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795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横编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编织手套的各手指的指套的途中,替代第1导纱器,由第2导纱器进行编织的横编机。以使滑架的第1以及第2随行销可随行地与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上的第1以及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卡合,通过来自第1导纱器的供纱,从前端依次地编织手套的小拇指的指套的横编机为前提。具备外方随行销和第2随行销,所述外方随行销在与编织食指的指套时的滑架的一方的行程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可随行地与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卡合,并且在第2导纱器随行到滑架的一方的行程端时,解除与副卡合部的卡合,所述第2随行销在第2导纱器随行到滑架的一方的行程端时,与主卡合部卡合。
【专利说明】横编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从沿前后的针床分别设置的上下的纱道轨道中的2个纱道轨道上的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来编织手套的横编机。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在这种横编机中,交替地使用夹着齿口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来编织手套。作为向并列设置在各针床上的编织针供纱编织纱的导纱器,使用被配置在沿前后的针床分别设置的上下的纱道轨道中的I个第I纱道轨道上的第I导纱器。另外,在交替地供纱来自第I导纱器的编织纱和与之不同的编织纱,对手套的五根主干部编织2色的边纹图案时,一并使用配置在剩余的另外的纱道轨道中的I个第2纱道轨道上的第2导纱器。
[0003]此时,在滑架以面临第I以及第2纱道轨道的状态分别设置通过向突出方向的弹压力相对于第I以及第2导纱器的卡合部可随行地卡合的第I以及第2随行销。而且,使第I随行销与第I导纱器的卡合部卡合,由先从两导纱器中的第I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从小拇指的指套的前端依次地编织手套的各手指的指套。另外,在编织剩余的各手指的指套和三根主干部以及四根主干部后,编织编织宽度最宽的五根主干部,此时,因为在编织五根主干部时的滑架的行程,第2随行销抵达,第2导纱器待机在可卡合的位置,所以,可使第2随行销可随行地与该第2导纱器的卡合部卡合。为此,在编织五根主干部的情况下,在与之相比编织宽度窄的手指的指套中未被使用,而是在与滑架的伴随着各手指的指套的编织宽度的行程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待机的第2导纱器被可随行地卡合。据此,交替地进行第I随行销的相对于第I导纱器的卡合部的卡合以及第2随行销的相对于第2导纱器的卡合部的卡合,交替地供纱来自第I导纱器的编织纱和来自第2导纱器的编织纱,可按照2色的边纹图案编织五根主干部。
[0004]在这样的横编机中,各手指的指套的编织的位置、滑架的伴随着其编织宽度的行程一般被预先机械性地确定(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5 - 699号公报
[0008]然而,存在想在编织手套的各手指的指套的途中,替代第I导纱器,由第2导纱器进行编织这样的要求。
[0009]但是,在各手指的指套的编织的位置、滑架的伴随着其编织宽度的行程被预先机械性地确定的横编机中,由于第2导纱器没有待机在滑架的伴随着剩余各指套的编织宽度的行程内,所以,不能将第2随行销可随行地卡合在第2导纱器的卡合部。因此,不能由从第2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编织剩余手指的指套。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手套的各手指的指套的编织途中,替代第I导纱器,由第2导纱器进行编织的横编机。实用新型内容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以一种横编机为前提,所述横编机在沿夹着齿口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分别设置的上下的纱道轨道中的I个第I纱道轨道上配置第I导纱器,另一方面,在剩余的另外的纱道轨道中的I个第2纱道轨道上配置第2导纱器,通过向突出方向的弹压力使以面临前述第I以及第2纱道轨道的状态下分别被设置在滑架上的第I以及第2随行销相对于前述第I以及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可交替地随行地卡合,使前述两导纱器中的第I导纱器伴随着前述滑架的移动先随行,由从该第I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从前端开始依次地编织手套的各手指中的至少小拇指的指套。而且,在前述滑架上以面临前述第2纱道轨道的状态设置外方随行销,该外方随行销通过向突出方向的弹压力相对于与在编织前述手套的各手指中的剩余的手指的指套时的该滑架的行程端相比待机在前述第2纱道轨道的随行方向外方的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可随行地卡合。另外,在前述第2随行销的突出路径上设置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所述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向允许因前述第2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使该第2随行销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卡合的允许位置和限制因前述第2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将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变换。