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中的纱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25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针织横机中的纱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横机中的纱导,它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分为首段、二段、三段和尾段;所述首段、二段、三段和尾段依次通过弧面过渡相连;所述首段、二段和三段侧视成“Z”形;所述首段为长条状,顶端带有导纱槽;所述导纱槽包括矩形底部和喇叭形口部;所述二段为梯形;所述三段为矩形,带有螺孔;所述尾段为一倾斜向下的折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于首段带有导纱槽,导纱槽具有一定宽度,且开口呈喇叭形,纱线会有序通过纱导进入编织区域,不会发生缠绕现象;尾段为一个折弯,是为了剪刀夹子放线后,气嘴把线吹往下面时,能让线头顺着折弯处下去,避免线头与右托架的链条缠在一起。
【专利说明】针织横机中的纱导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织横机中的纱导。
【背景技术】
[0002]针织横机的纱导是属于送纱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纱线需先通过纱导,才能进入编织区域进行编织。目前,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生纱线经过纱导时,会发生卷纱现象,或者是和右托架的链条缠在一起,从而造成机器发生故障,同时所编织的衣片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顺利将纱线导入针板中心位置而不发生卷绕纱线现象的针织横机中的纱导。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针织横机中的纱导,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分为首段、二段、三段和尾段;所述首段、二段、三段和尾段依次通过弧面过渡相连;所述首段、二段和三段侧视成“Z”形;所述首段为长条状,顶端带有导纱槽;所述导纱槽包括矩形底部和喇叭形口部;所述二段为梯形;所述三段为矩形,带有螺孔;所述尾段为一倾斜向下的折弯。
[0005]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于首段带有导纱槽,导纱槽具有一定宽度,且开口呈喇叭形,纱线会有序通过纱导进入编织区域,不会发生缠绕现象;而三段上带有螺纹孔,可以固定在右托架上;尾段为一个折弯,是为了剪刀夹子放线后,气嘴把线吹往下面时,能让线头顺着折弯处下去,避免线头与右托架的链条缠在一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分为首段1、二段2、三段3和尾段4 ;所述首段1、二段2、三段3和尾段4依次通过弧面过渡相连;所述首段1、二段2和三段3侧视成“Z”形;所述首段I为长条状,顶端带有导纱槽;所述导纱槽包括矩形底部5和喇叭形口部6 ;所述二段2为梯形;所述三段3为矩形,带有螺孔31 ;所述尾段4为一倾斜向下的折弯。
【权利要求】
1.针织横机中的纱导,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分为首段、二段、三段和尾段;所述首段、二段、三段和尾段依次通过弧面过渡相连;所述首段、二段和三段侧视成“Z”形;所述首段为长条状,顶端带有导纱槽;所述导纱槽包括矩形底部和喇叭形口部;所述二段为梯形;所述三段为矩形,带有螺孔;所述尾段为一倾斜向下的折弯。
【文档编号】D04B15/54GK203530583SQ20132071932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孙平范, 泮广辉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