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28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衣物烘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烘干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衣物烘干机,人们越来越重视烘干后的质量。为了提高烘干的质量,对衣物吹送高速风来展开褶皱是有效的。因此,有在例如烘干运转的途中从供给大容量的风的路径切换到供给高速的风的路径的衣物烘干机。但是,在烘干运转的途中切换到供给高速的风的路径时,由于风量减少,因此烘干效率降低,烘干运转的时间延长,进而导致功耗增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1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烘干机,该衣物烘干功能够抑制烘干运转时间的延长和功耗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衣物的烘干后质量。

本发明的衣物烘干机具有:烘干室,该烘干室具有排气口、第1供气口和第2供气口,收纳烘干对象物;循环风路,该循环风路设置于所述烘干室外,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1供气口连接起来;除湿机构,该除湿机构对所述循环风路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对所述循环风路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主送风装置,该主送风装置将被所述除湿机构除湿且被所述加热机构加热后的所述循环风路内的空气从所述第1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辅助送风装置,该辅助送风装置将所述循环风路外的空气从所述第2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从所述第1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所述第2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并且,从所述第2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高于从所述第1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

另外,本发明的衣物烘干机具有:烘干室,该烘干室具有排气口、第1供气口和第2供气口,收纳烘干对象物;循环风路,该循环风路设置于所述烘干室外,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1供气口连接起来;除湿机构,该除湿机构对所述循环风路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对所述循环风路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主送风装置,该主送风装置将被所述除湿机构除湿且被所述加热机构加热后的所述循环风路内的空气从所述第1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分流口,该分流口设置于所述循环风路的所述除湿机构的上游侧,对在所述循环风路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分流;分流风路,该分流风路从所述分流口进行分流,将所述分流口与所述第2供气口连接起来;辅助送风装置,该辅助送风装置将在所述分流风路内流过的空气从所述第2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从所述第1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所述第2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并且,从所述第2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高于从所述第1供气口向所述烘干室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

根据上述这些构成,通过由辅助送风装置从第2供气口供给的空气,能够有效地抑制衣物等形成褶皱,其结果,能够提高衣物等的烘干后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第1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一部分进行剖切而表示的后视图。

图2是针对第1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一部分进行剖切而表示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循环风路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烘干运转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针对第2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一部分进行剖切而表示的后视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循环风路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烘干运转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表示洗涤烘干机(衣物烘干机)、12表示水槽(烘干室)、13表示旋转槽(烘干室)、171表示第1供气口、172表示第2供气口、30表示循环风路、331表示分流口、37表示分流管道(分流风路)、38表示风门、41表示蒸发器(除湿机构)、42表示冷凝器(加热机构)、50表示主送风装置、60、70表示辅助送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多个实施方式的衣物烘干机,参照附图进行说明。而且,各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针对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进行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洗涤烘干机10具有:外箱11、水槽12、旋转槽13、旋转槽马达14、以及门15(参照图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外箱11,将门15侧作为洗涤烘干机10的前侧。而且,将洗涤烘干机10的设置面侧亦即铅垂下侧作为洗涤烘干机10的下侧,将设置面的相反侧亦即铅垂上侧作为洗涤烘干机10的上侧。

洗涤烘干机10是所谓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其具有洗涤功能及热泵方式的烘干功能,旋转槽13的旋转轴相对于地面是倾斜的。外箱11由钢板等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箱状。水槽12收纳于外箱11的内部。旋转槽13收纳于水槽12的内部。水槽12及旋转槽13都形成为圆筒状。

如图2所示,在水槽12的圆筒状的一方端部形成有开口部121,在另一方端部设置有水槽端板122。开口部121在倾斜的水槽12上,位于比水槽端板122靠上的上侧。同样,在旋转槽13的圆筒状的一方端部形成有开口部131,在另一方端部设置有旋转槽端板132。开口部131在倾斜的旋转槽13上位于比旋转槽端板132靠上的上侧。旋转槽13的开口部131在水槽12的开口部121处覆盖其周围。水槽12及旋转槽13起到收纳衣物等烘干对象物的烘干室的作用。