另一方面,在前述外方随行销的突出路径上设置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所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向允许因前述外方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使该外方随行销相对于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卡合的允许位置和限制因前述外方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将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变换。而且,在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上设置突起,所述突起在前述第2导纱器通过前述外方随行销的相对于前述副卡合部的卡合而随行到前述滑架的行程端时,以该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被变换到允许位置的状态,将前述外方随行销的相对于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再有,以前述第2随行销在前述第2导纱器随行到前述滑架的行程端时,在前述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被变换到允许位置的状态下,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卡合为特征。
[0012]在这种情况下,滑架的行程是其行程两端的滑架的中心,第2随行销也位于该中心上。
[0013]另外,优选在替代该第2导纱器,而由从前述第I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继续编织前述剩余的手指的指套时,替代通过前述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的向限制位置的变换而将相对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的卡合解除了的前述第2随行销,而利用通过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的向允许位置的变换而相对于前述副卡合部卡合的前述外方随行销,前述第2导纱器向与编织前述剩余手指的指套时的前述滑架的行程端相比的前述第2纱道轨道的随行方向外方随行。
[0014]进而,优选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在被变换到限制位置时,相对于前述外方随行销从其突出方向沿多个曲柄槽平行移动并抵接,限制因该外方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将与前述副卡合部的卡合解除。
[0015]实用新型效果
[0016]在由来自第2导纱器的供纱编织剩余手指的指套时,若与滑架的行程端相比在随行方向外方待机的第2导纱器因外方随行销的相对于副卡合部的卡合而随行到行程端,则由在被变换到允许位置的状态下的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的突起将外方随行销的相对于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的卡合解除,使第2随行销相对于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卡合,第2导纱器随行。据此,能够在编织剩余手指的指套的途中,替代第I导纱器由第2导纱器进行编织。
[0017]另外,在替代第2导纱器16,由第I导纱器继续编织剩余的手指的指套时,将第2随行销的相对于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由相对于副卡合部卡合的外方随行销,使第2导纱器向与滑架的行程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移动,使之待机。据此,通过使第2导纱器再次向与滑架的行程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移动,能够由第I导纱器不会被第2导纱器妨碍地继续进行剩余的手指的指套的编织。
[0018]再有,若将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变换到限制位置,则相对于外方随行销,从其突出方向沿多个曲柄槽平行移动并抵接。据此,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的向限制位置的变换动作以多个曲柄槽为支撑点进行,为将通过弹压力而向突出方向移动的外方随行销推回,发挥足够的力,能够确实地解除与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的卡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横编机的前侧的针床、滑架以及纱道轨道的示意的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0020]图2是表示通过图1的横编机从前端编织食指的指套时,随行到编织该食指时的滑架的一方的行程端的状态下的随行单元及第I以及第2导纱器,Ca)是从上侧纱道轨道的正上方看的第I导纱器的俯视图,(b)是从下侧纱道轨道的正上方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c)是从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的正面看的随行单元的正视图。
[0021]图3是表示随行到图2的滑架的一方的行程端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Ca)是表示替代外方随行销,由第2随行销可随行地卡合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b)是表示将因第2随行销而进行的随行解除了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c)是表示通过外方随行销向与编织食指的指套时的滑架的一方的行程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随行,并将因该外方随行销而进行的卡合解除了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
[0022]图4是表示第2导纱器,Ca)是表示从下侧纱道轨道的正上方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b)是表示从下侧纱道轨道的正面看的第2导纱器的正视图。
[0023]图5是从图2的随行单元的正上方看的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以及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的俯视图。
