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073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适用于纺织领域,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粘扣带由聚苯硫醚长丝与锦纶长丝交织构成。通过采用这种构造的粘扣带,在用于温度100-160℃的高温烟道、水道和气道等管道作为固紧粘扣带时,粘扣带不变软、不变形,强度不下降,不失效,耐用,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粘扣带不用经特殊阻燃整理就具备阻燃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国内外市场上流通的现有粘扣带主要为锦纶粘扣带,少部分为涤纶粘扣带等,锦纶粘扣带钩的材料为锦纶66,玻璃化温度93°C,热熔点温度253°C,其余经纱和纬纱材料为锦纶6,热熔点为215°C,涤纶粘扣带材料为涤纶,热熔点为256°C。这些粘扣带在用于温度高于100°C的高温烟道、水道和气道等管道固紧粘扣带时,高温使得粘扣带变软、变形,强度急剧下降,而失效,同时这类粘扣带不具备阻燃功能,要经特殊阻燃整理才具备阻燃功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旨在解决现有的锦纶粘扣带不具有耐高温和阻燃性能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由聚苯硫醚长丝与锦纶长丝交织构成。
[0005]进一步的,在所述粘扣带的织物组织中,聚苯硫醚单丝占经纱根数比重为1/5,聚苯硫醚单丝钩纱占经纱根数比重为1/5,聚苯硫醚单丝占纬纱根数比重为1/3。
[0006]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粘扣带的织物组织中,经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I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纬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纬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纬纱:1根锦纶复丝纬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
[0007]更进一步,所述锦纶复丝经纱的线密度为200-260D,聚苯硫醚单丝经纱的直径为0.06-0.10mm,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的直径为0.18-0.26mm,锦纶复丝纬纱的线密度为240-320D,聚苯硫醚单丝纬纱的直径为0.08-0.14mm。
[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粘扣带织机上设置5组经纱盘头和2组送经系统,分别将聚苯硫醚单丝经纱整两个盘头,聚苯硫醚单丝钩纱整一个盘头,将锦纶复丝分别整成两个盘头,每一种纱线对应I组送经系统,并设置自动纬纱换纱装置。
[0009]进一步的,粘扣带织机上,在第一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二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三组综框中三角综丝穿纱规律为:空:空:空: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空,如此循环排列;所述自动纬纱换纱装置中分别穿入锦纶复丝纬纱和聚苯硫醚单丝纬纱,两种纬纱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交替引入编织区,编织粘扣带。
[0010]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编织好的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再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烘干。
[0011]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用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使钩圈表面温度达95-98 °C,照射时间5-8秒钟。
[0012]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红外线照射完后将粘扣带钩圈切钩,在钩圈一侧圈柱2/3高度处将钩圈剪开,形成粘扣带钩。
[0013]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本发明通过采用聚苯硫醚长丝与锦纶长丝交织制得的粘扣带,在用于温度100-160°C的高温烟道、水道和气道等管道作为固紧粘扣带时,粘扣带不变软、不变形,强度不下降,不失效,耐用,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粘扣带不用经特殊阻燃整理就具备阻燃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5]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采用聚苯硫醚长丝与锦纶长丝交织制得,在用于温度100-160°C的高温烟道、水道和气道等管道作为固紧粘扣带时,粘扣带不变软、不变形,强度不下降,不失效,耐用,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粘扣带不用经特殊阻燃整理就具备阻燃功能,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规格比较齐全,价格显著低于纯聚苯硫醚粘扣带成本,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0016]所述聚苯硫醚纤维,国外商品名称赖顿(Ryton),热熔点285°C,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200°C时强度保持率为60%,断裂伸长无变化,耐化学性仅次于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有较好的纺织加工性能。聚苯硫醚纤维具有耐各种化学品、阻燃、耐高温的优良化学性能。开发此类粘扣带用于工作环境温度高、化学腐蚀复杂的烟道、水道和气道等连接紧固件,具有特殊意义。
