与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传动配合,并且由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连同喂棉罗拉驱动电机71固定在所述机座I朝向所述弟一机座墙板11的一端,喂棉罗拉驱动链轮73固定在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721上,喂棉罗拉驱动链条74的一端套置在喂棉罗拉驱动链轮73上,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6512上。当喂棉罗拉驱动电机71工作时,由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721带动喂棉罗拉驱动链轮73,进而由喂棉罗拉驱动链条74带动前述的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6512,经第二下直条罗拉链轮6513借助于第二罗拉链条65131带动第二下针布罗拉链轮6314,从而由第二下针布罗拉链轮6314带动下针布罗拉63,由固定在下针布罗拉63的下针布罗拉轴头631上的下针布罗拉齿轮6313带动下过渡齿轮612,由于下过渡齿轮612与上过渡齿轮611相啮合,又由于上过渡齿轮611与上针布罗拉齿轮6214相啮合,因此上针布罗拉62运动,由上针布罗拉62上的第一上针布罗拉链轮6212经第一罗拉链条64121带动上直条罗拉链轮6412,由上直条罗拉链轮6412带动上直条罗拉64。由上述传动关系而使上直条罗拉64朝顺时针旋转,使下直条罗拉65朝逆时针旋转,同时使上针布罗拉62向顺时针旋转,使下针布罗拉63向逆时针旋转,将由上面提及的废纤维输送机构8输入的废纤维依次从上、下针布罗拉62、63之间引入并且经上、下直条罗拉64、65之间引入大、小针布辊2、4之间,进行开松。应用例:请参见图3并且依然结合图1和图2,在图3中给出了上面已提及的废纤维输送机构8,该废纤维输送机构8包括废纤维输送帘架81、废纤维输送帘82、废纤维压棉棍83、输送帘主、从动辊84、85、吸尘罩86、凝棉器架87和凝棉器88,废纤维输送帘架8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该废纤维输送帘架81朝向前述废纤维喂入机构6的一端伸展到第一、第二机座墙板11、12之间,并且与预设在第一机座墙板11朝向第二机座墙板12 —侧的第一帘架固定座112固定以及与预设在第二机座墙板12朝向第一机座墙板11 一侧的第二帘架固定座122固定。输送帘主动辊84枢轴设置在废纤维输送帘架81朝向废纤维喂入机构6的一端(图3所示左端),前述的第一下针布罗拉链轮6312通过下针布罗拉链条63121与固定在该输送帘主动辊84上的输送帘主动辊链轮(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输送帘从动辊85转动地设置在废纤维输送帘架81的另一端(图3所示的右端),废纤维输送帘82的一端套置在输送帘主动辊84上,另一端套置在输送帘从动辊85上,废纤维压棉辊83转动地设置在废纤维输送帘架81的前述一端(左端),并且大体上对应于输送帘主动棍84的上方,该废纤维压棉辊83通过固定其上的废纤维压棉辊链轮(图3中示出)与前述的上针布罗拉过渡链轮63121传动连接,吸尘罩86固定在废纤维输送帘架81上,并且对应于废纤维输送帘82的上方,在该吸尘罩86的顶部配有吸尘管861,凝棉器支架87与废纤维输送帘架81固定,凝棉器88设置在凝棉器支架84上,在该凝棉器88的储棉箱881的下部枢轴设置有一对夹棉辊882,在该对夹棉辊882的辊轴轴头上各固定有彼此啮合的夹棉辊齿轮(图中未示出),并且在一对夹棉辊882中的位于图3所示的左侧的一根夹棉辊882的轴头上还固定有一夹棉辊链轮(图中未示出),该夹棉辊链轮通过夹棉辊链轮传动链条与固定在前述废纤维压棉辊的轴轴轴头上的链轮传动连接。由凝棉器88将前道工序的预开松机开松后的废纤维自储棉箱881引给一对夹棉辊882,由一对夹棉辊882喂至废纤维输送帘82,废纤维在途经废纤维压棉辊83后进入前述的上、下针布罗拉63、64之间,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由大针布辊2与一组小针布辊4的配合进行开松,直至经纤维引出管道1311引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体现了申请人所 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座(I),该机座(I)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机座墙板(11),而另一侧固定有一第二机座墙板(12),第一、第二机座墙板(11、12)彼此对应,并且在第一机座墙板(11)的顶部固定有一第一针布棍支承板(111),而在第二机座墙板(12)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大针布棍(2),该大针布棍(2)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各具有一大针布辊支承轴头(21),其中:所述一端的大针布辊支承轴头(2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机座墙板(11)的所述顶部,而所述另一端的大针布辊支承轴头(2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机座墙板(12)的所述顶部,并且该另一端的大针布辊支承轴头(21)与设置在机座(I)上的大针布棍动力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一组小针布棍(4)和一用于驱使小针布棍(4)运动的小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5 ),一组小针布辊(4)以间隔状态与所述大针布辊(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相对应并且与大针布棍(2)相配合,在各小针布棍(4)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上各固定有小针布辊链轮(42),相邻小针布辊轴头(41)上的小针布辊链轮(42)之间由小针布辊链条(421)传动连接,其中:各小针布辊(4)的所述一端的小针布棍轴头(41)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小针布棍轴承座(411)上,而第一小针布棍轴承座(41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背对所述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的一侧,各小针布辊(4)的所述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412)上,而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412)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背对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的一侧,第一、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411、412