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168467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采用在纱架与大圆机之间设置助剂添加槽和干燥烘培箱,直接在织机上一次完成纱线改性和织造的在线生产方法,改变了先对纱线改性处理、再织造的分部实施的传统方法,这种在线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中筒子纱上助剂不匀及烘培不匀的问题,此方法省去松式络筒、煮纱上助剂及络纱等工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成本;传统方法中含氟助剂使用率只有10%~20%,使用在线生产方法,能使助剂的利用率达到近100%,实现了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因含氟助剂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产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吸湿快干面料的方法,更准确的说是涉及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各项纺织技术的进展和服用领域的拓展,近年来,吸湿快干针织面料在技术上有不少新的进展,服用性能日趋完善,给人们带来了穿着舒适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吸湿快干面料通常是采用部分亲水纱线、部分拒水纱线按一定比例编织而成,目前企业大多采用的技术路线为:原纱一松式络筒一拒水处理一烘干一络纱一编织,这种传统的技术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
[0003]松式络筒就是将纱线络成适合于染色用的筒子纱,而对于筒子纱用于拒水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如筒子纱的成形与卷绕密度以及筒子纱的质量,筒子纱应平头或边缘略高,质量应该相当,质量偏差在1.5%以内,而且密度要均匀,除了对筒子纱的要求外,上助剂设备、水质以及助剂纯度对筒子纱做拒水整理的质量也有一些影响,如泵的扬程流量要适宜,内外流的时间应合理,水的悬浮固体含量要低,助剂纯度要好等。如果这些因素没有控制好,都会对纱线进行拒水整理后的质量产生影响,常出现筒子纱上拒水剂不匀及焙烘不匀的问题,并且这种传统技术方法的工序较多,不易控制,而且采用筒子纱做拒水整理的技术存在成本较高以及残余拒水剂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对于采用在线技术对单根纱线进行拒水处理并连续编织的研究还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传统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的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在纱架与大圆机之间设置助剂添加槽和干燥焙烘箱,助剂添加槽的对应壁面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入口和纱线出口,纱线入口和纱线出口分别在同一条平行的水平线上,助剂添加槽内设置有导纱辊,导纱辊上均匀分布凹口并与纱线入口和纱线出口——对应,导纱辊位于助剂添加槽底面3cm,导纱辊平行于纱线入口和纱线出口,助剂添加槽内盛有没于导纱辊的拒水剂溶液,干燥焙烘箱与助剂添加槽相对应的壁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导入口,在纱线导入口的上方设有导入板,导入板呈弧面状,干燥焙烘箱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导出口,纱线导入口与纱线导出口相对应且轴线相互垂直,在干燥焙烘箱内设置有红外发热管,红外发热管位于纱线导入口下方,并平行于纱线导入口,红外发热管的中心与纱线导入口中心的垂直距离为7 cm,从纱筒上退绕下来的纱线分别经助剂添加槽上的纱线入口沿导纱辊的凹口从纱线出口经干燥焙烘箱上的纱线导入口导入,经红外发热管的作用再沿导入板经纱线导出口导出并分别绕在大圆机的储纱轮上。
[0006]所述的纱线入口和纱线出口、纱线导入口及纱线导出口上都安有瓷眼。
[0007]所述的红外发热管的功率为1000 W。
[000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在纱架与大圆机之间设置助剂添加槽和干燥烘培箱,直接在织机上一次完成纱线改性和织造的在线生产方法,改变了先对纱线改性处理、再织造的分部实施的传统方法,这种在线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中筒子纱上助剂不匀和烘培不匀的问题,此方法省去松式络筒、煮纱上助剂及络纱等工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成本;传统方法中含氟助剂使用率只有10%?20%,使用在线生产方法,能使助剂的利用率达到近100%,实现了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因含氟助剂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产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0]图2为表示助剂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见附图
