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865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所述的织物组织结构中地经与纬纱一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绞经延着地经的延伸方向,依次按顺序有规律地围绕同一根地经或同一由2根相邻地经构成的地经组做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绞经与地经相互扭绞形成纱罗组织;本发明织物组织结构与现有的织物组织结构相比更加稳定,并且本发明的织造方法工艺简单方便、成本低,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网布织造工艺。
【专利说明】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新型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
(二)【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玻璃纤维网布是以玻璃纤维机织物为基材,经高分子抗乳液浸泡涂层,可广泛用于建筑物内外墙体、工业用砂轮制作等行业,基材的织造最常见的是平织和纱罗两大类;即玻璃纤维网布的织物组织一般为平纹组织或纱罗组织。平纹组织网布布面平整,但结构不够稳定;纱罗组织网布结构稳定,但布面不平整且采用有捻纱生产。两种组织均存在明显优缺点。通过检索得到中国专利申请CN102926100A,此专利申请技术公开了 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增强布织造工艺,依照此工艺织造出的玻璃纤维网布的地经一直处在纬纱之下,绞经与地经扭绞形成不对称的纱罗组织,由于地经与绞经号数差异太大,开口满开时上下两层张力差也大,容易造成绞经断纱,生产难度较大。
(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以上【背景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网布结构稳定的新型织物组织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织造方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包括纵向经纱和横向纬纱,所述的经纱包括地经,所述的地经与纬纱一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的平纹组织中地经与纬纱相交处形成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或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任一相邻的交织点地经与纬纱的布局相反,其中,所述的经纱还包括绞经,所述的绞经延着地经的延伸方向,依次按顺序有规律地围绕同一根地经或同一由2根相邻地经构成的地经组做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所述的同一地经或同一地经组中相邻近的地经布局在上交织点都被同一绞经分隔,绞经与地经相互扭绞形成纱罗组织。
[0006]本发明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中的经纱为地经和绞经,所述的地经与纬纱一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优选所述的绞经围绕着同一根地经作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所述的规律为遇到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斜向覆盖,遇到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沿径向穿入背向过了纬纱再向径向正向穿出,如此循环;进一步,每一根地经都有一根绞经穿梭盘绕,形成绞组循环。
[0007]本发明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同样优选所述的绞经围绕同一由2根相邻地经构成的地经组做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所述的规律为绞经沿着两相邻的地经曲折缠绕形成绞组。所述曲折缠绕的折回点依次设在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的外侧,在所述的折回点位置,绞经与地经捆绑住纬纱。
[0008]本发明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其中所述的地经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所述纬纱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细度范围为68tex?4800tex ;所述的绞经为特细涤纶丝或玻璃纤维有捻细纱,所述绞经中特细涤纶丝的细度范围为50D?150D,绞经中玻璃纤维有捻细纱的细度范围为12.5tex?68tex。
[0009]具有本发明所述织物组织结构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造方法,主要包括穿经和织造工序,穿经工序中,地经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绞经采用纱架或经轴形式自由牵引式送经,地经依次通过后筘、导辊、张力调节辊、压辊、假经轴、后梁、停经片以及地综后,在组织中与纬纱交织形成平纹组织,绞经从纱架或经轴牵出后,依次通过后筘、停经片、导辊、半综,在组织中绞经和地经是成组出现的,地经穿过地综后,必须再从同一绞组的绞经所穿入的那个半综的两个基综间通过,并且地经与绞经穿入基综时的方向要一致,最后,每个绞组穿入同一个筘齿中,所有纱线穿过钢筘后完成穿经工作;
[0010]织造工序中,考虑到地经采用玻璃纤维无埝粗纱,地经和绞经均采用自由牵引式送经,织机的车速不宜快,车速优选120?220转/分。
[0011]本发明所述的织造方法,绞经和地经相互扭绞形成纱罗组织时,采用下口纱罗生产,基综中不管哪个基综丝下降时半综都能跟随下降,绞经在上端绞转时绞经纱松弛,靠涤纶丝弹力及停经片吸收,绞经直接进入半综织造,绞经如此上下循环运动形成纱罗组织。
