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672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4月18日、申请号为201380000977.7(国际申请号为PCT/J2013/061524)、发明名称为“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纺布形成为带状,并以卷成卷状的方式进行保管。接着,在要使用无纺布时,将无纺布自卷开卷。无纺布用作例如一次性尿布、卫生巾那样的吸收性物品的顶层片那样的构成构件。但是,当无纺布卷成卷形时,无纺布有可能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使无纺布的体积或厚度减少。当无纺布的体积减少时,无纺布的液体吸收速度或柔软性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当加热无纺布时,因压缩而变形了的无纺布的纤维的形状复原,而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因此,公知有一种通过向无纺布吹送热风而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与无纺布的一个面相垂直地对无纺布供给热风。此外,还公知有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另一种方法:一边使无纺布以交替地向彼此呈相反方向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行进的方式使无纺布蛇形运动,一边向第2方向供给热风(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6)。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76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773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热风向无纺布作用有将无纺布压缩的方向的力。因而,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有可能受到热风的妨碍。即,有可能不能良好地进行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为了恢复体积,也需要使热风穿过无纺布(参照第0077段、第0083段等)。因而,可能会产生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问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使带状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准备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加热室;一边以如下方式输送无纺布,即,使该无纺布经由入口进入到加热室内,在加热室内行进之后经由出口离开加热室,一边以如下方式以比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快的速度供给加热后的流体,即,使该流体经由入口和出口中的一者进入到加热室内,使其与无纺布相接触地在加热室内行进之后,经由入口和出口中的另一者离开加热室内。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使带状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加热室,其具有入口和出口;输送器,其以如下方式输送无纺布,即,使该无纺布经由入口进入到加热室内,在加热室内行进之后,使其经由出口离开加热室;以及供给器,其以如下方式以比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快的速度供给加热后的流体,即,使该流体经由入口和出口中的一者进入到加热室内,使其与无纺布相接触地在加热室内行进之后,经由入口和出口中的另一者离开加热室内。发明的效果能够使无纺布的体积良好地恢复。附图说明图1是体积恢复装置的整体图。图2是加热室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加热室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体积恢复装置的整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用于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装置1包括用于将带状的无纺布F自卷R开卷并输送该无纺布F的输送器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输送器2具有两个辊对2a、2b。各辊对2a、2b具有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转的辊,在上述辊旋转时,无纺布F被输送。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无纺布F以其一个面大致朝向上方、另一个面大致朝向下方的方式在与水平方向大致一致的输送方向MD上被输送。体积恢复装置1还包括用于利用流体来加热所输送的无纺布F的加热器3。加热器3包括:流体源3a;供给管3b,其与流体源3a的出口相连结;喷嘴3c,其与供给管3b的出口相连结;流量计3ba,其配置在供给管3b内;调节器3d,其配置在流量计3ba下游的供给管3b内;电加热器3e,其配置在调节器3d下游的供给管3b内;以及外壳3f。喷嘴3c具有例如细长的长方形状的出口。