)的位置彼此对应,所述小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座墙板(11)背对所述第二机座墙板(12)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一组小针布辊(4)中的其中一个小针布辊(4)的所述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传动连接;用于向所述大针布辊(2)喂入废纤维的一废纤维喂入机构(6),该废纤维喂入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机座墙板(11、12)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大针布辊(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喂棉罗拉驱动机构(7),该喂棉罗拉驱动机构(7)设置在所述机座(I)朝向所述第一机座墙板(11)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的废纤维喂入机构(6)传动连接,其中:在所 述的第一、第二机座墙板(11、12)之间构成有一纤维引出通道(13),该纤维引出通道(13)对应于所述大针布辊(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而在所述的第一、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11、121)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小针布辊(4)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导棉罩(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小针布辊(4)的所述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的位置间隔开设有一组数量与小针布辊(4)的数量相等的第一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1111),而在所述的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上并且在对应于小针布辊(4)的所述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 )的位置间隔开设有数量与第一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1111)相等的第二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1211),所述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伸展到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头让位腔(1111)外并且通过第一小针布辊轴承(413)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上,所述另一端的小针布辊轴头(41)伸展到第二小针布辊轴头让位腔(1211)外并且通过第二小针布辊轴承(414)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4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小针布辊轴承座(412)的结构是与所述的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的结构相同的,在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朝向所述第一小针布辊轴承(413)的一端构成有一轴承腔(4111),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的中部开设有一螺杆孔(4112),而在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的另一端的端面上配设有一轴承座调整螺钉(4113),在所述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背对所述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的一侧固定有一组数量与第一小针布辊轴承座(411)的数量相等的螺杆(1112)和构成有一组与所述轴承座调整螺钉(4113)的数量相等的调整螺钉座(1113),所述螺杆(1112)穿过所述的螺杆孔(4112)并且由限定螺母(11121)限定,所述的轴承座调整螺钉(4113)与所述的调整螺钉座(1113)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3)包括大针布棍驱动电机(31)、第一、第二大针布棍传动轮(32、33)和大针布棍传动带(34),大针布辊驱动电机(31)固定在所述机座(I)朝向所述第二机座墙板(12)的一端,第一大针布棍传动轮(32)固定在大针布棍驱动电机(31)的大针布棍驱动电机轴(311)上,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3)固定在所述大针布辊(2)的所述另一端的大针布辊轴头(21)上,大针布辊传动带(34)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大针布辊传动轮(3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大针布辊传动轮(3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5)包括小针布辊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减速箱(52)、第一、第二驱动链轮(53、54)和驱动链条(55),小针布辊驱动电机(51)与驱动电机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驱动电机减速箱(52)连同小针布辊驱动电机(51)固定在所述机座(I)的所述第一机座墙板(11)背对所述第二机座墙板(12)的一侧,第一驱动链轮(53)固定在驱动电机减速箱(52)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上,第二驱动链轮(54)固定在所述的一组小针布棍(4)中的其中一根小针布棍(4)的所述一端的小针布棍轴头(41)上,驱动链条(5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驱动链轮(5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驱动链轮(5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纤维喂入机构(6)包括一对罗拉支承架(61)、上、下针布罗拉出2、63)、上直条罗拉¢4)和下直条罗拉(65),一对罗拉支承架¢1)彼此对应,并且该一对罗拉支承架¢1)中的其中一个罗拉支承架(61)固定在所述机座(I)的第一机座墙板(11)的顶部,而该一对罗拉支承架¢1)中的另一个罗拉支承架¢1)固定在所述第二机座墙板(12)的顶部,上针布罗拉¢2)的一端的上针布罗拉轴头(621)通过上针布罗拉轴承座¢2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1)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一上针布罗拉链轮¢212)和一第二上针布罗拉链轮(6213),而上针布罗拉¢2)的另一端的上针布罗拉轴头¢21)同样通过上针布罗拉轴承座¢2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所述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固定有一上针布罗拉齿轮¢214 ),下针布罗拉¢3)的一端的下针布罗拉轴头(631)通过下针布罗拉轴承座¢3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1)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一下针布罗拉链轮(6312),而下针布罗拉¢3)的另一端的下针布罗拉轴头¢31)同样通过下针布罗拉轴承座¢3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所述第二机座墙 板(12)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1)上,并且固定有一下针布罗拉齿轮¢313)和一第二下针布罗拉链轮(6314),上直条罗拉¢4)的一端的上直条罗拉轴头¢41)通过上直条罗拉轴承座¢4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固定有一上直条罗拉链轮(6412),该上直条罗拉链轮¢412)通过第一罗拉链条(64121)与所述的第一上针布罗拉链轮¢212)传动连接,上直条罗拉¢4)的另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41)同样通过上直条罗拉轴承座¢4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罗拉支承架¢1)上,下直条罗拉¢5)的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651)通过下直条罗拉轴承座¢5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机座墙板(11)上的罗拉支承架¢1)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6512),该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652)与设置在所述机座(I)上的所述喂棉罗拉驱动机构(7)传动连接,下直条罗拉¢5)的另一端的下直条罗拉轴头¢51)同样通过下直条罗拉轴承座¢5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罗拉支承架¢1)上,并且固定有一第二下直条罗拉链轮(6513),该第二下直条罗拉链轮(6513)通过第二罗拉链条(65131)与所述的第二下针布罗拉链轮¢314)传动连接,所述的上、下针布罗拉(62、63)彼此上下对应,所述的上、下直条罗拉(64、65)彼此上下对应,并且上针布罗拉(62)与上直条罗拉(64)并行,而下针布罗拉(63)与下直条罗拉(65)并行,其中:上直条罗拉¢4)位于所述大针布辊(2)与上针布罗拉¢2)之间,下直条罗拉¢5)位于大针布辊(2)与下针布罗拉¢3)之间,在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机座墙板(12)上的所述罗拉支承架¢1)上枢轴设置有一上过渡齿轮¢11)和一下过渡齿轮¢12),上、下过渡齿轮(611,612)彼此啮合,并且上过滤齿轮 (611)还与所述上针布罗拉齿轮(6214)相啮合,而下过渡齿轮(612)还与所述下针布罗拉齿轮(6313)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喂棉罗拉驱动机构(7)包括喂棉罗拉驱动电机(71)、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喂棉罗拉驱动链轮(73)和喂棉罗拉驱动链条(74),喂棉罗拉驱动电机(71)与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传动配合,并且由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连同喂棉罗拉驱动电机(71)固定在所述机座(I)朝向所述第一机座墙板(11)的一端,喂棉罗拉驱动链轮(73)固定在喂棉罗拉驱动电机减速箱(72)的驱动电机减速箱输出轴(721)上,喂棉罗拉驱动链条(74)的一端套置在喂棉罗拉驱动链轮(73)上,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一下直条罗拉链轮¢5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针布辊支承板(111)与所述的第二针布辊支承板(121)之间以腾空状态固定有一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在该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的一端和另一端各设置有一导流罩支架(151),所述的导流罩(14)的一端与位于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 —端的所述导流罩支架(151)枢轴连接,而导流罩(14)的另一端与位于导流罩支架固定座(15)另一端的导流罩支架(151)枢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纤维精开松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罗拉支承架(61)上并且位于罗拉支承架¢1)的顶部各设置有一轴承座调节装置¢13),所述的上针布罗拉轴承座¢211)以及所述的上直条罗拉轴承座¢411)均与轴承座调节装置(613)相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废纤维精开松机,属于无纺织机械领域。包括机座,机座的两侧固定第一、第二机座墙板,在第一、第二机座墙板的顶部固定第一、第二针布辊支承板;大针布辊,其两端的中央各具大针布辊支承轴头;一组小针布辊与大针布辊配合,在各小针布辊的两端的小针布辊轴头上各固定小针布辊链轮,相邻小针布辊链轮间由小针布辊链条连接,小针布辊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机座墙板的一侧,且与一小针布辊的一端连接;废纤维喂入机构,设置在第一、第二机座墙板间,且对应于大针布辊的一侧;喂棉罗拉驱动机构,设置在机座的一端,与废纤维喂入机构连接,在第一、第二机座墙板间构成纤维引出通道,在第一、第二针布辊支承板间设置导棉罩。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文档编号D01G9/06GK203128708SQ2013201267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0日
发明者潘四 申请人:江苏常盛无纺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