[0024]图6是表示由图1的横编机编织的手套的示意图,(a)是表示由导电纱编织了从食指以及大拇指的前端到第I关节的手套,(b)是表示由酰胺纤维编织了除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以及大拇指的前端以外的部位的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26]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横编机的前侧的针床、滑架以及纱道轨道的示意的结构的纵剖侧视图。在该图1中,横编机I具备夹着齿口 3倒V字状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2 (在图1中仅显示一方)。在针床2上,在其长边方向并列设置编织针4。编织针4由被搭载在沿针床2在与纸张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5上的编织针驱动三角6驱动。另外,图1中3a是齿口 3的中心线。
[0027]在针床2的上方,与该针床2并行地设置滑架轨道11以及上下二级的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12、13 (第I以及第2纱道轨道)。滑架5被支撑在滑架轨道11,在该滑架5的上部安装随行单元14。随行单元14进行是否使在与纸张垂直的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被支撑在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12、13上的第I以及第2导纱器15、16分别与滑架5随行的切换。
[0028]在由横编机I编织手套时,如后述的图6的(a)所示,从纸张右侧按照小拇指Tl、无名指T2、中指T3的顺序,从前端到根部,编织各指套,然后,从前端到根部,编织食指T4的指套。该食指T4的指套的编织将在后面阐述。
[0029]图2是表示由横编机I从前端编织食指T4的指套时,随行到编织该食指T4时的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的状态下的随行单元及第I以及第2导纱器,(a)是表示从上侧纱道轨道12的正上方看的第I导纱器的俯视图,(b)是表示从下侧纱道轨道13的正上方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c)是表示从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12、13的正面看的随行单元的正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随行到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a)是表示替代外方随行销,由第2随行销可随行地卡合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b)是表示将因第2随行销而进行的随行解除了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c)是表示通过外方随行销向与编织食指的指套时的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随行,将因该外方随行销而进行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第2导纱器,(a)是表示从下侧纱道轨道13的正上方看的第2导纱器的俯视图,(b)是表示从下侧纱道轨道13的正面看的第2导纱器的正视图。另外,图2以及图3中的L是表示实际编织食指T4时的编织宽度。
[0030]第I导纱器15具备用于非导电纱的供纱,且在前端具有对该非导电纱进行供纱的第I供纱口 15A的第I供纱部件15B。另外,如图2的(a)以及(c)所示,在随行单元14以面临上侧纱道轨道12的状态设置2个第I随行销21A、21B。该2个第I随行销21A、21B通过弹簧23的弹压力可以从随行单元14向面临上侧纱道轨道12的方向突出地被弹压。而且,第I随行销21A通过弹簧23的弹压力相对于第I导纱器15的主卡合部15C可随行地被卡合。另一方的第I随行销21B相对于待机在与滑架5的行程S的另一方(图2的右侧)的行程S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的上侧纱道轨道12上的导纱器(未图示出),可随行地被卡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I随行销21A、21B被设置在随行单元14的移动方向两端,所以,第I随行销21A、21B的相对于与编织各指Tl?T5的指套时的滑架5的行程S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的第I导纱器15的卡合并非不可进行。
[0031]另一方面,第2导纱器16具备用于导电纱的供纱,且在前端具有对该导电纱进行供纱的第2供纱口 16A的第2供纱部件16B。另外,如图2的(b)所示,在随行单元14以面临下侧纱道轨道13的状态设置第2随行销22。该第2随行销22通过弹簧24的弹压力可从随行单元14向面临下侧纱道轨道13的方向突出地被弹压。而且,如图3的(a)所示,第2随行销22在下侧纱道轨道13上的第2导纱器16在编织食指T4的指套时随行到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时,通过弹簧24的弹压力,相对于该第2导纱器16的主卡合部16C可随行地被卡合。
[0032]另外,在随行单元14以面临下侧纱道轨道13的状态设置外方随行销25。该外方随行销25通过弹簧26的弹压力可从随行单元14向面临下侧纱道轨道13的方向突出地被弹压。而且,外方随行销25在第2导纱器16在编织食指T4的指套时待机在与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相比的下侧纱道轨道13上的随行方向外方时,通过弹簧26的弹压力相对于该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可随行地被卡合。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的(a)以及(b)所示,副卡合部16D位于主卡合部16C的下侧。
