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刺植绒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238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刺植绒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刺植绒装置,其包括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安装在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外侧的高压植绒水刺头;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上开有多个微细小孔;纤维网经过正方面水刺缠结后,经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在高压植绒水刺头的水刺作用下,微细纤维一端深入微细小孔中,在无纺布与植绒轮鼓或拖网帘分离时,深入凹孔中纤维的一端被带出来,从而在无纺布的一面形成毛绒,完成植绒无纺布的植绒工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刺植绒装置,简化了无纺布的植绒工艺,其结构简单、减小了占地空间,降低了设备、材料成本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无纺布的植绒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水刺植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生产用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无纺布表层绒毛的水刺植绒装置,属于无纺布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的无纺布制造领域,为了生产表层带绒毛的无纺布,都是采用静电植绒技术加工的。例如中国专利号为ZL201120537140.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植绒无纺布,其是在无纺布的表面上涂覆一层胶粘层,然后通过静电植绒工艺,将绒毛植入到无纺布上,利用胶粘层的粘力将绒毛层与无纺布本体相结合。采用这种方式在无纺布上植绒存在几个问题:1、必须要配备植绒设备(如植绒机)、胶粘剂和植绒绒毛才能实现无纺布的植绒,增加了设备成本和材料成本;2、配备的植绒绒毛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植绒效果,一旦植绒绒毛受潮,将会无法植绒,所以必须要准备干燥、通风的场所专门存放植绒绒毛;3、胶粘剂的选用也对植绒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选用的胶粘剂的防水性和粘接强度达不到无纺布和设备控制的要求,制造的无纺布上绒毛将很容易脱落;4、另配备的植绒机,使得无纺布的生产线大大增长,需要的占地面积和空间也相对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3]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简化无纺布的植绒工艺技术,结构简单、减小占地空间,降低设备、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无纺布植绒效果的水刺植绒装置。
[0004]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纤维网在水刺缠结加固后,利用设有的高压植绒水刺头和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在无纺布上形成绒毛层,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技术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有的高压植绒水刺头和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将植绒工艺和水刺技术相结合,省去了植绒机、胶粘剂和植绒绒毛的设备材料成本,也免去对胶粘剂、植绒绒毛的选材和存放,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2、在水刺缠结加固工序和水刺植绒工序之间设有过渡轮鼓,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技术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方面通过过渡轮鼓将水刺缠结后的纤维网平稳均匀地传送到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上,使得纤维网在经水刺缠结后,得到充分的缓解,保证了纤维网的缠结力度;另一方面,纤维网通过过渡轮鼓输送到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使得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扩大了水刺植绒装置的安装适用范围。3、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采用双层带孔镍网结构或者外层带孔镍网加内层带孔钢网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技术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双层带孔网的结构,在保证水刺高效缠结的同时,也给与了纤维伸入微细孔中的一端水刺毛绒适当的伸展空间,对水刺毛绒进行了有效的梳理。4、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上开有的微细小孔,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技术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微细小孔的设计提高了植绒绒毛的密集松软度,生产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孔的直径和密度,生产各种优质植绒无纺布。
