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网坠编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3610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渔网网坠编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渔网网坠编织机,包括下料装置、加芯装置、包芯装置、绕线装置;上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盘、下料底座、下料通口;上述加芯装置包括加芯罐、档芯部件;上述包芯装置包括包芯盘、包芯盘支架、收线机;上述绕线装置包括多个绕线盘、多个线辊,多个旋转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下料装置、加芯装置、包芯装置、绕线装置、自动同步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渔网网坠编制的完全自动化,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生产出的成品质量较为稳定,不易发生次品、生产瑕疵等现象的出现;同时,整个渔网网坠编织机结构较为严谨,各个功能部件分工明确,使用效果较佳,便于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渔网网坠编织机【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机,尤其是渔网网坠编织机。
【背景技术】
[0002]渔网,捕鱼用的网。捕鱼专用工具结构材料。99%以上用合成纤维加工而成。主要有尼龙6或改性尼龙的单丝、复丝或复单丝,也可以用聚乙烯、聚酯、聚偏氯乙烯等纤维。渔网的作用有很多。目前,传统上渔网的制作还是大部分使用机械和手工同时操作的办法,这种渔网制作存在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的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渔网网坠编织机,能够实现渔网网坠编制完全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渔网网坠编织机,包括下料装置、加芯装置、包芯装置、绕线装置;
[0006]上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盘、下料底座、下料通口,上述下料盘设置在上述下料底座上,并且上述下 料盘可绕其中心转动,上述下料盘延周边设置有一圈竖直的可容纳铁芯的贯穿通道,上述下料通口设置在上述下料底座的边缘处,并且上述下料盘的贯穿通道随上述下料盘转动时可与上述下料通口连通;
[0007]上述加芯装置包括加芯罐、档芯部件,上述加芯罐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罐体,其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并且其底部内径略大于铁芯的直径,上述档芯部件的口径略小于上述加芯罐顶部内径,上述加芯部件可在上述加芯罐内定时上升至上述加芯罐上方再下降至上述加芯罐内,上述加芯罐设置在上述下料通口正下方;
[0008]上述包芯装置包括包芯盘、包芯盘支架、收线机,上述包芯盘中心设置有竖直通孔,上述包芯盘支架固定在上述包芯盘底部,上述收线机设置在上述包芯盘支架正下方,上述包芯盘设置在上述加芯罐的正下方;
[0009]上述绕线装置包括多个绕线盘、多个线辊,多个旋转轴,上述绕线盘固定套装在上述旋转轴,上述至少三个线辊关于上述旋转轴对称地竖直固定在上述绕线盘上表面,上述旋转轴设置至少五个并且关于包芯装置对称设置。
[0010]进一步地,上述下料底座上表面沿外圈处设置有一圈凸起构造,上述下料盘外圈与上述凸起构造的内表面滑动配合,上述凸起构造的高度低于上述下料盘的高度。
[0011]进一步地,上述加芯装置还包括旋转轮、连接绳,上述旋转轮竖直设置并可旋转,上述连接绳上端固定在上述旋转轮,上述连接绳下端固定在上述档芯部件的顶部。
[0012]进一步地,上述渔网网坠编织机还包括自动同步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横轴、第二旋转横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上述第一旋转横轴轴身固定有丝杠,上述下料盘周边设置有能与上述第一旋转横轴的丝杠相匹配的齿纹,上述第一齿轮套装在上述第一旋转横轴一端,上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咬合,上述第二齿轮套装在上述第二旋转横轴一端,上述第二旋转横轴的另一端固定上述旋转轮。
[0013]进一步地,上述包芯装置还包括有固定圈,上述固定圈可旋转,并且上述固定圈设置在上述包芯盘支架正下方、上述收线机上方。
[0014]进一步地,上述包芯盘外圈处套装有一圈橡胶圈。
[0015]进一步地,上述绕线盘上表面位于每个线辊旁设置有导线钩,上述每个线辊顶部设置横向延伸出的固定架,上述固定架底部设置有呈U型的导线环。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7]通过下料装置、加芯装置、包芯装置、绕线装置、自动同步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渔网网坠编制的完全自动化,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生产出的成品质量较为稳定,不易发生次品、生产瑕疵等现象的出现;同时,整个渔网网坠编织机结构较为严谨,各个功能部件分工明确,使用效果较佳,便于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案例下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A-A首I]视不意图;