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流体是空气,流体源3a是压缩机。当压缩机3a工作时,空气在供给管3b内流通。流量计3ba检测在供给管3b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将空气流量以标准状态(0℃、1气压)中的量的形式输出。供给管3b内的空气压力利用调节器3d例如从0.6MPaG减压至3MPaG~0.01MPaG。接着,利用电加热器3e将空气加热。接下来,加热后的空气从喷嘴3c流出。从喷嘴3c流出的空气量例如被设定为440L/min(0.44m3/min、标准状态)。利用电加热器3e将空气加热至例如100℃~140℃,使得从喷嘴3c流出的空气的温度达到例如70℃~90℃。另外,从喷嘴3c流出的空气的温度能够利用配置于喷嘴3c的出口附近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3f具有互相隔开间隔地在水平方向上展开的顶壁3fu和底壁3fb、以及配置在顶壁3fu和底壁3fb之间的一对侧壁3fs、3fs,利用上述顶壁3fu、底壁3fb和侧壁3fs、3fs划分截面为长方形状的内部空间3s。内部空间3s具有互相面对的一对开口3si、3so。在喷嘴3c的出口下游的内部空间3s内划分有具有入口3gi、3go的加热室3g。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喷嘴3c的出口配置于内部空间3s的开口3si。因而,加热室3g与内部空间3s一致。此外,加热室3g的入口3gi与内部空间3s的开口3si一致,加热室3g的出口3go与内部空间3s的开口3so一致。无纺布F被输送器2输送,经由入口3gi进入加热室3g内,在加热室3g内行进之后经由出口3go离开加热室3g。在该情况下,在加热室3g内并未配置用于输送无纺布F的辊、传送带。换言之,无纺布F在加热室3g内不被支承地输送。此外,以无纺布F的两个面Fs分别持续与作为划分加热室3g的分隔壁的顶壁3fu和底壁3fb面对的方式将无纺布F在加热室3g内输送。另一方面,从喷嘴3c流出的空气经由入口3gi进入加热室3g内,与被输送的无纺布F接触地在加热室3g内行进之后经由出口3go离开加热室3g。在该情况下,在加热室3g内,以空气的线速度快于无纺布F的输送速度的方式供给空气。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顶壁3fu和底壁3fb例如由厚度为3mm的不锈钢板形成。外壳3f或加热室3g的在输送方向MD上的长度L3是1000mm。外壳3f的宽度W3f是140mm,加热室3g的宽度W3g是100mm。外壳3f的高度H3f是9mm,加热室3g的高度H3g是3mm。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顶壁3fu和底壁3fb在水平面内展开。喷嘴3c的指向线与水平面H的夹角θ(参照图2)优选为0度~30度,更优选为0度~10度,最优选为0度。体积恢复装置1在加热器3的下游还包括用于利用流体将输送的无纺布F冷却的冷却器4。冷却器4包括:流体源4a;供给管4b,其与流体源4a的出口相连结;喷嘴4c,其与供给管4b的出口相连结;调节器4d和冷却装置4e,其配置在供给管4b内;以及外壳4f。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流体是空气,流体源4a是压缩机。当压缩机4a工作时,空气在供给管4b内流通。供给管4b内的空气压力利用调节器4d进行减压。接着,空气被冷却装置4e冷却。接下来,冷却后的空气从喷嘴4c流出。与加热器3的外壳3f同样地,冷却器4的外壳4f也具有互相隔开间隔地展开的顶壁和底壁、以及配置在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一对侧壁,利用上述顶壁、底壁以及侧壁划分截面为长方形状的冷却室4g。冷却室4g具有互相面对的入口4gi和出口4go。离开加热器3的无纺布F被输送器2输送,经由入口4gi进入到冷却室4g内,在冷却室4g内行进之后经由出口4go离开冷却室4g。在该情况下,在冷却室4g内并未配置用于输送无纺布F的辊、传送带。换言之,无纺布F在冷却室4g内不被支承地输送。此外,以无纺布F的两个面Fs分别持续与作为划分冷却室4g的分隔壁的顶壁和底壁面对的方式将无纺布F在冷却室4g内输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冷却器4的喷嘴4c配置在入口4gi。因而,从喷嘴4c流出的空气经由入口4gi进入到冷却室4g内,与被输送的无纺布F相接触地在冷却室4g内行进之后经由出口4go离开冷却室4g。在该情况下,在冷却室4g内,以使空气的线速度快于无纺布F的输送速度的方式供给空气。另外,自卷R开卷的无纺布F首先以在加热器3的加热室3g内穿过的方式被输送。同时,从加热器3的喷嘴3c向加热室3g内供给加热后的空气。其结果,无纺布F与加热后的空气相接触而被加热,从而使无纺布F的体积增加。即,使无纺布F的体积恢复。在该情况下,空气主要沿着无纺布F的表面Fs行进。其结果,不会被空气流妨碍无纺布F的体积恢复。即,无纺布F的体积能够良好地恢复。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室3g内,空气的线速度快于无纺布F的输送速度。其结果,与无纺布F的表面Fs相邻的空气流产生紊乱。因此,空气中含有的各种分子会以无规则的角度与无纺布F的表面Fs相碰撞。因而,使无纺布F的纤维松弛,从而促进体积恢复。此外,在加热室3g内,空气流的紊乱会使无纺布F产生摆动。其结果,加热后的空气容易进入无纺布F的内部,从而能够高效地加热无纺布F。因此,能够缩短加热室3g或外壳3f的长度L3f(图2)。并且,不需要在外壳3f上设置用于供给空气的设备和用于吸引空气的设备。因而,能够进一步缩小外壳3f的大小。并且,无纺布F在加热室3g内不被辊等支承地输送。其结果,不会被辊等妨碍无纺布F的体积恢复。