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7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属于纺织印染设备领域,该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包括可调节间距的上、下风道,上、下风道一端分别铰接于上、下风道接口,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轮上柔性体的两端,通过柔性体两端在滑轮上的位置变化,实现了上、下风道可升降功能。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下风道独立风机供风,减少了气流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了能耗;还由于上、下风道间距可调,加快了烘干速度,方便了后期的维护和清洁。
【专利说明】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纺织印染行业的定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定型机是印染行业的常用设备,影响织物烘干速度的因素包括环境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要是能改变烘干机内的气流速度或者烘干温度,就能加快烘干速度;同时现有技术中上、下风道为固定式,清洗和维护十分的不,且上下风道间距不能调节,由于不同克重的织物厚度不同,有些薄有些厚,但是上下风道间距固定,在织物表面形成的气流速度是个定值,使烘干时候过长,不利于节能减排。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快织物表面气流的运行速度,加快织物的烘干速度和减少能耗和排放,同时方便维护和清洁,提供了一种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供的技术方案是: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包括烘箱,烘箱包括上烘腔和下烘腔,上烘腔包括总风道接口、上风道和下风道;总风道接口包括上风道接口和下风道接口 ;上风道接口与上风道铰接;下风道接口与下风道铰接;待烘干织物位于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上风道和下风道上均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设置于上风道和下风道上面朝织物的表面上,其中上风道上的出气孔为上出气孔,下风道上的出气孔为下出气孔;由于上下风道独立供风,相对于双流并腔后再分流送风可以双流相互干扰对流速的影响,减少能耗。
[0005]其中上风道和下风道上分别设有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位于上风道与上风道接口铰接的对侧的两端;下支架位于下风道与下风道接口铰接的对侧的两端;上烘腔内还设有两个定滑轮,定滑轮分别固定设置于上支架的上方;定滑轮上还设有柔性体,柔性体绕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固定于位于定滑轮下方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上;由于上、下风道的一端铰接另一端设置于定滑轮上的绳索上,通过定滑轮上绳索绕定滑轮运动,上、下风道实现升降的功能,可以改变两个上下风道间的距离,由于上下风道间的距离大小可变,当烘干厚重的织物时,调节上下风道的距离近些,可以增加气流在织物表面的流动速度,减少织物烘干的时间相,节省能耗和减少排放。在后期清洁维护的时候,活动安装的上下风道便于增大上下风道间的距离保养清洁或者拆卸保养。
[0006]其中上支架上设置有定位销,上烘腔上还设置有与定位销相适应的定位板,定位板上竖直设有若干适应定位销通过的销孔;所述上烘腔的顶部设有两根加固槽钢一,两根槽钢一分别设置于两个定滑轮的同侧,定滑轮和定位板均固定设置于槽钢一上。定位销和定位板用于固定上下风道间的距离,当调节到需要的位置时,将定位销插入定位板上相应的销孔中,这样上下风道间的距离就被固定下来,槽钢一的设置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刚性,使之更加坚固,定滑轮和定位板安装于槽钢一上增加定滑轮和定位板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定滑轮和上、下风道的定位和安装更加稳固。
[0007]其中上烘腔内还设有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烘箱内的气流。
[0008]其中柔性体为钢索,钢索牢固耐用,价格便宜容易获得。
[0009]还在上烘腔和下烘腔之间设有加固槽钢二,所述加固槽钢二与槽钢一位于烘箱的同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刚性,使之更为稳固。
[0010]其中上风道与上风道接口通过合页一铰接;所述下风道与下风道接口通过合页二铰接;该设置减少制造费用,降低成本。
[0011]其中合页一可以安装于上风道与上风道接口的结合处的下方;合页二安装于下风道与下风道接口的结合处的上方,该设置使安装方便,维护更换容易。
[0012]其中合页一还可以安装于上风道与上风道接口的结合处的上方;合页二安装于下风道与下风道接口的结合处的下方,同样的这样设置也能够达到安装方便,维护更换容易的优点。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为上下风道独立风机供风,减少了气流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了能耗;还由于上下风道间距可调,当减小上下风道的间距时,使待烘干织物表面气流的流速增加,从而加快了烘干速度;更由于这个可开合、拆卸的风道设置,对于烘干机后期的维护和清洁带来了诸多方便;最后在上下风道和上下风道接口间通过合页铰接,进一步降低了成产制造和后期更换的成本,也方便了清洁、拆卸和维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烘箱和风机系统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烘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6]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循环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烘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5、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19]6、图6为图4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
[0020]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烘箱和风机系统安装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烘箱、11-上烘腔、12-下烘腔、14-槽钢一、16槽钢二、21-上风道、22-下风道、210-上出气孔、220-下出气孔、213-合页一、223-合页二、215-上支架、225-下支架、3-总风道接口、31-上风道接口、32-下风道接口、4-定滑轮、42-柔性体、5-定位板、50-销孔、6-加热装置、7-风机系统、71-第一电动风机、72-第二电动风机、710-第一进风口、720-第二进风口、713-第一出风口、723-第二出风口、8_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7所示,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包括烘箱I。
[0025]其中烘箱1:包括上烘腔11和下烘腔12。烘箱I上烘腔11和下烘腔12与风机系统7连接。风机系统7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数量为两个,两个进风口分别为第一进风口 710和第二进风口 720 ;出风口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口分别为第一出风口 713和第二出风口 723,第一出风口 713位于第二出风口 723的上方;第一进风口 710内设有第一电动风机71,第二进风口 720内设有第二电动风机72。第一进风口 710与第一出风口 713相通,第二进风口 720与第二出风口 723相通;第一进风口 720和第二进风口 710不相通,第一出风口 713和第二出风口 723不相通。