水槽12具有:排气口16、第1供气口171及第2供气口172。排气口16设置于水槽12的构成筒状部分的周壁上的上部靠前的部分。第1供气口171及第2供气口172还如图1所示,分别设置于水槽端板122的比水槽端板122的中 心稍靠上的部分。排气口16、第1供气口171及第2供气口172将水槽1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供气口172的开口面积比第1供气口171的开口面积小。

水槽12如图2所示,具有排水部18及溢水口124。排水部18设置于水槽12的位于重力方向下方的底部后端侧。排水部18位于排气口16、第1供气口171及第2供气口172的下方。排水部18具有排水口123、排水阀19及排水软管20。排水阀19开放时,水槽12内的水从排水口123经由排水阀19及排水软管20向洗涤烘干机10的外部排放。

溢水口124设置于水槽端板122,并与排水软管20连接。溢水口124的高度位置与水槽12的开口部121的下端部大致相同。另外,第1供气口171及第2供气口172位于比溢水口124靠上的上方。水槽12内的水位超过一定量时,此时,如果到达开口部121的下端部附近,则水槽12内的水从溢水口124溢出。从溢水口124溢出的水经由排水软管20向洗涤烘干机10的外部排出。

如图2所示,旋转槽13具有多个孔21及多个连通口22。孔21及连通口22将旋转槽13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孔21形成于旋转槽13的构成圆筒状的筒状部分的周壁的整个区域。连通口22形成于旋转槽端板132的整个区域。孔21及连通口22在洗涤运转时及脱水运转时,主要起到供水出入的通水孔的作用,在烘干运转时,起到供空气出入的通风孔的作用。而且,在图1中,为了简单而只示出了多个孔21及连通口22中的一部分。此外,虽然未详细图示,但是,在旋转槽13上,在筒状部分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挡板。挡板对收纳于旋转槽13内侧的洗涤物进行搅拌。

旋转槽马达14设置于水槽12的外侧的水槽端板122。旋转槽马达14是例如外转子型的DC无刷马达。旋转槽马达14的轴部141贯穿水槽端板122而向水槽12的内侧突出,并固定于旋转槽端板132的中心部。由此,旋转槽马达14使旋转槽13相对于水槽12进行相对旋转。此时,轴部141、旋转槽13的旋转轴及水槽12的各中心轴是一致的。

门15通过未图示的铰链设置于外箱11的外表面侧。门15以铰链为支点转动,对在外箱11的前表面形成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进行开关。在该外箱11上形成的开口部通过波纹管111连接于水槽12的开口部121。衣物等洗涤物在门15开放的状态下,通过开口部121、131放入旋转槽13内或者从旋转槽13内取出。

洗涤烘干机10如图2及图4所示,具有控制装置23以及操作面板24。控 制装置23由微机等构成,对洗涤烘干机10的所有动作进行控制。操作面板24如图2所示,设置于外箱11的前表面的门15的上侧。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23上连接有旋转槽马达14、排水阀19、以及操作面板24等。使用者通过操作操作面板24,进行运转流程的选择等各种设定。此外,洗涤烘干机10具有未图示的供水装置。供水装置是用于将来自自来水管道等外部水源的水提供到水槽12内的装置。

洗涤烘干机10还如图3所示,具有循环风路30。循环风路30在水槽12的外侧,将排气口16与第1供气口171连接起来。具体而言,循环风路30由排气管道31、过滤装置32、连接管道33、热交换部34、以及供气管道35构成。

排气管道31如图2及图3所示,将水槽12的排气口16与过滤装置32连接起来。排气管道31由例如蛇腹纹状的软管构成。过滤装置32设置于循环风路30的途中部分,收集在循环风路30内流动的空气中所含的线头等异物。此时,过滤装置32设置于外箱11的内侧上部,并且是设置于水槽12及旋转槽13的上方。在过滤装置32内如图3所示,设置有过滤器321。从排气口16排出的空气中所含的线头等异物通过过滤装置32的过滤器321而被去除。

过滤装置32通过连接管道33连接于热交换部34的上游侧。热交换部34如图1及图2所示,设置于外箱11的内侧下部,并且是设置于过滤装置32、水槽12及旋转槽13的下方。热交换部34对在内部通过的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而生成干燥的温风。在热交换部34内设置有构成热泵单元40的蒸发器41及冷凝器42。