接着,离开加热室3g的无纺布F以穿过冷却器4的冷却室4g的方式被输送。同时,自冷却器4的喷嘴4c冷却后的空气被供给到冷却室4g内。其结果,无纺布F与冷却了的空气相接触而被冷却。在该情况下,空气主要沿着无纺布F的表面Fs行进。其结果,空气流能够防止无纺布F的体积的减少。另外,在冷却室4g内,空气的线速度快于无纺布F的输送速度。其结果,能够冷却位于冷却室4g内的整个无纺布F。即,能够高效地冷却无纺布F。因此,能够缩小冷却室4g或外壳4f的大小。接着,离开冷却室4g的无纺布F被输送器2例如输送到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在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无纺布F可用作吸收性物品的例如顶层片。作为无纺布,能够使用例如热风无纺布、点粘型无纺布(热辊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利用各种制造方法制得的无纺布。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能够使用由例如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状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改性聚丙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以及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单一纤维或复合纤维。作为复合纤维,能够使用例如芯成分的熔点高于鞘成分的熔点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以及左右两侧的成分的熔点互不相同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此外,也可以在复合纤维中混合中空型的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缩纤维和显在卷缩那样的立体卷缩纤维以及利用水流、热、压花等物理的负荷分割而成的分割纤维等。为了形成三维卷缩形状的无纺布,能够加入显在卷缩纤维和潜在卷缩纤维中的一种纤维或这两种纤维。三维卷缩形状包括螺旋形状、锯齿形状以及Ω形状等。在该情况下,虽然纤维取向在主体上面向平面方向,但局部仍朝向厚度方向。由此,提高了纤维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的屈曲强度,因此即使对无纺布施加外部压力,无纺布的体积也难以减少。此外,在为螺旋形状的情况下,在解除了施加于无纺布的外部压力时,无纺布的体积易于恢复。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无纺布F用作顶层片的情况下,考虑到液体的渗入性、皮肤触感,无纺布的纤度优选为1.1dtex~8.8dtex。此外,在该情况下,例如,为了一并吸收残留在皮肤上的少量的经血、汗等,在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中也可以含有纸浆、化学纸浆、人造丝、醋酸纤维以及天然棉等纤维素系的亲水性纤维。但是,由于纤维素系纤维难以排出暂时吸收后的液体,因此优选所含有纤维素系纤维在构成无纺布的整个纤维的0.1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并且,考虑到液体的渗入性、回渗(日文:リウェットバック(wetback),也可以在疏水性合成纤维中溶入亲水剂、防水剂等,或者在疏水性合成纤维上涂敷亲水剂、防水剂等。此外,也可以通过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赋予亲水性。此外,为了提高白化性,在纤维中也可以含有氧化钛、硫酸钡以及碳酸钙等无机填料。在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既可以仅在芯中含有无机填料,也可以在芯和鞘中都含有无机填料。作为使用例如热风法制成的无纺布,其优选为以芯鞘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该芯鞘纤维是鞘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且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纤维,该纤维的纤维长度为20mm~100mm,优选为35mm~65mm,该纤维的纤度为1.1dtex~8.8dtex,优选为2.2dtex~5.6dtex。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无纺布含有具有卷缩的热塑性纤维。在该情况下,从加热器3的喷嘴3c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优选为大于等于比热塑性纤维的熔点低50℃的温度,且低于热塑性纤维的熔点。若空气温度低于比热塑性纤维的熔点低50℃的温度,则无纺布的体积有可能不能充分地恢复。若空气温度在热塑性纤维的熔点以上,则纤维会熔化。考虑到对无纺布F进行有效的加热,优选加热室3g的截面积、即宽度W3g和高度H3g较小。然而,在输送时,无纺布F在宽度方向上蛇形运动且在厚度方向上摆动。因此,若宽度W3g或高度H3g过小,则无纺布F有可能与外壳3f碰撞。此外,若加热室3g的截面积、即空气的流路面积过小,则加热室3g内的压力损失变大。考虑到上述因素,优选宽度W3g比无纺布F的宽度大5mm~40mm,更优选比无纺布F的宽度大10mm~20mm。此外,高度H3g优选为2mm~10mm,更优选为3mm~5mm。在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3的喷嘴3c配置在加热室3g的入口3gi。