[0017]本发明中,由于聚苯硫醚纤维这种材料的成本非常昂贵,为了兼顾粘扣带的耐高温阻燃性能和生产成本,在织物组织中,聚苯硫醚单丝占经纱根数比重优选为1/5,聚苯硫醚单丝钩纱占经纱根数比重优选为1/5,聚苯硫醚单丝占纬纱根数比重优选为1/3,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但能实现粘扣带不经阻燃整理即达到阻燃织物标准,同时形成的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钩圈密度合理,实现粘扣带剥离和剪切强度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而且性价比高。如果减少聚苯硫醚单丝纬纱、经纱和钩纱的用量,则阻燃效果达不到阻燃织物标准;相反,如果增加聚苯硫醚单丝纬纱、经纱和钩纱的用量,阻燃效果虽好,但成本增加太多,性价比下降。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织物组织中,经纱排列方式为I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I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组织中纬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纬纱:I根聚苯硫醚单丝纬纱:I根锦纶复丝纬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
[0018]为了解决由于聚苯硫醚纤维不同线密度和复丝规格不全的限制,制造的粘扣带规格和结构系列不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在原料参数选用上,所述锦纶复丝经纱的线密度优选200-260D,聚苯硫醚单丝经纱的直径优选0.06-0.1Omm,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的直径优选0.18-0.26mm,锦纶复丝纬纱的线密度优选240-320D,聚苯硫醚单丝纬纱的直径优选0.08-0.14mm。原料参数的选用考虑了粘扣带的用途和织物织造时的顺利程度。原料过细,则粘扣带轻薄,过细的粘扣带钩抗弯刚度小,粘扣带剥离和剪切强度低,达不到粘扣带国家标准要求。原料过粗,粘扣带厚重,过粗的粘扣带钩抗弯刚度大,粘扣带剥离和剪切强度高,但织造不顺利。
[0019]在本发明中,为了制造上述耐高温阻燃粘扣带,整经不同于普通粘扣带整经需要3个盘头,而是需要5个盘头,即分别将聚苯硫醚单丝经纱整两个盘头,聚苯硫醚单丝钩纱整一个盘头,将锦纶复丝分别整成两个盘头。通过改造粘扣带织机,设置5组经纱盘头和2组送经系统(锦纶复丝、聚苯硫醚单丝这2种纱线各对应I组送经系统),并设置自动纬纱换纱装置。在第一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I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二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三组综框中三角综丝穿纱规律为:空:空:空: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空,如此循环排列。在自动纬纱换纱装置中分别穿入锦纶复丝纬纱和聚苯硫醚单丝纬纱,两种纬纱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交替引入编织区,编织粘扣带。
[0020]编织好的粘扣带底层需要涂覆聚氨酯树脂,再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烘干,使得粘扣带地组织固结成一体,裁剪时不毛边,使用时不脱散,且耐高温。
[0021]对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的工艺条件为:温度优选25_30°C,聚氨酯树脂在粘扣带底层的涂量优选80-120克/平方米,涂覆聚氨酯树脂后,将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在聚氨酯树脂上,最后在100-105°C的烘干机中,将经过涂覆聚氨酯树脂且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粘扣带烘干。
[0022]在上述涂覆聚氨酯树脂工艺中,聚氨酯树脂和丁酮的配方优选为:
聚氨酯树脂40-60%
丁酮50-70%
上述聚氨酯树脂、聚四氟乙烯薄膜和丁酮均可从市场上购得,本发明采用的聚氨酯树脂购自高鼎精细化工(昆山)有限公司,采用的聚四氟乙烯薄膜购自德清新多菱氟化学有限公司,丁酮购自无锡吴越化工有限公司。
[0023]最后,用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使钩圈表面温度达95_98°C,照射时间5_8秒钟,以消除粘扣带钩圈内积聚的内应力,以便切钩后钩形良好,粘扣带强度高,最后将粘扣带钩圈切钩,在钩圈一侧圈柱2/3高度处将钩圈剪开,形成粘扣带钩,最终得到耐高温阻燃聚苯硫醚/锦纶交织粘扣带。如果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时,钩圈表面温度不够高,照射时间不够长,则消除粘扣带钩圈内积聚的内应力不足,切钩后钩形易呈现过度张开状,粘扣带剥离和剪切强度低;相反,如果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时,钩圈表面温度过高,照射时间过长,虽然消除粘扣带钩圈内积聚的内应力充分,切钩后钩形成形良好,但生产效率低。
[0024]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合理设计粘扣带的结构,使聚苯硫醚长丝和锦纶长丝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效能,并优选粘扣带的原料参数,形成较多适用的规格系列,在制造方法上,通过改造粘扣带织机,设置5组经纱盘头和设置自动纬纱换纱装置,实现高效地编织所述耐高温阻燃粘扣带,通过在粘扣带底层涂胶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烘干,使得粘扣带地组织固结成一体,裁剪时不毛边,使用时不脱散,并通过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以消除粘扣带钩圈内积聚的内应力,最终得到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阻燃性能,且性价比高的粘扣带,可广泛用于温度100-160°C的高温烟道、水道和气道等管道,作为固紧粘扣带。
[0025]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步骤1:合理设计粘扣带的结构,织物组织中经纱排列方式为I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组织中纬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纬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纬纱:1根锦纶复丝纬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