热泵单元40如图3所示,具有蒸发器41、冷凝器42、压缩机43、以及减压装置44。蒸发器41及冷凝器42设置于热交换部34的内部。压缩机43及减压装置44设置于热交换部34的外部。热泵单元40是相对于以压缩机43为基准的制冷剂流动的方向,按顺序将冷凝器42、减压装置44及蒸发器41连接成环状而构成的。蒸发器41及冷凝器42由具有以例如微小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的管构成,通过使制冷剂在该管的内部流动,进行在散热片间流过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蒸发器41及冷凝器42起到热交换器的作用。

相对于烘干运转时的热交换部34内的空气气流,蒸发器41设置得比冷凝器42靠上游侧。在热交换部34内流过的空气被蒸发器41冷却,由此被除湿。被蒸发器41除湿后的空气在之后又被冷凝器42加热而形成为温风。此时,蒸发器41起到对在循环风路30内流动的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机构的作 用。此外,冷凝器42起到对在循环风路30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的作用。

热交换部34的下游侧经由供气管道35连接于第1供气口171。在热交换部34和供气管道35的连接部分设置有主送风装置50。主送风装置50例如是多翼式风机或涡轮式风机等离心式鼓风机,具有叶轮部51、风机马达52和风机壳体53。而且,主送风装置50不限于离心式鼓风机,也可以是轴流式鼓风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叶轮部51设置于风机壳体53的内部,风机马达52设置于风机壳体53的外部。此外,主送风装置50的吸入侧连接于热交换部34的下游端部,主送风装置50的喷出侧连接于供气管道35的上游端部。

如图4所示,主送风装置50连接于控制装置23。主送风装置50的风机马达52构成为在控制装置23的控制下转速可变。主送风装置50吸入热交换部34内的空气,并向供气管道35侧喷出。由此,如图1、图2及图3的箭头A所示,产生在水槽12及循环风路30中循环的空气气流。此时,针对循环风路30内的空气气流来看,排气口16处于最上游侧,第1供气口171处于最下游侧。

在该构成中,如果驱动热泵单元40及主送风装置50,则在热交换部34内被除湿及加热后的温风在主送风装置50的送风作用下,经由供气管道35从第1供气口171向水槽12内供给。之后,温风主要从连通口22进入到旋转槽13内,从旋转槽13内的洗涤物获取湿气后,主要从孔21向旋转槽13的外侧流出。此外,包含有湿气的空气从排气口16被吸入到循环风路30。被吸入到循环风路30的空气首先通过排气管道31及过滤装置32。之后,经由连接管道33向热交换部34流动。这样,烘干运转是通过使空气在水槽12与循环风路30之间循环,并在循环风路30内对该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而进行的。

此外,如图1~图3所示,洗涤烘干机10具有辅助送风装置60。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送风装置60是将循环风路30外的空气、此时为外箱11内的空气从第2供气口172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装置。辅助送风装置60如图1所示,在水槽12的外侧设置于水槽端板122。辅助送风装置60如图3所示,具有叶轮部61、风机马达62和风机壳体63。叶轮部61及风机马达62设置于风机壳体63内。辅助送风装置60的喷出侧连接于第2供气口172。风机壳体63从叶轮部61及风机马达62的周围起向第2供气口172圆滑地变细。而且,风机壳体63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吸入口631。

辅助送风装置60是斜流式鼓风机。一般而言,斜流式鼓风机在以相同大小及相同转速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比离心式鼓风机大的风量,而且,能够获得比轴流式鼓风机高的静压。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辅助送风装置60的静压设定得比主送风装置50的静压高。与此相对,主送风装置50的风量设定得比辅助送风装置60的风量大。此外,辅助送风装置60不限于斜流式,只要是能够获得比主送风装置50高的静压即可。此外,通过改变各送风装置60、50的叶轮部51、61的尺寸、转速,能够调整各送风装置50、60的静压、风量。