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喷嘴3c配置在加热室3g的出口3go。在该情况下,以如下方式供给空气,即,使空气经由出口3go进入到加热室3g内,与被输送的无纺布F相接触地在加热室3g内行进之后经由入口3gi离开加热室3g。这样一来,就成为以如下方式供给空气,即,该空气经由入口3gi和出口3go中的一者进入到加热室3g内,与无纺布F相接触地在加热室3g内行进之后经由入口3gi和出口3go中的另一者离开加热室3g内。但是,若将喷嘴3c配置于出口3go,则无纺布F的输送方向MD与空气流动方向成为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需要使为了输送无纺布F而作用于无纺布F的输送方向MD的力、即张力增加。若张力增加,则有可能会妨碍无纺布F的体积恢复。在使无纺布F在加热室3g内向输送方向MD和与输送方向MD相反的方向交替地蛇形运动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与此相对,在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喷嘴3c配置于入口3gi,以使无纺布F的两个面Fs分别持续与顶壁3fu和底壁3fb面对的方式将无纺布F在加热室3g内输送。因而,在加热室3g内,无纺布F的输送方向MD与空气流动的方向持续为互相相同的方向。其结果,能够在将为了输送无纺布F而施加于无纺布F的张力维持在较小的同时进行其体积恢复。此外,在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喷嘴3c在入口3gi处配置于无纺布F的上方。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喷嘴3c配置于无纺布F的下方。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喷嘴3c配置于无纺布F的上方和下方这两侧。图4的(A)和图4的(B)表示喷嘴3c的另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的(A),喷嘴3c包括例如长方体形状的主体3ca。主体3ca包括内部空间3cb、与内部空间3cb相连通的空气入口3cc和空气出口3cd、以及与空气出口3cd相邻地展开的空气引导板3ce。空气入口3cc与供给管3b相连结。该喷嘴3c一体地固定于外壳3f。即,如图4的(B)所示,喷嘴3c的空气引导板3ce经由外壳3f的内部空间3s的入口3si插入到内部空间3s内,主体3ca固定于外壳3f的顶壁3fu。其结果,在空气引导板3ce与顶壁3fu之间形成空气通路5a,在空气引导板3ce与底壁3fb之间形成无纺布通路5b。在该情况下,空气通路5a的高度H5a、空气引导板3ce的厚度t3ce以及无纺布通路5b的高度H5b例如均为1mm。此外,喷嘴3c的宽度与内部空间3s的宽度大致相同。空气通路5a在一侧与喷嘴3c的空气出口3cd相连通,在另一侧与外壳3f的内部空间3s相连通。在该情况下,在空气通路5a的出口下游划分有加热室3g。因而,从供给管3b供给到主体3ca的加热空气经由空气出口3cd流入到空气通路5a内,并在空气通路5a内流通之后经由入口3gi流入到加热室3g内。无纺布通路5b在一侧与外壳3f的外部相连通,在另一侧与加热室3g相连通。无纺布F从外壳3f的外部进入无纺布通路5b内,并在无纺布通路5b内行进之后经由入口3gi进入到加热室3g内。在该情况下,加热室3g的出口3go处的流路面积大于无纺布通路5b的流路面积,因而,出口3go处的流路阻力小于无纺布通路5b的流路阻力。因而,能够抑制经由入口3gi流入到加热室3g内的空气在无纺布通路5b内产生逆流,能够使空气朝向出口3go地在加热室3g内可靠地流通。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外壳3f的底壁3fb延伸到喷嘴3c的主体3ca的下方。其结果,无纺布通路5b也延伸到喷嘴3c的主体3ca的下方。冷却器4的喷嘴4c的配置也与加热器3的喷嘴3c的配置相同。并且,在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器3的下游设有冷却器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冷却器4。即,离开加热器3的无纺布F在没有由冷却器4冷却的情况下被输送到制造装置。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3a与调节器3d之间的供给管3b内设有缓冲器。利用该缓冲器来抑制供给管3b内的压力变动。缓冲器的容积为例如400L(0.4m3)。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加热外壳3f的加热器。利用该加热器将用于划分加热室3g的外壳3f的内表面的温度维持在例如与从喷嘴3c流出的空气的温度大致相同的温度。这样一来,能够促进无纺布F的体积恢复。作为用于加热外壳3f的加热器,能够使用株式会社三高(日文:株式会社スリーハイ)制造的硅胶加热器。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加热喷嘴3c的加热器。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设有覆盖外壳3f的保温材料。能够利用该保温材料来抑制外壳3f或加热室3g内的温度降低。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设有覆盖喷嘴3c的保温材料。还能够将以上叙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互相组合。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5准备了卷形的无纺布。将无纺布的特性表示在表1中。