[0027]步骤2:优选粘扣带的原料参数,锦纶复丝经纱的线密度为200D,聚苯硫醚单丝经纱的直径为0.06mm,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的直径为0.18mm,锦纶复丝纬纱的线密度为240D,聚苯硫醚单丝纟韦纱的直径为0.08mm。
[0028]步骤3:整经需要5个盘头,分别将聚苯硫醚单丝经纱整两个盘头,聚苯硫醚单丝钩纱整一个盘头,将锦纶复丝分别整成两个盘头。
[0029]步骤4:改造粘扣带织机设置5组经纱盘头和2组送经系统,并设置自动纬纱换纱 装直。
[0030]在第一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二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I根锦纶复丝经纱:I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I根锦纶复丝经纱:空:I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三组综框中三角综丝穿纱规律为:空:空:空: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空,如此循环排列。在自动纬纱换纱装置中分别穿入锦纶复丝纬纱和聚苯硫醚单丝纬纱,两种纬纱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交替引入编织区,编织粘扣带。
[0031]步骤5: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再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烘干,使得粘扣带地组织固结成一体,裁剪时不毛边,使用时不脱散,且耐高温。
[0032]对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的工艺条件为:温度25°C,聚氨酯树脂在粘扣带底层的涂量80平方米,涂覆聚氨酯树脂后,将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在聚氨酯树脂上,最后在100°C的烘干机中,将经过涂覆聚氨酯树脂且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粘扣带烘干。
[0033]本实施例中,涂覆聚氨酯树脂工艺中,聚氨酯树脂和丁酮的配方为:
聚氨酯树脂40%
丁酮60%
步骤6: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钩圈表面温度95°C,照射时间5秒钟,以消除粘扣带钩圈内积聚的内应力,以便切钩后钩形良好,粘扣带强度高,最后将粘扣带钩圈切钩,在钩圈一侧圈柱2/3高度处将钩圈剪开,形成粘扣带钩,最终得到耐高温阻燃聚苯硫醚/锦纶交织粘扣带。
[0034]实施例2
步骤1:合理设计粘扣带的结构,织物组织中经纱排列方式为I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组织中纬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纬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纬纱:1根锦纶复丝纬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0035]步骤2:优选粘扣带的原料参数,锦纶复丝经纱的线密度为240D,聚苯硫醚单丝经纱的直径为0.08mm,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的直径为0.22mm,锦纶复丝纬纱的线密度为280D,聚苯硫醚单丝纟韦纱的直径为0.10mm。
[0036]步骤3:整经需要5个盘头,分别将聚苯硫醚单丝经纱整两个盘头,聚苯硫醚单丝钩纱整一个盘头,将锦纶复丝分别整成两个盘头。
[0037]步骤4:改造粘扣带织机设置5组经纱盘头和2组送经系统,并设置自动纬纱换纱
>J-U ρ?α装直。
[0038]在第一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二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I根锦纶复丝经纱:I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I根锦纶复丝经纱:空:I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三组综框中三角综丝穿纱规律为:空:空:空: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空,如此循环排列。在自动纬纱换纱装置中分别穿入锦纶复丝纬纱和聚苯硫醚单丝纬纱,两种纬纱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交替引入编织区,编织粘扣带。
[0039]步骤5: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再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烘干,使得粘扣带地组织固结成一体,裁剪时不毛边,使用时不脱散,且耐高温。
[0040]对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的工艺条件为:温度25_30°C,聚氨酯树脂在粘扣带底层的涂量80-120克/平方米,涂覆聚氨酯树脂后,将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在聚氨酯树脂上,最后在100-105°C的烘干机中,将经过涂覆聚氨酯树脂且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粘扣带烘干。
[0041]本实施例中,涂覆聚氨酯树脂工艺中,聚氨酯树脂和丁酮的配方为:
聚氨酯树脂45%
丁酮55%
步骤6: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钩圈表面温度97°C,照射时间7秒钟,以消除粘扣带钩圈内积聚的内应力,以便切钩后钩形良好,粘扣带强度高,最后将粘扣带钩圈切钩,在钩圈一侧圈柱2/3高度处将钩圈剪开,形成粘扣带钩,最终得到耐高温阻燃聚苯硫醚/锦纶交织粘扣带。
[0042]实施例3
步骤1:合理设计粘扣带的结构,织物组织中经纱排列方式为I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组织中纬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纬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纬纱:1根锦纶复丝纬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
[0043]步骤2:优选粘扣带的原料参数,锦纶复丝经纱的线密度为260D,聚苯硫醚单丝经纱的直径为0.10mm,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的直径为0.26mm,锦纶复丝纬纱的线密度为320D,聚苯硫醚单丝纬纱的直径为0.14mm。