如图4所示,辅助送风装置60连接于控制装置23。辅助送风装置60的风机马达62构成为在控制装置23的控制下转速可变。风机马达62动作时,辅助送风装置60从吸入口631吸入循环风路30外的空气,将该空气从第2供气口172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

在此,第2供气口172的开口面积设定得比第1供气口171的开口面积小。而且,辅助送风装置60的静压设定得比主送风装置50的静压高。因此,在主送风装置50和辅助送风装置60被同时驱动的情况下,从第2供气口172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高于从第1供气口171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而且,与此相对,从第1供气口171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多于由辅助送风装置60从第2供气口172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

循环风路30如图1所示,具有调整口36。调整口36设置于循环风路30的途中部分,且是设置于蒸发器41的上游侧。调整口36将热交换部34的内部与热交换部34的外部且是外箱11的内部连通。在主送风装置50被驱动时,空气的循环将使循环风路30内的压力降低,由此,循环风路30外的空气从调整口36被取入到循环风路30内。另外,如果除了主送风装置50之外,辅助送风装置60也被驱动,则在辅助送风装置60所带来的高压的送风作用下,循环风路30内的压力将要上升,由此,在循环风路30中循环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调整口36向循环风路30外排放。这样,循环风路30内的压力被维持为一定程度。

洗涤烘干机10如图3所示,具有出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5及入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6。出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5及入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6如图4所示,分别连接于控制装置23。出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5在循环风路30内被设置于排气口16的附近。出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5能够检测从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排放的空气的温度。入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6在循环风路30内被设置于第1供气 口171的附近。入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6能够检测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温度。

控制装置23在烘干运转时,能够基于出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5与入口空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之差,计测旋转槽13内的烘干对象物的烘干率。即、烘干率低而衣物等含湿气较多的情况下,旋转槽13内的衣物等从供给到旋转槽13内的空气获取更多的热。因此,烘干率低时,供给到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的空气的温度与从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排放的空气的温度之差较大。另一方面,进行衣物等的烘干且烘干率高时,旋转槽13内的衣物等从供给到旋转槽13内的空气获取的热不多。因此,烘干率高时,供给到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的空气的温度与从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排放的空气的温度之差较小。

此外,烘干率是表示烘干的进行程度的指标,设烘干结束时为100%。另外,洗涤烘干机10也可以通过利用湿度传感器计测旋转槽13内的湿度,或者利用2个电极测定烘干对象物的导电率来检测出烘干对象物的烘干率。

接下来,参照图5来说明烘干运转时由控制装置23进行的控制内容。控制装置23在开始烘干运转时,如步骤S11所示,驱动旋转槽马达14、热泵单元40及主送风装置50。这样,通过旋转槽13的旋转使得旋转槽13内的衣物等被搅拌,并且将在热交换部34内被除湿及加热后的温风提供到旋转槽13内。由此,开始烘干运转。

接着,控制装置23在步骤S12中,判断烘干率是否已达到规定值以上。控制装置23在判断为烘干率达到了规定值时(步骤S12中YES),转移到步骤S13,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这样,在辅助送风装置60的送风作用下,从第2供气口172向旋转槽13内供给高速风。由此,旋转槽13内的衣物等被松解,抑制衣物等形成褶皱。

在此,步骤S12中的规定值成为:在烘干运转过程之中除了主送风装置50之外是否还要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的判断基准。上述规定值例如设定为烘干率的80%。其理由如下。即、根据经验知道在烘干率的85%到90%左右的期间,衣物容易形成褶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3在达到容易形成褶皱的上述期间的烘干率之前,例如在烘干率达到80%的时刻,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由此,能够防止在衣物等上形成折叠印迹的状态下经过上述烘干率的85%到90%的期间,能够有效地抑制衣物等形成褶皱。

还有,在低于烘干率的80%的状态下,由于衣物等含有比较多的湿气, 因此衣物等原本就难以形成褶皱。因而,在烘干率低的状态下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的情况下,难以获得与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所需的功耗增大相匹配的抑制形成褶皱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规定值设置于80%附近。由此,能够抑制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所导致的功耗增加,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褶皱的形成。

