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235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打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打褶装置,包括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布置有刀架,所述刀架上设置有铲刀,所述刀架与所述安装轴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刀架包括前段刀架和后段刀架,所述后段刀架设置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段刀架连接,所述前段刀架与所述后段刀架铰接,所述前段刀架上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打褶装置,提高了打褶装置对布料的起褶皱的效率。
【专利说明】打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打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缝纫工业中,通常需要对布料进行起皱打褶,目前的打褶装置通常包括转动轴,在转动轴上设置刀架,在刀架的端部设置铲刀,在刀架和转动轴之间设置扭簧,在使用时,依靠单根扭簧对铲刀施压,从而对布料施压,转动轴顺时针转动时,带动铲刀向前运动,使布料起褶皱,当铲刀完成前后一次的运动循环后,形成一个布料的褶皱。这种打褶装置进行打褶时,当铲刀向前运动到底往后退时,转动轴往后摆动,同时带动刀架向后退,刀架上的扭簧作用力逐渐减小,当铲刀再次向前运动时,扭簧作用在铲刀上的力是这一循环运动中最小的时候,此时铲刀不能够压紧布料,所以不容易对布料形成褶皱,在机器高速运转时,就常常出现不能够起褶皱的现象,所以出现布料形成褶皱不稳定的情况;另外,由于转动轴高速摆动,刀架的甩动会抵消一部分扭簧的扭力,从而会使刀架出现跳动的现象,也造成了铲刀打褶动作无法正常完成。
[0003]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稳定起褶皱的布料打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缝纫工业中,打褶装置不能稳定起褶皱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布料起褶皱的打褶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打褶装置,包括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布置有刀架,所述刀架上设置有铲刀,所述刀架与所述安装轴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刀架包括前段刀架和后段刀架,所述后段刀架设置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段刀架连接,所述前段刀架与所述后段刀架铰接,所述前段刀架上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在打褶装置工作时,铲刀压在布料上,转动轴设置在动力机构上,转动轴周期性的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安装轴摆动,安装轴摆动时推动后段刀架前后移动,后段刀架带动前段刀架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了铲刀的前后移动,当铲刀向前移动时,扭簧对后段刀架施力使得铲刀压紧布料,铲刀向前推动布料形成一个褶皱,当刀架向后移动时,带动铲刀向后移动,此时,扭簧逐渐恢复,对后段刀架的施力也越来越小,而拉簧逐渐被拉伸,拉簧对前段刀架的施力越来越大,当刀架向后移动到最大位置时,此时扭簧为对后段刀架施力最小的时候,而拉簧对前段刀架的施力缺达到了最大的状态,所以铲刀依然被压紧在布料上,所以在进行下一个循环运动时,铲刀能够容易的推动布料形成褶皱,并且由于扭簧和拉簧的双重作用,刀架一直被拉紧,避免了刀架在移动中的跳动。
[0007]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扭簧调节块,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后段刀架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调节块连接。将扭簧的一端设置在扭簧调节块上,可以通过旋转扭簧调节块来实现扭簧对后段刀架施力大小的调节,进一步的保证了铲刀能够压紧布料形成褶皱。
[0008]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轴上还设置有拉簧调节块,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前段刀架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调节块连接。可以通过旋转拉簧调节块来实现拉簧对前段刀架施力大小的控制,进一步的保证了铲刀能够压紧布料形成褶皱。
[0009]作为优选,所述铲刀端部为锯齿状。使得铲刀向前移动时,更加容易的推动布料形成褶皱。
[0010]作为优选,所述拉簧对应的所述后段刀架上设置有凹槽。避免后段刀架阻碍拉簧的伸缩。
[0011 ] 作为优选,所述后段刀架上靠近所述前段刀架的端部设置有坡口。使得后段刀架靠近前段刀架的端部下侧与前段刀架接触,而该端部上侧则不与前段刀架接触,从而起到对前段刀架限位的作用,防止前段刀架向下转动过多。
[0012]作为优选,所述前段刀架上与所述后段刀架铰接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在前段刀架上设置两个限位块,使前段刀架与后段刀架之间预留较小的转动间隙。
[00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扭簧和拉簧实现铲刀始终压紧布料,提高了打褶装置对布料的起褶皱的效率;