[0033]再有,在第I随行销21A、21B的外周面突出设置突起21A1、21B1,该突起21A1、21B1与第I随行销21A —起通过弹簧的弹压力向该第I随行销21A、21B的突出方向移动。另外,在上侧纱道轨道12的一侧端(图2中为左端)设置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该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被设置在伴随着第I随行销21A的突起21A1的突出路径上。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在其基端以及长边方向大致中间部附近,经平行连杆(未图示出)支撑。另夕卜,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的基端与一端被支撑在未图示出的螺线管的出没自由的工作轴上的连杆的另一端连结。而且,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通过使螺线管的工作轴进入而被变换到允许第I随行销21A因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起21A1的突出方向移动,并使该第I随行销21A与第I导纱器15的主卡合部15C卡合的允许位置。另一方面,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通过使螺线管的工作轴没入而被变换到限制第I随行销21A的因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起21A1的突出方向移动,并将与第I导纱器15的主卡合部15C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
[0034]图5是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以及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的俯视图。在下侧纱道轨道13的一侧端(图2中为左端),设置在第2随行销22的突出路径上从该第2随行销22的突出方向抵接的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2。如图5所示,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2 —端(图5中为左端)由销32F轴支承,由未图示出的弹簧向第2随行销22的突出方向弹压。该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2经被支撑在一端支撑于第I螺线管32A的出没自由的工作轴32B上的连杆32C的另一端的臂32D,抵抗弹簧的向第2随行销22的突出方向的弹压力,向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压。而且,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2通过使第I螺线管32A的工作轴32B没入,被变换到允许第2随行销22的因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使该第2随行销22与第2导纱器16的主卡合部16C卡合的允许位置(图5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另一方面,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2通过使第I螺线管32A的工作轴32B进入,而被变换到限制第2随行销22的因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将与第2导纱器16的主卡合部16C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图5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
[0035]另外,在下侧纱道轨道13的一侧端设置在外方随行销25的突出路径上从该外方随行销25的突出方向抵接的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该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在长边方向并列配置在基端部附近使一对固定销33P分别滑动的曲柄槽33K,相对于外方随行销25的突出方向可平行移动地被支撑。另外,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的基端被支撑在一端支撑于第2螺线管33A的出没自由的工作轴33B上的连杆33C的另一端。而且,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通过使第2螺线管33A的工作轴33B进入,而被变换到允许外方随行销25的因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移动,并使该外方随行销25与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卡合的允许位置(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通过使第2螺线管33A的工作轴33B没入,而被变换到限制外方随行销25的因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移动,并将与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图5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
[0036]据此,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的向限制位置的变换动作以一对曲柄槽33K为支撑点进行,为将通过弹压力而向突出方向移动的外方随行销25推回,发挥足够的力,能够将与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的卡合确实地解除。
[0037]再有,在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的前端设置突起34,该突起34在第2导纱器16通过外方随行销25的相对于副卡合部16D的卡合而随行到滑架5的行程S端时,在该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被变换到允许位置的状态下,将外方随行销25的相对于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的卡合解除。
[0038]接着,根据图2、图3以及图6,说明由横编机I进行的手套的编织顺序。
[0039]在该横编机I中,通过由弹簧23产生的向突出方向的弹压力,使第I随行销21A相对于第I导纱器15的主卡合部15C可随行地卡合,通过从第I导纱器15先供纱的编织纱,从前端依次开始编织手套TA的各手指Tl?T5中的小拇指Tl的指套,依次编织到无名指T2以及中指T3的指套的根部为止。