另外,一旦衣物等形成褶皱,即使吹送高速风,也难以展开该褶皱。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第2供气口172供给循环风路30外的空气、即外箱11内的空气。此时,在循环风路30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调整口36排放到循环风路30外,亦即排放到外箱11内。该空气不通过蒸发器41,因此并不被除湿。因此,外箱11内的空气含有比较多的湿气。此外,如果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则从第2供气口172以高速向旋转槽13内供给含有湿气较多的外箱11内的空气。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从第2供气口172供给的空气对衣物等吹送含有若干湿气的高速风。即、能够一边对衣物等提供湿气,一边吹送高速风来展开褶皱。因此,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地展开衣物等上暂时形成的褶皱。

接着,控制装置23在步骤S14中,判断烘干率是否已达到100%。烘干率达到100%的情况下(步骤S14中YES),控制装置23转移到步骤S15,使热泵单元40及辅助送风装置60停止。由此,停止温风的供给。之后,控制装置23维持旋转槽马达14及主送风装置50的驱动来进行冷却运转。由此,向旋转槽13内供给未被加热的冷风,从而除去衣物等的热量来进行冷却。然后,在步骤S15中开始冷却运转,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步骤S16中YES),控制装置23在步骤S17中,使旋转槽马达14及主送风装置50也停止,结束烘干运转(结束)。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的构成,洗涤烘干机10具有:主送风装置50、辅助送风装置60。主送风装置50能够将被热交换部34除湿及加热后的温风以比辅助送风装置60还大的风量向旋转槽13内供给。即、利用主送风装置50从第1供气口171供给的空气是大风量,而且是干燥的高温空气,因此,适于衣物等的烘干。另一方面,辅助送风装置60能够将外箱11内的空气以比主送风装置50还高的速度向旋转槽13内供给。即、利用辅助送风装置60从第2供气口172供给的空气是高速的空气,并且含有若干湿气,因此适于展开衣物等的褶皱。

此时,以主送风装置50进行的送风为主体来进行烘干运转,并且根据需要,追加驱动辅助送风装置60,由此,不会减少烘干运转中的风量,能 够有效地抑制衣物等形成褶皱。即、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辅助送风装置60从第2供气口172供给的空气,能够有效地抑制衣物等形成褶皱,其结果,能够提高衣物等的烘干后质量。而且,在对衣物等吹送高速风来抑制褶皱形成时,不会降低烘干运转所需的温风的风量,因此,能够防止烘干运转时间的延长,进而抑制功耗的增加。

在此,从各供气口171、172吹出的风的风速由各供气口171、172的开口面积和风量决定。即、如果从各供气口171、172吹出的风的风量是同等程度的,则供气口171、172的开口面积小的一方速度更高。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供气口172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小于第1供气口171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使从第2供气口172供给的风的风速更高。由此,能够对衣物等吹送更高速的风,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衣物等形成褶皱。

另外,风机壳体63从叶轮部61及风机马达62的周围起朝向第2供气口172圆滑地变细。由此,能够极力减小风机壳体63内的流路阻力。因此,能够降低风机壳体63内的风损,能够将从风机壳体63吹出的风的风速极力维持于高速。因此,能够对衣物等吹送更高速的风,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衣物等形成褶皱。

在此,对于像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10这样,旋转槽13的旋转轴相对于地面倾斜的烘干机而言,在烘干运转时,衣物等容易滞留于旋转槽13的底部附近,即旋转槽端板132附近。而且,如果在衣物等滞留于一个部位的状态下进行烘干时,衣物等容易形成褶皱。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供气口172设置于作为旋转槽13的底部的水槽端板122。因此,能够利用从第2供气口172吹出的高速风将滞留于旋转槽13的底部附近的衣物等向前方推送。由此,能够防止衣物等滞留于旋转槽13的底部附近,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褶皱的形成。

另外,辅助送风装置60将外箱11内的空气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此时,外箱11内的空气因烘干运转而在一定程度上变暖,因此,比外箱11外的空气温暖。因此,通过使对衣物等吹送的高速风为比较温暖的外箱11内的空气,能够极力抑制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的温度降低。由此,能够极力防止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的温度降低所导致的烘干效率的降低。其结果,能够抑制烘干运转的延长,进而抑制功耗的增加。