[0020]图3为图1B-B首I]视不意图;
[0021]图4为本实施案例加芯装置和自动同步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施案例包芯装置和绕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施案例包芯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施案例绕线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渔网网坠编织机,包括下料装置、加芯装置、包芯装置、绕线装置。
[0027]图1为本实施案例下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B-B剖视示意图,参照图1、图2、图3,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盘1-1、下料底座1-2、下料通口1-3,其中下料盘1-1设置在下料底座1-2上,并且下料盘1-1可绕其中心转动,下料盘1-1延周边设置有一圈竖直的可容纳铁芯的贯穿通道1-11,下料通口 1-3设置在下料底座1-2的边缘处,并且下料盘1-1的贯穿通道1-11随下料盘1-1转动时可与下料通口 1-3连通。
[0028]其中,下料底座1-2上表面沿外圈处设置有一圈凸起构造1-21,下料盘1-1外圈与凸起构造1-21的内表面滑动配合,凸起构造1-21的高度低于下料盘1-1的高度,在下料盘1-1的周边设置有一圈齿纹1-13。凸起构造1-21起到防止下料盘1-1由于转动而发生与下料底座1-2滑动偏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0029]图4为本实施案例加芯装置和自动同步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参照图4并结合图1、图2、图3,加芯装置包括加芯罐2-1、档芯部件2-3,加芯罐2-1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罐体,其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并且其底部内径略大于铁芯的直径,档芯部件2-3的口径略小于加芯罐2-1顶部内径,加芯部件2-3可在加芯罐2-1内定时上升至加芯罐2-1上方再下降至加芯罐2-1内,加芯罐2-1设置在下料通口 1-3的正下方。[0030]其中,加芯装置还包括旋转轮2-7、连接绳2-5,旋转轮2-7竖直设置并可旋转,连接绳2-5上端固定在旋转轮2-7,连接绳2-5下端固定在档芯部件2-3的顶部。
[0031]自动同步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横轴5-1、第二旋转横轴5-7、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5,第一旋转横轴5-1轴身固定有丝杠5-11,丝杠5-11和下料盘1_1的齿纹1_13相互咬合,第一齿轮5-3套装在第一旋转横轴5-1的一端,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5相互咬合,第二齿轮5-5套装在第二旋转横轴5-7的一端,第二旋转横轴5-7的另一端固定旋转轮
2-7。
[0032]图5为本实施案例包芯装置和绕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案例包芯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案例绕线装置的正是示意图,参照图5、图6、图7,包芯装置包括包芯盘3-1、包芯盘支架3-3、收线机3-5,包芯盘3-1中心设置有竖直通孔3_11,包芯盘支架3-3固定在包芯盘3-1的底部,收线机3-5设置在包芯盘支架3-3正下方,包芯盘
3-1设置在加芯罐2-1的正下方。
[0033]其中,包芯装置还包括有固定圈3-7,固定圈3-7可旋转,并且固定圈3_7设置在包芯盘支架3-3正下方、收线机3-5上方,包芯盘3-1外圈处套装有一圈橡胶圈3-13。
[0034]绕线装置包括多个绕线盘4-1、多个线辊4-3,多个旋转轴4-5,绕线盘4-1固定套装在旋转轴4-5,至少三个线辊4-3关于旋转轴4-5对称地竖直固定在绕线盘4-1的上表面,旋转轴4-5设置至少五个并且关于包芯装置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案例中,绕线盘4-1和旋转轴4-5设置有5个,每个绕线盘4-1设置有3个线辊4-3。
[0035]绕线盘4-1上表面位于每个线辊4-3旁设置有导线钩4-31,每个线辊4_3顶部设置横向延伸出的固定架4-33,固定架4-33底部设置有呈U型的导线环4-35。
[0036]本实用新型,渔网网坠编织机,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将铁芯放入下料盘1-1的贯穿通道1-11中,第一旋转横轴5-1转动带动丝杠5-11,丝杠5-11由于和下料盘1_1的齿纹1-13相互咬合,从而带动下料盘1-1的转动,贯穿通道1-11随下料盘1-1转动而与下料通口 1-3相互连通时,铁芯从下料通口 1-3滑落,进入加芯罐2-1中,而第一旋转横轴5-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3转动,第一齿轮5-3带动第二齿轮5-5转动,第二齿轮5-5带动第二旋转横轴5-7转动,第二旋转横轴5-7带动旋转轮2-7转动,旋转轮2-7由连接绳2_5带动档芯部件2-3升降,控制其中各个传动,可使档芯部件2-3在铁芯滑落进加芯罐2-1时处于升状态,而无铁芯滑落时档芯部件2-3处于降状态,绕线盘4-1随旋转轴4-5转动,线辊4-3的线由导线钩4-31、固定架4-33的导线轮4-35输出,由于绕线盘4_1是转动的,因此各个线辊4-3的线汇集扭编在一起成扭编线,多个绕线盘4-1的扭编线汇集输出至包芯盘3-1,并通过包芯盘3-1的竖直通孔3-11,由于各个扭编线有旋扭趋势,因此扭编成编织线,并由收线机3-5收集,而固定圈3-7旋转起到促进扭编线进一步扭编成编织线,同时也起到固定编织线的作用,而铁芯由加芯罐2-1定时落至包芯盘3-1的竖直通孔3-11内,扭编线可以将铁芯编制进编织线的中心。
