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湿热松紧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73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湿热松紧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适用于紧固件领域,提供了一种抗湿热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经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和乳胶丝;纬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和水溶性维纶。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经纬纱线的构成,尤其在经纬纱中都加入水溶性维纶,使得制得的松紧带织物具有除臭、热湿舒适功能和接触舒适功能,且尺寸稳定性和弹性回复率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抗湿热松紧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紧固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湿热松紧带。
【背景技术】
[0002]松紧带是含有高弹性化纤长丝的织物,常用于服装、鞋帽等的弹性固紧材料,包括裤腰、裤口、袖口、领圈、帽衬、鞋衬等贴近人体皮肤使用,由于长期在较高张力状态下挤压在人体皮肤上,容易在人体皮肤上造成压痕,使人体产生不舒适的压感;此外,由于人体自然出汗,松紧带吸湿后不易干燥,也容易使人体产生不舒适的湿闷感,同时容易滋生、积累细菌和臭味;由于人体散发热量在松紧带挤压处不易散发,使人体产生不舒适的闷热感。特别是对一些皮肤过敏的人群,松紧带往往会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湿热松紧带,旨在解决现有的松紧带存在排湿热效果差,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抗湿热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经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和乳胶丝;纬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和水溶性维纶。
[0005]进一步的,所述水溶性维纶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 /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I /5。
[0006]进一步的,所述竹炭涤纶长丝占经纱根数比例为2/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2/5。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涤纶长丝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 /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2/5。
[0008]进一步的,所述乳胶丝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 /5。
[0009]进一步的,所述松紧带的经纱的一个基本组织由2条竹炭涤纶长丝、I条涤纶长丝、I条水溶性维纶和I条乳胶丝构成,所述经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按从左至右为: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竹炭涤纶长丝、乳胶丝。
[0010]进一步的,所述松紧带的纬纱的一个基本组织由2条竹炭涤纶长丝、2条涤纶长丝和I条水溶性维纶构成,所述纬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按从上至下为: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竹炭涤纶长丝。
[0011]上述涤纶长丝均优选十字截面的涤纶长丝。
[0012]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经纬纱线的构成,尤其在经纬纱中都加入水溶性维纶,使得经热水处理后制得的松紧带织物具有除臭、热湿舒适功能和接触舒适功能,且尺寸稳定性和弹性回复率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湿热松紧带经热水处理前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湿热松紧带经热水处理后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5]本发明提供的抗湿热松紧带采用平纹组织,其中,经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A、涤纶长丝B(优选十字截面的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C和乳胶丝D ;纬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A、涤纶长丝B (优选十字截面的涤纶长丝)和水溶性维纶C。
[0016]通过在松紧带的经纬纱中加入水溶性维纶C,使织物经70_80°C的热水处理后,水溶性维纶C完全溶解,从而使织物中形成一定的孔洞分布,可以有效解决人体出气态汗时,松紧带中合成纤维吸湿(汽)量小,虽然放湿(汽)快,但总体透湿(汽)量小,对人体造成湿闷的不舒适感,使松紧带放湿、干燥加快,提高人体接触松紧带的干爽舒适性。合适的孔洞分布有利于织物尺寸稳定,使松紧带的宽度缩率不超过± 1.5_,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经多次试验,发现织物基本组织中,水溶性维纶C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 /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I/5时,既能使松紧带具有较好的除热湿性,又能保证织物的结构稳定。如果水溶性维纶C所占比例增加,织物孔洞增大或增多,则织物的缩率将达不到要求;如果所占比例减小,织物孔洞减小或减少,则会使松紧带放湿、干燥变慢,无法保证人体接触松紧带的干爽舒适性。
[0017]利用竹炭涤纶长丝A中竹炭颗粒的吸附功能,可以给织物附加除臭功能。同时,竹炭涤纶长丝A中的单丝纤密度最好控制在0.7-1.0D,这样织物经亲水整理后,细旦竹炭涤纶长丝A也具备优良的液态汗导湿功能和干燥功能,能进一步提高人体接触松紧带的干爽舒适性。经多次试验,发现织物基本组织中,竹炭涤纶长丝A占经纱根数比例为2/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2/5时,能较好地兼顾除臭性能和控制成本,可实现表征除臭率指标的氨吸附率达到65%。如果竹炭涤纶长丝A所占比例增加,表征除臭率指标的氨吸附率能达到70%,S卩比设计标准增加5%,功能效果增加不显著,但成本增加较大;如果所占比例减小,表征除臭率指标的氨吸附率则会低于65%,达不到设计标准。