[0012]本发明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织造方法,从节约工序、操作方便角度出发,优选所述的绞经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
[0013]本发明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织造方法,当织造一根绞经与一根地经为一个绞组的织物组织结构时,基综需要4片;当织造一根绞经与两根地经为一个绞组的织物组织结构时,基综需要2片。
[00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的织物结构中的地经与纬纱一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绞经再围绕同一根地经或同一由2根相邻地经构成的地经组相互扭绞形成纱罗组织,本发明织物组织结构与现有的织物组织结构相比更加稳定;同时本发明的织造方法中优选特细涤纶丝作为绞经,当地经与绞经均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时,可以减少整经工序,地经靠张力调节辊调整整体张力,绞经靠涤纶丝张力调节器及停经片调整绞经张力,此生产工艺简单方便、成本低,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网布织造工艺。
(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 一根绞经与一根地经形成绞组的穿经工序示意图;
[0016]图2是由实施例1穿经方法所得到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2 —根绞经与两根地经形成绞组的穿经工序示意图;
[0018]图4是由实施例2穿经方法所得到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地经,2-绞经,3-纱架,4-第一后筘,5-第一导辊,6-张力调节辊,7-压辊,8-假经轴,9-后梁,10-第一停经片,11-第二后筘,12-第二停经片,13-第二导辊,14-第一基综,15-第二基综,16-第三基综,17-第四基综,18-第一地综,19-第二地综,20-第一半综,21-第二半综,22-纬纱,23-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24-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
(五)【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0021]本发明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所述的织造方法主要包括穿经和织造工序,所述的织物组织结构中,经纱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作为地经,特细涤纶丝或玻璃纤维有捻细纱作为绞经,优选特细涤纶丝作为绞经;其中,地经中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细度范围为68tex?4800tex,绞经中特细涤纶丝的细度范围为50D?150D,绞经中玻璃纤维有捻细纱范围为12.5tex?68tex。
[002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织机采用GA747挠性剑杆织机改进而成,主要将经纱盘头生产改造成利用假经轴,地经放在纱架上,经牵引绕过假经轴直接生产,如图1或图3所示。地经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绞经采用纱架或经轴形式自由牵引式送经。
[0023]在织物组织中,地经与纬纱织成平纹组织,绞经与地经相互扭绞形成纱罗组织;绞经和地经是成组出现的,一根绞经可以与一根或两根地经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
[0024]实施例1:此实施例中一根绞经与一根地经形成一个绞组。
[0025]织物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地经I与纬纱22 —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的平纹组织中地经I与纬纱22相交处形成地经布局在上交织点23或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24,任一相邻的交织点地经I与纬纱22的布局相反,所述的经纱还包括绞经2,所述的绞经2延着地经的延伸方向,依次按顺序有规律地围绕同一根地经做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所述的规律为遇到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斜向覆盖,遇到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沿径向穿入背向过了纬纱再向径向正向穿出,如此循环,并且每一根地经都有一根绞经穿梭盘绕,形成绞组循环。
[0026]穿经图如图1所示:在穿经工序中,地经I和绞经2均从纱架3中牵出后,地经I依次通过第一后筘4、第一导辊5、张力调节辊6、压辊7、假经轴8、后梁9、第一停经片10、第一地综18和第二地综19后,在组织中与纬纱交织形成平纹组织;绞经2从纱架3牵出后依次通过第二后筘11、第二停经片12、第二导辊13、第一半综20和第二半综21。其中,穿过第一地综18的地经I再从同一绞组的绞经2所穿入的第一半综20的两个基综第一基综14和第二基综15之间通过;穿过第二地综19的另一根地经I再从同一绞组的绞经2所穿入的第二半综21的两个基综第三基综16和第四基综17之间通过,地经I与绞经2穿入两片基综之间的方向要一致,最后,每个绞组穿入同一个筘齿中,所有纱线穿过钢筘后完成穿经工作;
[0027]织造工序中,考虑到地经采用玻璃纤维无埝粗纱,地经和绞经均采用自由牵引式送经,织机的车速不宜快,织机车速优选在120?180转/分。
[0028]实施例2:此实施例中一根绞经与两根地经形成一个绞组。
[0029]织物的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地经I与纬纱22 —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的平纹组织中地经I与纬纱22相交处形成地经布局在上交织点23或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24,任一相邻的交织点地经I与纬纱22的布局相反,所述的经纱还包括绞经2,所述的绞经2延着地经的延伸方向,依次按顺序有规律地围绕同一由2根相邻地经构成的地经组做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所述的规律为绞经沿着两相邻的地经曲折缠绕形成绞组,所述曲折缠绕的折回点依次设在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的外侧,在所述的折回点位置,绞经与地经分布在纬纱的两边。