[0026]烘箱I与风机7的连接:进风口与下烘腔12连接,出风口与上烘腔11连接;上烘腔11中包括总风道接口 3、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 ;其中总风道接口 3包括上风道接口 31和下风道接口 32 ;上风道接口 31 —端连接第一出风口 713,另一端连接上风道21 ;下风道接口 32 —端连接第二出风口 723另一端连接下风道22。
[0027]其中待烘干织物位于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之间;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上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设置于面朝织物一侧的表面上,上风道21上的出气孔为上出气孔210,下风道22上的出气孔为下出气孔220。
[0028]风道与风道接口的连接: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分别与上风道接口 31和下风道接口 32铰接。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 31通过合页一 213铰接;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 32通过合页二 223铰接。合页一 213安装于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 31的结合处的下方;合页二 223安装于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 32的结合处的上方。
[0029]其中上、下风道的支架: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上分别设有上支架215和下支架225,上支架215设置于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 31铰接端的对端的两侧,下支架225也同样设置于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 32铰接端的对端的两侧。
[0030]其中定滑轮4和柔性体42:上烘腔11内还设有两个定滑轮4,定滑轮4分别固定设置于上支架215的上方;定滑轮4上还设有柔性体42,本方案中作为优选,柔性体42为钢索,钢索绕过定滑轮4后两端分别固定于位于定滑轮4下方的上支架215和下支架225上。
[0031]其中定位销8和定位板5:上支架215上设置有定位销8,上烘腔11中还固定设置有位置与定位销8相适应的定位板5,定位板5上竖直设有若干适应定位销8通过的销孔50 ;当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间的距离调整到需要的位置时,上支架215上的定位销8插入定位板5上相对应的销孔50中。
[0032]其中加热装置6:在上烘腔11中还设有加热装置6用于加热循环风。
[0033]其中槽钢一 14和槽钢二 16:上烘腔11内的两个定滑轮4所在侧的顶部均设有一根加固槽钢一 14,定滑轮4和定位板5均设置于槽钢一 14上;上烘腔11和下烘腔12之间还设有加固槽钢二 16,加固槽钢二 16与槽钢一 14位于烘箱I相同的两侧。
[0034]实施例二
[0035]在本实施例中,合页一 213安装于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 31的结合处的上方;合页二 223安装于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 32的结合处的下方,其他同实施例一。
【权利要求】
1.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1),所述烘箱(I)包括上烘腔(11)和下烘腔(12 ),上烘腔(11)包括总风道接口( 3 )、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 );所述总风道接口(3)包括上风道接口(31)和下风道接口(32);所述上风道接口(31)与上风道(21)铰接;下风道接口( 32 )与下风道(22 )铰接;待烘干织物位于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 )之间;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上均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设置于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上面朝织物的表面上,其中上风道(21)上的出气孔为上出气孔(210),下风道(22)上的出气孔为下出气孔(220);所述上风道(21)和下风道(22)上分别设有上支架(215)和下支架(225);上支架(215)位于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31)铰接端的对端的两侧;下支架(225)位于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32)铰接端的对端的两侧;所述上烘腔(11)内还设有两个定滑轮(4),定滑轮(4)分别固定设置于上支架(215)的上方;定滑轮(4)上还设有柔性体(42),柔性体(42)绕过定滑轮(4)后两端分别固定于位于定滑轮(4)下方的上支架(215 )和下支架(225 )上;所述上支架(215)上设置有定位销(8 ),所述上烘腔(11)上还设置有与定位销(8)相适应的定位板(5),定位板(5)上竖直设有若干适应定位销(8)通过的销孔(50);所述上烘腔(11)的顶部设有两根加固槽钢一(14),两根槽钢一(14)分别设置于两个定滑轮(4)的同侧,所述定滑轮(4)和定位板(5)均固定设置于槽钢一(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烘腔(11)内还设有加热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体(42)为钢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烘腔(11)和下烘腔(12)之间设有加固槽钢二(16),所述加固槽钢二(16)与槽钢一(14)位于烘箱(I)的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31)通过合页一(213)铰接;所述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32)通过合页二(223)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页一(213)安装于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31)的结合处的下方;所述合页二(223)安装于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32)的结合处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页一(213)安装于上风道(21)与上风道接口(31)的结合处的上方;所述合页二(223)安装于下风道(22)与下风道接口(32)的结合处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拉幅定型机风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5)通过螺栓安装于槽钢一(14)上,定位板(5)能够以螺栓为中心自由转动。
【文档编号】D06C7/02GK204058965SQ20142036642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梁沛江, 耿家奇 申请人:新昌县锦沛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