[0040]而且,在到中指T3的指套的根部为止,结束编织,编织食指T4的指套的前端,此时,如图2的(a)所示,到编织食指T4的指套时的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为止,上侧纱道轨道12上的第I导纱器15因第I随行销21A而随行。此时,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在第I导纱器15随行到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后,被变换为限制位置。为此,由第I随行销21A进行的与第I导纱器15的主卡合部15C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为,第I导纱器15在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待机。另外,如图2的(b)所示,由于在第2导纱器16随行到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后,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被变换到允许位置,所以,外方随行销25与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的缘部抵接,伴随着滑架5的向另一侧(图2中为右侧)的移动,与副卡合部16D卡合。
[0041]此后,若第2导纱器16随行到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则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被变换到允许位置,但是,外方随行销25因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的前端的突起34而没入。为此,外方随行销25的相对于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的卡合被解除,第2导纱器16在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停止,滑架5就这样向另一侧移动。而且,若滑架5向一侧(图2中为左侧)移动,则如图3的(a)所示,第2随行销22通过被变换到允许位置的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2而与第2导纱器16的主卡合部16C卡合。此时,通过滑架5,使第2导纱器16向另一侧随行,开始由该第2导纱器16进行的食指T4的编织,使因滑架5而进行的第2导纱器16的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的随行反复,进行到第I关节为止的指套的编织。
[0042]据此,能够在结束由从第I导纱器15供纱的非导电纱编织的手套TA的中指T3的指套的编织,向剩余的食指T4的指套的编织转移的编织途中,替代第I导纱器15而由从第2导纱器16供纱的导电纱从前端到第I关节编织食指T4的指套。
[0043]若结束由第2导纱器16进行的到食指T4的第I关节为止的指套的编织,第2导纱器16随行到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则如图3的(b)所示,由被变换到限制位置的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2解除第2随行销22的相对于第2导纱器16的主卡合部16C的卡合。此时,虽然第I随行销用控制杆31在到通过滑架5向一侧随行为止,被变换到限制位置,但是,在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被变换到允许位置。为此,第I随行销21A与第I导纱器15的主卡合部15C卡合。
[0044]从此开始,继续进行由伴随着滑架5的向另一侧(图2中为右侧)的移动,通过第I随行销21A的卡合而随行的第I导纱器15所进行的食指T4的第I关节以后的指套的编织。若滑架5从另一侧向一侧移动,则将被变换到限制位置的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向允许位置变换,将外方随行销25卡合在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而且,使第2导纱器16随行到原本待机的与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的位置。此时,将从第2导纱器16供纱的编织纱由未图示出的刀具切断。
[0045]而且,在第2导纱器16向与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随行后,由从允许位置变换到限制位置的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3,将外方随行销25的相对于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的卡合解除,使第2导纱器16在原本待机的与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待机。这样,若使第2导纱器16再次向与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相比的随行方向外方移动并待机,则能够不会被第2导纱器16妨碍地圆滑地继续进行由伴随着滑架5的向另一侧(图2中为右侧)的移动,而从第I导纱器15供纱的食指T4的第I关节以后的指套的编织。
[0046]此后,在通过来自第I导纱器15的供纱编织无名指T2、中指T3以及与食指T4连续的三根主干部后,通过来自第I导纱器15的供纱,编织包括小拇指Tl在内的四根主干部。此后,替代第2导纱器15,由导电纱编织大拇指T5的从指套的前端到第I关节为止,通过来自第I导纱器15的供纱,编织大拇指T5的指套的第I关节以后的部分,然后,通过来自第I导纱器15的供纱,编织包括大拇指T5在内的五根主干部,得到图6的(a)所示的手套TA。
[004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导电纱仅编织了食指T4以及大拇指T5的从前端到第I关节为止,但是,来自第2导纱器16的对导电纱的供纱的编织并不限定于该范围,范围可自由地设定。而且,若在相对于在与编织食指T4的指套的滑架5的一方的行程S端相比的下侧纱道轨道13上的随行方向外方待机的第2导纱器16的副卡合部16D可卡合的进一步向随行方向外方远离的位置设置外方随行销25,则还能够通过来自第2导纱器16的导电纱的供纱编织无名指或中指的指套。
[0048]另外,也能够从第2导纱器16供纱由拉拽强度高的酰胺纤维构成的编织纱,像图6的(b)所示那样,由从第2导纱器16供纱的酰胺纤维编织除小拇指Tl、无名指T2、中指T3、食指以及大拇指的前端以外的部位,编织手套TB。