[0030]穿经图如图3所示:在穿经工序中,地经和绞经均从纱架3中牵出后,地经I依次通过第一后筘4、第一导辊5、张力调节辊6、压辊7、假经轴8、后梁9、第一停经片10、第一地综18和第二地综19后,在组织中与纬纱交织形成平纹组织;绞经2从纱架3牵出后依次通过第二后筘11、第二停经片12、第二导辊13、第二半综21,不设后综,穿过第一地综18和第二地综19的两根地经I同时从同一绞组的绞经2所穿入的第二半综21的两个基综第三基综16和第四基综17之间通过,地经I与绞经2穿入第三基综16和第四基综17之间的方向要一致,最后,每个绞组穿入同一个筘齿中,所有纱线穿过钢筘后完成穿经工作;
[0031]织造工序中,考虑到地经采用玻璃纤维无埝粗纱,地经和绞经均采用自由牵引式送经,织机的车速不宜快,车速优先选择120?180转/分。
[0032]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织造方法织造出的玻璃纤维网布组织结构分别如图2、4所示,地经与纬纱织成平纹组织,绞经与地经相互扭绞形成纱罗组织,地经与绞经一一对应形成一个绞组,对纬纱形成捆绑形式,制得具有稳定的平纹和纱罗的混合结构,地经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绞经采用经轴形式自由牵引式送经或者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优选地,地经与绞经均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这样可以减少整经工序,此生产工艺简单方便、成本低,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网布织造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包括纵向经纱和横向纬纱,所述的经纱包括地经,所述的地经与纬纱一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的平纹组织中地经与纬纱相交处形成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或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任一相邻的交织点地经与纬纱的布局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还包括绞经,所述的绞经延着地经的延伸方向,依次按顺序有规律地围绕同一根地经或同一由2根相邻地经构成的地经组做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绞经与地经相互扭绞形成纱罗组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经围绕着同一根地经作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所述的规律为遇到纬纱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斜向覆盖,遇到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沿径向穿入背向过了纬纱再向径向正向穿出,如此循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中的经纱为地经和绞经,所述的地经与纬纱一一上下交错织成平纹组织,每一根地经都有一根绞经穿梭盘绕,形成绞组循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经围绕同一由2根相邻地经构成的地经组做规律地穿梭延伸形成绞组,所述的规律为绞经沿着两相邻的地经曲折缠绕形成绞组,所述曲折缠绕的折回点依次设在地经布局在上的交织点的外侧,在所述的折回点位置,绞经与地经捆绑住纬纱。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经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所述纬纱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细度范围为 68tex ?4800tex。
6.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经为特细涤纶丝或玻璃纤维有捻细纱,所述绞经中特细涤纶丝的细度范围为50D?150D,绞经中玻璃纤维有捻细纱的细度范围为12.5tex?68tex。
7.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组织结构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造方法,主要包括穿经和织造工序,其特征在于:穿经工序中,地经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绞经采用纱架或经轴形式自由牵引式送经,地经依次通过后筘、导辊、张力调节辊、压辊、假经轴、后梁、停经片以及地综后,在组织中与纬纱交织形成平纹组织,绞经从纱架或经轴牵出后依次通过后筘、停经片、导辊、半综,在组织中绞经和地经是成组出现的,地经穿过地综后,必须再从同一绞组的绞经所穿入的那个半综的两个基综间通过,并且地经与绞经穿入基综时的方向要一致,最后,每个绞组穿入同一个筘齿中,所有纱线穿过钢筘后完成穿经工作;织造工序中,织机车速在120?220转/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经采用纱架式自由牵引式送经。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织造一根绞经与一根地经为一个绞组的织物组织结构时,基综为4片。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织造一根绞经与两根地经为一个绞组的织物组织结构时,基综为2片。
【文档编号】D03D19/00GK104005152SQ20141009923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曹爱军 申请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