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

文档序号:167866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属于织物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酯类或丙烯酸酯类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为固定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配置成有机溶液;b),雾化雾聚合溶液;c),引发沉析聚合雾滴。本发明通过雾化单体溶液并使多数聚合单体雾滴附着在织物表面来控制聚合单体的用量,未附着的雾滴可重复利用。本发明可以通过选择有机溶剂、交联剂及其浓度和喷雾处理时间来调整涂层的表面形貌,增加表面的纳米结构,无需使用无机纳米颗粒提高表面粗糙度。
【专利说明】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织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体征之一,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共同决定,具有一定粗糙度且表面能较低的材料表面可以呈现疏水性。超疏水表面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它具有自清洁、低粘附、低阻滞、防反射、防雾等优异性能。超疏水材料在工业应用中有较大潜力。
[0003]棉织物是一种传统的服饰面料,其舒适、柔软、耐磨以及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使得棉织物在服装、家纺、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纤维素结构中非常多的亲水基团以及织物的多孔结构使得它非常容易被各种液体污染,因而研究制备具有自清洁作用的棉织物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意义。除了自清洁,超疏水棉织物在水油分离、抑制细菌滋生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0004]与其他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类似,超疏水棉织物表面大多通过降低织物表面能和增加织物表面粗糙度来实现。一方面,通过使用含氟化合物和硅烷化合物等低表面能的化学物质来降低表面能;另一方面,纳米颗粒通常被用来增加表面粗糙度。
[0005]目前制备超疏水棉织物表面常用的方法是溶胶凝胶法、浸溃涂布法和喷射沉积法。
[0006]溶胶凝胶法主要用于制备TiO2或SiO2纳米颗粒来增大纤维表面粗糙度,并进一步使用全氟化合物或硅烷化合物来降低表面活性能,且需要浸溃-干燥-固化三个过程。
[0007]溶液浸溃法将被改性的棉织物浸在一混合溶液中,经加热、搅拌、冲洗、干燥后得到一个功能化的棉织物。溶液浸溃法大多处理时间过长,少则12小时,多则72小时;而且纺织产品长时间浸泡在各种化合物或溶剂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织物的内部结构。
[0008]喷射沉积法是用一个简易的液体喷射装置将一些化学物质的混合溶液喷涂到改性材料的表面,经过加热、紫外照射或高温固化等后处理得到一个表面涂层。混合溶液中一般包括纳米颗粒及低表面能物质,在构筑粗糙表面的同时降低表面能从而达到一个疏水的效果。
[0009]上述改性方法会破坏材料内部结构、操作复杂、反应条件苛刻、药剂使用量大、反应效率低。用于超疏水/超疏油棉织物的整理剂大多为氟化合物或硅烷化合物,需要添加纳米颗粒增大表面粗糙度。氟化合物具有毒性,不适合纺织品等亲肤类材料;硅烷化合物价格昂贵;纳米颗粒的使用容易造成涂层脱落。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0011]本发明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酯类或丙烯酸酯类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为固定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配置成有机溶液,所述单体的浓度范围为0.171-2.057mol/L,所述交联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80-120,所述固定剂的浓度范围为3.0-3.8mmol/L,所述引发剂的浓度范围为
8.0~9.0mmol /L,;
b),雾化雾聚合溶液: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并利用流动空气将雾滴分散到纺织面料表面;
c),引发沉析聚合雾滴: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生成非光滑的疏水表面层。
[0013]进一步,步骤b)中,喷雾处理时间的范围为10s~2min。
[0014]进一步,步骤c)中,加热的温度范围为60-80°C,加热时间为10-12小时。
[0015]进一步,所述纺织面料中含有棉纤维、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醋酸纤维素。
[0016]进一步,步骤b)中,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0.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
[0017]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次雾化处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配置成硝酸铈铵水溶液,硝酸铈铵的浓度范围为0.8^1.2wt %,将硝酸铈铵水溶液雾化并喷至纺织面料;
b),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酯类或丙烯酸酯类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配置成有机溶液,所述单体的浓度范围为0.171-2.057mol/L,所述交联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80-120 ;
c),雾化雾聚合溶液: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并利用流动空气将雾滴分散到纺织面料表面;
d),引发沉析聚合雾滴: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生成非光滑的疏水表面层。
[0018]进一步,步骤c)中,喷雾处理时间的范围为10s_2min。
[0019]进一步,步骤d)中,加热的温度范围为60-80°C,加热时间为10-12小时。
[0020]进一步,所述纺织面料中含有棉纤维、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醋酸纤维素。
[0021]进一步,步骤c)中,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0.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