[0018]利用涤纶长丝B的液态汗导湿功能,可以给织物附加导湿功能。织物经亲水整理,涤纶长丝B (尤其是十字截面的)的毛细效应更加显著,可以进一步提高织物的快速导湿功能和干燥功能,进一步提高人体接触松紧带的干爽舒适性。经多次试验,发现织物基本组织中,涤纶长丝B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2/5时,能较好地兼顾除湿性能和控制成本。如果涤纶长丝B所占比例增加,虽然可使导湿功能增加,但成本增加更大;如果所占比例减小,导湿功能则又达不到要求。
[0019]所述乳胶丝D优选涤纶包覆乳胶丝,细度以32号或37号为优。利用乳胶丝D在织物经向产生的高弹性,可赋予织物优良的张力和弹性回复率。合适的乳胶丝的细度和分布,可实现织物弹性回复率大于85%,能达到国家一等品标准的要求。经多次试验,发现织物基本组织中,乳胶丝D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 /5时,能较好地兼顾弹性回复率和舒适性。如果乳胶丝D所占比例增加,织物张力太大,会使压感舒适性不好;如果所占比例减小,则织物弹性回复率达不到要求。
[0020]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织物表面印上硅胶满天星分布点,使得人体与硅胶满天星分布点直接接触,形成一个微气候区,可减少由于人体直接接触平面松紧带导致的汗湿面积大和粘贴效应厉害的问题,使得松紧带具有优良的接触舒适性。[0021]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抗湿热松紧带未经热水处理前的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纱、纬纱均以5条纱线为一个织物基本组织,在经纱的基本组织中,竹炭涤纶长丝A占2条,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水溶性维纶C、乳胶丝D各占I条;在纬纱的基本组织中,竹炭涤纶长丝A、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各占2条,水溶性维纶C占I条。
[0022]此外,为使所述松紧带经热水处理后形成的空洞分布合理,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为(按从左至右):竹炭涤纶长丝A、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水溶性维纶C、竹炭涤纶长丝A、乳胶丝D ;纬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为(按从上至下):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水溶性维纶C、竹炭涤纶长丝A、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竹炭涤纶长丝A。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松紧带经热水处理后的构成如图2所示,图中,“〇”即表示水溶性维纶C完全溶解后,织物中形成的孔洞。
[0023]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的是,经纱和纬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排列顺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经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还可以为(按从左至右):竹炭涤纶长丝A、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竹炭涤纶长丝A、水溶性维纶C、乳胶丝D。纬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可以为(按从上至下):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竹炭涤纶长丝A、水溶性维纶C、十字截面涤纶长丝B、竹炭涤纶长丝A。
[0024]经纱、纬纱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要满足上述各类纱线的占比要求。
[0025]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经纬纱线的构成,尤其在经纬纱中都加入水溶性维纶,使得制得的松紧带织物具有除臭、热湿舒适功能和接触舒适功能,且尺寸稳定性和弹性回复率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抗湿热松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带的经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和乳胶丝;纬纱包括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和水溶性维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湿热松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维纶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 /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I /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湿热松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涤纶长丝占经纱根数比例为2/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湿热松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长丝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5,占纬纱根数比例为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湿热松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丝占经纱根数比例为I/5。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湿热松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带的经纱的一个基本组织由2条竹炭涤纶长丝、I条涤纶长丝、I条水溶性维纶和I条乳胶丝构成,所述经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按从左至右为: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竹炭涤纶长丝、乳胶丝。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湿热松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带的纬纱的一个基本组织由2条竹炭涤纶长丝、2条涤纶长丝和I条水溶性维纶构成,所述纬纱的基本组织中各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按从上至下为:涤纶长丝、水溶性维纶、竹炭涤纶长丝、涤纶长丝、竹炭涤纶长丝。
【文档编号】D03D15/00GK104005143SQ201410274984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郑国烟 申请人: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