另外,辅助送风装置60的风机马达62设置于与水槽12相连的风机壳体63内。因此,如果水槽12内的水侵入到风机壳体63内,则可能对风机马达 62带来恶劣影响。而且,如果要将风机马达62形成为防水构造,则成本会增加。对此,第2供气口172设置于比溢水口124靠上的上方。由此,能够防止水槽12内的水到达第2供气口172而从第2供气口172侵入到风机壳体63内。其结果,能够降低风机马达62的故障等,并且能够避免形成防水构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图9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

如图6及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10设置分流口331、分流管道37、风门38、辅助送风装置70来替代第1实施方式的辅助送风装置60。如图7所示,分流口331设置于循环风路30的途中部分,此时设置于连接管道33的途中部分。另外,此时,分流口331设置于过滤装置32的下游侧,并且是设置于热交换部34的上游侧。

分流管道37连接分流口331和第2供气口172。即、分流口331将在循环风路30内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向分流管道37侧分流。分流管道37从辅助送风装置70的周围朝向第2供气口172圆滑地变细。此时,分流管道37起到从分流口331分流并将分流口331和第2供气口172连接起来的分流风路的作用。此外,分流管道37的截面面积小于连接管道33的截面面积。风门38对分流口331进行开关,设置于连接管道33内。风门38如图8所示,连接于控制装置23,被来自控制装置23的指令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送风装置70用于将通过分流管道37的空气从第2供气口172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辅助送风装置70如图7所示,具有叶轮部51和风机马达52,设置于分流管道37内。即、辅助送风装置70除了风机壳体63的功能被分流管道37取代的点之外,与辅助送风装置60是同样的构成。

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第1供气口171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第2供气口172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风量。此外,从第2供气口172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高于从第1供气口171向水槽12及旋转槽13内供给的空气的速度。

控制装置23基于图9所示的控制流程来执行烘干运转。图9所示的控制流程与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基本相同,但是,图9的控制流程具有步骤S21及步骤S22来取代图5的步骤S13及步骤S15,这一点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门38的通常状态设定为将分流口331封闭的状态。控制装置23在图9的步骤S21中驱动辅助送风装置70,并且驱动风门38而将分流口331开放。由此,通过循环风路30内的风的一部分被导入到分流管道37内。此外,控制装置23在图9的步骤S22中,使热泵单元40及辅助送风装置70停止,并且使风门38复位而将分流口331封闭。

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时,从第2供气口172供给的空气是通过热交换部34之前的空气,因此未被除湿。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第2供气口172供给的空气也含有若干的湿气,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适于展开衣物等的褶皱。

在此,如果烘干率高到某种程度,则会从衣物等掉出更多的软线头。此时,分流管道37的截面面积设定得小于连接管道33的截面面积。此外,辅助送风装置70设置于分流管道37内。因此,如果在不除去软线头的状态下使循环风路30内的风分流到分流管道37,则软线头会滞留于分流管道37,或者软线头缠绕于辅助送风装置70。其结果,有可能导致烘干性能的降低或辅助送风装置70的故障。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向分流管道37进行分流的分流口331设置于过滤装置32的下游侧。因此,被过滤装置32收集了软线头等异物后的空气被分流到分流管道37。因此,能够防止软线头滞留于分流管道37,或者软线头缠绕于辅助送风装置70,其结果,能够降低烘干性能的降低、减少辅助送风装置70的故障。

此外,风门38能够在控制装置23的控制下对分流口331进行开关。此时,控制装置23在未驱动辅助送风装置70的状态下,关闭风门38而将分流口331封闭。因此,在不驱动辅助送风装置70的状态下以主送风装置50为主体进行烘干运转时,能够防止循环风路30内的空气被分流到分流管道37。由此,能够防止第1供气口171供给的风量的降低,其结果,能够抑制烘干运转时间的延长。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不限于具有相对于水平倾斜的轴的所谓倾斜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0,也可以是具有水平方向的旋转轴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

除湿机构及加热机构不限于热泵式机构。即、除湿机构也可以不是蒸发器41,而是水冷式的除湿机构。加热机构也可以不是冷凝器42,而是加热器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烘干 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实施方式可以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