[00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渔网网坠编织机,通过下料装置、加芯装置、包芯装置、绕线装置、自动同步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渔网网坠编制的完全自动化,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生产出的成品质量较为稳定,不易发生次品、生产瑕疵等现象的出现;同时,整个渔网网坠编织机结构较为严谨,各个功能部件分工明确,使用效果较佳,便于推广使用。
[003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渔网网坠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装置、加芯装置、包芯装置、绕线装置;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盘、下料底座、下料通口,所述下料盘设置在所述下料底座上,并且所述下料盘可绕其中心转动,所述下料盘延周边设置有一圈竖直的可容纳铁芯的贯穿通道,所述下料通口设置在所述下料底座的边缘处,并且所述下料盘的贯穿通道随所述下料盘转动时可与所述下料通口连通; 所述加芯装置包括加芯罐、档芯部件,所述加芯罐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罐体,其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并且其底部内径略大于铁芯的直径,所述档芯部件的口径略小于所述加芯罐顶部内径,所述加芯部件可在所述加芯罐内定时上升至所述加芯罐上方再下降至所述加芯罐内,所述加芯罐设置在所述下料通口正下方; 所述包芯装置包括包芯盘、包芯盘支架、收线机,所述包芯盘中心设置有竖直通孔,所述包芯盘支架固定在所述包芯盘底部,所述收线机设置在所述包芯盘支架正下方,所述包芯盘设置在所述加芯罐的正下方; 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多个绕线盘、多个线辊,多个旋转轴,所述绕线盘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轴,所述至少三个线辊关于所述旋转轴对称地竖直固定在所述绕线盘上表面,所述旋转轴设置至少五个并且关于包芯装置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网网坠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底座上表面沿外圈处设置有一圈凸起构造,所述下料盘外圈与所述凸起构造的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凸起构造的高度低于所述下料盘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网网坠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芯装置还包括旋转轮、连接绳,所述旋转轮竖直设置并可旋转,所述连接绳上端固定在所述旋转轮,所述连接绳下端固定在所述档芯部件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网网坠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网坠编织机还包括自动同步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横轴、第二旋转横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旋转横轴轴身固定有丝杠,所述下料盘周边设置有能与所述第一旋转横轴的丝杠相匹配的齿纹,所述第一齿轮套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横轴一端,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咬合,所述第二齿轮套装在所述第二旋转横轴一端,所述第二旋转横轴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旋转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网网坠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装置还包括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可旋转,并且所述固定圈设置在所述包芯盘支架正下方、所述收线机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网网坠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盘外圈处套装有一圈橡胶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网网坠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上表面位于每个线辊旁设置有导线钩,所述每个线辊顶部设置横向延伸出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部设置有呈U型的导线环。
【文档编号】D04C3/40GK203700705SQ20132057497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魏安国 申请人:安徽省安国渔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