[0015]2、由于扭簧和拉簧的双重作用,刀架一直被拉紧,避免了刀架在移动中的跳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1-转动轴,2-安装轴,3-刀架,31-前段刀架,32-后段刀架,4-铲刀,5-扭簧,6-拉簧,7-扭簧调节块,8-拉簧调节块,9-凹槽,10-坡口,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0019]如图1所示的一种打褶装置,包括有转动轴1,所述转动轴I上设置有安装轴2,所述安装轴2上布置有刀架3,所述刀架3上设置有铲刀4,所述刀架3与所述安装轴2之间设置有扭簧5,所述刀架3包括前段刀架31和后段刀架32,所述后段刀架32设置在所述安装轴2上,所述扭簧5套设在所述安装轴2上,所述扭簧5 —端与所述安装轴2连接,所述扭簧5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段刀架32连接,所述前段刀架31与所述后段刀架32铰接,所述前段刀架31上设置有拉簧6,所述拉簧6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2连接。在打褶装置工作时,铲刀4压在布料上,转动轴I设置在动力机构上,转动轴I周期性的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安装轴2摆动,安装轴2摆动时推动后段刀架32前后移动,后段刀架32带动前段刀架31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了铲刀4的前后移动,当铲刀4向前移动时,扭簧5对后段刀架32施力使得铲刀4压紧布料,铲刀4向前推动布料形成一个褶皱,当刀架3向后移动时,带动铲刀4向后移动,此时,扭簧5逐渐恢复,对后段刀架32的施力也越来越小,而拉簧6逐渐被拉伸,拉簧6对前段刀架31的施力越来越大,当刀架3向后移动到最大位置时,此时扭簧5为对后段刀架32施力最小的时候,而拉簧6对前段刀架31的施力缺达到了最大的状态,所以铲刀4依然被压紧在布料上,所以在进行下一个循环运动时,铲刀4能够容易的推动布料形成褶皱,并且由于扭簧5和拉簧6的双重作用,刀架3 —直被拉紧,避免了刀架3在移动中的跳动。
[002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轴2上设置有扭簧调节块7,所述扭簧5的一端与所述后段刀架32连接,所述扭簧5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调节块7连接。将扭簧5的一端设置在扭簧调节块7上,可以通过旋转扭簧调节块7来实现扭簧5对后段刀架32施力大小的调节,进一步的保证了铲刀4能够压紧布料形成褶皱。
[0021]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轴2上还设置有拉簧调节块8,所述拉簧6 —端与所述前段刀架31连接,所述拉簧6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调节块8连接。可以通过旋转拉簧调节块8来实现拉簧6对前段刀架31施力大小的控制,进一步的保证了铲刀4能够压紧布料形成褶皱。
[0022]作为优选,所述铲刀4端部为锯齿状。使得铲刀4向前移动时,更加容易的推动布料形成褶皱。
[0023]作为优选,所述拉簧6对应的所述后段刀架32上设置有凹槽9。避免后段刀架32阻碍拉簧6的伸缩。
[0024]作为优选,所述后段刀架32上靠近所述前段刀架31的端部设置有坡口 10。使得后段刀架32靠近前段刀架31的端部下侧与前段刀架31接触,而该端部上侧则不与前段刀架31接触,从而起到对前段刀架31限位的作用,防止前段刀架31向下转动过多。
[0025]作为优选,所述前段刀架31上与所述后段刀架32铰接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11。在前段刀架31上设置两个限位块11,使前段刀架31与后段刀架32之间预留较小的转动间隙。
[0026]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打褶装置,包括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布置有刀架,所述刀架上设置有铲刀,所述刀架与所述安装轴之间设置有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包括前段刀架和后段刀架,所述后段刀架设置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段刀架连接,所述前段刀架与所述后段刀架铰接,所述前段刀架上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扭簧调节块,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后段刀架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调节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还设置有拉簧调节块,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前段刀架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调节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打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端部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对应的所述后段刀架上设置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刀架上靠近所述前段刀架的端部设置有坡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刀架上与所述后段刀架铰接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
【文档编号】D05B35/08GK203440629SQ20132047424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王方根 申请人:王方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