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在纱架与大圆机之间设置助剂添加槽I和干燥焙烘箱7,助剂添加槽I的对应壁面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入口 3和纱线出口 6,纱线入口 3和纱线出口 6分别在同一条平行的水平线上,助剂添加槽I内设置有导纱辊5,导纱辊5上均匀分布凹口并与纱线入口 3和纱线出口 6——对应,导纱辊5位于助剂添加槽I底面3cm,导纱辊5平行于纱线入口 3和纱线出口 6,助剂添加槽I内盛有没于导纱辊5的拒水剂溶液,干燥焙烘箱7与助剂添加槽I相对应的壁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导入口 8,在纱线导入口 8的上方设有导入板9,导入板9呈弧面状,干燥焙烘箱7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导出口 11,纱线导入口 8与纱线导出口 11相对应且轴线相互垂直,在干燥焙烘箱7内设置有红外发热管10,红外发热管10位于纱线导入口 9下方,并平行于纱线导入口 9,红外发热管10的中心与纱线导入口 8中心的垂直距离为7 cm,从纱筒上退绕下来的纱线2分别经助剂添加槽I上的纱线入口 3沿导纱辊5的凹口从纱线出口 6经干燥焙烘箱?上的纱线导入口 8导入,经红外发热管10的作用再沿导入板9经纱线导出口 11导出并分别绕在大圆机的储纱轮上
所述的纱线入口 3和纱线出口 6、纱线导入口 8及纱线导出口 10上都安有瓷眼,可以减少纱线的摩擦,避免断头的发生。
[0014]所述的导入板9呈弧形状,衔接在纱线导入进口 8之上是为了使纱线2导入干燥箱避免附贴在箱壁上,一定程度减少了摩擦。
[0015]所述的红外发热管10的功率为1000 W,接通电源后正常情况下可使干燥箱7内的温度达到280°C左右,对纱线进行干燥。
[0016]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在线生产所使用的纱线为棉纱和莫代尔纱。具体实施例
[0017]I将18.3tex的棉纱和莫代尔的纱筒按照编织纬平针的要求摆放在纱架上,采用对一根纱线上助剂和一根不上助剂的一隔一的方式进行穿纱,需要上助剂的纱线要经过集上助剂与烘干一体化装置,装置的槽中装有一定浓度的拒水剂,接通装置的电源,使装置中的红外发热管开始工作,启动大圆机按钮,大圆机开始以正常机速开始编织。
[0018]2将编织出来的棉纬平针毛坯与莫代尔毛坯放入定型机中定型,温度为160~180°C,使附在纱线上的拒水剂与纱线发生交联作用。
[0019]3将定型后的毛坯在碱性环境下煮练,然后水洗、烘干、染色和皂洗,最后烘干即在线开发的吸湿快干针织面料。
[0020]依据GB或adidas-salomon的测试方法与标准,对开发的两种面料进行吸湿性与快干性测试。面料的结构都为纬平针,其结果如下:
面料种类棉纱面料棉纱面料莫代尔面料莫代尔面料
(本发明)(传统方法) (本发明) (传统方法)
滴水扩散时间(s)433.53
芯吸高度(横向)112116118120
(mm)(纵向)31353538
快干时间(min)26272729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用在线生产的方法开发的吸湿快干面料与用传统方法开发的面料其吸湿性与快干性相差不大,说明用在线生产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替代传统生成的方法,在生产工艺上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使用助剂上能够实现零排放,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产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在纱架与大圆机之间设置助剂添加槽(I)和干燥焙烘箱(7),助剂添加槽(I)的对应壁面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入口(3)和纱线出口(6),纱线入口(3)和纱线出口(6)分别在同一条平行的水平线上,助剂添加槽(I)内设置有导纱辊(5),导纱辊(5)上均匀分布凹口并与纱线入口(3)和纱线出口(6)——对应,导纱辊(5)位于助剂添加槽(I)底面3cm,导纱辊(5)平行于纱线入口(3)和纱线出口(6),助剂添加槽(I)内盛有没于导纱辊(5)的拒水剂溶液,干燥焙烘箱(7)与助剂添加槽(I)相对应的壁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导入口(8),在纱线导入口(8)的上方设有导入板(9),导入板(9)呈弧面状,干燥焙烘箱(7)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纱线导出口( 11 ),纱线导入口( 8 )与纱线导出口( 11)相对应且轴线相互垂直,在干燥焙烘箱(7 )内设置有红外发热管(10),红外发热管(10)位于纱线导入口(9)下方,并平行于纱线导入口(9),红外发热管(10)的中心与纱线导入口(8)中心的垂直距离为7 cm,从纱筒上退绕下来的纱线(2)分别经助剂添加槽(I)上的纱线入口(3)沿导纱辊(5)的凹口从纱线出口(6)经干燥焙烘箱(7)上的纱线导入口(8)导入,经红外发热管(10)的作用再沿导入板(9)经纱线导出口( 11)导出并分别绕在大圆机的储纱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入口(3)和纱线出口(6)、纱线导入口(8)及纱线导出口(10)上都设置有瓷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生产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发热管(10)的功率为1000 W0
【文档编号】D04B35/22GK104480628SQ201410647443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吴济宏, 周鹏, 林经伟, 李秋芸, 赵仲 申请人:武汉纺织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