在表1中,WF表示无纺布的宽度,tm表示卷成卷R前的无纺布的厚度,t0表示自卷开卷并输送至体积恢复装置之前的无纺布的厚度。无纺布的厚度是使用大荣科学精机制作所制造的厚度测量器FS-60DS测定的。加压板面积为20cm2(圆形),测定负载为0.3kPa(3gf/cm2)。表1使用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体积恢复装置进行了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处理。作为喷嘴3c,使用了喷雾联结系统(日文:スプレーイングシステム、英文:SprayingSystems)公司制造的Y747-304SS。作为流量计3ba,使用了CKD株式会社制造的PFD-802-40。作为调节器3d,使用了SMC株式会社制造的AR30-03。作为电加热器3e,使用了坂口电热公司制造的微型线缆空气加热器(microcableairheater)(型号:MCA-3P-5000,200V,5KW)。将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处理条件表示在表2中。在表2中,THAi表示在加热室的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qHA表示从压缩机排出的空气流量(0℃),SHA(=W3g·H3g)表示加热室内的空气流路面积,VHA(=qHA/SHA)表示加热室内的空气的线速度,VF表示无纺布的输送速度,τH(=L3g/VF)表示无纺布的加热时间、即无纺布停留在加热室内的时间,QHA表示用于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处理的有效的空气量。表2有效空气量QHA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5中使用如下的式子算出的。QHA=(VHA-VF)·SHA·τH对无纺布在各种有效空气量QHA中体积恢复后的厚度t进行了测量,算出了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率RR。为了改变有效空气量QHA,改变了无纺布的输送速度VF。使用如下式子算出了体积恢复率RR。RR(%)=(t-t0)/(tm-t0)·100比较例1~比较例3准备了与实施例1~实施例5相同的无纺布。使用图6所示的体积恢复装置进行了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处理。参照图6,比较例1~比较例3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由一对辊21、21驱动的通气性传送带22,自卷开卷后的无纺布FF被载置在传送带22之上并向输送方向MD输送。体积恢复装置还包括:热风供给器31,其用于供给热风;吸引器32,其用于吸引来自热风供给器31的空气;冷风供给器41,其用于供给冷风;以及吸引器42,其用于吸引来自冷风供给器41的空气。热风供给器31由风扇构成。热风供给器31和吸引器32以隔开间隙S3地彼此面对的方式配置,冷风供给器41和吸引器42以隔开间隙S4地彼此面对的方式配置。传送带22穿过上述间隙S3、S4内,因而无纺布FF被在间隙S3、S4内输送。同时,从热风供给器31与无纺布FF的表面相垂直地对无纺布FF供给热风,该热风穿过无纺布FF后被吸引至吸引器32。同样地,从冷风供给器41与无纺布FF的表面相垂直地对无纺布FF供给冷风,该冷风穿过无纺布FF后被吸引至吸引器42。将比较例1~比较例3中的处理条件表示在表3中。在表3中,THAi’表示从热风供给器31流出的空气的温度,qHA’表示从热风供给器31排出的空气流量(80℃),Ps’表示热风供给器31的静压(80℃),L3g’和W3g’分别表示热风供给器31和吸引器32中的、产生了空气流动的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和宽度,SHA’(=L3g’·W3g’)表示在间隙S3处的空气流路面积,VHA’(=qHA’/SHA’)表示在间隙S3处的空气的线速度,SF’(=L3g’·WF)表示位于间隙S3内的无纺布部分、即无纺布的被空气通过的部分的面积,VF’表示无纺布的输送速度,τH’表示加热时间、即无纺布停留在间隙S3内的时间,QHA’表示用于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处理的有效的空气量(0℃)。表3有效空气量QHA’是通过在比较例1~比较例3中使用如下的式子算出的。此外,C是考虑到热风供给器31的静压Ps而设置的用于求出0℃时的空气量的换算系数。QHA’=SF’·VHA’·τH’·C对无纺布在各种有效空气量QHA’中的体积恢复后的厚度t进行了测量,算出了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率RR。结果将无纺布在各种有效空气量QHA,QHA’中的厚度t和体积恢复率RR表示在表4中。表4单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3QHA,QHA’L(0℃)87.743.721.710.75.236481824912tmm1.271.261.191.120.841.261.231.12RR%92.991.984.877.849.591.988.977.8例如,对使体积恢复率RR为大约77.8%时所需要的有效空气量进行比较,在实施例4中,有效空气量为10.7L,在比较例3中,有效空气量为912L。这样,实施例4的有效空气量QHA是比较例3的有效空气量QHA’的1/85左右。因而,在实施例1~实施例5中,能够以尺寸更小的装置来更高效地减少无纺布的体积。附图标记说明1、体积恢复装置;2、输送器;3、加热器;3e、电加热器;3c、喷嘴;3g、加热室;3gi、入口;3go、出口;4、冷却器;F、无纺布;R、卷;MD、输送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