[0005]技术方案:一种水刺植绒装置,包括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安装在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外侧的高压植绒水刺头;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上开有多个微细小孔。[0006]优选的,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采用双层镍网结构,或者采用外层镍网和内层钢网相结合的结构;双层镍网或者外层镍网、内层钢网上都均布排列地开有多个微细小孔。
[0007]优选的,水刺头和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之间设有过渡轮鼓。
[0008]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将植绒工艺与水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工无纺布表层的绒毛,突破了传统植绒加工理念,简化了无纺布植绒工艺技术,不再需要专门配备植绒机、胶粘剂、植绒绒毛等材料设备,大大节约了材料和设备成本,给生产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二是省去了植绒机设备的安装和操作所需人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只需在水刺机设备中增加高压植绒水刺头和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就可实现无纺布的植绒工艺,大大缩短了植绒无纺布制造的生产线,节约了很多空间;三是本实用新型水刺植绒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四是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均采用双层带孔结构,保证水刺高效缠结的同时,也给与了水刺毛绒适当的伸展空间,有效提高了植绒效果;五是能够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改进植绒轮鼓或者拖网帘上微细小孔的大小及其密集程度,生产各种不同密集松软程度的植绒无纺布;六是过渡轮鼓的设计,不仅更加平稳均匀地输送纤维网,保证了纤维网上纤维的缠结力度,保证了无纺布的植绒质量,而且使得植绒轮鼓或者托网帘的安装位置多样化,满足了各种生产线的多样化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0]附图1为植绒后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为水刺植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为附图2中植绒轮鼓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4为水刺植绒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5为采用水刺植绒装置加工植绒无纺布的工艺流程图;
[0015]其中:1、植绒轮鼓;2、高压植绒水刺头;3、过渡轮鼓;4、水刺头;5、无纺布;6、植绒拖网帘;7、微细小孔;8、纤维网;9、烘干机;101、内层钢网;102、外层镍网;601、外层镍网;602、内层镍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1:参照附图1、2、3。一种水刺植绒装置,包括植绒轮鼓1,多个高压植绒水刺头2安装在植绒轮鼓I的外侧,且多个高压植绒水刺头2呈环形排布于植绒轮鼓I的外侧;植绒轮鼓I上开有多个微细小孔7 ;植绒轮鼓I的由外层镍网102和内层钢网101相结合的结构组成;外层镍网102和内层钢网101上都均布排列地开有多个微细小孔7 ;水刺缠结工序中的水刺头4和植绒轮鼓I之间设有过渡轮鼓3。
[0018]参照附图5,以加工附图1中带绒毛50的无纺布5为例。采用上述水刺植绒装置进行植绒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0019]①将采用细旦纤维为原料,在成型网中形成的纤维网8,经传送装置输送到水刺机中利用高压水刺头4进行正反面水刺缠结加固;
[0020]②完成水刺加固后,纤维网8在过渡轮鼓3的作用下,被传送到带微细小孔的植绒轮鼓I上;
[0021]③植绒轮鼓I外侧安装的多个高压植绒水刺头2,喷射出高压微细水流,将纤维网8上纤维的一端冲入植绒轮鼓I的微细小孔中;
[0022]④将植绒后的纤维网8与植绒轮鼓I分离,此时,深入到微细小孔内的纤维,随着纤维网8与植绒轮鼓I的分离,被带出小孔,纤维网8经烘干机9烘干后,其表层就形成密布的绒毛50。
[0023]实施例2:参照附图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水刺植绒装置,是将实施例1中的植绒轮鼓I替换成植绒拖网帘6 ;植绒拖网帘6的由外层镍网601和内层镍网602相结合的结构组成;外层镍网601和内层镍网602上都均布排列地开有多个微细小孔7 ;水刺缠结工序中的水刺头4和植绒拖网帘6之间设有多个过渡轮鼓3 ;纤维网8经过水刺头4的水刺缠结加固后,通过过渡轮鼓3输送到植绒拖网帘6上,并通过高压植绒水刺头2产生的高压细水流冲击纤维网8,将纤维的一端冲入植绒拖网帘6的微细小孔7中,当纤维网8与植绒拖网帘6分离时,纤维深入植绒拖网帘6中微细小孔7的一端被带出,在无纺布5的表层形成纤维绒毛50。
[0024]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刺植绒装置,包括植绒轮鼓、安装在植绒轮鼓外侧的高压植绒水刺头,其特征在于:水刺头和植绒轮鼓之间设有过渡轮鼓;植绒轮鼓上开有多个微细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植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植绒轮鼓采用双层镍网结构;双层镍网上都均布排列地开有多个微细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植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植绒轮鼓采用外层镍网和内层钢网相结合的结构;外层镍网和内层钢网上都均布排列地开有多个微细小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刺植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绒轮鼓替换为植绒拖网帘。
【文档编号】D04H18/04GK203700715SQ20132047771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7日
【发明者】汪勇 申请人: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