[0049]再有,也被用于使从第I导纱器以及第2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的颜色相互不同,编织手套的各手指的指套的情况。
[00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前侧的针床2中的上下二级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12、13上的第I以及第2导纱器15、16,但是,也可以使用后侧的针床中的上下二级的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上的导纱器,若为前后的针床的上下二级的上侧以及下侧纱道轨道上的导纱器中的任意2个,则怎样的组合都可使用。
[0051]符号说明
[0052]1:横编机;2:针床;3:齿口 ;5:滑架;12:上侧纱道轨道;13:下侧纱道轨道;15:第I导纱器;15C:主卡合部;16:第2导纱器;16C:主卡合部;16D:副卡合部;21A:第I随行销;22 --第2随行销;25:外方随行销;32: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33: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34:突起;TA、TB:手套;T1:小拇指;T2:无名指;Τ3:中指;Τ4:食指;Τ5:大拇指。
【权利要求】
1.一种横编机,所述横编机在沿夹着齿口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分别设置的上下的纱道轨道中的I个第I纱道轨道上配置第I导纱器,另一方面,在剩余的另外的纱道轨道中的I个第2纱道轨道上配置第2导纱器,通过向突出方向的弹压力使以面临前述第I以及第2纱道轨道的状态下分别被设置在滑架上的第I以及第2随行销相对于前述第I以及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可交替地随行地卡合,使前述两导纱器中的第I导纱器伴随着前述滑架的移动先随行,由从该第I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从前端开始依次地编织手套的各手指中的至少小拇指的指套,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滑架上以面临前述第2纱道轨道的状态设置外方随行销,该外方随行销通过向突出方向的弹压力相对于与在编织前述手套的各手指中的剩余的手指的指套时的该滑架的行程端相比待机在前述第2纱道轨道的随行方向外方的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可随行地卡合, 在前述第2随行销的突出路径上设置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所述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向允许因前述第2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使该第2随行销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卡合的允许位置和限制因前述第2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将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变换,另一方面, 在前述外方随行销的突出路径上设置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所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向允许因前述外方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使该外方随行销相对于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卡合的允许位置和限制因前述外方随行销的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的移动,并将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变换, 在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上设置突起,所述突起在前述第2导纱器通过前述外方随行销的相对于前述副卡合部的卡合而随行到前述滑架的行程端时,以该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被变换到允许位置的状态,将前述外方随行销的相对于前述第2导纱器的副卡合部的卡合解除, 前述第2随行销在前述第2导纱器随行到前述滑架的行程端时,在前述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被变换到允许位置的状态下,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在替代该第2导纱器,而由从前述第I导纱器供纱的编织纱继续编织前述剩余的手指的指套时,替代通过前述第2随行销用控制杆的向限制位置的变换而将相对于前述第2导纱器的主卡合部的卡合解除了的前述第2随行销,而利用通过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的向允许位置的变换而相对于前述副卡合部卡合的前述外方随行销,前述第2导纱器向与编织前述剩余手指的指套时的前述滑架的行程端相比的前述第2纱道轨道的随行方向外方随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在长边方向并列配置在基端部附近使一对固定销分别滑动的曲柄槽,并且相对于前述外方随行销的突出方向可平行移动地被支撑, 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的基端被支撑在一端支撑于螺线管的出没自由的工作轴上的连杆的另一端, 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通过使前述螺线管的工作轴没入,而被变换到限制前述外方随行销的因弹压力而进行的向突出方向移动,并将与前述第2导纱器的前述副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的限制位置, 前述外方随行销用控制杆的向前述限制位置的变换动作以一对前述曲柄槽为支撑点进行。
【文档编号】D04B15/56GK204138880SQ20142016384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5日
【发明者】宫井卓哉, 小高宪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