[002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采用空气压缩雾化工艺,将表面接枝单体溶液通过雾化器雾化成极细小的雾状液滴,将其输送到纺织面料表面,继而引发单体在纤维表面进行接枝聚合。这种新方法可用于改善纺织面料表面润湿性能,赋予其拒水性同时保持纺织面料的透气性。本发明通过雾化单体溶液并使多数聚合单体雾滴附着在织物表面来控制聚合单体的用量,未附着的雾滴可重复利用。本发明可以通过选择有机溶剂、交联剂及其浓度和喷雾处理时间来调整涂层的表面形貌,增加表面的纳米结构,无需使用无机纳米颗粒提高表面粗糙度。本发明使用丙烯酸酯类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不使用含有氟硅等元素的毒性化合物制备超疏水纺织面料表面。本发明提供的雾聚合法表面改性方法具有单体用量少、操作简单、反应可控、可最大程度保持材料原有性能等多种优点,在其他纺织品材料的表面改性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未处理棉布(a)和喷雾聚合处理棉布(b)的XPS对比谱图;
图2是纺织物样品的FTIR-ATR对比谱图(其中a为未处理棉布样品,b为ACN处理样品,c至e为整理时间分别为2min、5min和IOmin的LMA溶液雾聚合处理样品);
图3为未处理棉布样品(a)的低倍率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LMA雾聚合处理样品(b)的低倍率扫描电镜照片;
图5为未处理棉布样品(c)的高倍率扫描电镜照片;
图6为ACN处理样品(d)的高倍率扫描电镜照片;
图7为乙醇雾处理样品(e)的高倍率扫描电镜照片;
图8为LMA溶液雾聚合处理样品(f)的高倍率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a),第一次雾化处理:将纺织面料裁剪成1.5厘米X 1.5厘米待用。称取硝酸铈铵(ACN)溶于水中配制0.8wt %的硝酸铈铵(ACN)水溶液,取5毫升硝酸铈铵(ACN)溶液倒入雾化杯中雾化处理,经雾化的硝酸铈铵(ACN)溶液呈烟雾状喷射出来,将纺织面料置于出雾口约5厘米处进行第一次雾化处理,约2分钟后结束。
[0026]硝酸铈铵(ACN)的作用是引发剂,由于硝酸铈铵(ACN)可以将羟基等基团氧化成活性种,活性种引发疏水单体聚合,使聚合层直接连在棉纤维基质上,可以不另加单体做固定剂。为了只在棉纤维基质上产生活性种,避免单体或有机溶剂消耗硝酸铈铵(ACN),因此先进行一次雾化处理。
[0027]b),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为交联剂,以乙醇为溶剂,配制成雾聚合溶液。其中,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浓度为0.171 mol/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⑶)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的摩尔比为1:80?120,故,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⑶)的浓度为1.425?2.1375 mmol/L ;
c),雾化雾聚合溶液:取5毫升雾聚合溶液置入雾化杯中雾化处理,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经雾化的雾聚合溶液呈烟雾状喷射出来,将纺织面料置于出雾口约5厘米处进行第二次雾化处理,约2分钟后结束;
d),引发沉析聚合雾滴:经雾处理的纺织面料置于60°C烘箱中反应12小时后,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使用乙醇反复搅拌洗涤,再用超纯水冲洗、干燥,得到单面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面料。
[0028]使用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表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ATR)对雾聚合棉织物表面组成进行分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EF-SEM)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对单面拒水整理后的棉织物的润湿性能进行测试。并测定棉织物吸水率和水蒸气透气性。
[0029]图1的XPS谱图显示C含量由59.3 %升高到74.3 %,0/C由0.686降低为0.297。图2的FTIR-ATR谱图中,a为未处理棉布样品,b为ACN处理样品,c至e为整理时间分别为2min、5min和IOmin的LMA溶液雾聚合处理样品;c至e中,2860 cm-1和1720 cm-1处出现-CH2和C=O的伸缩振动峰,表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已经被接枝聚合于纺织面料表面。对图3至图8的扫描电镜照片进行对比,可发现发现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的样品(f)纺织面料表面形貌变化较大,出现纳米级大小的粗糙颗粒结构。
[0030]本实施例得到的纺织面料表面接触角可达151° ;改性后纺织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分别约为原始纺织面料的78 %和95 %。
[0031]实施例2:
a),第一次雾化处理:配制1.2wt %的硝酸铈铵(ACN)水溶液;
b),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以辛醇为溶剂,配制成雾聚合溶液。其中,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浓度为2.057mol/L、二乙烯基苯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的摩尔比为1:80-120,故,二乙烯基苯的浓度为17.1417~25.7125mmol/L ;
c),雾化雾聚合溶液;喷雾处理时间的范围为lOslmin。
[0032]d),引发沉析聚合雾滴:经雾处理的纺织面料置于80°C烘箱中反应10小时。
[0033]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单面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面料。
[0034]经相同分析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已经被接枝聚合于纺织面料表面,纺织面料纤维表面出现纳米级大小的粗糙颗粒结构;纺织面料表面接触角可达160°。改性后纺织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与实施例1所得样品相近。
[0035]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单体中还可以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或丙烯酸酯类单体,或上述单体的混合,所述溶剂为碳原子数在I到16范围内的烷烃或带有醇、醚、酮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纺织面料表面实现等同的疏水效果,不再赘述。所述纺织面料中含有棉纤维、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醋酸纤维素等以纤维素高分子及其衍生物成分为主的纤维成分。
[0036]实施例3:
a),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CM)为固定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以乙醇为溶剂,配制成雾聚合溶液。其中,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浓度为0.17mol/L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⑶)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的摩尔比为1:80-120,故,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Ε⑶)的浓度为1.425~2.1375 mmol/L ;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CM)为3.4 mmol/L ;所述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8.0mmol/L。
[0037]b),雾化雾聚合溶液:取5毫升雾聚合溶液置入雾化杯中雾化处理,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经雾化的雾聚合溶液呈烟雾状喷射出来,将纺织面料置于出雾口约5厘米处进行雾化处理。喷雾处理时间为Imin ;
c),引发沉析聚合雾滴:经雾处理的纺织面料置于80°C烘箱中反应10小时后,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使用乙醇反复搅拌洗涤,再用超纯水冲洗、干燥,得到单面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面料。
[0038]经相同分析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已经被接枝聚合于纺织面料表面,纺织面料纤维表面出现纳米级大小的粗糙颗粒结构;纺织面料表面接触角可达160°。改性后纺织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与实施例1所得样品相近,得到的单面超疏水性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洗涤剂洗涤30次后疏水角下降小于2。)和耐磨性(摩擦实验1200次疏水角仍然大150° )。
[0039]本实施例,同时采用了单体和固定剂。因为用来构造聚合物疏水结构的单体一般不能与棉纤维基质反应,因此需要另加一种既能与棉纤维上羟基反应,又能与构造疏水结构的单体共聚的固定剂,从而使疏水聚合物层以共价键连接在棉纤维基质上。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CM),既能与棉纤维上羟基反应,又能与构造疏水结构的单体共聚,起到固定剂的作用。
[0040]实施例4:
a),制备雾聚合溶液:纺织面料裁剪成1.5厘米X 1.5厘米待用。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CM)为固定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以乙醇为溶剂,配制成雾聚合溶液。其中,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浓度为2.057mol/L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⑶)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的摩尔比为1:80-120,故,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⑶)的浓度为17.1417^25.7125mmol/L ;所述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CM)的浓度为3.8mmol/L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 8.5 mmol/L ;
b),雾化雾聚合溶液:取5毫升雾聚合溶液置入雾化杯中雾化处理,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经雾化的雾聚合溶液呈烟雾状喷射出来,将纺织面料置于出雾口约5厘米处进行雾化处理,约2分钟后结束;
c),引发沉析聚合雾滴:经雾处理的纺织面料置于70°C烘箱中反应11小时后,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使用乙醇反复搅拌洗涤,再用超纯水冲洗、干燥,得到单面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面料。
[0041]经与实施例1相同分析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已经被接枝聚合于纺织面料表面,纺织面料纤维表面出现纳米级大小的粗糙颗粒结构;纺织面料表面接触角可达153°。改性后纺织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与实施例1所得样品相近。
[0042]实施例5:
a),制备雾聚合溶液:纺织面料裁剪成1.5厘米X 1.5厘米待用。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CM)为固定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以辛醇为溶剂,配制成雾聚合溶液。其中,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浓度为1.114mol/L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⑶)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的摩尔比为1:80-120,故,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⑶)的浓度为9.283~13.925mmol/L ;所述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CM)的浓度为3.0mmol/L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 9.0 mmol/L ;
b),雾化雾聚合溶液:取5毫升雾聚合溶液置入雾化杯中雾化处理,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0.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经雾化的雾聚合溶液呈烟雾状喷射出来,将纺织面料置于出雾口约5厘米处进行雾化处理,约2分钟后结束;
c),引发沉析聚合雾滴:经雾处理的纺织面料置于60°C烘箱中反应12小时后,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使用乙醇反复搅拌洗涤,再用超纯水冲洗、干燥,得到单面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面料。[0043]经相同分析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已经被接枝聚合于纺织面料表面,纺织面料纤维表面出现纳米级大小的粗糙颗粒结构纺织面料表面接触角可达162°。改性后纺织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与实施例1所得样品相近。