[0044]步骤3:整经需要5个盘头,分别将聚苯硫醚单丝经纱整两个盘头,聚苯硫醚单丝钩纱整一个盘头,将锦纶复丝分别整成两个盘头。
[0045]步骤4:改造粘扣带织机设置5组经纱盘头和2组送经系统,并设置自动纬纱换纱装直。
[0046]在第一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二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I根锦纶复丝经纱:I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I根锦纶复丝经纱:空:I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三组综框中三角综丝穿纱规律为:空:空:空: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空,如此循环排列。在自动纬纱换纱装置中分别穿入锦纶复丝纬纱和聚苯硫醚单丝纬纱,两种纬纱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交替引入编织区,编织粘扣带。
[0047]步骤5: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再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烘干,使得粘扣带地组织固结成一体,裁剪时不毛边,使用时不脱散,且耐高温。
[0048]对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0°C,聚氨酯树脂在粘扣带底层的涂量120克/平方米,涂覆聚氨酯树脂后,将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在聚氨酯树脂上,最后在105°C的烘干机中,将经过涂覆聚氨酯树脂且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粘扣带烘干。
[0049]本实施例中,涂覆聚氨酯树脂工艺中,聚氨酯树脂和丁酮的配方为:
聚氨酯树脂50%
丁酮50%
步骤6: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钩圈表面温度98°C,照射时间8秒钟,以消除粘扣带钩圈内积聚的内应力,以便切钩后钩形良好,粘扣带强度高,最后将粘扣带钩圈切钩,在钩圈一侧圈柱2/3高度处将钩圈剪开,形成粘扣带钩,最终得到耐高温阻燃聚苯硫醚/锦纶交织粘扣带。
[0050]用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制得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与现有的阻燃锦纶粘扣带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由聚苯硫醚长丝与锦纶长丝交织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扣带的织物组织中,聚苯硫醚单丝占经纱根数比重为1/5,聚苯硫醚单丝钩纱占经纱根数比重为1/5,聚苯硫醚单丝占纬纱根数比重为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扣带的织物组织中,经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纬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纬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纬纱:1根锦纶复丝纬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复丝经纱的线密度为200-260D,聚苯硫醚单丝经纱的直径为0.06-0.10mm,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的直径为0.18-0.26mm,锦纶复丝纬纱的线密度为240-320D,聚苯硫醚单丝纬纱的直径为0.08-0.14m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粘扣带织机上设置5组经纱盘头和2组送经系统,分别将聚苯硫醚单丝经纱整两个盘头,聚苯硫醚单丝钩纱整一个盘头,将锦纶复丝分别整成两个盘头,每一种纱线对应I组送经系统,并设置自动纬纱换纱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粘扣带织机上,在第一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二组综框中普通综丝穿纱规律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空: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在第三组综框中三角综丝穿纱规律为:空:空:空: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空,如此循环排列;所述自动纬纱换纱装置中分别穿入锦纶复丝纬纱和聚苯硫醚单丝纬纱,两种纬纱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交替引入编织区,编织粘扣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编织好的粘扣带底层涂覆聚氨酯树脂,再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烘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用红外线照射粘扣带钩圈,使钩圈表面温度达95-98°C,照射时间5-8秒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红外线照射完后将粘扣带钩圈切钩,在钩圈一侧圈柱2/3高度处将钩圈剪开,形成粘扣带钩。
10.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耐高温阻燃粘扣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的织物组织中,经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经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1根聚苯硫醚单丝钩纱:1根锦纶复丝经纱,如此循环排列;纬纱排列方式为:1根锦纶复丝纬纱:I根聚苯硫醚单丝纬纱:I根锦纶复丝纬纱,如此循环排列;织物表面钩圈密度为每5经纱X 3纬纱一个钩圈。
【文档编号】D06C7/00GK104005147SQ201410274776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郑国烟 申请人: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