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28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大豆纤维的一端设在竹炭纤维的表面,相邻的两个大豆纤维之间设有玉米纤维,玉米纤维的外表面设有银离子涂层,大豆纤维的另一端设在银离子涂层的内表面,银离子涂层的外表面上方设有涤纶,银离子涂层的外表面下方设有绵纶。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在涤纶和绵纶内增设玉米纤维、竹炭纤维、大豆纤维和银离子涂层,使织物具有抑菌功能,从而避免汗液在织物内造成的细菌滋生。
【专利说明】—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织物,如涤纶、绵纶等一般都不具有抑菌功能。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当人体出汗后,汗液在织物内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因此,设计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双层提花织物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双层提花织物。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大豆纤维的一端设在竹炭纤维的表面,相邻的两个大豆纤维之间设有玉米纤维,玉米纤维的外表面设有银离子涂层,大豆纤维的另一端设在银离子涂层的内表面,银离子涂层的外表面上方设有涤纶,银离子涂层的外表面下方设有绵纶。
[0005]所述的涤纶的上表面设有提花结构一。
[0006]所述的绵纶的下表面设有提花结构二。
[0007]所述的玉米纤维的截面为扇形。
[0008]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大豆纤维之间的夹角为90°。
[0009]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在涤纶和绵纶内增设玉米纤维、竹炭纤维、大豆纤维和银离子涂层,使织物具有抑菌功能,从而避免汗液在织物内造成的细菌滋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参见图1,I为竹炭纤维;2为大豆纤维;3为玉米纤维;4为银离子涂层;5为涤纶;6为绵论。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3]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大豆纤维2的一端设在竹炭纤维I的表面,相邻的两个大豆纤维2之间设有玉米纤维3,玉米纤维3的外表面设有银离子涂层4,大豆纤维2的另一端设在银离子涂层4的内表面,银离子涂层4的外表面上方设有涤纶5,银离子涂层4的外表面下方设有绵纶6。
[0014]本实用新型中,涤纶5的上表面设有提花结构一,绵纶6的下表面设有提花结构二。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抑菌性能,玉米纤维3的截面为扇形,相邻的两个大豆纤维2之间的夹角为90°。[001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玉米纤维3、竹炭纤维1、大豆纤维2和银离子涂层4起到抑菌的作用。
[0016]本实用新型在涤纶5和绵纶6内增设玉米纤维3、竹炭纤维1、大豆纤维2和银离子涂层4,使织物具有抑菌功能,从而避免汗液在织物内造成的细菌滋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大豆纤维(2)的一端设在竹炭纤维(I)的表面,相邻的两个大豆纤维(2)之间设有玉米纤维(3),玉米纤维(3)的外表面设有银离子涂层(4),大豆纤维(2)的另一端设在银离子涂层(4)的内表面,银离子涂层(4)的外表面上方设有涤纶(5 ),银离子涂层(4)的外表面下方设有绵纶(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纶(5)的上表面设有提花结构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绵纶(6)的下表面设有提花结构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玉米纤维(3)的截面为扇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的双层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大豆纤维(2)之间的夹角为90°。
【文档编号】D03D13/00GK203546311SQ20132037024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6日
【发明者】周明华 申请人: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