[0044]实施例6:
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以等物质的量混合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固定剂。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包括单体、交联剂、固定剂和引发剂等的浓度也相同,得到单面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面料。
[0045]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作为用来构造聚合物疏水结构的单体不能与棉纤维基质反应。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既能与棉纤维上羟基反应,又能与构造疏水结构的单体共聚,起到固定剂的作用,从而使疏水聚合物层以共价键连接在棉纤维基质上。
[0046]经相同分析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已经被接枝聚合于纺织面料表面,纺织面料纤维表面出现纳米级大小的粗糙颗粒结构;纺织面料表面接触角可达162°。改性后纺织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与实施例1所得样品相近,得到的单面超疏水性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洗涤剂洗涤30次后疏水角下降小于2° )和耐磨性(摩擦实验1200次疏水角仍然大150° )。
[0047]实施例7:
实施例7中,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等物质的量混合为单体,以辛醇为溶剂,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包括单体、交联剂、固定剂和引发剂等的浓度也相同,得到单面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面料。
[0048]经相同分析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已经被接枝聚合于纺织面料表面,纺织面料纤维表面出现纳米级大小的粗糙颗粒结构;纺织面料表面接触角可达168°。改性后棉织物吸水性和透气性与实施例1所得样品相近,得到的单面超疏水性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洗涤剂洗涤30次后疏水角下降小于2° )和耐磨性(摩擦实验1200次疏水角仍然大150° )。
[0049]实施例3至实施例7中,所述单体中还可以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或丙烯酸酯类单体,或上述单体的混合,所述溶剂为碳原子数在I到16范围内的烷烃或带有醇、醚、酮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纺织面料表面实现等同的疏水效果,不再赘述。所述纺织面料中含有棉纤维、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醋酸纤维素等以纤维素高分子及其衍生物成分为主的纤维成分。
[0050]本发明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方法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酯类或丙烯酸酯类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为固定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配置成有机溶液,所述单体的浓度范围为0.171~2.057mol/L,所述交联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80-120,所述固定剂的浓度范围为3.0-3.8mmol/L,所述引发剂的浓度范围为8.0~9.0mmol /I,; b),雾化雾聚合溶液: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并利用流动空气将雾滴分散到纺织面料表面; c),引发沉析聚合雾滴: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生成非光滑的疏水表面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喷雾处理时间的范围为1Os~2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加热的温度范围为6(T80°C,加热时间为10-12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面料中含有棉纤维、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醋酸纤维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0.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
6.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次雾化处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配置成硝酸铈铵水溶液,硝酸铈铵的浓度范围为0.8^1.2wt %,将硝酸铈铵水溶液雾化并喷至纺织面料; b),制备雾聚合溶液:以甲基丙烯酸酯类或丙烯酸酯类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配置成有机溶液,所述单体的浓度范围为0.171~2.057mol/L,所述交联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80~120 ; c),雾化雾聚合溶液: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并利用流动空气将雾滴分散到纺织面料表面; d),引发沉析聚合雾滴:加热挥发有机溶剂,使单体由液体溶液中沉析到纺织面料表面,并进行连锁接枝聚合反应,生成非光滑的疏水表面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喷雾处理时间的范围为1Os~2min。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加热的温度范围为60~80°C,加热时间为10-12小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面料中含有棉纤维、粘胶纤 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醋酸纤维素。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无氟超疏水织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将雾聚合溶液雾化为粒径为0.5微米以下的微小液滴。
【文档编号】D06M101/06GK103835133SQ201410099876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刘向东, 席光辉, 汪璐, 万顺彊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